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298 页/共 976 页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音蠟。□衣。敝破也。
□ 【未集中】【网字部】 □ 【字彙補】以懼切【篇海】音喩。衣也。○按卽□字之譌。
麍 【亥集下】【鹿字部】 麍 【玉篇】力求切,音流。鹿屬。
麴 【亥集下】【麥字部】 麴 〔古文〕 □【集韻】【韻會】【正韻】□丘六切,音鞠。【說文】酒母也。【玉篇】麴蘖。【釋名】麴,朽也。鬱之使衣生朽敗也。【書說命】若作酒醴,爾惟麴蘖又女麴,小麴也。見【齊民要術】。 又【左傳宣十二年】叔展曰:有麥麴乎。【註】麥麴,所以禦濕。 又通鞠。《禮記月令》天子乃薦鞠衣于先帝。註黄桑之服。《釋文》鞠,云六反。如麴塵。《周禮内司服》註作鞠塵。 又神麴,藥名。又與筁通。【揚子方言】薄謂之筁,或謂之麴。 又姓。【姓苑】出西平,漢有麴演。□字原刻从□。考證:〔又麴塵,華名。黃色。【爾雅釋草】作蘜。亦作鞠。【周禮天官內司服】天子乃薦鞠衣。【註】色如麴塵,服之以告桑。〕 謹按麴塵非華名。薦鞠衣之文出月令不出周禮。今謹改爲又通鞠。禮記月令天子乃薦鞠衣于先帝。註黄桑之服。釋文鞠,云六反。如麴塵。周禮内司服註作鞠塵。
黎 【亥集下】【黍字部】 黎 【唐韻】【集韻】郞奚切【正韻】鄰溪切,□音犂。【說文】履黏也。作履黏以黍米。 又國名。在上黨東北殷侯國。【書西伯戡黎釋文】黎,國名。又【山海經】有牛黎之國。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魏郡黎陽縣。 又山名。【前漢地理志】黎山在黎陽之南。 又水名。【書禹貢】導弱水至于合黎。【傳】合黎,水名。在流沙之東。 又玉名。【班固西都賦】懸黎垂棘,夜光在焉。 又【玉篇】衆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孔疏】黎,衆也。 又【正韻】黑也。與黧同。【書堯典蔡傳】黎,黑也。黎民,黑髮之人。【釋名】土靑曰黎,似黎草色也。 又與邌同。黎明,比明也。【史記高帝紀】黎明圍宛城。【註】索隱曰:黎,猶比也。謂比至天明也。 又與瓈同。玻瓈。【本草】作頗黎。 又與蔾同。【左傳襄二十五年】引易據于蒺蔾,作蒺黎。 又姓。黎侯國之後。 又人名。【書堯典乃命羲和傳】重黎之後有羲氏和氏。 又【集韻】【韻會】□憐題切,音藜。又【集韻】良脂切,音棃。義□同。
【午集中】【疒字部】 【廣韻】釋類切【集韻】式類切,□音稅。【集韻】腫病。【黃帝靈樞經】風膚脹。
黥 【亥集下】【黑字部】 黥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京切,音擎。【說文】黑□在面。【荀子正論篇】墨黥。【註】以墨涅其面而已。或曰墨黥,當爲墨幪。以墨巾蒙其頭而已。【書呂□】爰始淫爲劓刵椓黥。【疏】黥面,卽墨□也。【周禮秋官司□】墨罪五百。【註】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又姓。漢有黥布,初姓英,咎繇之後。布以小時有人相云當□而王,故姓黥以厭當之。
黨 【亥集下】【黑字部】 黨 【唐韻】多朗切【集韻】底朗切【正韻】多曩切,□音讜。【說文】不鮮也。 又【周禮地官大司徒】五家爲比,五比爲閭,四爲族,五族爲黨。【釋名】五百家爲黨。黨,長也。一聚之所尊長也。 又朋也,輩也。【荀子强國篇】不比周,不朋黨。 又助也。相助匿非曰黨。【論語】君子不黨。 又偏也。【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又比也。【荀子非相篇】順禮義,黨學者。【註】黨,親比也。 又頻也。【荀子天論篇】怪星之黨見。 又知也。【揚子方言】黨,皢,哲,知也。楚謂之黨,或曰皢,齊宋之閒謂之哲。【郭註】黨,朗也。解悟貌。 又【廣韻】美也。【廣雅】黨,善也。 又所也,時也。【公羊傳文十三年】往黨。【註】黨,所也。所猶時,齊人語也。【左傳哀五年】萊人之歌曰:師乎,師乎,何黨之乎。【註】黨,所也。 又【玉篇】接也。 又【廣韻】累也。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秦置上黨郡,屬幷州,古上黨關。 又【集韻】止兩切,音掌。姓也。【左傳莊三十二年】公築臺,臨黨氏。【註】黨氏,魯大夫。【釋文】黨,音掌。又【哀十一年】季孫使從於朝,俟於黨氏之溝。【註】黨氏溝,朝中地名。 又【集韻】坦朗切【正韻】他曩切。□與儻同。兾也。【前漢董仲舒傳】黨可得見乎。又【五被傳】黨可以徼幸。【師古註】黨,讀曰儻。 又與讜同。【荀子非相篇】博而黨正。【註】謂直言也。 亦作□。考證:〔【周禮地官閭胥疏】五家爲比,五比爲閭,五閭爲族〕 謹按閭胥疏無此語,查係大司徒文。謹照原文閭胥疏改大司徒。五閭爲族改四爲族。〔【荀子非相篇】实博而黨正。〕謹按原文文而致實,博而黨正,□以四字爲句不得連引實字。謹省實字。
鷞 【亥集中】【鳥字部】 鷞 【唐韻】所莊切【集韻】【韻會】【正韻】師莊切,□音霜。【說文】鷫鷞,西方神鳥。【正字通】長頸綠色似鴈,皮可爲裘。【揚雄蜀都賦】鷤鷫鷞。【史記司馬相如傳】家貧,以鷫鷞裘貰酒。一作肅爽。馬名。【左傳定三年】唐成公有兩肅爽馬。【疏】肅爽,其羽如練,高首而修頸,馬似之。俗作鸘。又【廣韻】疎兩切【集韻】【韻會】【正韻】所兩切,□音縔。【廣韻】鷞鳩,鷹也。亦作爽。【左傳昭二十年】晏子曰:爽鳩氏始居此地。【註】爽鳩氏,少皡司□。
【寅集上】【宀字部】 【唐韻】與宜同。【字彙補】疑卽□字之譌。【餘文】與宜同。
鼂 【亥集下】【黽字部】 鼂 〔古文〕□□【唐韻】直遙切【集韻】【韻會】【正韻】馳遙切,□音潮。【說文】匽鼂也。揚雄曰:匽鼂,蟲名。 又姓。衞大夫史鼂之後。漢有鼂錯。○按《漢書景帝紀》作晁錯,本傳作鼂錯。師古註□云:古朝字。然考《字書》朝、鼂二字音同義異,絕不相蒙。止於又姓一條,鼂字下則云:或作晁。又姓朝字下則云:又姓,通作晁。則三字本屬一字,至蟲名一條,則鼂字本義,於朝無涉耳。 又人名。庶長鼂。見【史記秦本紀】。 又【廣韻】陟遙切,音昭。與朝同。【楚辭九章】甲之鼂吾以行。【王逸註】鼂,旦也。【前漢嚴助傳】鼂不及夕。○按《正字通》云:杜林以鼂爲朝夕之朝,林罕非之。《同文備考》亦云:鼂借爲朝,非。然《楚辭》及《漢書》註□云古朝字。而《廣韻》亦云與朝同。則未爲無據。
鼬 【亥集下】【鼠字部】 鼬 【唐韻】【集韻】【韻會】余救切【正韻】爰救切,□音褎。【說文】如鼠,赤黃而大,食鼠者。【正韻】野鼠,善登木。【爾雅釋獸註】鼬似鼦,赤黃色,大尾,啖鼠,江東呼爲鼪。【本草】鼬,一名黃鼠狼。又名鼪鼠。又名□鼠。又名地猴。【韓愈南山詩】倏閃雜鼯鼬。 又地名。【左傳定四年】公及諸侯盟於臯鼬。 又古姓。【山海經】有鼬姓之國。 又羽毛飛揚貌也。【馬融廣成頌】羽毛紛其髟鼬。 【集韻】或从穴。
鼲 【亥集下】【鼠字部】 鼲 【唐韻】乎昆切【集韻】胡昆切,□音魂。【說文】鼠出丁零胡,皮可爲裘。【本草】鼲鼠,卽黃鼠,時煖則出坐穴口,見人則交前兩足於頸,拱立如揖,乃竄入穴。淮南子謂聖人師拱鼠制禮,是也。一名禮鼠。一名拱鼠。一名□狸。【魏志陳思王傳】鼲鼬讙譁於林木。 又【集韻】公渾切,音昆。【廣雅】鼠屬。
齋 【亥集下】【齊字部】 齋 【廣韻】側皆切【集韻】【韻會】【正韻】莊皆切,□債平聲。【正韻】潔也,莊也,恭也。【廣雅】齋,敬也。【禮祭統】齋之爲言齊也。【易繫辭】聖人以此齋戒。【註】洗心曰齋。 又【後漢輿服志】有齋冠曰長冠。 又燕居之室曰齋。 又【集韻】【正韻】□津私切,音貲。【孟子】齋疏之服。【趙岐註】卽齋縗也。音資。 又【易履卦】得其資斧。【子夏傳】作齊斧。虞喜志林云:當作齋。齋戒入廟而受斧也。 又叶眞而切,音支。【後漢周澤傳】生世不諧,作太常妻,一年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按《說文》示齊爲齋。示,明也,祗也。齊者,萬物之潔齊也。洪武《正韻》云:古單作齊,後人于其下加立心,以別之耳。
齖 【亥集下】【齒字部】 齖 【廣韻】五加切【集韻】牛加切,□音牙。【玉篇】齖,齒不平。 又【集韻】齖齵,齒不正。 又不聽人語曰聱齖。【唐書元結傳】能學聱齖,保宗而全家。 又【集韻】魚駕切,音訝。齰齖,齒不相值。
齙 【亥集下】【齒字部】 齙 【玉篇】步交切【集韻】蒲交切,□音庖。【玉篇】齒露也。
麌 【亥集下】【鹿字部】 麌 【廣韻】虞矩切【集韻】五矩切,□音俁。【廣韻】牡鹿。【爾雅釋獸】麕,牡麌。 又麌麌,羣聚貌。【詩小雅】麀鹿麌麌。 又【廣韻】五乎切【集韻】訛胡切,□音吾。又【集韻】【韻會】元俱切【正韻】牛居切,□音虞。又【集韻】魚矩切,音語。義□同。
麎 【亥集下】【鹿字部】 麎 【唐韻】植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丞眞切,□音辰。【說文】牝麋也。【爾雅釋獸】麋,牡麔牝麎。 又【集韻】是忍切,音腎。又常支切,音匙。又船倫切,音脣。義□同。
【補遺】【辰集】【木字部】 【字彙補】與馨同。見《齊民要術》。又見《楊愼山海經補注》。
【卯集上】【心字部】 【說文】慌本字。
麞 【亥集下】【鹿字部】 麞 【唐韻】【集韻】【韻會】□諸良切,音章。【玉篇】與獐同。【說文】麋屬。【埤雅】麞如小鹿而美,故从章。章,美也。又麞性善驚,故从章。【吳越春秋】章者,慞惶也。李時珍曰:獵人舞采,則麞麋注視,麞喜文章,故字从章。【道書】麞鹿無魂。【本草註】符瑞志有銀麞,白色,王者□罰中理則出。
麰 【亥集下】【麥字部】 麰 【唐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正韻】莫侯切,□音謀。【說文】來麰,麥也。【玉篇】春麥也。【廣韻】大麥也。【吳普本草】大麥。一名穗麥。五穀之長也。【爾雅翼】大麥宜爲飯,又可爲酢,其蘖可爲飴。 又短粒麥。 又【倉頡解詁】麰,煑麥也。【釋名】煑麥曰麰。麰,齲也。煑熟亦齲壞也。 又【廣雅】麰,麴也。 又通作牟。【詩周頌】貽我來牟。
【午集下】【石字部】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禫切,音感。石篋。見封禪議。一曰以石蓋也。 又【集韻】姑南切,音□。義同。
【午集下】【石字部】 【集韻】補還切,音班。石文。本作斑。 又石鋪貌。
黓 【亥集下】【黑字部】 黓 【廣韻】與職切【集韻】【韻會】逸職切,□音弋。【廣雅】黑也。 又作弋。【前漢文帝贊】身衣弋綈。【註】如淳曰:弋,皁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壬曰伭黓。
點 【亥集下】【黑字部】 點 【唐韻】【集韻】【正韻】□多忝切,音玷。【說文】小黑也。 又【正韻】點注也。【爾雅釋器】滅謂之點。【註】以筆滅字爲點。又【玉篇】檢點也。 又【廣韻】點畫。 又【正韻】更點。 又【廣雅】污也。【太史公報任安書】適足以見笑而自點耳。 又【集韻】之廉切,音詹。人名。魯有豐點,齊有鮑點。 又【集韻】丁賀切,音哆。草葉壞也。【齊民要術】故墟種麻,有點葉夭折之患。 又【集韻】都念切,音店。亦汙也。【束皙白華詩】鮮侔晨葩,莫之點辱。考證:〔【太史公報任安書】適足以發笑而自點耳。〕 謹照原文發笑改見笑。
【辰集中】【木字部】 【集韻】胡瓜切,音華。【說文】兩刃臿也。从木、□,象形。鏵本字,宋魏曰。或作鋘,或作釫,□同。
【卯集下】【斤字部】 【篇海】俗斷字。
鼃 【亥集下】【黽字部】 鼃 【正字通】同。
鼞 【亥集下】【鼓字部】 鼞 【唐韻】土郞切【廣韻】吐郞切【集韻】他郞切,□音湯。【說文】鼓聲也。
【午集中】【目字部】 【集韻】吉歷切,音激。目不瞬也。 又【字彙】吉了切,音皎。【篇海】明也。一曰淸別貌。亦作□。
齅 【亥集下】【鼻字部】 齅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救切,同嗅。【說文】以鼻就臭也。【增韻】鼻收氣也。【前漢敘傳】不齅驕君之耳。【師古註】齅,古嗅字。【論語】三齅而作。亦作嗅。 又作。
齔 【亥集下】【齒字部】 齔 【唐韻】【集韻】【韻會】初堇切【正韻】初謹切,□瀙上聲。【說文】毀齒也。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 又【廣韻】【集韻】【正韻】□初覲切,音襯。又【集韻】丑忍切,音辴。義□同。 从□,□音化。【六書正譌】別作齓,非。
齝 【亥集下】【齒字部】 齝 【唐韻】丑之切【集韻】超之切,□音癡。【說文】吐而噍也。【爾雅釋獸】牛曰齝。【郭註】食之巳久,復出嚼之。 又【廣韻】書之切【集韻】申之切,□音詩。又【集韻】【類篇】□充之切,音蚩。義□同。
【午集上】【瓦字部】 【廣韻】普官切【集韻】鋪官切,□音潘。【玉篇】瓳,大甎也。 又【集韻】符袁切,音煩。義同。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韻】【玉篇】他德切【集韻】惕得切,□音忒。拳打也,擊也,挨也。
麳 【亥集下】【麥字部】 麳 【廣韻】落哀切【集韻】郞才切,□音來。【廣雅】麳,小麥。麰,大麥也。本作來。【詩周頌】貽我來牟。 又【集韻】六直切,音力。義同。 又陵之切,音釐。麥也。或从禾。齊謂麥曰。 一作□。
黀 【亥集下】【麻字部】 黀 〔古文〕□【唐韻】惻鳩切【集韻】【韻會】甾尤切【正韻】側鳩切,□音鄒。【說文】麻也。【玉篇】麻莖也。【廣韻】聚麻也。【楚辭七諫】菎蕗雜於黀蒸兮。【字彙】黀曰麻蒸,卽麻幹,本一物也。王逸註:枲翮曰黀,煏竹曰蒸,則析爲二矣。 又作菆。【潘岳西征賦】感市閭之菆井。【李善註】菆,麻蒸也。菆井,卽渭城賣蒸之市。 又作掫。【前漢五行志】建平四年,民驚走持槀或掫一枚。【如淳註】掫,麻幹也。
黄 【亥集下】【黃字部】 黃 〔古文〕□【唐韻】乎光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皇。【說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黃中通理。 又【史記天官書】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 又山名。【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池陽,西至黃山。 又黃河。【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 又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註】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 又國名。【左傳桓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註】黃國,今弋陽縣。 又州名。古邾國,漢西陵縣,隋黃州。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黃縣屬東萊郡,內黃屬魏郡,外黃屬□留郡。【註】縣有黃溝澤,故名。師古曰:惠公敗宋師于黃,杜預以爲外黃縣東有黃城,卽此地。 又中黃,天子內藏。【後漢桓帝紀】建和元年,芝生於黃藏府。 又官名。【杜氏通典】乗黃令,晉官,主乗輿金根車。【又】晉以后,給事黃門侍郞,散騎常侍,俱屬門下省,稱曰黃散。 又老人曰黃髮。【禮曲禮】君子式黃髮。【疏】人初老則髮白,太老則髮黃。【爾雅釋詁】黃髮齯齒鮐背耈老,壽也。【疏】壽考之通稱。 又小兒曰黃口。【淮南子汜論訓】古之伐國,不殺黃口。【高誘註】黃口,幼也。【唐開元志】凡男女始生爲黃,四歲爲小,十六爲丁,六十爲老。每歲一造計帖,三年一造戸籍,卽今之黃冊也。 又翠黃,飛黃,□馬名。【淮南子覽冥訓】靑龍進駕,飛黃伏皁。【詩魯頌】有驪有黃。【註】黃騂曰黃。 又鵹黃,鳥名。【爾雅釋鳥倉庚註】卽鵹黃也。 又黃目,卣罍類。【禮郊特牲】黃目,鬱氣之上尊也。黃者,中也。目者,氣之淸明者也。 又大黃,弩名。【太公六韜】陷堅敗强敵,用大黃連弩。【史記李廣傳】以大黃射其裨將。 又大黃,地黃,硫黃,雄黃,雌黃,□藥名。 又流黃,綵也。【古詩】少婦織流黃。【廣雅】作留黃。 又會稽竹簟供御,亦號流黃。【唐詩】珍簟冷流黃。 又【正字通】貼黃,卽古引黃。唐制,詔勑有更改,以紙貼黃,其表章略舉事目,見於前封皮者,謂之引黃。后世卽以引黃爲貼黃,不用黃紙。 又倉黃,急遽失措貌。【風土記】大雪被南越,犬皆倉黃吠噬。 又【玉篇】馬病色也。【爾雅釋詁】虺隤,黃病也。【註】皆人病之通名,而說者便以爲馬病。【詩周南】我馬虺隤。考證:〔【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河陽〕 謹照原文河陽改池陽。〔【禮曲禮】君子敬黃髮。〕 謹照原文敬黃髮改式黃髮。〔【淮南子覽冥訓】靑龍迎駕〕 謹照原文迎駕改進駕。
黏 【亥集下】【黍字部】 黏 【唐韻】女廉切【集韻】【韻會】【正韻】尼占切,□音。【說文】相著也。【廣韻】黏麴。 又【韻會】亦作溓。【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雖有深泥,亦弗之溓也。【註】鄭司農云:溓讀爲黏。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樂浪郡黏蟬縣。 又【正韻】尼欠切,聶上聲。【集韻】也。【正韻】膠黏。又稠也。 俗作粘。
鷣 【亥集中】【鳥字部】 鷣 【廣韻】餘針切【集韻】夷針切,□音淫。【廣韻】鷂之別名。【爾雅釋鳥】鷣,負雀。【郭註】鷂也。江東呼鷣,善捉雀,因名。又【廣韻】弋炤切【集韻】弋笑切,□音燿。義同。
□ 【未集中】【网字部】 □ 【廣韻】【集韻】【類篇】□良倨切,音慮。【玉篇】罔也。
【辰集上】【日字部】 【篇海】胡刀切,音豪。戾也。
鼊 【亥集下】【黽字部】 鼊 【廣韻】比激切【集韻】【韻會】必歷切,□音壁。【韻會】鼊,龜屬。似龜而漫胡無指爪,其甲有珠文如瑇瑁。
【午集下】【示字部】 【集韻】時戰切,音繕。祭天也。一曰讓也。【前漢異姓諸侯王表】舜禹受。【韻會】禪,漢書每作,後世遂多通用,惟連言墠壇,則須分別耳。
【午集下】【示字部】 【玉篇】力大切。墮壞也。 又【集韻】魯旱切,音嬾。惰於祭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落蓋切,音賴。祩,祝詛也。
鼎 【亥集下】【鼎字部】 鼎 〔古文〕鼑【唐韻】【集韻】【韻會】□都挺切,音頂。【說文】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荆山之下。【玉篇】鼎,所以熟食器也。【左傳宣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爲之備,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周禮天官膳夫】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鄭註】鼎有十二,牢鼎九,陪鼎三。 又【周易卦名】巽下離上之卦。 又【正韻】鼎,當也。 又方也。【前漢賈誼傳】天子春秋鼎盛。 又鼎鼎,大舒也。【禮檀弓】喪事鼎鼎爾,則小人。【疏】形體寬慢也。 又周鼎,星名。見【步天歌】。 又湖名。【史記封禪書】黃帝鑄鼎於荆山,後世因名其處爲鼎湖。 又州名。宋朗州攺鼎州。 又城門名。【後漢郡國志】雒陽東城曰鼎門。【註】九鼎所後入。 又維舟曰鼎。【揚子方言】維之謂之鼎。 又官名。【前漢東方朔傳】夏育爲鼎官。【註】鼎官,今殿前舉鼎者也。 又姓。未將鼎澧。 又人名。【西京雜記】鼎,匡衡小名也。又【前漢匡衡傳註】張晏曰:匡衡少時字鼎,長乃易字稚圭,世所傳衡與貢禹書,上言衡狀報,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又】無說詩匡鼎來。【註】服虔曰:鼎,猶言當也,若言匡且來也。○按服虔註誤。 又【前漢賈捐之傳】捐之復短石顯。楊興曰:顯鼎貴。【註】如淳曰:言方且欲貴矣。鼎音釘。師古曰:讀如字。 又叶他經切,音汀。【左思吳都賦】精若耀星,聲若雷霆。名藏於山經,形鏤於夏鼎。考證:〔【周禮天官膳夫】王旦舉。〕 謹按旦字乃日一二字之譌。謹照原文改爲王日一舉。
鼕 【亥集下】【鼓字部】 鼕 【廣韻】【集韻】【韻會】□徒冬切,音彤。【廣韻】鼓聲也。【唐書馬周傳】請置六街鼓,號爲鼕鼕鼓。 又【集韻】徒東切【正韻】徒紅切,□音同。義同。
鼗 【亥集下】【鼓字部】 鼗 【廣韻】【集韻】□徒刀切,音陶。如鼓而小,持其柄搖之,兩耳還自擊。【廣韻】鼗大者謂之麻,小者謂之料。又小鼓著柄者。【書益稷】下管鼗鼓。【周禮春官大司樂】靁鼓,靁鼗,地上之圜丘奏之。靈鼓,靈鼗,澤中之方丘奏之。路鼓,路鼗,宗廟之中奏之。又【禮王制】天子賜伯子男樂,則以鼗將之。 又一作鞀。【釋名】鞀,導也。 亦作鞉。
鼪 【亥集下】【鼠字部】 鼪 【廣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音生。【正韻】飛生鼠。【爾雅釋獸】【註】江東呼鼬鼠爲鼪,能啖鼠。俗呼鼠狼。【埤雅】今栗鼠似之,蒼黑而小,取其毫與尾,可以製筆。世所謂鼠鬚栗尾者也。【莊子徐無鬼】逃空虚者,藜藋柱乎鼪鼬之逕。 又【集韻】息正切,音性。鼠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