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301 页/共 976 页

鼋 【亥集下】【黽字部】 黿 【唐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元。【說文】大□也。【三蒼解詁】似□而大。【爾雅翼】黿,□之大者,闊或至一二丈,天地之初,介潭生先龍,先龍生元黿,元黿生靈龜,靈龜生庶龜。凡介者生於庶龜,然則黿介蟲之元也,以龞爲雌,黿鳴則□應。【淮南子說山訓】燒黿致□,此以其類求之。【埤雅】黿亦思生,其脂得火,可燃鐵。【左傳宣四年】楚人獻黿於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及入,宰夫將解黿,相視而笑。公問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子公怒,染指於鼎,嘗之而出。 又天黿,次名。【周語】武王伐紂,星在天黿。【註】星,辰星也。天黿,次名。一曰□枵。○按云辰星是月在須女,伏天黿之首也。《字彙》謂辰星次名,誤。 又蜤蜴也。【史記周本紀】龍亡而漦在櫝,化爲伭黿,以入王後宮。【索隱曰】亦作蚖,蜤蜴也。 又【廣韻】五丸切【集韻】五官切,□音岏。義同。 又【韻補】叶虞雲切,音輑。【蘇軾季氏潛珍閣銘】因石阜以庭宇,跨飮江之鼇黿,岌飛簷與鐵柱,插淸江之奫淪。 鼓 【亥集下】【鼓字部】 鼓 〔古文〕□【唐韻】工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古。革音之器。伊耆氏造鼓。【說文】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徐鍇曰】郭者,覆冒之意。【玉篇】瓦爲椌,革爲面,可以擊也。樂書,鼓所以檢樂,爲羣音長。【周禮地官鼓人】掌敎六鼓。【註】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晉鼓,皆兩面。又夏后氏足鼓,置鼓於趺上,謂之節鼓。殷楹鼓,以柱貫中,上出而樹之也。周縣鼓,植簨虡而縣之也。 又星名。【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郭註】荆楚人呼牽牛爲擔鼓。擔者,荷也。 又【前漢五行志】天水冀南山大石鳴,曰石鼓,鳴則有兵。 又國名。春秋鼓國,白狄別種。【左傳昭二十三年】晉襲鼓,滅之。【後漢郡國志】鉅鹿下曲陽有鼓聚,故翟鼓子國。 又量名。【禮曲禮】獻米者操量鼓。【廣雅】斛謂之鼓。【荀子富國篇】瓜桃棗李,一本數以盆鼓。【註】鼓,量也。謂數度以盆量也。 又【後漢東夷傳】扶餘國,正月,國中連日大會飮樂,名曰迎鼓。 【集韻】俗作皷,非是。考證:〔樂器,鼓所以檢樂,爲羣音長。〕 謹按玉篇無此文,語見韻會引樂書。謹改樂器爲樂書。 鼴 【亥集下】【鼠字部】 鼴 【廣韻】【韻會】【正韻】於幰切【集韻】隱幰切,□音偃。【玉篇】大鼠也。【廣韻】似鼠形,大如牛,好偃河而飮水。 又【正韻】鼠名。一曰鼢。【正字通】鼴,似鼠而小,無尾,黑色長鼻,一名鼢。以其常偃伏名鼴,以其隂穿地中而行名隱鼠,以其起地若耕名犂鼠,鼴則通稱也。 又【集韻】於蹇切,音嫣。義同。 亦作偃。【莊子逍遙遊】作偃。 齞 【亥集下】【齒字部】 齞 【唐韻】硏繭切【廣韻】硏峴切,□音碾。【說文】張口齒見。【宋玉登徒子賦】齞脣歷齒。【註】脣不掩齒也。 又【集韻】【韻會】□語蹇切,音巘。又【集韻】倪甸切,音硯。義□同。 鹹 【亥集下】【鹵字部】 鹹 【廣韻】【集韻】【韻會】胡讒切【正韻】胡嵒切,□音咸。【說文】鹹,銜也。北方味也。【廣韻】不淡。【韻會】鹽味。【爾雅釋言】鹹,苦也。【疏】□殊極必苦,故以鹹爲苦也。【書洪範】潤下作鹹。【周禮天官醫師】以鹹養脈。 又地名。【春秋僖十三年】會于鹹。【註】衞地,東郡濮陽縣東南有鹹城。 又【韻會】古斬切,音減。【本草】李時珍曰:鹹音咸者,潤下之味,音減者,鹽生之名。後人作鹼作鹻,是矣。 麐 【亥集下】【鹿字部】 麐 【唐韻】力珍切【集韻】離珍切,□同麟。【說文】牝麒也。【爾雅釋獸】麐,麕身,牛尾,一角。【陸璣疏】麐,麕身牛尾馬足,黃色,圓蹄一角,端有肉。音中鍾呂,行中規矩,道必擇地,詳而後處,不履生蟲,不踐生草,羣居不侶,行不入陷阱,不罹羅網,文章斌斌,王者至仁則出。 又【廣韻】【集韻】□良刃切,音吝。義同。 【六書正譌】从鹿,吝聲。俗用麟。大牝鹿也。今通用麟。 【午集下】【示字部】 【集韻】同禋。註詳九畫。 又【玉篇】成就也。 □ 【午集下】【立字部】 □ 【廣韻】同儀。 【午集中】【目字部】 【集韻】伊鳥切,音杳。眇,遠視也。【木華海賦】朱□綠烟,眇蟬蜎。【註】皆烟豔飛騰之貌。 【類篇】或作。 黃 【亥集下】【黃字部】 黃 〔古文〕□【唐韻】乎光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皇。【說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黃中通理。 又【史記天官書】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 又山名。【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池陽,西至黃山。 又黃河。【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 又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註】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 又國名。【左傳桓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註】黃國,今弋陽縣。 又州名。古邾國,漢西陵縣,隋黃州。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黃縣屬東萊郡,內黃屬魏郡,外黃屬□留郡。【註】縣有黃溝澤,故名。師古曰:惠公敗宋師于黃,杜預以爲外黃縣東有黃城,卽此地。 又中黃,天子內藏。【後漢桓帝紀】建和元年,芝生於黃藏府。 又官名。【杜氏通典】乗黃令,晉官,主乗輿金根車。【又】晉以后,給事黃門侍郞,散騎常侍,俱屬門下省,稱曰黃散。 又老人曰黃髮。【禮曲禮】君子式黃髮。【疏】人初老則髮白,太老則髮黃。【爾雅釋詁】黃髮齯齒鮐背耈老,壽也。【疏】壽考之通稱。 又小兒曰黃口。【淮南子汜論訓】古之伐國,不殺黃口。【高誘註】黃口,幼也。【唐開元志】凡男女始生爲黃,四歲爲小,十六爲丁,六十爲老。每歲一造計帖,三年一造戸籍,卽今之黃冊也。 又翠黃,飛黃,□馬名。【淮南子覽冥訓】靑龍進駕,飛黃伏皁。【詩魯頌】有驪有黃。【註】黃騂曰黃。 又鵹黃,鳥名。【爾雅釋鳥倉庚註】卽鵹黃也。 又黃目,卣罍類。【禮郊特牲】黃目,鬱氣之上尊也。黃者,中也。目者,氣之淸明者也。 又大黃,弩名。【太公六韜】陷堅敗强敵,用大黃連弩。【史記李廣傳】以大黃射其裨將。 又大黃,地黃,硫黃,雄黃,雌黃,□藥名。 又流黃,綵也。【古詩】少婦織流黃。【廣雅】作留黃。 又會稽竹簟供御,亦號流黃。【唐詩】珍簟冷流黃。 又【正字通】貼黃,卽古引黃。唐制,詔勑有更改,以紙貼黃,其表章略舉事目,見於前封皮者,謂之引黃。后世卽以引黃爲貼黃,不用黃紙。 又倉黃,急遽失措貌。【風土記】大雪被南越,犬皆倉黃吠噬。 又【玉篇】馬病色也。【爾雅釋詁】虺隤,黃病也。【註】皆人病之通名,而說者便以爲馬病。【詩周南】我馬虺隤。考證:〔【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河陽〕 謹照原文河陽改池陽。〔【禮曲禮】君子敬黃髮。〕 謹照原文敬黃髮改式黃髮。〔【淮南子覽冥訓】靑龍迎駕〕 謹照原文迎駕改進駕。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卽忍切【集韻】子忍切,□津上聲。【埤蒼】盂也。 又【揚子方言】子殄切,煎上聲。又【集韻】資辛切,音津。義□同。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正韻】呼覽切【集韻】【韻會】虎覽切,□音喊。【唐韻】土地之堅者。【周禮地官草人】凡糞種疆用蕡。【註】疆,彊堅者。 又【左傳襄二十五年】數疆潦。【賈逵云】疆,墝确之地。 又【集韻】【韻會】□戸黤切,音檻。義同。 又【集韻】胡懺切,音。大櫃也。 黳 【亥集下】【黑字部】 黳 【唐韻】烏雞切【集韻】【韻會】煙奚切,□音翳。【說文】小黑子。【廣雅】黑也。 黺 【亥集下】【黹字部】 黺 【唐韻】方吻切【集韻】府吻切,□音粉。【說文】袞衣山龍華蟲黺畫粉也。【玉篇】黺,綵也。一作粉米。【書益稷】藻火粉米,黼黻絺繡。【傳】粉若粟氷,米若聚米。【釋文】粉米,說文作黺□。 鼉 【亥集下】【黽字部】 鼉 【唐韻】徒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音駝。【說文】水蟲。【陸璣云】鼉似蜥蜴,長丈餘,其甲如鎧,皮堅厚,可冒鼓。【詩大雅】鼉鼓逢逢。一說鼓聲逢逢,象鼉鳴。【續博物志】鼉長一丈,其聲似鼓。【埤雅】鼉鳴應更,吳越謂之鼉更。又鼉欲雨則鳴,里俗以鼉識雨。【禮月令】季夏,天子命漁師,伐蛟取鼉,登龜取黿。 亦作鱓。【呂氏春秋】帝顓頊令鱓先爲樂倡,鱓乃偃浸,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卽鼉也。又【史記晉世家】曲沃桓叔子鱓。【索隱】鱓音陀。 又【集韻】唐干切,音壇。又時戰切,音繕。義□同。 又叶徒沿切,音田。【馬融廣成頌】左挈夔龍,右提蛟鼉。春獻王鮪,夏薦□黿。考證:〔以其尾鼓其腹,其音鱓。〕 謹照呂氏春秋原文鱓改英。 【辰集上】【日字部】 【集韻】七接切,音妾。□,日欲沒。 又卽涉切,音接。義同。 鼒 【亥集下】【鼎字部】 鼒 【唐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韻會】【正韻】津私切,□音兹。【說文】鼎之圜掩上者。【爾雅釋器】圜掩上謂之鼒。【郭註】鼎斂上而小口。【玉篇】小鼎也。 又【廣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音裁。又【集韻】【類篇】□將來切,音哉。又【集韻】作代切,音再。義□同。 【午集下】【石字部】 【廣韻】胡茅切,音肴。石名。 又【篇海】石不平也。 鼻 【亥集下】【鼻字部】 鼻 〔古文〕自【唐韻】父二切【集韻】【韻會】毗至切【正韻】毗意切,□音紕。【說文】鼻,引气自畀也。【釋名】鼻,嘒也。出氣嘒嘒也。【管子水地篇】□發爲鼻。【白虎通】鼻者,肺之使。 又【揚子方言】鼻,始也。獸初生謂之鼻,人初生謂之首。梁益閒謂鼻爲初,或謂之祖。祖,居也。又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謂始祖爲鼻祖。【揚雄反騷】或鼻祖於汾隅。 又獵人穿獸鼻曰鼻。猶持弓曰手弓。【張衡西京賦】鼻赤象,圈巨狿。 又炊鼻,地名。【左傳昭二十六年】師及齊師戰於炊鼻。【杜註】炊鼻,魯地。 又有鼻,國名。在永州營道縣北。【前漢昌邑哀王傳】舜封象於有鼻。【師古註】有鼻在零陵。【孟子】作有庳。又鼻息,西方國名。見【風俗通】。又【後漢杜篤傳】共川鼻飮之國。【註】相習以鼻飮也。 又反鼻,蝮蛇別名。 又類鼻,草名。生田中,葉如天名精。【李時珍曰】卽豨薟。 又【內典】阿鼻,此曰無閒。 从自从畀。俗从白,非。考證:〔【揚雄反騷】或鼻祖於汾陽。〕 謹照原文汾陽改汾隅。 鼿 【亥集下】【鼻字部】 鼿 【廣韻】【集韻】□五忽切,音兀。【玉篇】仰鼻。 又【集韻】獸以鼻搖物。 又【廣韻】呼恢切【集韻】呼回切,□音灰。【廣韻】豕掘土也。或作□。 齇 【亥集下】【鼻字部】 齇 【集韻】莊加切,音樝。【玉篇】鼻上皰。 □ 【未集中】【缶字部】 □ 【集韻】許慎切【正韻】許刃切,□音釁。器裂也。 麦 【亥集下】【麥字部】 麦 【正字通】俗麥字。(麥)【唐韻】【集韻】莫獲切【韻會】【正韻】莫白切,□音脈。【說文】麥,芒穀,秋種厚薶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禮月令】孟夏麥秋至。【蔡邕曰】百穀各以初生爲春,熟爲秋。麥以初夏熟,故四月於麥爲秋。又【前漢武帝紀】勸民種宿麥。【註】師古曰:歲冬種之,經歲乃熟,故云宿麥。 又一種蕎麥,一名烏麥。南北皆種之,亦名荍麥。 又【爾雅釋草】蘥雀麥。【註】卽燕麥也。 又【爾雅釋草】大菊蘧麥。【註】大菊,一名麥句薑,卽瞿麥。 又姓。【隋書】有麥鐵杖。 又【集韻】訖力切,音極。【詩鄘風】爰采麥矣,沫之北矣。又【豳風】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又叶莫故切,音暮。【晉太和末童謠】白門種小麥,叶上路。○按麥从來不从夾,从夊不从夕。來象其實,夊象其根。俗作麥,非。又楊愼謂麥有昧音。引范文正公安撫江淮,進民閒所食烏昧草,謂卽今燕麥也。淮南謂麥爲昧,故史從音爲文,殊不知燕麥卽野稷也。升庵失考,乃引范文正所進烏昧草當之,蓋鳥昧草實蕨也。附辨於此。麥作夾下夂。 麯 【亥集下】【麥字部】 麯 【玉篇】丘竹切,音麴。同□。【劉伶酒德頌】枕麯籍糟。 又姓。晉人麯崇俗,著郊祀志十卷。 麽 【亥集下】【麻字部】 麼 〔古文〕尛【唐韻】亡果切【集韻】【韻會】毋果切【正韻】忙果切,□音□。【玉篇】幺麽,細小。【廣雅】微也。 又一作。【班彪王命論】幺不及數子。【註】細小曰。 又【集韻】【韻會】□眉波切,音摩。又【集韻】忙皮切,音糜。義□同。 【正字通】下从幺。俗作么,誤。麽。 黅 【亥集下】【黃字部】 黅 【廣韻】【集韻】□居吟切,音金。【玉篇】黃色也。【黃帝素問】天有五氣,黅天之氣經於心尾。 【丑集下】【女字部】 【集韻】財甘切,音慙女名。 又七豔切,音塹。嬮,美貌。 【寅集上】【小字部】 【廣韻】渠遴切【集韻】巨靳切,□音覲。少也。與僅同。【玉篇】對也。 黴 【亥集下】【黑字部】 黴 【唐韻】武悲切【集韻】【韻會】旻悲切,□音眉。【說文】物中久雨靑黑。【玉篇】面垢也。又黴敗也。 又【廣雅】黑也。 又【楚辭九歎】顏黴黧以沮敗。【註】面黑也。【淮南子修務訓】神農憔悴,堯瘦□,舜黴黑,禹胼胝。【韓愈詩】念齒慰黴黧。 又【廣韻】【集韻】□莫佩切,音妹。【廣韻】點筆。 又【集韻】莫貝切,音昧。義同。 鼑 【亥集下】【鼎字部】 鼑 【集韻】鼎,古作鼑。註詳部首。 又【正字通】籀文貞字。 【午集下】【石字部】 【玉篇】去金切【集韻】祛音切,□音欽。同嶔。山高險也。【公羊傳僖三十三年】殽之嶔巖。又碒。詳碒字註。 又【玉篇】石名。 【丑集下】【女字部】 【集韻】同妦。 鼙 【亥集下】【鼓字部】 鼙 【唐韻】部迷切【集韻】駢迷切,□音崥。【說文】騎鼓也。【釋名】鼙,禆也。禆助鼓節也。【周禮夏官大司馬】旅帥執鼙。【又】中冬敎大閱,中軍以鼙令鼓。【呂氏春秋】帝嚳令人作鼓鼙之樂。 又【晉書樂志】有鼙舞。【曹植鼙舞詩序】漢靈帝西園鼓吹有李堅,能鼙舞。 又與琵通。【搜神記】琵琶作鼙婆。 鼛 【亥集下】【鼓字部】 鼛 【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音高。【說文】大鼓也。【廣韻】役事,車鼓長丈二尺。【周禮地官鼓人】以鼛鼓鼓役事。【詩大雅】鼛鼓弗勝。 又本作臯。【周禮冬官考工記】爲臯鼓,長尋有四尺。 又叶居尤切,音鳩。【詩小雅】鼓鐘伐鼛,淮有三洲。又□。 鼨 【亥集下】【鼠字部】 鼨 【唐韻】職戎切【集韻】【韻會】之戎切,□音終。【爾雅釋獸】鼨鼠。【註】未詳。【說文】豹文鼠也。 又【集韻】徒冬切,音彤。義同。○按《爾雅》本文,鼨鼠,豹文鼮鼠。郭璞鼨註未詳,鼮註鼠文彩如豹者。許愼鼨註豹文鼠。豹文二字,或上屬,或下屬,未知孰是。 【午集下】【石字部】 【廣韻】【集韻】□千木切,音簇。碌,石地不平貌。 又【集韻】仕角切,音濯。義同。 又【正字通】一說與鏃通。【李賀黃家洞詩】雀步蹙沙聲促促,四尺角弓靑石。註:漢書:挹婁國,弓長四尺,砮以靑石爲鏃,因箭鏃用石,故俗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力求切,音留。竹名。同□。 □ 【未集上】【米字部】 □ 【廣韻】【集韻】□力求切,音流。義詳粰。 【韻學集成】亦作〈米留〉。粰□,饊也。 鼰 【亥集下】【鼠字部】 鼰 【字彙補】南見切,音睍。【爾雅釋獸】鼰鼠。【註】今江東山中有鼰鼠,狀如鼠而大,蒼色,在樹木上。 鼳 【亥集下】【鼠字部】 鼳 【廣韻】【正韻】古闃切【集韻】【韻會】扃闃切,□音郹。【廣韻】鼠名。【爾雅釋獸】鼳,鼠身,長須而賊,秦人謂之小驢。【註】似鼠而馬蹄,一歲千斤,爲物殘賊。 齊 【亥集下】【齊字部】 齊 〔古文〕亝【唐韻】徂兮切【集韻】【韻會】【正韻】前西切,□音臍。【說文】禾麥吐穗上平也。【註】徐鍇曰:生而齊者,莫如禾麥。 又【玉篇】整也。【正韻】無偏頗也。【荀子富國篇】必將修禮以齊朝,正法以齊官,平政以齊民。【註】齊,整也。 又等也。【前漢食貨志】世家子弟富人,或鬭雞走狗馬,弋獵博戲,亂齊民。【註】如淳曰:齊,等也。無有貴賤,謂之齊民。 又【正韻】莊也,肅也。【左傳文二年】子雖齊聖,不先父食。【註】齊,肅也。 又正也。【詩小雅】人之齊聖。【註】中正通知之人也。【朱傳】齊,肅也。 又【爾雅釋言】殷齊,中也。【註】釋地曰:岠齊州以南。【疏】齊,中也。中州爲齊州。中州猶言中國也。【列子黃帝篇】華胥氏之國,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註】斯,離也。齊,中也。 又【廣韻】好也。 又辨也。【易繫辭】小大者存乎卦。【註】齊,猶言辨也。 又速也。【爾雅釋言】疾齊,壯也。【註】謂速也。【史記五帝紀】幼而徇齊。【註】徇疾,齊速,言聖人幼而疾速。 又國名。武王封太公之地,今山東靑州濟南濰縣安樂等處是也。又乾齊,縣名。屬酒泉郡。見【後漢郡國志】。 又姓。【風俗通氏姓篇序】四氏,於國齊魯宋衞,是也。 又放齊,堯臣名。 又【諡法】執心克莊曰齊。資輔就共曰齊。 又與臍通。【左傳莊六年】後君噬齊。 又【集韻】【韻會】【正韻】□在禮切,音薺。【集韻】齊齊,恭慤貌。【禮玉藻】廟中齊齊。 又【廣韻】在詣切【集韻】【正韻】才詣切,□音劑。【禮內則】凡食齊,視春時。【周禮天官醬人註】食有和齊,藥之類也。又酒以度量節作者謂之齊。【周禮天官酒正】五齊三酒,亦作齌。 又火齊,珠名。一曰似雲母。重疊而開,色黃赤如金。 又【集韻】子計切,音霽。和也。【周禮天官食醫】八珍之齊。 又【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禮曲禮】兩手摳衣去齊尺。【註】齊,謂裳下緝也。 又莊皆切。與齋同。【禮祭統】齊之爲言齊也,齊不齊以致齊者也。 又牋西切,音齏。與齏同。【周禮天官醢人五齊註】齊,當爲齏。五齊,昌本□析蜃豚拍深蒲也。【疏】齏葅菜肉之通稱。 又與躋同。【禮樂記】地氣上齊。 又【廣韻】疾私切,與薺通。【禮玉藻】趨中采齊。【鄭註】齊,當爲楚薺之薺。【釋文】齊,依註作薺,疾私反。 又【正韻】才資切,音疵。引玉藻采齊當讀疵音。 又【正韻】齋字,古單作齊。詳齋字註。 又【集韻】子淺切,音翦。同剪。【說文】斷也。剪取其齊,故謂齊爲剪。【儀禮旣夕】馬下齊髦。【註】齊,剪也。考證:〔【易繫辭】齊大小者存乎卦。〕 謹照原文齊大小者改齊小大者。〔【爾雅釋言】疾齊,壯也。【註】猶速也。〕 謹照原註猶速也改謂速也。〔【禮祭統】齊之爲言齊也,齊不齊以致其齊也。〕 謹照原文以致其齊也改以致齊者也。 齍 【亥集下】【齊字部】 齍 【唐韻】卽夷切【集韻】【韻會】【正韻】津私切,□音咨。【說文】黍稷器,所以祀者。【周禮春官大宗伯】奉玉齍。 又與粢同。【周禮春官世婦】共齍盛。 又【集韻】牋西切,音齎。又才詣切,音嚌。義□同。 鹶 【亥集下】【鹵字部】 鹶 【集韻】居陵切,音兢。【爾雅釋言】滷鹶,鹹苦也。○按今《爾雅》作矜。註:可矜憐者,亦辛苦。 又【廣雅】鹶,哀也。 麋 【亥集下】【鹿字部】 麋 【唐韻】武悲切【集韻】【韻會】旻悲切【正韻】忙皮切,□音眉。【說文】鹿屬。冬至解其角。【釋名】澤獸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沈牛□麋。【註】麋,似水牛。【爾雅釋獸】麋牡麔,牝麎,其子,其跡纏,絕有力狄。【疏】此釋麋之種類也。【周禮天官獸人】冬獻狼,夏獻麋。【註】狼膏聚,麋膏散,聚則温,散則涼。 又犫麋,醜人也。【左思魏都賦】犫麋之與子都。 又水草之交曰麋。【詩小雅】居河之麋。【左傳僖二十八年】楚子玉自爲瓊弁玉纓未之服也。先戰,夢河神謂巳曰:畀余,余賜汝孟諸之麋。【註】麋,湄也。 又姓。蜀將東海麋竺。見【蜀志】。 又與眉同。【荀子非相篇】伊尹之狀,面無鬚麋。 又與蘪通。【楚辭九歌】秋蘭兮麋蕪。【註】麋蕪,芎藭名。考證:〔【荀子非相篇】伊尹之狀,無鬚麋。〕 謹照原文無字上增面字。 麛 【亥集下】【鹿字部】 麛 【唐韻】莫兮切【集韻】【韻會】緜批切【正韻】緜兮切,□音迷。【說文】鹿子也。 又獸初生皆曰麛。【禮曲禮】春田,士不取麛卵。【註】生乳之時,重傷其類。 又同麑。【禮玉藻】麛裘靑豻褎,絞衣以裼之。【論語】作麑。 【辰集中】【木字部】 【集韻】【類篇】□迷浮切,音矛。器名。 黵 【亥集下】【黑字部】 黵 【唐韻】當敢切【集韻】覩敢切,□音膽。【說文】大污也。【玉篇】黑□也。【廣韻】大污垢黑。 又【梁律】凡盜黵面爲劫字,至天監中,除黵面之□。 又【集韻】吐敢切,音菼。黑也。 又止染切,音□。義同。 【備考】【丑集】【土字部】 【篇海類編】才性切,音淨。坑。〇按卽阱字之譌。 【辰集中】【木字部】 【字彙補】林直切,音力。木名。江南、山東名野棗酸者曰子。 黷 【亥集下】【黑字部】 黷 【唐韻】【集韻】徒谷切【韻會】【正韻】杜谷切,□音獨。【說文】握持垢也。【玉篇】數也,垢也,蒙也。【正韻】濁也,慁也。【書說命】黷于祭祀,時謂弗欽。【前漢枚臯傳】媟黷貴幸。【師古曰】黷。污濁也。 又【賈逵國語註】黷,媟也。【廣雅】狎也。 又【玉篇】黑也。【正字通】黝貌。【左思吳都賦】林木爲之潤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