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89 页/共 976 页

谕 【酉集上】【言字部】 諭 【唐韻】羊戍切【集韻】【韻會】兪戍切,□音裕。【說文】告也。【類篇】曉也。【韻會】及其未悟,告之使曉。【穀梁傳桓六年】修敎明諭國道也。【禮祭義】諭其志意。【疏】使祝官啓告鬼神,曉諭鬼神以志意。【周禮秋官】訝士掌四方之獄訟,諭罪□于邦國。【註】告曉以麗罪,及制□之本意。【疏】諭爲曉,故曰告曉。【戰國策】寡人諭矣。【註】諭,曉也。【呂覽離謂篇】言者以諭意也。【淮南子主術訓】衰絰菅屨,辟踴哭泣,所以諭哀也。【註】諭,明也。 又【玉篇】譬諭也。【前漢賈誼傳】誼追傷屈原,因以自諭。【師古註】諭,譬也。 又【廣雅】諫也。 又官名。【唐書百官志】有左右諭德。 又縣名。【晉書地理志】新諭縣,屬荆州安成郡,吳置。【唐書地理志】招諭縣,屬錦州,垂拱三年置。 又姓。【廣韻】東晉有諭歸,豫章人,撰《西河記》。何承天云:音樹。 又【玉篇】他口切,偸上聲。誘也。 【集韻】或作喩。 谖 【酉集上】【言字部】 諼 【唐韻】况袁切【集韻】【韻會】許元切,□音暄。【說文】詐也。【廣韻】欺也。【公羊傳文三年】此伐楚也,其言救江何,爲諼也。【前漢息夫躬傳】虛造詐諼之策。 又【爾雅釋訓】忘也。【詩衞風】終不可諼兮。【大學】引《詩》作諠。 又草名。【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傳】諼草,合歡,食之令人忘憂者。【釋文】諼,本又作萱。【說文】作藼。或作蕿。亦作諠。【謝惠連西陵遇風詩】無萱將如何。【註】諠草,忘憂也。萱、喧通。 又【廣韻】况晚切【集韻】【韻會】火遠切【正韻】况遠切,□暄上聲。義同。 【巳集上】【水字部】 【說文】澩从水,學省聲,讀若學。胡角切。詳澩字註。 【巳集上】【水字部】 【玉篇】古文溺字。【元包經】大過舟于水。〇按《說文》溺字註與弱水之弱同,而灼切。字註沒也,奴歷切,音義迥別。今《禹貢》弱水通作弱,無水旁,似宜从《禹貢》爲正。而沉之則槩作溺。今依《玉篇》作古文溺字,二字遂爲古今文,存以備考。 谗 【酉集上】【言字部】 讒 【唐韻】士咸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咸切,□音饞。【說文】譖也。【玉篇】佞也。【正字通】崇飾惡言,毀善害能也。【書舜典】朕堲讒說殄行。【莊子漁父篇】好言人之惡謂之讒。【荀子修身篇】傷良曰讒。【說苑臣術篇】蔽善者,國之讒也。 又星名。【晉書天文志】卷舌六星中,一曰天讒,主巫醫。 又鼎名。【左傳昭三年】讒鼎之銘。【疏】讒鼎,疾讒之鼎,《明堂位》所云崇鼎是也。一云讒,地名。禹鑄九鼎於甘讒之地,故曰讒鼎。 又【廣韻】【集韻】士懺切【韻會】【正韻】士監切,□饞去聲。義同。 又叶鉏弓切,音崇。【楚辭九歎】吸精粹而吐氛濁兮,橫邪世而不取容。行叩誠而不阿兮,遂見排而逢讒。 又叶銀炎切,音嚴。【梁鴻適吳詩】欲乗策兮縱邁,疾吾俗兮作讒。競舉枉兮錯直,咸先佞兮唌唌。唌音延。 又【俗書證誤】从二免,非。。 谙 【酉集上】【言字部】 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含切,音庵。【說文】悉也。【玉篇】知也。【增韻】練也,歷也。【六書統】熟聞也。【字彙】曉也。【後漢虞延傳】陵樹株蘖,皆諳其數。【晉書刁協傳】久在中朝,諳練舊事。【□書姚察傳】諳識內典。 又【玉篇】記也,誦也,大聲也。【廣韻】憶也。【類篇】諷也。 又官名。【金史國語解】諳版勃極烈,官之尊且貴者。 又【集韻】烏紺切,庵去聲。【類篇】背誦也。 又【集韻】他口切,偸上聲。言悉也。 【類篇】或作□。亦作□。 【酉集中】【豕字部】 【玉篇】同□。 【申集中】【虫字部】 【唐韻】除駕切,音。水母也,一名羵。形如羊胃,無目,以鰕爲目。【玉篇】形如覆笠,泛泛常浮隨水。【爾雅翼】生東海,正白,濛濛如沫,又如凝血,縱廣數尺,有智識,無頭目處所,故不知避人。衆鰕附之,隨其東西,故《江賦》曰水母目鰕也。 又【韻會】陟駕切,音咤。義同。亦作吒。 谚 【酉集上】【言字部】 諺 〔古文〕□【唐韻】魚變切【集韻】魚戰切【韻會】疑戰切,□音彥。【說文】傳言也。【廣韻】俗言也。【書無逸】乃逸乃諺。【傳】俚語曰諺。【左傳昭元年】諺所謂老將知而耄及之。 又與唁、喭□同。【文心雕龍】諺者,直語也。喪言亦不及文,故弔亦稱諺。【新論正賞篇】子游裼裘而諺,曾參指揮而哂。【正字通】按諺通作喭。弔唁,經皆從唁,不必借諺。喭,《新論》作諺,偶譌誤耳。 又【集韻】魚旰切【正韻】魚幹切,□音岸。【類篇】諺,自矜也。【增韻】畔喭,剛猛也。【韻會】叛諺,不恭也。或作喭。引【論語註】子路失於畔喭。正義曰:舊註作□喭。失言也。言子路性行剛彊,常□喭失於禮容也。考證:〔【左傳昭元年】諺所謂老將至而耄及之。〕 謹照原文將至改將知。 【寅集上】【屮字部】 〔古文〕呈□【集韻】【類篇】□胡光切,音皇。【說文】艸木妄生也。从屮从王,與古文封字从土會意不同。凡狂匡往字从此。○按《總要》音汪,艸木大茁也。《同文備考》音旺,艸木生也。舊註从《廣韻》巨王切,音狂,非。 谛 【酉集上】【言字部】 諦 【唐韻】都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計切,□音帝。【說文】審也。【書洪範孔傳】必微諦。【疏】聽當別彼是非,必微妙而審諦也。【後漢祭祀志】褅之爲言諦也。諦諟昭穆尊□之義。又【李雲傳】帝者,諦也。【註】審諦於物也。【魏志明帝紀】君諦視之勿誤也。【關尹子九藥篇】諦毫末者,不見天地之大。【劉勰新論專學篇】心不在學而强諷誦,雖入於耳而不諦於心。 又四諦。【魏書釋老志】初根,人爲小乗,行四諦法。【釋典心經】四諦:苦集滅道。苦謂生老病死,集謂集聚骨肉財帛,滅謂壞滅,道謂修行。又二諦:世諦以世俗顯緣起之事,諸法歷然,勸臣子以忠孝,勸家國以和治,此依俗諦。眞諦彰本寂之理,一性泯然,是非雙泯,能所俱亡,此依眞諦。 又【集韻】或作諟、□,互詳二字註。 又【集韻】田黎切,音題。號也。與嗁、謕□同。 又通作啼。【荀子禮論篇】哭泣諦號。【註】啼、諦通用。 谜 【酉集上】【言字部】 謎 【唐韻】莫計切【集韻】【正韻】彌計切,□迷去聲。【說文】隱語也。【演繁露】古無謎字。若其意制,卽伍舉、東方朔謂之隱者是也。至《鮑照集》則有井謎矣。【文心雕龍】自魏代以來,頗非俳優,而君子隱化爲謎語。謎也者,迴互其辭,使昏迷也。 又【集韻】緜批切,音迷。【類篇】言惑也。或作詸。 谝 【酉集上】【言字部】 諞 【唐韻】部田切【集韻】【韻會】【正韻】蒲眠切,□音蹁。【說文】便巧言也。【書秦誓】惟截截善諞言。又【論語】友諞佞。今文作便。 又【玉篇】步連切【廣韻】房連切,□音。義同。 又【集韻】紕延切,音篇。【類篇】辯佞之言也。 又【玉篇】【廣韻】符善切【集韻】婢善切,□上聲。又【廣韻】符蹇切【集韻】平免切,□卞上聲。又【正韻】補典切,音扁。義□同。 谟 【酉集上】【言字部】 謨 〔古文〕□□譕【唐韻】【正韻】莫胡切【集韻】【韻會】蒙晡切,□音模。【說文】議謀也。【徐曰】慮一事畫一計爲謀,汎議將定其謀曰謨。【虞書】有《大禹謨》,《臯陶謨》。【傳】謨,謀也。大禹謀九功,臯陶謀九德。【詩大雅】訏謨定命。【周禮秋官大行人】夏宗以□天下之謨。 又【爾雅釋詁】僞也。【註】謀而不忠。 又無也。【南唐書黨與傳】越人謨信,未可速攻。【註】謨信,無信也。閩人語音。 又【集韻】【韻會】□莫故切,模去聲。【前漢敘傳】漢之宗廟,叔孫是謨。革自孝元,諸儒變度。謨,音慕。 又【集韻】【類篇】□末各切,音莫。亦謨也。【前漢班固幽通賦】謨先聖之大繇。師古讀。 又叶滿補切,音姥。見【蔡邕胡廣銘】。 【集韻】或作謩。 谠 【酉集上】【言字部】 讜 【唐韻】多朗切【集韻】【韻會】底朗切【正韻】多曩切,□音黨。【說文】直言也。【玉篇】善言也。【前漢班固敘傳】吾久不見班生,今日復聞讜言。【魏志王修傳】忠讜不昭於時。 又人名。【後漢儒林傳】太守黃讜。 又通作黨。【荀子非相篇】博而黨正,是士君子之辯也。【註】黨與讜同。謂直言也。 又【集韻】【正韻】□丁浪切,黨去聲。言中理也。或作譡。 又【集韻】【類篇】□他浪切,音儻。美言也。 谢 【酉集上】【言字部】 謝 【唐韻】辭夜切【集韻】【韻會】【正韻】詞夜切,□音榭。【說文】辭去也。【廣雅】去也。【楚辭九章】願歲幷謝與長友兮。【註】謝,去也。 又【正韻】絕也。【史記儒林傳】謝絕賔客。 又【增韻】退也,衰也,彫落也。【南史範縝傳】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減。【淮南子兵略訓】若春秋有代謝。 又【類篇】告也。【前漢□餘傳】厮養卒謝其舍。【晉灼註】以辭相告曰謝。 又【韻會】拜賜曰謝。【前漢張安世傳】安世嘗有引薦,其人來謝。安世以爲舉賢達能,豈有私謝邪。 又【正字通】自以爲過曰謝。【禮檀弓】從而謝焉。【史記項羽紀】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又【韻會】聽也。【正韻】致仕曰謝。【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必賜之几杖。【註】謝,猶聽也。□皓曰:君不許其致事也。如辭謝、代謝,皆却而退去之義。 又鳥名。【張華禽經】子規啼苦,則倒懸於樹,自呼曰謝豹。 又菜名。【本草綱目】水苦蕒,一名謝婆菜。 又島名。【唐書地理志】登州東北海有大謝島。 又蠻名。【舊唐書南蠻傳】東謝蠻,其地在黔州之西。 又國名。【詩大雅】于邑于謝。【毛傳】謝,周之南國也。【朱傳】在今鄧州南陽縣。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謝沐縣,屬蒼梧郡。 又姓。【廣韻】出□留、會稽二望。周宣王之舅姜申伯封于謝,以邑爲氏。【左傳昭七年】謝息,爲孟孫守。又複姓。【風俗通】周宣王支子食采謝丘,因以爲氏。【前漢古今人表】謝丘章,魯人。 又通作榭。【左傳襄三十一年】宮室□庳,無觀臺榭。【註】本亦作謝。【荀子王霸篇】臺榭甚高。【註】與謝同。 又或作繹。亦作射。【爾雅釋魚】龜仰者謝。【疏】謂行時頭仰。《周禮》地龜曰繹屬是也。【周禮春官龜人鄭註】仰者繹。【禮玉藻鄭註】靈射之屬。【釋文】射音亦。【周禮】作繹。【爾雅】作謝。 又叶祥豫切,徐去聲。【左思魏都賦】有靦瞢容,神惢形茹。弛氣離坐,墨而謝。 又叶徂賀切,音坐。【韓愈送窮文】□頭喪氣,上手稱謝。燒車與船,延之上坐。 【說文】本作□。考證:〔【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謝,必賜之几杖。【疏】謝,猶聽也。〕 謹照原文致仕改致事。疏改註。 閰 【戌集上】【門字部】 閰 【廣韻】【集韻】□居六切,音匊。閑也。【類篇】閉也。 又【篇海類編】兩手捧物也。又斂手曰□,與臼字不同。臼字下畫連,音舅。 【子集下】【厂字部】 【唐韻】盧合切【集韻】落合切,□音拉。【說文】石聲也。【集韻】本作磿。或作砬。又【集韻】力入切,音立。義同。 豼 【酉集中】【豸字部】 豼 【唐韻】房脂切,音毗。【說文】貔或从比。詳貔字註。 谣 【酉集上】【言字部】 謠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遙。與同。謠歌也。【爾雅釋樂】徒歌謂之謠。【詩魏風】我歌且謠。【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孫炎曰:聲消搖也。韓詩曰:有章曲曰歌,無章曲曰謠。戴侗曰:歌必有度曲節,謠則但搖曳永誦之,兒童皆能爲,故有童謠也。【前漢藝文志】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南齊書五行志】歌謠,口事也。口氣逆則惡言,或有怪謠焉。 又毀也。詳諑字註。 又【集韻】或作猶。【禮檀弓】陶斯咏,咏斯猶。 又【韻會】通作繇。【前漢李尋傳】人民繇俗。【師古註】謂若童謠,及輿人之誦。 又叶夷周切,音由。【前漢班固敘傳】嬀巢姜於孺筮兮,旦算祀於挈龜。宣曹興敗於下夢兮,魯衞名諡於銘謠。龜音丘。 【申集中】【虫字部】 【篇海類編】與蜊同。詳蜊字註。 趃 【酉集中】【走字部】 趃 【廣韻】【集韻】□徒結切,音垤。【玉篇】大走也。 又【集韻】陀沒切。【類篇】走貌。 □ 【未集中】【糸字部】 □ 【玉篇】同□。 趇 【酉集中】【走字部】 趇 【玉篇】私立切,心入聲。走貌。 趏 【酉集中】【走字部】 趏 【廣韻】古滑切,音刮。【玉篇】走貌。 又【廣韻】【集韻】□戸括切,音活。與越同。草也。 贗 【酉集中】【貝字部】 贗 【廣韻】五宴切【集韻】【韻會】【正韻】魚切,□音鴈。僞物。同偐。【玉篇】不直也。【韓愈酬崔少府詩】前計頓乖張,居然見眞贗。 又或作鴈。【韓非子說林篇】齊伐魯,索讒鼎,魯以其鴈往。齊人曰:鴈也。魯人曰:眞也。 贙 【酉集中】【貝字部】 贙 【廣韻】黃練切【集韻】熒絹切,□音縣。【說文】分別也。从虤對爭貝。【左思魏都賦】蒹葭贙,雚蒻森。【註】贙,分別也。 又【爾雅釋獸】贙,有力。【註】出西海大秦國有養者,似狗,多力,獷惡。 又【廣韻】一曰對爭也。倒一虎者,非也。○按《正字通》誤音吟。《說文》音語巾切者,乃字,非贙字也。 贚 【酉集中】【貝字部】 贚 【廣韻】【集韻】□良用切,音躘。貧也。 又【玉篇】龍貌。 贛 【酉集中】【貝字部】 贛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送切,音貢。【說文】作贛。賜也。从竷省聲。籀文作□。【韻會】通作貢。【禮樂記】子贛見師乙而問焉。 又【集韻】□,水名,出豫章。或作灨,通作贛。 又【集韻】古禫切,音感。【前漢地理志】豫章郡贛。【註】豫章水出西南,北入大江。如淳曰音感。 又【集韻】古暗切,音紺。【前漢地理志】琅邪郡贛楡。【註】師古曰:贛,音紺。 又【集韻】呼貢切,與戇同。愚也。 又【集韻】陟降切,音憃。義同。 又【集韻】呼降切。賜也。 贜 【備考】【酉集】【貝字部】 贜 【字彙補】俗贓字。 贝 【酉集中】【貝字部】 貝 【唐韻】【集韻】【韻會】□博蓋切,音。【埤雅】貝以其背用,故謂之貝。【說文】海介蟲也。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爾雅釋魚】貝居陸贆,在水者蜬,大者魧,小者□。【註】大貝如車渠,細貝亦有紫色者。【又】餘貾黃白文。【註】黃爲質,白文爲點。【又】餘泉白黃文。【註】白爲質,黃爲文點,今紫貝也。【又】蚆博而頯。【註】頯者,中央廣兩頭銳。【又】蜠大而險。【註】險者,謂汙薄。【疏】此辨貝居陸,居水,大小文采不同之名也。【相貝經】朱仲受之於琴高,以遺會稽大守嚴助,其略曰:貝盈尺,狀如赤電黑雲曰紫貝,赤質紅章曰珠貝,靑地綠文曰綬貝,黑文黃畫曰霞貝。下此有浮貝、濯貝、皭貝、慧貝。又【山海經】隂山漁水中多文貝,邽山濛水多黃貝。【易震卦】億喪貝。【註】貝,資貨糧用之屬也。【書盤庚】具乃貝玉。【疏】貝者,水蟲。古人取其甲以爲貨,如今之用錢然。又【顧命】大貝。【傳】大貝如車渠。【史記平準書】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註】《食貸志》有十朋五貝,皆用爲貨,各有多少,兩貝爲朋,故直二百一十六。 又錦名。【書禹貢】厥篚織貝。【疏】貝,錦名。【詩小雅】萋兮斐兮,成是貝錦。 又樂器。【正字通】梵貝,大可容數斗,乃蠡之大者,南蠻吹以節樂。 又飾也。【詩魯頌】貝胄朱綅。【傳】貝胄,貝飾也。【疏】貝甲有文章,故以爲飾。 又州名。【廣韻】周置貝州,以貝丘爲名。 又姓。【玉篇】貝氏,出淸河貝丘。《姓苑》:古有賢者貝獨坐,唐有貝韜。 又【正韻】邦妹切,音背。義同。 又【集韻】敗古作貝。註詳攴部七畫。 贞 【酉集中】【貝字部】 貞 〔古文〕□【唐韻】陟盈切【集韻】【韻會】知盈切,□音禎。【說文】卜問也。从卜,貝,以爲贄。【徐曰】《周禮》有大貞禮,謂卜人事也。 又【易乾卦】元亨利貞。【疏】貞,正也。又【文言】貞者,事之幹也。【書太甲】一人元良,萬邦以貞。【疏】天子有大善,則天下得其正。 又【書洪範】曰貞,曰悔。【傳】內卦曰貞,外卦曰悔。 又【禮檀弓】故謂夫子貞惠文子。【疏】諡法,外內用情曰貞。 又【釋名】貞,定也。精定不動惑也。 又木名。【本草】女貞,木名。蘇頌曰:女貞,負霜蔥翠,故貞女慕其名。一名冬靑。 负 【酉集中】【貝字部】 負 【唐韻】房久切【集韻】【韻會】扶缶切,□音婦。【說文】恃也。从人守貝,有所恃也。【史記魏其武安侯傳】武安負貴而好權。 又【說文】一曰受貸不償。【前漢鄧通傳】通家尚負責數鉅萬。 又【釋名】負,背也。置項背也。【玉篇】擔也。或作偩。【廣韻】荷也。【易解卦】負且乗,致□至。【詩大雅】是任是負。【左傳莊二十年】弛於負擔。 又背也。【禮明堂位】天子負斧,依南鄕而立。【註】負之言背也。 又依也。【孟子】虎負嵎。【趙岐註】虎依嵎而怒。 又失也。【戰國策】公負令秦與强齊戰。【註】負,猶失也。 又老母之稱。【史記高祖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漢書註】如淳曰:俗謂老大母爲阿負。師古曰:《列女傳》云魏曲沃負者,魏大夫如耳之母也。古語謂老母爲負耳。 又敗也。【史記□丞相世家】無益於勝負之數。【孫子攻謀篇】一勝一負。 又憂也。【後漢章帝紀】刺史二千石不爲負。【註】負,猶憂也。 又愧也。【後漢張步傳】負負無可言。【註】負,愧也。 又【廣韻】背恩忘德曰負。【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又【類篇】違也。【史記信陵君傳】以負於魏。【註】索隱曰:負音佩。 又【唐韻正】叶房以切。【詩小雅】螟蛉有子,果蠃負之。敎誨爾子,式穀似之。 又叶房遇切。【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傍夭矯以橫出,互黝糾而搏負。下岪蔚以璀錯,上崎嶬而重注。○按負字,古音房以反。自《魯靈光殿賦》始讀爲房遇反。 贡 【酉集中】【貝字部】 貢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送切,攻去聲。【說文】獻功也。【書禹貢序】禹別九州,隨山濬川,任土作貢。【傳】任其土地所有,定其貢賦之差。【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致邦國之用。【禮曲禮】五官致貢曰享。【註】貢,功也。 又【易繫辭】六爻之義,易以貢。【註】告也。 又【爾雅釋詁】貢,賜也。 又【廣雅】貢,上也。 又【玉篇】貢,通也。 又【廣韻】貢,薦也。 又姓。【前漢貢禹傳】字少翁,琅邪人。【急就篇】孔子弟子子貢,其後以字爲氏。 【巳集中】【火字部】 【篇海】音墨。火也。 【申集下】【衣字部】 【唐韻】方結切【集韻】必結切,□音。褾,袖袂也。 又【玉篇】敝衣也。 财 【酉集中】【貝字部】 財 〔古文〕【唐韻】昨哉切【集韻】牆來切,□音裁。【說文】人所寶也。【徐曰】可入用者也。【玉篇】納財,謂食穀也,貨也,賂也。【易繫辭】何以聚人曰財。【註】財,所以資物生也。【書禹貢】底愼財賦。【傳】所愼者,財貨貢賦。【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賦斂財賄。【註】財,泉穀也。【禮坊記】先財而後禮。【註】幣帛也。又【禮器】設於地財。【註】財,物也。各是土地之物。 又與裁通。【易泰卦】后以財成天地之道。【釋文】財,荀作裁。【爾雅釋言疏】裁、財音義同。【史記封禪書】民里社各自財以祠。【前漢郊祀志】作自裁。 又與材通。【孟子】有達財者。 又與纔通。【史記孝文本紀】太僕見馬遺財足。【註】財,與纔同。 又【集韻】昨代切,音在。義同。 又【韻補】叶前西切。【舜南風之歌】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按《唐韻正》支、齊兩韻本通。考證:〔又【禮器】設於用財。〕 謹照原文用改地。 【巳集上】【水字部】 【玉篇】【集韻】□方味切。與沸同。泉涌出也。 又【廣韻】扶涕切【集韻】父沸切,□音狒。渭,水溢貌。 又【集韻】兵媚切,音祕。人名。【史記】鄭悼公。 又【集韻】怖拜切,音浿。與湃同。水聲。 责 【酉集中】【貝字部】 責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側革切【正韻】側格切,□音窄。【說文】求也。【左傳桓十三年】宋多責賂於鄭。 又非也。【書君奭】誕無我責。【傳】汝大無非責我留。 又誅責也。【詩邶風旄丘序】責衞伯也。【禮表記】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己怨。【疏】責,謂許而不與而被責。 又責讓也。【左傳僖十五年】西鄰責言,不可償也。【註】微刺也。 又任也。【孟子】有言責者。 又取也。【戰國策】歸其劒而責之金。 又問也。【史記周勃世家】吏簿責條侯。【註】簿問其辭情。 又自訟也。【前漢韓延壽傳】痛自刻責。 又【集韻】【韻會】【正韻】□側賣切。與債同。【周禮天官小宰】聽稱責以傅別。【註】稱責,謂貸子。【疏】謂舉責生子,彼此俱爲稱意,故曰稱責也。【左傳成十八年】施舍已責。【註】止逋責。 又叶側棘切。【柳宗元懲咎賦】旣明懼夫天討兮,又幽慄兮鬼責。惶惶兮夜寤而晝駭兮,類麏之不息。考證:〔【禮表記】君子與有諾責也〕 謹照原文與下增其字。 贤 【酉集中】【貝字部】 賢 〔古文〕臤贒【廣韻】【正韻】戸田切【集韻】【韻會】戸千切,□音弦。【說文】多才也。【玉篇】有善行也。【易鼎卦】大亨,以養聖賢。又【繫辭】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書大禹謨】野無遺賢。又【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材。 又【禮內則】若富,則具二牲獻其賢者於宗子。【註】賢,猶善也。 又勝也。【禮投壷】某賢於某若干純。【註】以勝爲賢。 又下見切,音現。【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五分其轂之長,去一以爲賢。【註】賢,大穿也。 又【韻補】叶下珍切。【詩小雅】我從事獨賢。叶上臣。【前漢敘傳】旣登爵位,祿賜頤賢,布衾疏食,用儉飭身。 败 【卯集下】【攴字部】 敗 〔古文〕贁貝□【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簿邁切,音浿。【說文】毀也。【爾雅釋言】覆也。【釋名】潰也。又壞也。【玉篇】破也。【增韻】損也。又頹也。【易需卦】敬愼不敗也。【書大禹謨】反道敗德。 又【左傳文十年司敗註】□楚名司□爲司敗。【論語】□司敗問,昭公知禮乎。 又【爾雅釋器】肉謂之敗。【註】臭壞。【論語】魚餒而肉敗。 又【廣韻】補邁切【集韻】北邁切【韻會】【正韻】布怪切,□音拜。破他曰敗。【增韻】凡物不自敗而敗之,則北邁切。物自毀壞,則薄邁切。【詩召南】勿翦勿敗。【音義】敗,必邁反。 又【左傳莊十一年】凡師敵未□曰敗,大崩曰敗績。【顏氏家訓】江南學士讀左傳,口相傳述,自爲凡例。軍自敗曰敗,打破人軍曰敗,讀補敗反,諸記傳未見補敗反。徐仙民讀左氏,唯一處有此音。又不言自敗敗人之別,此爲穿鑿耳。 又【韻補】叶蒲昧切。【荀子賦篇】功立而身廢,事成而家敗。棄其耆老,收其後世。 赼 【酉集中】【走字部】 赼 【正字通】俗趑字。 货 【酉集中】【貝字部】 貨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臥切,火去聲。【說文】財也。【廣韻】貨者,化也。變化反易之物,故字有化也。【易繫辭】日中爲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書洪範】八政,二曰貨。【傳】貨,寶用物。【周禮天官大宰】商賈阜通貨賄。【註】金玉曰貨。【前漢食貨志】貨,謂布帛可衣及金刀龜貝,所以分財布利通有無者也。 又賂也。【左傳僖二十八年】晉侯有疾,曹伯之豎侯獳貨筮史,使曰:以曹爲解。【註】貨,猶賂也。 又【玉篇】貨,賣也。 【六書故】作□。 质 【酉集中】【貝字部】 質 "【唐韻】之日切【集韻】【韻會】【正韻】職日切,□音桎。【易繫辭】原始要終,以爲質也。【註】質,體也。 又【詩小雅】民之質矣。【傳】質,成也。【朱傳】實也。又【大雅】虞芮質厥成。【傳】質,成也。成,平也。【疏】三字義同,故以質爲成,以成爲平。【朱傳】質,正。成,平也。 又【詩小雅】發彼有的。【傳】的,質也。【疏】十尺曰侯,四尺曰鵠,二尺曰正,四寸曰質。鵠及正、質,皆在侯中也。 又【周禮地官質人】大市曰質,小市曰劑。【註】質劑者,爲之券藏之也。 又【儀禮士冠禮】質明行事。【註】質,正也。【禮月令】黑黃蒼赤,莫不質良。【註】所染者當得眞采正善也。又【聘義】君子於其所尊,弗敢質。【註】質謂正自相當。 又【禮曲禮】質君之前。【註】質猶對也, 又【廣雅】質,地也。【禮禮器】禮釋回增美質。【註】質,猶性也。 又【公羊傳定八年】弓繡質。【註】質,拊也。 又【史記范睢傳】不足以當椹質。【註】質,剉刃也。 又【前漢張釋之傳】具以質言。【註】質,誠也。 又【廣雅】問也,定也。 又【小爾雅】質,信也。 又【玉篇】主也,樸也。【禮樂記】中正無邪,禮之質也。【註】質,猶本也。禮爲之文飾也。 又姓。【前漢貨殖傳】質氏以洒削而鼎食。 又【廣韻】【集韻】【韻會】□陟利切,音致。【說文】以物相贅。【左傳隱三年】故周鄭交質。 又【集韻】脂利切。贄,亦作質。【左傳昭三年】將奉質幣,以無失時。【晉語】臣委質于翟之鼓。【孟子】不傳質爲臣。 考證:〔【詩小雅】發彼有的。【傳】的,質也。【疏】十尺爲□,四尺爲鵠,二尺曰正,四寸曰質。鵠及正質,皆在□中也。〕 謹照原文兩爲字□改曰。兩□字□改侯。" 贩 【酉集中】【貝字部】 販 【唐韻】【集韻】【韻會】□方願切,音畈。【說文】買賤賣貴者。【周禮地官司市】夕市,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爲主。【註】販夫販婦,朝資夕賣。【禮曲禮】雖負販者,必有尊也。【史記呂不韋傳】往來販賤賣貴。【集韻】或作□。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苦貢切,音控。【類篇】絲屬。 贪 【酉集中】【貝字部】 貪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含切,音□。【說文】欲物也。【釋名】貪,探也。探入他分也。【詩大雅】貪人敗類。【禮禮運】用人之仁,去其貪。【屈原離騷】衆皆競進以貪婪兮。【王逸註】愛財曰貪,愛食曰婪。 又【集韻】他紺切,音探。義同。 贫 【酉集中】【貝字部】 貧 〔古文〕□【唐韻】符巾切【集韻】【韻會】皮巾切【正韻】毗賔切,□音頻。【說文】財分少也。【爾雅釋言】寠,貧也。【註】謂貧陋。【疏】貧者,無財也。【書洪範】六極,四曰貧。【傳】困於財。【詩邶風】終寠且貧。【晉語】韓宣子憂貧,叔向賀之。 又【韻補】叶頻眠切,音騈。【歐陽修送魏主簿詩】士欲見所守,視其居賤貧。何用慰離居,贈子以短篇。 【申集下】【衣字部】 【集韻】祖對切,音晬。單衣。【揚子方言】覆謂之襌衣。又蘇對切,音碎。義同。 又【類篇】取內切,音倅。副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