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85 页/共 976 页
【申集上】【艸字部】 【集韻】部浼切,音琲。黃蔀,草名。 【玉篇】作。
【酉集上】【角字部】 【廣韻】丑列切【集韻】【韻會】敕列切,□音徹。【玉篇】角也。【博雅】謂之□。【隋書禮儀志】天子革帶玉鉤,皇太子革帶金鉤。【音義】,□也。丑列切。 又【廣韻】【集韻】□丑例切,音□。又【集韻】以制切,音曳。義□同。 【字彙補】又省作□、□,非。
豏 【酉集中】【豆字部】 豏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下斬切,咸上聲。【玉篇】豆半生也。 又【集韻】乎韽切,咸去聲。【類篇】餅中豆也。
豐 【酉集中】【豆字部】 豐 〔古文〕□□【唐韻】敷戎切【集韻】【韻會】敷馮切,□音酆。【說文】豆之豐滿者也。一曰器名,鄕飮酒有豐侯,亦謂之廢禁。【陸佃云】似豆而□。【海錄碎事】《射禮》:置豐於西階。古豐國之君以酒亡國,故以爲罰爵,圖其人形於下寓戒也。【儀禮鄕射禮】司射適堂西,命弟子設豐。【註】將飮不勝者,設豐所以承其爵也。【疏】按《燕禮》君尊有豐,此言承爵豐,則兩用之。又【玉篇】大也。【廣韻】多也。【易豐卦疏】豐者,多大之名,盈足之義。財多德大,故謂之豐。【書高宗肜日】典祀無豐于昵。【疏】謂犧牲禮物多也。【楚語】彼若謀楚,其必有豐敗也哉。【註】大也。【揚子方言】凡物之大貌曰豐。又趙魏之郊,燕之北鄙,凡大人謂之豐人。燕記曰:豐人杼首。杼首,長首也。 又【廣韻】茂也,盛也。【詩小雅】在彼豐草。【傳】豐,茂也。【楚語】夫事君者,不以豐約舉。【註】豐,盛。約,衰也。 又猶厚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原隰,其民豐肉而庳。 又歲熟曰豐。【詩周頌】豐年多黍多稌。【公羊傳桓三年】大有年何,大豐年也。【註】謂五穀皆大成熟。 又【博雅】雲師謂之豐隆。一曰雷師也。【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淮南子天文訓】季春三月,豐隆乃出。【註】雷也。 又豐席。【孔安國書傳】豐,莞也。郭璞曰:今西方人呼蒲爲莞,用之爲席。鄭康成曰:刮凍竹席也。 又豐本,韭別名。【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韭曰豐本。【註】其根本茂盛也。 又地名。【書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傳】文王舊都在京兆鄠縣,今長安縣西北是也。通作酆。 又水名。【詩大雅】豐水東注。【後漢郡國志註】豐水出鄠南山豐谷,北入于渭。通作灃。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豐縣,屬沛郡。 又州名。古太原郡,宋置豐州。又陝西,隋置豐州。 又山名。豐山,在滁州南二里許,上有豐樂亭。見【歐陽修記】。又人名。【前漢古今人表】□豐,帝嚳妃,生堯。【師古曰】卽□鋒也。 又姓。【廣韻】鄭穆公子豐之後。又複姓。豐將氏。見【潛夫論】。 又叶敷文切,音分。【蔡邕□】民安物豐。上叶綏我荆衡,下叶以紀洪勳。 又叶敷康切,音芳。【韓愈歐陽生哀辭】友則旣獲兮,祿實不豐。以志爲養兮,何有牛羊。考證:〔【說文】豆之豐滿者也。一曰,器名,鄕飮酒有豐□,亦謂之廢禁。〕 謹照原文豐□改豐侯。
豑 【酉集中】【豆字部】 豑 【廣韻】直一切【集韻】直質切,□音秩。【說文】爵之次第也。【書堯典】平秩東作。【說文】引作豑。【字彙補】古秩字。
豓 【酉集中】【豆字部】 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以贍切,鹽去聲。【說文】好而長也。从豐。豐,大也。□聲。【徐曰】容色豐滿也。【揚子方言】美也。宋衞晉鄭之閒曰豓。一曰秦晉之閒美色爲豓。【註】言光豓也。【詩小雅】豓妻煽方處。【左傳桓元年】美而豓。 又【正韻】光彩貌。【晉書衞恒傳】摛筆豓于紈素。【韓愈調張籍詩】光豓萬丈長。 又自放縱貌。【潘岳笙賦】汎淫汜豓。 又歌名。【左思吳都賦】荆豓楚舞。【註】豓,楚歌也。 又縣名。【唐書地理志】樂豓縣,屬芝州忻城郡。 又【集韻】或作閻。【前漢谷永傳】閻妻驕扇,日以不臧。 又【增韻】歆羨也。【韻會】通作鹽。【禮郊特牲】鹽諸利。【註】鹽,讀爲豓。使欣豓也。○按韻書通作豔。《六書正譌》別作艷、灧,□非。
豔 【酉集中】【豆字部】 豔 【正字通】同豓。
豕 【酉集中】【豕字部】 豕 〔古文〕□□□【廣韻】施是切【集韻】【韻會】賞是切【正韻】詩止切,□音始。【說文】彘也。竭其尾,故謂之豕,象毛足而後有尾。【徐曰】竭,舉也。【玉篇】豬豨之總名。【揚子方言】豬,關東西或謂之彘,或謂之豕。【林氏小說】以其食不絜,故名之豕。【大戴禮易本命】四主時,時主豕,故豕四月而生。【本草綱目】李時珍曰:在畜屬水,在卦屬坎,在禽應室星。【易說卦】坎爲豕。【埤雅】坎性趨下,豕能俯其首,又喜□穢,亦水畜也。【詩小雅】有豕白蹢,烝涉波矣。【傳】犬喜雪,馬喜風,豕喜雨,故天將久雨,則豕進涉水波。【禮曲禮】豕曰剛鬣。【疏】豕肥則毛鬣剛大也。【周禮天官食醫】凡會膳食之宜,豕宜稷。【疏】豭豬味酸,牝豬味苦,稷米味甘,是甘苦相成。 又國名。【左傳襄二十四年】范宣子曰:昔匄之祖在商爲豕韋氏。【註】豕韋,國名。 又星名。【博雅】營室謂之豕韋。又【史記天官書】奎曰封豕,爲溝瀆。【前漢天文志】作封豨。 又藥名。【爾雅釋草】茢薽,豕首。【疏】豕首,一名彘顱,南人名爲地菘,今江東呼豨首,可以煼蠶蛹。又【莊子徐無鬼】藥也,豕零也。【註】豕橐一名苓根,似豬屎,其塊零落而下故也。【韓愈進學解】作豨苓。【註】楚人呼豬爲豨,卽豬苓是也。【本草綱目】一名豭豬屎。 又【集韻】亥古作豕。【正字通】《家語》或讀史云:三豕渡河。子夏曰:己亥渡河。己譌爲三,亥譌爲豕。或曰支干內有五亥,己亥位居三,三豕渡河是隱語。《說文》亥與豕溷。李陽冰曰:古文亥比豕加一畫,《說文》溷亂,不足信。 又叶施智切,施去聲。【司馬相如上林賦】格蝦蛤,鋋猛氏。羂騕褭,射封豕。【韻會小補】相如賦本文一段俱上聲,《吳棫韻補》以豕字叶入寘韻,誤。【字彙】凡偏傍从豕者,俗省作豕。
□ 【未集上】【米字部】 □ 【篇海】乃結切,音涅。手持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字彙補】與絳同。【格古要論】《□帖》,晉王府藏之。
豖 【酉集中】【豕字部】 豖 【唐韻】丑六切【集韻】敕六切,□音畜。【說文】豕絆足行豖豖也。 又【廣韻】【集韻】□丑玉切,音亍。義同。或作□。 【六書正譌】从豕,繫二足,指事。凡逐、琢等字□从此。
赃 【酉集中】【貝字部】 贓 【廣韻】則郞切【集韻】【韻會】【正韻】兹郞切,□音臧。【玉篇】藏也。【廣韻】納賄曰贓。 又通作臧。【前漢尹賞傳】其羞辱甚於貪汙坐臧。
豗 【酉集中】【豕字部】 豗 【廣韻】呼恢切【集韻】【韻會】【正韻】呼回切,□音灰。【玉篇】豬豗地也。 又【類篇】相擊也。【木華海賦】磊匒匒而相豗。【韓愈元和聖德詩】衆樂驚作,轟豗融冶。 又【正韻】喧豗,鬨聲。【李白蜀道難詩】飛湍瀑流爭喧豗。【張九齡江上遇疾風詩】不知天地氣,何爲此喧豗。 又【字彙補】豗傀氏,古之君也。見《通鑑因提紀》。 又【類篇】通作□。□尵,馬病也。○按豗字本从尣。亦作尢。譌作兀。是豗豗本是一字,《玉篇尣部》作豗,《類篇尣部》作,豕部重收豗,音同訓別,沿集韻之誤,分、豗爲二,非。集韻或作拻,字彙尤部別作,□非。豗字从尢作。
豘 【酉集中】【豕字部】 豘 【集韻】同豚。本作□。或作。通作肫。【字彙補】譌作豘,非。
豚 【酉集中】【豕字部】 豚 【唐韻】徒切【集韻】【韻會】徒渾切【正韻】徒孫切,□音屯。【說文】小豕也。【小爾雅】豬子曰豚。【易中孚】豚魚吉。【孔疏】豚,獸之微賤者。【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豚曰腯肥。【周禮天官庖人】春行羔豚,膳膏香。 又地名。【左傳定六年】公侵鄭,往不假道于衞。及還,陽虎使季、孟舍于豚澤,衞侯使彌子瑕追之。 又水名。【字彙補】豚水,在牂柯郡。 又姓。【印藪】有豚少公,漢人。 又河豚,魚名。與魨同。【博雅】鯸,魨也。背靑,腹白,觸物卽怒,其肝殺人。【註】正今人名爲河豚者也。 又【廣韻】或作。【莊子德充符】適見子食于其死母者。【晉書謝混傳】每得一,以爲珍膳。【音義】,卽豚字。 又【集韻】通作肫。【晉書王濟傳】蒸肫甚美。 又書作□。【石鼓文】射其□蜀。【釋文】作豚。 又書作□。【石鼓文】又體如□。【釋文】作豚。 又【集韻】杜本切【正韻】徒本切,□屯上聲。行曳踵也。【禮玉藻】圈豚行不舉足。【註】豚性散,圈之則聚而回旋于其中。圈、豚□上聲。 又【集韻】或作腯。【禮曲禮】豚曰腯肥。【釋文】腯亦作豚。 又【韻會小補】徒困切,屯去聲。義同。 又【字彙補】都昆切,音墩。土豚,土墩也。【魏志蔣濟傳】豫作土豚,遏絕湖水。 又叶徒丁切,音庭。【李尤席銘】施席接賔,士無過賢。値時所有,何必羊豚。賢音□。 【說文】从彖省,象形。从又持肉,以給祠祀。篆文从肉豕作豚。【玉篇】作□。【類篇】作□。【集韻】作□。亦作腞。或作豘、□。
豛 【酉集中】【豕字部】 豛 【唐韻】【集韻】□營隻切,音役。【說文】上谷名豬曰豛。【玉篇】齧豕也。 【集韻】或作□。
豜 【酉集中】【豕字部】 豜 【正字通】俗豣字。
豝 【酉集中】【豕字部】 豝 【唐韻】伯加切【集韻】【韻會】【正韻】邦加切,□音巴。【說文】牝豕也。一曰二歲,能相把拏也。【埤雅】把拏,蕃之意也。【詩召南】壹發五豝。【傳】豕牝曰豝。【周禮夏官大司馬註】二歲爲豝。 又【小爾雅】大者謂之豝。【何承天纂文】漁陽以大豬爲豝。 又【韻會】通作羓。腊屬。【五代史四夷附錄】耶律德光卒,契丹破其腹,實之以鹽,載之而走,晉人謂之帝豝。 【集韻】或作□。
豠 【酉集中】【豕字部】 豠 【唐韻】疾余切【集韻】叢租切,□音徂。【說文】豕屬。 又【廣韻】士魚切【集韻】牀魚切,□音鉏。義同。【類篇】或作□。【正字通】與狙別。
象 【酉集中】【豕字部】 象 〔古文〕□【唐韻】徐兩切【集韻】【韻會】【正韻】似兩切,□詳上聲。【說文】長鼻牙,南越大獸,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爾雅釋地】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疏】犀、象二獸,皮角牙骨,材之美者也。【詩魯頌】元龜象齒。【左傳襄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禮玉藻】笏,諸侯以象,士竹本象可也。 又【王安石字說】象牙感雷而文生,天象感氣而文生,故天象亦用此字。【易繫辭】在天成象。【疏】謂懸象日月星辰也。【禮樂記註】象,光耀也。 又【韓非子解老篇】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按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易繫辭】象也者,像此者也。【疏】言象此物之形狀也。【左傳桓六年】申繻曰:名有五,以類命爲象。【註】若孔子首象尼丘。【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二曰象。【註】謂災變雲物如衆赤鳥之屬,有所象似。【前漢王莽傳】白煒象平。【註】象,形也。萬物無不成形于西方。 又法也。【書舜典】象以典□。【傳】法用常□,用不越法。【儀禮士冠禮】繼世以立諸侯,象賢也。【註】象,法也。 又象魏,門闕也。一曰書名。【周禮天官大宰】正月之吉,縣治象之法于象魏。【疏】周公謂之象魏,雉門之外,兩觀闕高魏魏然也。【左傳哀三年】命藏象魏。【疏】由其縣于象魏,故謂其書爲象魏。 又象尊,酒器。【左傳定十年】犧、象不出門。【疏】象尊以象鳳凰。或曰以象骨飾尊。《三禮圖》云:當尊腹上畫象之形。【禮明堂位】犧象,周尊也。 又通言之官。【禮王制】南方曰象。【註】劉氏曰:象,像也。如以意倣象,其似而通之,周官象胥是也。 又舞名。【詩周頌序】維淸奏象舞也。【正義】文王時有擊刺之法,武王作樂,象而爲舞,號其樂曰象舞。【禮內則】成童舞象。【史記樂書】文王之舞,舞之以未成人之童,故謂之象舞。 又象人,若今戲蝦魚、獅子者也。【前漢禮樂志】郊祭,常從象人四人。 又罔象,水怪名。【史記孔子世家】水之怪龍、罔象。【註】罔象食人,一名沐腫。 又藥名。【本草綱目】盧會,一名象膽,以其味苦如膽也。 又象敎。卽佛敎也。【王中頭陀寺□】正法旣沒,象敎陵侇。【註】謂爲形象以敎人也。 又郡名,州名,山名。【史記秦始皇紀】三十三年爲象郡。【註】今日南。又百越地,□置象郡,因象山名。隋平□置象州。 又姓。【姓苑】潁州望族。今南昌有此姓。 又【正字通】象有平、上、去三聲,諸韻書收入養韻,漾韻不收,《正韻》亦然。《六書》有一字備四音者,有轉十數音者,獨至象必限以一音,此古今分韻之謬也。 又叶徐羊切,音詳。【晉書樂志地郊饗神歌】祇之體,無形象。潛泰幽,洞忽荒。考證:〔【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二曰象。【註】謂炎變雲物如衆赤鳥之屬〕 謹照原文炎變改災變。〔【書堯典】象以典□。〕 謹照原書堯典改舜典。
豢 【酉集中】【豕字部】 豢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宦。【說文】以穀圈養豕也。【廣韻】穀養畜也。【禮月令】仲秋按芻豢。【註】養牛馬曰芻,犬豕曰豢。【疏】食草曰芻,食穀曰豢。 又餌之以利,一曰豢。【左傳哀十一年】吳將伐齊,越子率其衆以朝,王及列士皆有餽賂,子胥懼,曰:是豢吳也夫。【註】豢,養也。 又官名。【左傳昭二十九年】董父擾畜龍,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註】豢龍,官名。以官爲氏。 又【集韻】通作圂。【禮少儀】君子不食圂腴。【註】圂,同豢。 又【韻會】亦作。【莊子達生篇】祝宗人說彘曰:汝奚惡死,吾將三月汝。 又【集韻】戸管切,音緩。義同。 又叶胡玩切,音換。【曹植孔甲贊】行有順天,龍有河漢。雌雄各一,是擾是豢。 又叶熒絹切,緣去聲。【歐陽修讀書詩】淡泊味愈長,始終殊不變。庶幾垂後世,不默死芻豢。 【說文】本从豕□,手執米以養之,指事也。隷省作豢。《說文》本从豕□作□。
豣 【酉集中】【豕字部】 豣 【唐韻】古賢切【集韻】【韻會】【正韻】經天切,□音堅。【說文】三歲豕,肩相及者。【廣韻】大豕也。【詩豳風】獻豣于公。【張協七命】圓文之豣。 又通作肩。【詩齊風】竝驅從兩肩兮。【傳】獸三歲曰肩。又【周禮夏官大司馬註】一歲爲豵,二歲爲豝,三歲爲特,四歲爲肩。【玉篇】或作□。 又【集韻】輕煙切,音牽。義同。或作□。 又【集韻】【韻會】□吉典切,堅上聲。【爾雅釋獸】麕……絕有力,豣。 又【廣韻】五甸切【集韻】【韻會】【正韻】倪甸切,□音硯。義同。
豤 【酉集中】【豕字部】 豤 【唐韻】康很切【集韻】口很切,□音懇。【說文】齧也。【玉篇】豕齧地。【廣韻】豕食貌。【正字通】齒深入物也。別作齦。 又與懇通。【前漢劉向傳】豤豤數奸死亡之誅。【師古曰】豤豤,款誠之意。【集韻】或作貇。 又【集韻】苦本切,音梱。豕齧物也。或作□。 又【廣韻】苦坤切【集韻】苦昆切,□梱平聲。亦齧也。又減也。或作□。 【說文】本作□。□字原从貇作。
豥 【酉集中】【豕字部】 豥 【廣韻】戸來切【集韻】何開切,□音孩。【爾雅釋獸】豕四蹢皆白,豥。【註】蹢,蹄也。 又【廣韻】古哀切【集韻】柯開切,□音該。又【集韻】魚開切,音皚。又【集韻】【韻會】【正韻】□下楷切,音駭。義□同。○按《爾雅》郉疏,《詩》白蹢鄭箋,以豥爲駭。駭者,躁疾之言也。駭與豥字異義同。楊愼《字說》豥同駭,《毛氏韻》《正韻》豥亦作駭,□非。
豦 【酉集中】【豕字部】 豦 【唐韻】强魚切【集韻】求於切,□音渠。【說文】□相丮不解也。从豕虍會意。豕虍之□不相捨。司馬相如說,豦,封豕之屬。一曰虎兩足舉。 又【集韻】臼許切,渠上聲。封豕也。 又【廣韻】【集韻】□居御切,音據。獸名。【爾雅釋獸】豦,迅頭。【註】今建平山中有豦,大如狗,似獮猴,黃黑色,多髥鬣,好奮迅其頭,能舉石摘人,貜類也。 【六書故】虎諧聲,豕虎無□理。相如說是。
【巳集上】【水字部】 【正字通】俗滲字。
豧 【酉集中】【豕字部】 豧 【唐韻】【集韻】□芳無切,音敷。【說文】豕息也。 又【廣韻】普胡切【集韻】滂模切,□音鋪。又【廣韻】【集韻】□匹□切,音。義□同。 又【集韻】蒲故切,音步。豕謂之豧。 又【廣韻】【集韻】□芳遇切,敷去聲。豕聲也。
銆 【戌集上】【金字部】 銆 【廣韻】【集韻】□莫白切,音陌。銆刀,兵器。
豨 【酉集中】【豕字部】 豨 【唐韻】虛豈切【集韻】【韻會】許豈切,□希上聲。【玉篇】豕也。【莊子知北遊】監市履豨。【註】豨,大豕也。 又【廣韻】楚人呼豬也。【揚子太□經】豨毅其牙。【註】豨,人呼豬也。 又【說文】豕走豨豨。【正韻】豕走聲也。【前漢食貨志】王莽大募天下囚徒、人奴,名曰豬突豨勇。【師古曰】東方名豕曰狶。一曰豨,豕走也。 又封豨,神獸。【說文】古有封豨修蛇之害。【楚辭天問】封豨是射。【註】神獸也。 又封豨,星名。詳前豕字註。 又□豨,人名。見【史記列傳】。 又【廣韻】香衣切【集韻】【韻會】香依切,□音希。豬也。【揚子方言】南楚謂之豨。 又藥名。【韓愈進學解】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互詳豕字註。 又【本草綱目】豨薟,一名豬膏母。【李時珍曰】楚人呼豬爲豨,呼草之氣味辛毒爲薟。此草氣臭如豬而味薟螫,故名。 【廣韻】亦作狶。
【巳集中】【火字部】 【集韻】遏合切,音姶。藏火也。 又【正字通】今人謂藏火使復然曰。讀若遏。
豩 【酉集中】【豕字部】 豩 【唐韻】伯貧切【集韻】悲巾切,□音彬。【說文】二豕也。【同文備考】豕亂羣也。 又【唐韻】【集韻】□呼關切,音懁。義同。 又【漢皋詩話】豩,頑也。【劉夢得詩】盃前膽不豩。【趙勰詩】吞船酒膽豩。
豪 【酉集中】【豕字部】 豪 【廣韻】胡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乎刀切,□音毫。【說文】豕鬣如筆管者,出南郡。【山海經】竹山有獸,其狀如豚,白毛,大如筓而黑端,名曰豪彘。【註】□豬也。夾髀有麄毫,長數尺,能以脊上毫射物,吳越呼爲鸞豬。 又【穆天子傳】天子之豪馬、豪牛、豪羊。【註】豪,猶髭也。髭馬如馬,足四節皆有毛。豪羊似髦牛。 又【玉篇】俊也。【正韻】英也。【孟子】若夫豪傑之士。【淮南子泰族訓】智過百人者,謂之豪。【前漢武帝紀】選豪俊,講文學。 又【廣韻】俠也。【史記信陵君傳】平原君之遊徒豪舉耳。 又【韻會】彊也,健也。【前漢食貨志】故大賈畜家不得豪奪吾民矣。 又【玉篇】帥也。【史記韓長孺傳】雁門馬邑豪聶翁壹。【註】豪,猶帥也。 又山名。【山海經】豪山多金玉而無草木。 又水名。【山海經】密山,豪水出焉。 又魚名。【山海經】渠豬水中多豪魚,狀如鮪,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癬。 又劒名。【博物志】豪曹,歐冶子所作。【越絕書】越王取豪曹,薛燭曰:非寶劒也。 又州名。【廣韻】屬九江郡,古鍾離國,與吳爭桑而滅,隋攺爲豪州。 又姓。【正字通】宋豪彥,乾道中進士。明豪英,天順中宜都知縣。 又與毫通。【禮經解】差若豪釐,繆以千里。【史記張耳傳】秋豪皆高祖力也。○按豪、毫古通用。徐鉉以毫爲俗字,泥。 又叶寒歌切,音何。【蘇轍咏嚴顏詩】被擒不辱古亦有,吾愛善折張飛豪。軍中生死何足怪,乗勝使氣可若何。 【說文】本作□。籀作□。【玉篇】亦作□。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胡墾切,音很。草名。似蓍,花靑白。 又【集韻】苦本切,音閫。義同。 又【廣韻】戸皆切,音諧。菔,草名。
豫 【酉集中】【豕字部】 豫 〔古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羊洳切【正韻】羊茹切,□音預。象類。【說文】象之大者,賈侍中說,不害於物。 又【爾雅釋詁】安也。【又】樂也。【玉篇】怠也,佚也。【正韻】悅也。【易豫卦疏】謂之豫者,取逸豫之義,以和順而動,動不違衆,衆皆悅豫也。【書太甲】無時豫怠。【詩小雅】逸豫無期。 又【增韻】遊也。【孟子】一遊一豫,爲諸侯度。【張衡東京賦】度秋豫以收成。【註】秋行曰豫。 又【爾雅釋言】敘也。【疏】事豫備者亦有敘也。【玉篇】早也,逆備也。【易旣濟】君子思患而豫防之。【禮學記】禁於未發之謂豫。【中庸】凡事豫則立。【註】素定也。【玉篇】或作預。 又【爾雅釋詁】厭也。 又參與也。【正韻】與與通。【後漢東夷傳】楚靈會申,亦來豫盟。【宋書王弘傳】以私賤無名之人,豫公家有實之任。 又猶、豫,二獸名,性多疑。凡人臨事遲疑不決者,借以爲喩。【史記呂后紀】計猶豫未有所決。【禮曲禮】作猶與。【註】與,本亦作豫。【疏】猶,玃屬。與,象屬。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 又州名。【書禹貢】荆河惟豫州。【疏】西南至荆山,北距河水。【釋名】豫州在九州中,京師、東都所在,常安豫也。【晉書地理志】豫,舒也,言稟中和之氣性理安舒也。舒音豫。【廣韻】秦爲三川郡。漢爲河南郡。後魏置同州,又攺爲豫州。 又姓。【潛夫論】豫氏,本姬姓。晉智伯臣豫讓。 又【集韻】詞夜切,音謝。與榭通。【儀禮鄕射禮】豫則鉤楹內,堂則由楹外。【註】豫,讀如成周宣榭之榭,今言豫者,謂州學也。一云與堂序之序同。 又【集韻】商居切,音書。與舒同。伸也。
豬 【酉集中】【豕字部】 豬 【唐韻】陟魚切【集韻】【韻會】張如切,□著平聲。【說文】豕而三毛叢居者。【爾雅釋獸】豕子豬。【註】今亦曰彘,江東呼豨,皆通名。【揚子方言】吳揚之閒謂之豬子。【埤雅】豬性□而率。【揚子太□經】出野見虛,有虎牧豬。 又山豬,卽豪豬也。詳前豪字註。 又嶺南有嬾婦豬。【桂海虞衡志】嬾婦似山豬而小,喜食禾。田夫以機軸織絍之器掛田所,則不復近。 又貓豬。【楊愼丹鉛錄】毛犀卽彖也。善知吉凶,古人呼爲貓豬,交廣人謂之豬神。 又石豬。【蜀志】蜻蛉縣有石豬,子母數千頭,傳言夷昔牧豬于此,一朝豬化爲石。 又官名。【魏志東夷傳】夫餘國以六畜名官,一曰豬加。 又草名。【博雅】伏豬,木禾也。 又藥名。【本草綱目】陶弘景曰:豬苓,其塊黑似豬屎,故名。互詳前豕豨二字註。 又山水名。【山海經】渠豬之山,渠豬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 又湫名。【北夢瑣言】邛州有湫,有牝豕出入,號豬龍湫。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豬拔州,隸隴右道。 又【廣韻】豬口,地名。亦作。【晉書甘卓傳】軍次豬口。又【閔公承傳】作口。 又【韻會】通作瀦,水所停也。【書禹貢】大野旣豬。【孔傳】大野,澤名。水所停曰豬。【蔡傳】水蓄而復流者,謂之豬。【左傳襄二十五年】規偃豬。【註】下濕之地。 又孟豬,澤名。通作諸。【書禹貢】被孟豬。【蔡傳】地志,在梁國睢陽東北,今南京虞城縣西北孟諸澤是也。【左傳僖二十八年】及【爾雅釋地】作孟諸。 又【字彙補】照迦切,音遮。【左傳定十四年】宋野人歌曰:旣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干寶讀。 【廣韻】俗作猪。
豭 【酉集中】【豕字部】 豭 【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音家。【說文】牡豕也。【揚子方言】豬,北燕朝鮮之閒謂之豭。【易姤卦註】羣豕之中,豭强而牝弱。【左傳隱十一年】卒出豭。【疏】謂豕之牡者。【史記秦始皇紀】夫爲寄豭。【註】夫淫他室,若寄豭之豬也。 又【韻會】或作猳。【史記衞康叔世家】太子與五人介輿猳從之。 又叶洪孤切,音胡。【左傳定十四年】宋野人歌曰:旣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考證:〔【史記衞康叔世家】太子與五人介與猳從。〕 謹照原文與猳改輿猳。從下增之字。〔【左傳定十四年】宋野人歌曰,旣定爾婁豬,盍歸我艾豭。〕 謹照原文歸我改歸吾。
豯 【酉集中】【豕字部】 豯 【唐韻】胡雞切【集韻】弦雞切,□音奚。【說文】生三月豚,腹豯豯貌也。【揚子方言】南楚謂豨之子,或曰豯。
豰 【酉集中】【豕字部】 豰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呼木切,烘入聲。獸名。【爾雅釋獸】貔,白狐,其子縠。【註】一名執夷,虎豹之屬。【孫愐曰】豰似豹而小,腰以上黃,以下黑,形類犬,食彌猴,俗名黃腰。【蜀志】黃腰獸,鼬身貍首,長則食母。形雖小,能食虎及牛、鹿。【酉陽雜俎】黃腰,一名唐已。【司馬相如上林賦】獑胡豰蛫。【張衡南都賦】豰玃猱戲其巓。【玉篇】或作□。 又【集韻】黑角切,音謞。義同。 又【唐韻】步角切【廣韻】蒲角切【集韻】弼角切,□音雹。【說文】小豚也。【集韻】或作□。 又【集韻】呼酷切,音熇。義同。 又【集韻】胡谷切,音斛。□豭也。 又【集韻】黑各切,音壑。豕聲。 又【廣韻】丁木切【集韻】都木切,□音剢。豰□,動物。 又【集韻】居□切,音覯。啖豬也。
豱 【酉集中】【豕字部】 豱 【廣韻】烏渾切【集韻】烏昆切,□音温。豕名。【爾雅釋獸】豕,奏者豱。【註】今豱豬短頭,皮理腠蹙。○按爾雅本作豱俗作豱,非。豱字从□作。
豲 【酉集中】【豕字部】 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官切,音桓。【說文】豕之逸也。【博雅】豕屬。【逸周書周祝解】豲有爪而不敢以獗。【前漢揚雄傳註】豪豬一名豲,自爲牝牡者也。 又【玉篇】亦作□。【山海經註】豪彘,□豬也。 又【玉篇】縣名。【前漢地理志】天水郡有豲道縣。 又【廣韻】亦作獂。【史記秦本紀】斬戎之獂王。【註】獂,戎邑。 又或作。【史記匈奴列傳】隴西有翟之戎。【徐廣曰】在天水。 又【集韻】愚袁切,音元。亦豕屬。 【正字通】唐本《說文》豲,豕屬。徐本攺訓豕逸,非。豲本義从唐本爲是。
豳 【酉集中】【豕字部】 豳 【唐韻】補巾切【廣韻】府巾切【集韻】【韻會】悲巾切【正韻】□民切,□音彬。【說文】周太王國,在右扶風美陽。本作邠,从邑分聲。亦作豳,美陽亭卽豳也。民俗以夜市,有豳山。【詩大雅】篤公劉,于豳斯館。【詩譜】豳者,后稷曾孫公劉自邰出徙戎狄之地,今屬扶風栒邑,在雍州岐山,北至太王避狄人處。岐陽,今鳳翔府扶風縣岐陽鎮,乃太王之都,文王治岐之地,漢爲美陽縣。而公劉所居,乃今邠州,屬陝西京兆府路,北魏置南豳州,西魏去南字爲豳州,唐明皇以字類幽,開元中攺爲邠。 又姓。出【姓苑】。 又【集韻】逋閑切。與斒同。斒,爛色不純也。 又通作。【前漢司馬相如傳】珉玉旁唐,玢豳文磷。【史記】作璸。【註】音班。文理貌。 又通作斑。【史記司馬相如傳】被豳文。【註】著斑衣也。【前漢書】作斑。【師古曰】貙豹之皮也。省作豳。或作。豳字原所从的豕字無右邊的く。
【巳集上】【水字部】 【廣韻】側伯切【集韻】側格切,□音迮。【博雅】隁也。【說文】所以□水也。漢律曰:及其門首洒。 又【唐韻】所責切【集韻】色責切,□音。又【廣韻】【集韻】□倉故切,音措。又【集韻】存故切,音祚。義□同。
【丑集上】【口字部】 【集韻】各核切,音隔。噊,雉鳴也。或作嗝。
豴 【酉集中】【豕字部】 豴 【集韻】丁歷切,音滴。豕蹄。本作蹢。
鉪 【戌集上】【金字部】 鉪 【釋名】鉪殺也,言殺草也。音未詳。
【巳集上】【水字部】 【集韻】莫報切,音冒。水漲也。
【酉集上】【言字部】 【集韻】同詞。
【酉集中】【豕字部】 【廣韻】丑凶切【集韻】癡凶切,□音蹱。土豬也。 又【集韻】土精如,在地下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玉篇】口迥切。布名。◎按俗作綗。當依玉篇。
□ 【備考】【未集】【糸字部】 □ 【篇海類編】與□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