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第 46 页/共 103 页

寒水石散   治因惊心气不行,郁而生涎,涎结为饮,遂为大疾,忪悸损KT ,不自胜持。少小遇惊,尤宜服之,但中寒者不宜服。   寒水石( ) 滑石(水飞,各一两) 甘草(生,一分)上为末。每服二钱,热则新汲水下,怯寒则煎姜枣汤下。入龙脑少许尤佳,小儿量岁与之。   卷之十   自汗证治   夫自汗,多因伤风伤暑,及喜怒惊恐,房室虚劳,皆能致之。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着汗出,即名盗汗,或云浸汗。若其饮食劳役,负重涉远,登高疾走,因动汗出,非自汗也。人之气血,犹阴阳之水火,平则宁,偏则病,阴虚阳必凑,故发热自汗,如水热自涌;阳虚阴必乘,故发厥自汗,如水溢自流。考其所因,风暑涉外,喜怒惊恐涉内,房室虚劳涉不内外,理亦甚明。其间如 节、肠痈、香港脚、产蓐等病,皆有自汗,治之当推其所因为病源,无使混滥。如经脉别论所载,但原其汗所出处,初非自汗证也,不可不知。   卷之十 自汗证治   正元散   治下元气虚,脐腹胀满,心胁刺痛,泄利呕吐,自汗,阳气渐微,手足厥冷,及伤寒阴证,霍乱转筋,久下冷利,少气羸困,一切虚寒,并宜服之。常服助阳消阴,正元气,温脾胃,进饮食。   人参 白茯苓 白术(各三两) 黄 (一两半) 甘草(炙) 乌药(去木) 山药(姜汁浸炒)附子(炮去皮脐) 川芎 干葛(各一两) 桂心 乌头(炮去皮尖,各半两) 红豆(炒) 干姜(炮)橘皮(各三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盐少许,煎七分,食前冷服。自汗,加浮麦。   卷之十 自汗证治   牡蛎散   治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惊惕,短气烦倦。   牡蛎(米泔浸去土, 取粉) 麻黄根 黄 (各一两)   上为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一方,为细末,每三钱,水三盏,葱白三寸,煎一盏半,分三服。   卷之十 自汗证治   麦煎散   治荣卫不调,夜多盗汗,四肢烦疼,饮食进退,肌瘦面黄。   秦艽(二两) 柴胡(去苗,二两) 大鳖甲(二两,醋煮三五十沸,净去裙 ,别用醋涂炙黄) 干漆(炒青烟尽) 人参 茯苓 干葛 川乌(炮去皮尖,各一两) 玄参(三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先用小麦三七粒,煎汤一盏,去麦入药,煎七分,食后温服,或临卧服,如久患后,亦宜服此,以退其劳倦,调理经络。   桂枝汤    治伤风自汗。(方见伤风门)   却暑散    治伤暑自汗。(方见伤暑门)   防己黄 汤    治伤湿自汗。(方见风湿寒门)   卷之十 自汗证治   止汗温粉   用川芎、白芷、 本为末,各一分,入米粉三分,绵裹,扑体上。   卷之十   消渴叙论   夫消渴,皆由精血走耗,津液枯乏,引饮既多,小便必利,寝衰微,肌肉脱剥,指脉不荣,精髓内竭,推其所因,涉内外与不内外。古方不原病本,但出禁忌,似属不内外因;药中乃用麻黄、远志,得非内外兼并?况心虚烦闷,最能发渴,风寒暑湿,病冷作热,入于肾经,引水自救,皆明文也。不知其因,施治错谬,医之大患,不可不知。   卷之十   三消脉证   渴病有三,曰消渴、消中、消肾。消渴属心,故烦心,致心火散蔓,渴而引饮。《经》云:脉软散者,当病消渴。诸脉软散,皆气实血虚也。消中属脾,瘅热成,则为消中。消中复有三,有寒中、热中、强中。寒中,阴胜阳郁,久必为热中。《经》云:脉洪大,阴不足,阳有余,则为热中;多食数溲,为消中;阴狂兴盛,不交精泄,则为强中。三消病至强中,不亦危矣。消肾属肾,盛壮之时,不自谨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年长肾衰,多服丹石,真气既丧,石气孤立,唇口干焦,精溢自泄,不饮而利。《经》云:肾实则消。不渴而小便自利,名曰消肾,亦曰内消。   卷之十 三消治法   真珠丸   治心虚烦闷,或外伤暑热,内积愁烦,酣饮过多,皆致烦渴,口干舌燥,引饮无度,小便或利或不利。   知母(一法,一两一分) 川连(去毛,一法,一两) 苦参(一法,一两) 玄参(一法无) 铁胤粉(各一分,研) 牡蛎( ,一两一分) 朱砂(别研,二两) 麦门冬(去心) 天花粉(各半两)   金箔 银箔(二百片,一法白扁豆煮去皮一两)。   上为末,炼蜜入生栝蒌根汁少许丸,如梧桐子大,用金银箔为衣。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先用栝蒌根汁下一服,次用麦门冬熟水下,病退,日二服。忌炙爆酒色,次投苁蓉丸补。   卷之十 三消治法   苁蓉丸   苁蓉(酒浸) 磁石( 碎) 熟地黄 山茱萸 桂心 山药(炒) 牛膝(酒浸) 茯苓黄(盐汤浸) 泽泻 鹿茸(去毛切,醋炙) 远志(去心炒) 石斛 覆盆子 五味子 萆破故纸(炒) 巴戟(酒浸) 龙骨 菟丝子(酒浸) 杜仲(去皮锉,姜汁制,炒丝断,各半两)附子(炮去脐,一个重六钱)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米饮下。   卷之十 三消治法   姜粉散   治消中。多因外伤瘅热,内积忧思,喜啖咸食及面,致脾胃干燥,饮食倍常,不为肌肤,大便反坚,小便无度。   生姜(研汁控粉) 轻粉上搜匀。每服二钱匕,长流水调下,齿浮是效,次投猪肚丸补。   卷之十 三消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