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79 页/共 976 页

譈 【酉集上】【言字部】 譈 【廣韻】【集韻】□徒對切,音隊。怨也,惡也。【孟子】凡民罔不譈。【書大誥】本作憝。 又人名。【宋史宗室表】忠訓郞不譈。 證 【酉集上】【言字部】 證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諸應切,蒸去聲。【說文】告也。【玉篇】驗也。【增韻】□也,質也。【論語】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史記齊悼惠王世家】令其辭證皆引王。【後漢張衡傳】采前世成事,以爲證驗。【宋書沈約自序】探摘是非,各標證據。 又與徵通。【禮中庸】雖善無徵,無徵不信。【註】善無明徵,則其善不信也。徵或爲證。 【集韻】唐武后作□。 【寅集中】【山字部】 【集韻】音義□同島。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桑故切,音訴。【玉篇】同素。詳素字註。 【巳集上】【水字部】 【集韻】都含切,音耽。濕也。 又【集成】淫也。 【巳集上】【水字部】 【集韻】虛尤切,音休。水去貌。一曰水貌。 譊 【酉集上】【言字部】 譊 【唐韻】女交切【集韻】【正韻】尼交切【韻會】泥交切,□音鐃。【說文】恚呼也。【徐曰】聲高噪獰也。【廣雅】鳴也,語也。【後漢儒林傳】雄所謂譊譊之學,各習其師。【蜀志孟光傳】光好《公羊春秋》,而譏呵《左氏》,每與來敏爭此二義,光常譊譊讙咋。【晉書庾純傳】臨時喧譊。 又【玉篇】爭也。【揚子法言】譊譊者,天下皆訟也。【註】譊譊,爭聲。 又【集韻】【類篇】□馨幺切,音憢。懼也。與嘵同。或作憢。 譋 【酉集上】【言字部】 譋 【說文】與讕同。 譌 【酉集上】【言字部】 譌 【唐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音吪。【說文】譌言也。引《詩》民之譌言。今《小雅》作訛。又【玉篇】僞也,化也,動也。又妖言也。□詳訛字註。 又【山海經】章莪山有鳥,名曰畢方,見則邑有譌火。【註】譌亦妖訛字。 又【集韻】吾瓜切,瓦平聲。與譁同。 又【集韻】古委切,音垝。與詭同。 譍 【酉集上】【言字部】 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證切,膺去聲。【說文】以言對也。 又【集韻】【韻會】□於陵切,音膺。【玉篇】對也。【類篇】答言也。【增韻】以言對問也。【蘇軾懷子由詩】遙知讀易西牕下,車馬敲門定不譍。 又【韻會】通作應。【李密□情表】內無應門五尺之童。 【說文】本作□。【集韻】或作噟、□。 譎 【酉集上】【言字部】 譎 【唐韻】【集韻】【韻會】□古穴切,音玦。【說文】權詐也。益、梁曰謂謬欺天下曰譎。【廣雅】欺也。【揚子方言】詐也。自關東、西或曰譎。【論語】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鄭註】詐也。【朱傳】詭也。【史記司馬相如傳】奇物譎詭,俶儻窮變。【前漢王吉傳】各取一切,權譎自在。【荀子大略篇】奉妒昧者,謂之交譎。【韓非子孤憤篇】此人臣之所以譎主便私也。【註】設詐謀以誑誤於主也。 又【玉篇】譎諫,依違不直言也。【詩國風關雎序】主文而譎諫。 又紆譎,曲折也。【前漢揚雄傳】超紆譎之淸澄。 又【博雅】譎恢美也。 又譎觚。義詳角部觚字註。 又【集韻】或省作矞。詳矛部矞字註。 又【讀書通】通作□。【易睽卦王註】恢詭譎怪。【釋文】詐也,乖也。本亦作□。【荀子儒效篇】譎德而定次。【註】謂斷□其德。譎與□同。 譏 【酉集上】【言字部】 譏 【唐韻】居依切【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說文】誹也。【增韻】誚也。【左傳隱元年】稱鄭伯譏失敎也。【班固典引】司馬遷著書,微文刺譏,貶損當世。 又【廣雅】問也。【增韻】伺察也。【禮王制】關執禁以譏,禁異服,識異言。【註】譏,呵察也。 又【廣雅】諫也。【玉篇】嫌也。【廣韻】譴也。 又官名。【金史百官志】譏察使掌譏察姦僞。 又【韻會】通作幾。【周禮地官司關】國凶札則無關門之征猶幾。【註】猶幾謂無租稅,猶苛察不令姦人出入。 躰 【酉集中】【身字部】 躰 【玉篇】俗軆字。 譐 【酉集上】【言字部】 譐 【唐韻】兹損切【集韻】祖本切,□音撙。與噂同。聚語也。【魏書安定王次子燮傳】譐誻明昏,有虧禮敎。 又【集韻】取本切,音忖。義同。 诱 【酉集上】【言字部】 誘 〔古文〕羐【唐韻】與久切【集韻】【韻會】以九切【正韻】云九切,□音酉。【爾雅釋詁】進也。又【詩□□風衡門序】衡門,誘僖公也。【箋】進也。 又【玉篇】相勸也。【廣韻】道也。【書大誥】肆予大化,誘我友邦君。【傳】化其固滯,誘其順從。【詩召南】有女懷春,吉士誘之。【傳】道也。 又【廣韻】敎也。【儀禮鄕射禮】誘射。【註】敎也。 又【說文】相訹呼也。【玉篇】誘,引也。【左傳僖十年】卻芮曰:幣重而言甘,誘我也。【史記越王句踐世家】吳太宰嚭貪,可誘以利。 又通作牖。【詩大雅】天之牖民。【正義】牖與誘通。【禮樂記】詩云:誘民孔易。【註】詩本作牖。 又叶演女切,音雨。【韓愈元和聖德詩】有恇其凶,有餌其誘。其出穰穰,隊以萬數。數上聲。 【說文】本作□。或作。【集韻】或作□。□字原从□从処作。 譑 【酉集上】【言字部】 譑 【廣韻】居夭切【集韻】【韻會】舉夭切,□音矯。多言也。 又糾也。【荀子富國篇】或以无禮節用之,則必有貪利糾譑之名。【註】發人罪也。 又【集韻】【正韻】□吉了切,音皎。亦糾也。 又【廣韻】【集韻】□丘召切,蹺去聲。弄言也。 【巳集上】【水字部】 【廣韻】資悉切,音喞。水出也。【集韻】灑也。 【辰集下】【歹字部】 【集韻】毈或作。詳殳部毈字註。 譒 【酉集上】【言字部】 譒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補過切,波去聲。【說文】敷也。引《尚書》王譒告之修。今《書盤庚》作播。 又【玉篇】謠也。 又人名。【唐書則天后紀】給事周譒。 又【集韻】逋禾切,音波。【說文】義同。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素何切,音娑。蔢,草木盛貌。 【集韻】蔢,草根。 □ 【未集上】【米字部】 □ 【廣韻】職流切【集韻】之由切,□音周。□□,粉餌。 譓 【酉集上】【言字部】 譓 【唐韻】【集韻】【正韻】□胡桂切,音惠。與譿同。多謀智也。又辨察也。 又順也。【前漢司馬相如傳】義征不譓。【史記】作憓。 又人名。謝譓。見【南史】。 譔 【酉集上】【言字部】 譔 【唐韻】此緣切【集韻】【韻會】逡緣切【正韻】且緣切,□音銓。【說文】專敎也。【類篇】殊也。【廣韻】善言也。【禮祭統】論譔其先祖之美。【疏】言子孫爲銘,論說譔錄其先祖道德善事。 又【集韻】【類篇】□須絹切,音選。義同。 又【五音集韻】雛睆切,饌上聲。與撰同。【類篇】述也。【韻會】造也,爲也。【揚子法言】訓諸理,譔孝行。【集韻】或作篹。 又【韻會】雛綰切【正韻】雛產切,□音撰。義同。 又【集韻】【韻會】□雛戀切,音饌。【說文】義同。又【楚辭大招】四上競氣,極聲變只。魂兮歸徠,聽歌譔只。【註】譔,具也。言觀聽衆樂無不具也。 【說文】本作□。 譕 【酉集上】【言字部】 譕 【集韻】謨古作譕。【管子形勢篇】譕臣者,可以遠舉。【註】言行莫先謂之譕臣,有大言行者,可與圖國之遠也。 又人名。與譕,見【宋史宗室表】。 又【廣韻】武夫切【集韻】微夫切,□音無。誘詞也。 又【集韻】【類篇】□罔甫切,無上聲。義同。 【六書故】作〈言橆〉。 譖 【酉集上】【言字部】 譖 【唐韻】莊蔭切【集韻】【正韻】側禁切【韻會】側廕切,□簪去聲。【說文】愬也。【博雅】也。【玉篇】讒也。【韻會】旁入曰譖。【詩小雅】譖言則退。【註】有譖毀之言,則共爲排退之。【公羊傳莊元年】夫人譖公于齊侯。【註】如其事曰訴,加誣曰譖。【前漢孫寶傳】蒙受冤譖。 又蝎譖。【埤雅】古者譖從中起謂之蝎譖。 又【韻會】子念切。與僭通。不信也。【詩大雅】譖始竟背。【釋文】譖本亦作僭。【又】覆謂我僭。【箋】僭,不信也。本亦作譖。 又叶子林切,音祲。【詩大雅】瞻彼中林,甡甡其鹿。朋友已譖,不胥以穀。譖叶林。 【正字通】俗作□、譛,非。考證:〔【詩大雅】譖始竟背。【箋】譖本亦作僭。【又】覆謂我僭。【傳】僭,不信也。本亦作譖。〕 謹照原文箋改釋文。傳改箋。 譗 【酉集上】【言字部】 譗 【集韻】【類篇】□竹洽切,音劄。譗□。詳前□字註。 識 【酉集上】【言字部】 識 〔古文〕□【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音式。【說文】常也。一曰知也。【長箋】訓常無意義。【玉篇】識,認也。【增韻】能別識也。又見識也。【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 又草名。【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識,草也。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 又姓。見【姓纂】。 又【廣韻】【集韻】【韻會】□職吏切,音志。與誌同。記也。【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書益稷】書用識哉。【論語】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又【韻會】器之款鏤爲識。【史記孝武紀】鼎文鏤無款識。【註】韋昭曰:款,刻也。師古曰:識,記也。楊愼曰:三代鐘鼎文,隱起而凸曰款,以象陽,中陷而凹曰識,以象隂。 又【韻會】通作志。【周禮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鄭註】志,古文識字,記也。 又【讀書通】通作幟。【後漢虞詡傳】以采綖縫賊裾爲幟。【註】幟,記也。 又【集韻】【韻會】□式吏切,音試。義同。又【韻會】表識,謂有所標表,令異日可識知也。【左傳宣十二年杜註】楚以茅爲旌識,謂以旌旗爲表也。【前漢劉向傳】不可不識也。【師古註】墓須表識。俱音試。 又【集韻】【類篇】□昌志切,音熾。義同。又【釋名】識,幟也。有章幟可按視也。【前漢王莽傳】旌旗表識。【師古註】識讀與幟同。 又叶式列切,音刷。【崔駰達旨】傳序歷數,三代興滅。大庭尚矣,赫胥罔識。 又叶施灼切,音爍。【蘇軾毛長官詩】宦遊逢此歲年惡,飛蝗來時半天黑。羨君封境稻如雲,蝗自識人人不識。 【集韻】或書作□。 譙 【酉集上】【言字部】 譙 〔古文〕誚【唐韻】才肖切【集韻】【韻會】才笑切【正韻】在笑切,□樵去聲。【說文】嬈譊也。【廣雅】呵也。【廣韻】責也。【增韻】以辭相責也。【揚子方言】讓也,齊楚宋衞荆□之閒曰譙。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言相責讓曰譙讓。【史記萬石君傳】子孫有過失,不譙讓爲便坐對案不食。【前漢高帝紀】樊噲亦譙讓羽。【師古註】譙讓,以辭相責也。【史記樊噲傳】作誚讓。譙誚二字古通。互詳誚字註。 又山水名。【山海經】譙明之山,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 又【廣韻】昨焦切【集韻】【韻會】慈焦切【正韻】慈消切,□音樵。樓之別稱也。【史記□涉世家】守丞與戰譙門中。【師古註】譙門,謂門上爲高樓,以望遠者耳。樓一名譙,故謂美麗之樓爲麗譙。譙,亦呼爲巢。所謂巢車者,亦於兵車之上爲樓以望敵也。譙、巢聲相近,本一物也。【莊子徐無鬼】盛鶴列于麗譙之閒。 又國名。【左傳隱二年杜註】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 又縣名。沛郡有譙縣。見【前漢地理志】。 又姓。譙周。見【後漢五行志】。 又通作樵。【前漢趙充國傳】部曲相保,爲壍壘木樵。【師古註】與譙同。 亦通作燋。【詩豳風】予羽譙譙。【毛傳】譙譙,殺也。【鄭箋】譙或作燋。 又【字彙補】視隹切,音誰。【史記衞綰傳】景帝立,歲餘不譙呵綰。【註】索隱曰:譙呵,音誰何,猶借訪也。 譚 【酉集上】【言字部】 譚 【廣韻】【正韻】徒含切【集韻】【韻會】徒南切,□音覃。【玉篇】大也,誕也,著也。【大戴禮子張問入官】修業居久而譚。【註】謂安縱也。【成公綏嘯賦】參譚雲屬。【註】譚,猶著也。參譚,不絕。 又國名。【春秋莊十年】譚子奔莒。【杜註】譚國在濟南平陵縣西南。 又姓。譚子之後。【後漢逸民傳】太原譚賢。 又【正韻】與談同。【魏志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譚。【莊子則陽篇】夫子何不譚我于王。 又通作覃。【詩大雅】實覃實訏。【鄭箋】覃或作譚。 又【廣韻】【集韻】□徒感切,覃上聲。亦大也。 又叶徒黃切,音唐。【急就章】曹富貴,尹李桑。蕭彭祖,屈宗譚。 【說文】本作〈言□〉。 譜 【酉集上】【言字部】 譜 【唐韻】【正韻】博古切【集韻】【韻會】彼五切,□音補。【說文】籍錄也。【廣雅】牒也。【玉篇】屬也。【釋名】布也,布列見其事也。【文心雕龍】總領黎庶,則有譜籍簿錄。譜者,普也。註序世統事資周普,鄭氏譜詩,蓋取乎此。【詩序】以立斯譜。【孔疏】譜亦是序類。避子夏序名,以其列諸侯世及詩之次,故名譜也。【史記三代世表】自殷以前,諸侯不可得而譜。【前漢劉歆傳】歆著《三統歷譜》。【舊唐書經籍志】譜系以紀世族繼序。 又【集韻】或作諩。【春秋序】譜第。【註】譜,本又作諩。 【說文】本作□。 阣 【戌集中】【阜字部】 阣 【集韻】魚乙切。同屹。屹崪,山貌。 又【五音集韻】古太切,音蓋。義闕。 又【集韻】居代切,音漑。陖也。 譝 【酉集上】【言字部】 譝 【廣韻】食陵切【集韻】【韻會】【正韻】神陵切,□音繩。【廣韻】譽也,又稱舉也。 又言朴也。【子華子問仕篇】譝譝兮如將孩。 又人名。希譝,見【宋史宗室表】。 又【集韻】通作繩。【左傳莊十四年】蔡哀侯爲莘故,繩息嬀以語楚子。【註】譽也。【疏】字書繩作譝,从言,訓爲譽。 【巳集上】【水字部】 【集韻】於希切,音衣。【玉篇】水也。一曰水名。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集韻】□奴店切,音念。【字林】挽船篾也。 【申集中】【虍字部】 【玉篇】音烏。楚人呼虎爲烏菟。俗从虎。 譞 【酉集上】【言字部】 譞 【唐韻】許緣切【集韻】隳緣切,□音翾。【說文】慧也。【廣韻】智也。 又【集韻】火懸切【韻會】呼懸切【正韻】呼淵切,□絢平聲。與讂同。【字林】多言也。 又【集韻】【類篇】□熒絹切,音縣。【說文】義同。 【說文】本作□。 【辰集下】【欠字部】 【玉篇】普口切,音剖。【廣韻】【集韻】□匹□切,音踣。語而不受也。○按此與音異義同。 警 【酉集上】【言字部】 警 【唐韻】【正韻】居影切【集韻】【韻會】舉影切,□音景。【說文】戒也。【玉篇】敕也。【左傳宣十二年】且雖諸侯相見,軍衞不徹警也。【疏】戒之至也。【周禮天官小宰】正歲則以灋警戒羣吏,令修宮中之職事。【註】勑戒之言。 又猶起也。【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衆也。【疏】警動衆人,令早起也。 又【廣韻】寤也。 又【廣雅】警警,不安也。 又曲名。【唐書儀衞志】鼓吹九曲,三曰警鼓。 又通作儆。【古今注】警蹕,所以戒行徒也。【前漢梁孝王傳】出稱警,入言。【師古註】警者,戒肅也,,止行人也。【周禮夏官鄭註】作儆蹕。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警州,本定遠城。 亦通作驚。【史記司馬相如傳】祝融驚而蹕御。【漢書】作警。 【說文】本作警。警字从攴作。 譧 【酉集上】【言字部】 譧 【集韻】【類篇】□離鹽切,音廉。譧□,言不正也。 又【集韻】直陷切,音□。與詀同。 譨 【酉集上】【言字部】 譨 【集韻】【類篇】□奴侯切,音羺。譨譨,多言也。【楚辭九思】羣司兮譨譨。【註】譨譨猶傯傯也,言皆競於佞也。 又人名。崇譨、時譨,見【宋史宗室表】。 又【集韻】濃江切,音□。與噥同。嗔語也。一曰語不明也。 譩 【酉集上】【言字部】 譩 【廣韻】【集韻】於其切【正韻】於宜切,□音醫。與噫同。【玉篇】不平之聲也。恨辭也。【類篇】忿也,傷也。 又鳥名。【本草綱目】姑獲鳥,一名譩譆。 又【集韻】【韻會】□於希切,音衣。痛聲也。 又【集韻】於記切,醫去聲。義同。 又【廣韻】於擬切【集韻】隱己切【韻會】【正韻】隱綺切,□醫上聲。恨也。又噟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胡對切,音潰。【類篇】衣領緣貌。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皮切,音靡。【說文】縻,或从多作□。 又【廣韻】羊至切,音肄。【博雅】重也。 又【集韻】以豉切,音易。貤或作□,重次第物也。 又【集韻】弋睡切,音諉。垂也。 譪 【酉集上】【言字部】 譪 【唐韻】於害切【集韻】【正韻】於蓋切,□音靄。【說文】臣盡力之美。【詩大雅】譪譪王多吉士。【毛傳】猶濟濟也。【朱註】衆多也。 又【玉篇】正也。 又姓。【萬姓統譜】漢平陽太守譪奐。○按譪與藹同,字彙分載言、艸二部,非是。 【申集中】【虫字部】 【直音】子廉切。同蠘,蟲也。 【酉集上】【見字部】 【集韻】七迹切,音皵。觀也。 又亭歷切,音狄。見也。與覿同。或作□。 譫 【酉集上】【言字部】 譫 【集韻】【韻會】□之廉切,音詹。多言也。 又病也。【本草綱目序例】心病譫妄煩亂。 又人名。汝譫,見【宋史宗室表】。 又【廣韻】徒盍切【集韻】敵盍切,□音蹋。或作□。又【集韻】達合切,音沓。又質涉切,音讋。與讘同。義□同。 【原】本作詹。【集韻】或作噡。 譬 【酉集上】【言字部】 譬 【唐韻】匹至切【集韻】【韻會】【正韻】匹智切,□嚭去聲。【說文】諭也。【徐曰】猶匹也。匹而諭之也。【詩大雅】取譬不遠。【禮學記】罕譬而喻。【註】比方之辭。【後漢第五種傳】羽請住譬降之。【註】譬,諭也。 又猶曉也。【後漢鮑永傳】言之者雖戒,而聞之者未譬。 又【集韻】或作辟。【詩小雅】譬彼舟流。【箋】譬,本亦作辟。【孟子】譬若掘井。考證:〔【禮學記】罕譬而諭。【註】北方之辭。〕 謹照原文諭改喻。北方改比方。 譭 【酉集上】【言字部】 譭 【集韻】同。通作毀。 譮 【酉集上】【言字部】 譮 【說文】籀文話字。 又人名。【宋史孝宗紀】慶國公令譮。 又【集韻】黃外切,音會。悟也。 又【廣韻】【集韻】□許介切,音。怒聲。【集韻】與欸同。 又【集韻】火夬切,音咶。氣高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