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遗书 - 第 24 页/共 26 页

问先生曰尽其道谓之孝弟夫以一身推之则身者资父母血气以生者也尽其道者则能敬其身敬其身者则能敬其父母矣不尽其道则不敬其身不敬其身则不敬父母其斯之谓欤曰今士大夫受职于君尚期尽其职事又况亲受身于父母安可不尽其道   夫民合而听之则圣散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大同之中有个秉彞在前是是非非无不当理故圣散而聼之则各任私意是非颠倒故愚盖公义在私欲必不能胜也   二程遗书卷二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二程遗书卷二十四   宋 朱子 编   邹徳久本   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天后天皆合于天理者也人欲则伪矣   修身当学大学之序大学圣人之完书也其间先后失次者已正之矣   诗言后妃之德非指人而言或谓太姒大失之矣周公作乐章欲【一作歌之】以感化天下其后继以文王诗者言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周南天子之事故系之周周王室也召南诸侯之事故系之召召诸侯长也曰公者后人误加之也夫妇道一闗雎虽后妃之事亦可歌于下至若鹿鸣以下则各主其事皇华遣使臣之类是也颂有二或羙盛德则燕飨通用之或告成功则祭祀专用之   诗有六义曰风者谓风动之也曰赋者谓铺陈其事也曰比者直比之温其如玉之类是也曰兴者因物而兴起闗闗雎鸠瞻彼淇澳之类是也曰雅者雅言正道天生蒸民有物有则之类是也曰颂者称颂德羙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之类是也   国风大小雅三颂诗之名也六义诗之义也篇之中有备六义者有数义者【一本章首云能治乱丝者可以治诗】   四始犹四端也   十五国风各有次序防诗可见   诗大序孔子所为其文似系辞其义非子夏所能言也小序国史所为非后世所能知也   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太誓书曰一月曰商歴已絶周歴未建故用人正今之正月也不书商歴已见纣自絶于天矣圣人一言一动无不合于天理如此   防书须要见二帝三王之道如二典即求尧所以治民舜所以事君   五年须暇者圣人讨伐必不太早自当缓之非再驾之谓也此周公所知无显迹可推也   犬牛人知所去就其性本同但限以形故不可更如隙中日光方圆不移其光一也惟所禀各异故生之谓性告子以为一孟子以为非也   庾公之斯遇子濯孺子虚发四矢甚无谓也国之安危在此举则杀之可也舎之而无害于国权轻重可也何用虚发四矢乎   尧舜性之生知也汤武身之学而知之也   仁之于父子至知之于贤者谓之命者以其禀受有厚薄清浊故也然其性善可学而尽故谓之性焉禀气有清浊故其材质有厚薄禀于天谓性感为情动为心质干为才   生之谓性与天命之谓性同乎性字不可一槩论生之谓性止训所禀受也天命之谓性此言性之理也今人言天性柔缓天性刚急俗言天成皆生来如此此训所禀受也若性之理也则无不善曰天者自然之理也天下言性则故而已者言性当推其元本推其元本无伤其性也   伊尹受汤委寄必期天下安治而已太甲如不终惠可废也孟子言贵戚之卿与此同然则始何不择贤盖外丙二嵗仲任四嵗惟太甲长耳使太甲有下愚之质初不立也苟无三人必得于宗室宗室无人必择于汤之近戚近戚无人必择于天下之贤者而与之伊尹不自为也刘备托孔明以嗣子不可使自为之非权数之言其利害昭然也立者非其人则刘氏必为曹氏屠戮寜使孔明为之也霍光废昌邑不待放知其下愚不移也始之不择则光之罪大矣若伊尹与光是大甲昌邑所用之臣而不受先王之委寄谏不用去之可也放废之事不可为也义理自昭然   先生始防史传及半则掩卷而深思之度其后之成败为之窥画然后复取观焉然成败有幸不幸不可以一槩防   防史必观治乱之由及圣贤修已处事之羙   孔明有王佐之心道则未尽王者如天地之无私心焉行一不义而得天下不为孔明必求有成而取刘璋圣人寜无成耳此不可为也若刘表子琮将为曹公所并取而兴刘氏可也   孔明不死三年可以取魏且宣王有英气久不得伸必沮死不久也   孔明庶几礼乐   孔明营五丈原宣王言无能为此伪言安一军耳兵自高地来可胜先生尝自观五丈原非【非一作曰言】此地不可据英雄欺人不可尽信   荀爽从董卓辟逊迹避祸君子亦有之然圣人明哲保身亦不至转身不得处如扬子投阁失之也荀爽自度其材能兴汉室乎起而图之可也知不足而强图之非也   西汉儒者有风度惟董仲舒毛苌扬雄苌解经未必皆当然味其言大槩然矣   东汉赵苞为邉郡守虏夺其母招以城降苞遽战而杀其母非也以君城降而求生其母固不可然亦当求所以生母之方柰何遽战乎不得已身降之可也王陵母在楚而使楚质以招陵陵降可也徐庶得之矣   义训宜礼训别智训知仁当何训说者谓训觉训人皆非也当合孔孟言仁处大槩研穷之二三嵗得之未晚也   先生云吾四十嵗以前读诵五十以前研究其义六十以前反覆防绎六十以后著书【著书不得已】   人思如涌泉浚之愈新   释道所见偏非不穷深极微也至穷神知化则不得与矣   先生在经筵时上服药即日就医官问动止天子方防建言选宫人四十以上者侍左右所以逺纷华养心性尽巳为忠尽物为信极言之则尽巳者尽己之性也尽物者尽物之性也信者无伪而已于天性有所损益则为伪矣易无妄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动以天理故也其大略如此更须研究之则自有得处   韩文不可漫观晚年所见尤高   在天曰命在人曰性贵贱寿夭命也仁义礼智亦命也动物有知植物无知其性自异但赋形于天地其理则一   四端不言信者既有诚心为四端则信在其中矣充实而有光辉所谓脩身见于世也   婚礼执鴈者取其不再偶尔非随阳之物   亚夫夜半军扰直至帐下坚卧不动安在其持重也圣人无优劣有则非圣人也   主一者谓之敬一者谓之诚主则有意在   荀氏八龙岂尽贤者但得一二贤子弟相薫习皆然耳犬吠屠人世传有物随之非也此正如海上鸥尔   二程遗书卷二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二程遗书卷二十五   宋 朱子 编   畅濳道本【胡氏注云识者疑其间多非先生语】   大学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人之学莫大于知本末终始致知在格物则所谓本也始也治天下国家则所谓末也终也治天下国家必本诸身其身不正而能治天下国家者无之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穷其理然后足以致之不穷则不能致也格物者道之始欲思格物则固已近道矣是何也以收其心而不放也   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格物   大学论诚意已下皆穷其意而明之独格物则曰物格而后知至盖可以意得而不可以言传也自格物而充之然后可以至圣人不知格物而先欲意诚心正修身者未有能中于理者   致知在格物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因物有迁迷而不知则天理灭矣故圣人欲格之   随事观理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然后可以至于圣人君子之学将以反躬而已矣反躬在致知致知在格物   学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   学莫大于平心平莫大于正正莫大于诚   君子之学在于意必固我既亡之后而复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则学之至也   心至重鸡犬至轻鸡犬放则知求之心放则不知求岂爱其至轻而忘其至重哉弗思而已矣今世之人乐其所不当乐不乐其所当乐慕其所不当慕不慕其所当慕皆由不思轻重之分也   顔渊叹孔子曰仰之弥高鑚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此顔子所以善学孔子而深知孔子者也   有学不至而言至者循其言亦可以入道荀子曰真积力久则入杜预曰优而柔之使自求之厌而饫之使自趋之管子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神将通之非神之力也精神之极也此三者循其言皆可以入道而荀子管子杜预初不能及此   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则知之非内也今之所谓博物多能者是也徳性之知不假见闻   君子不以天下为重而身为轻亦不以身为重而天下为轻凡尽其所当为者如可以仕则仕入则孝之类是也此孔子之道也蔽焉而有执者杨墨之道也   能尽饮食言语之道则可以尽去就之道能尽去就之道则可以尽死生之道饮食言语去就死生小大之势一也故君子之学自微而显自小而章易曰闲邪存其诚闲邪则诚自存而闲其邪者乃在于言语饮食进退与人交接之际而已矣   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已者皆自弃也孝其所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   多权者害诚好功者害义取名者贼心   君贵明不贵察臣贵正不贵权   称性之善谓之道道与性一也以性之善如此故谓之性善性之本谓之命性之自然者谓之天自性之有形者谓之心自性之有动者谓之情凡此数者皆一也圣人因事以制名故不同若此而后之学者随文析义求竒异之说而去圣人之意逺矣   自性而行皆善也圣人因其善也则为仁义礼智信以名之以其施之不同也故为五者以别之合而言之皆道别而言之亦皆道也舎此而行是悖其性也是悖其道也而世人皆言性也道也与五者异其亦弗学欤其亦未体其性也欤其亦不知道之所存欤   道孰为大性为大千里之远数千嵗之日其所动静起居随若亡矣然时而思之则千里之远在于目前数千嵗之久无异数日之近人之性则亦大矣噫人之自小者亦可哀也已人之性一也而世之人皆曰吾何能为圣人是不自信也其亦不察乎   自得者所守固而自信者所行不疑   学贵信信在诚诚则信矣信则诚矣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或问周公勲业人不可为也已曰不然圣人之所为人所当为也尽其所当为则吾之勲业亦周公之勲业也凡人之弗能为者圣人弗为   君子之学要其所归而已矣   民可明也不可愚也民可教也不可威也民可顺也不可强也民可使也不可欺也   孔子曰枨也欲焉得刚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之为不善欲诱之也诱之而弗知则至于天理灭而不知反故目则欲色耳则欲声以至鼻则欲香口则欲味体则欲安此皆有以使之也然则何以窒其欲曰思而已矣学莫贵于思唯思为能窒欲曽子之三省室欲之道也好胜者灭理肆欲者乱常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此皆时也未尝不合中故曰君子而时中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言寂然不动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和也者言感而遂通者也故曰天下之逹道   学也者使人求于内也不求于内而求于外非圣人之学也何谓不求于内而求于外以文为主者是也学也者使人求于本也不求于本而求于末非圣人之学也何谓不求于本而求于末考详略采同异者是也是二者皆无益于身君子弗学   墨子之德至矣而君子弗学也以其舎正道而之他也相如太史迁之才至矣而君子弗贵也以所谓学者非学也   庄子叛圣人者也而世之人皆曰矫时之弊矫时之弊固若是乎伯夷桞下惠矫时之弊者也其有异于圣人乎抑无异乎庄周老聃其与伯夷桞下惠类乎不类乎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此言异端有可取而非道之正也   君子以识为本行次之今有人焉力能行之而识不足以知之则有异端者出彼将流宕而不知反内不知好恶外不知是非虽有尾生之信曽参之孝吾弗贵矣学莫贵于知言道莫贵于识时事莫贵于知要所闻者所见者外也不可以动吾心   孟子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此盖言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且直也能养之则无害矣   伊尹之耕于有莘傅说之筑于傅岩天下之事非一一而学之天下之贤才非一一而知之明其在巳而已矣君子不欲才过德不欲名过实不欲文过质才过德者不祥名过实者有殃文过实者莫之与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