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74 页/共 976 页
誑 【酉集上】【言字部】 誑 【唐韻】居況切【集韻】【韻會】【正韻】古況切,□音。【說文】欺也。【玉篇】惑也。【禮曲禮】幼子常視無誑。【釋文】欺也。【史記高祖紀】紀信乗王駕,詐爲漢王誑楚。【舊唐書姚崇傳】遞相欺誑。【子牙子論將篇】信而喜信人者可誑也。【註】惑也。 又【集韻】或作迋。【詩國風】無信人之言,人實迋女。【傳】迋,與誑同。 又【韻會】亦作誆。【史記鄭世家】晉使解揚誆楚。 【說文】本作□。【集韻】或作□、逛。考證:〔【曲禮】幼子常視無誑。【註】欺也。〕 謹照原書註改釋文。
誒 【酉集上】【言字部】 誒 【唐韻】許其切【集韻】虛其切,□音僖。【說文】可惡之辭。一曰誒然。引春秋傳:誒誒出出。今【左傳襄三十年】作譆。 又【前漢韋賢傳】勸誒厥生。【註】誒,歎聲。 又【楚辭大招】誒笑狂只。【註】誒,猶强也。或曰笑樂也。一作娛。 又誒詒,疑疾。詳前詒字註。 又【玉篇】虛宜切,音羲。又【集韻】呼來切,音咍。又於開切,音哀。又於代切,哀去聲。又於記切,音意。義□同。 【集韻】或作唉。
【寅集上】【尢字部】 【廣韻】憶俱切【集韻】邕俱切,□音迂。【說文】股也。李陽冰曰:體屈曲。 又【廣韻】盤旋也。【集韻】亦作。字从尢从亐作。
【辰集下】【歹字部】 與殮同。【路史】喪三日而。見《昊英氏論》。
【子集下】【又字部】 【唐韻】【集韻】□所劣切,音刷。同刷。【說文】,拭也。【廣韻】掃也,淸也。
誓 【酉集上】【言字部】 誓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時制切,音逝。【說文】約束也。【六書統】从言从折。以言折其罪也。【爾雅釋言】謹也。【註】所以約勤謹戒衆。【疏】謹,敕也。集將士而戒之曰誓。【釋名】制也,以拘制之也。【正韻】約信也。【書大禹謨】禹乃會羣后,誓于師。【傳】誓,戒也。軍旅曰誓。【左傳閔二年】誓軍旅。【註】宣號令也。【禮曲禮】約信曰誓。【疏】用言辭共相約束,以爲信也。又【文王世子】曲藝皆誓之。【註】戒謹也。 又【玉篇】命也。【周禮春官典命】凡諸侯之適子,誓于天子攝其君。【註】誓,猶命也。言誓者,明天子旣命之爲嗣,樹子不易也。 又禮,將祭而號令齊百官,亦謂之誓。【周禮天官大宰】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註】誓戒,要之以□,重失禮也。 又男女私約亦曰誓。【詩國風】信誓旦旦。 又【尚書】有甘誓、湯誓、泰誓、牧誓、費誓、秦誓,皆篇名。【傳】書有六體,誓其一也。 又人名。【史記秦始皇紀】高誓,古仙人名。 又【集韻】以制切,音曳。相約以言也。 又食列切,音舌。義同。考證:〔【周禮天官大宰】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鄭箋】誓戒,要之□,重失禮也。〕 謹按周禮註不名爲箋,鄭箋謹改註。要之下照原文增以字。
誔 【酉集上】【言字部】 誔 【廣韻】徒鼎切【集韻】待鼎切,□庭上聲。【廣雅】訑也。【玉篇】詭言也。【類篇】欺慢也。 又【集韻】徒徑切,音定。【類篇】詭詐也。
誕 【酉集上】【言字部】 誕 【廣韻】徒旱切【集韻】【韻會】蕩旱切【正韻】徒亶切,□音袒。【說文】詞誕也。【徐曰】妄爲大言也。【廣韻】欺也。【書無逸】乃逸乃諺旣誕。【蔡傳】誕妄。【孔傳】欺誕。【史記扁鵲傳】先生得無誕之乎。【荀子修身篇】易言曰誕。【說苑尊賢篇】口銳者多誕而寡信。 又【正韻】放也。【左傳昭元年】伯州犁曰:子姑憂子晢之欲背誕也。【註】放誕也。【晉書羊曼傳】阮孚爲誕伯。 又【爾雅釋詁】大也。【書大禹謨】帝乃誕敷文德。【傳】大也。【詩大雅】誕彌厥月。【毛傳】大也。【朱傳】發語辭。 又【字彙】闊也。【詩國風】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箋】土氣緩,則葛生闊節。 又【廣韻】育也。【後漢裴楷傳】昔文王一妻,誕致十子。【晉書袁宏傳】誕靈物以瑞德。 又【玉篇】天子生曰降誕。【後漢虞美人傳】誕生聖皇。【舊唐書德宗紀】上誕日不納中外之貢。 又【廣雅】信也。 又誕馬。【唐書儀衞志】一品鹵簿有誕馬六。【宋史儀衞志】誕馬,散馬也。 又國名。【魏志東夷傳】有古誕者國。 又獸名。詳訛字註。 又【正韻】杜晏切,袒去聲。亦放也。與訑同。 【集韻】亦作唌。
【寅集中】【山字部】 【集韻】【韻會】母朗切【正韻】母黨切,□音莽。嵣,山貌。或作。詳字註。 又【唐韻】【玉篇】莫郞切【集韻】【類篇】謨郞切,□音芒。義同。
【寅集中】【山字部】 【集韻】同嵬。
誖 【酉集上】【言字部】 誖 〔古文〕□【唐韻】【正韻】蒲沒切【集韻】薄沒切,□音勃。【說文】亂也。【唐韻】言亂。【史記三王世家】儒者稱其術,或誖其心。【前漢禮樂志】四達而不誖。【唐書廬江郡王傳】李瑗誖亂諸君,皆爲詿誤。 又惑也。【前漢司馬遷傳】愍學者不達其意而師誖。【師古註】各習師法,惑于所見。 又乖也。【前漢王商傳】誣罔誖大臣節。【師古註】誖,乖也。 又【廣雅】癡也。【玉篇】逆也。 又【集韻】分物切,音弗。又【廣韻】【集韻】蒲昧切【韻會】蒲妹切【正韻】步昧切,□音佩。又【廣韻】【集韻】□補妹切,音背。義□同。 又【集韻】方未切,音沸。惛也。【說文】或作悖。【集韻】或作哱咈愂□。【韻會】通作茀。【韻會小補】又作怫。
誗 【酉集上】【言字部】 誗 【廣韻】直廉切【集韻】持廉切,□音。言美利也。 又人名。副將褚誗、卜人秦誗,□見【唐書】。 又【玉篇】【集韻】□直嚴切,平聲。義同。
誘 【酉集上】【言字部】 誘 〔古文〕羐【唐韻】與久切【集韻】【韻會】以九切【正韻】云九切,□音酉。【爾雅釋詁】進也。又【詩□□風衡門序】衡門,誘僖公也。【箋】進也。 又【玉篇】相勸也。【廣韻】道也。【書大誥】肆予大化,誘我友邦君。【傳】化其固滯,誘其順從。【詩召南】有女懷春,吉士誘之。【傳】道也。 又【廣韻】敎也。【儀禮鄕射禮】誘射。【註】敎也。 又【說文】相訹呼也。【玉篇】誘,引也。【左傳僖十年】卻芮曰:幣重而言甘,誘我也。【史記越王句踐世家】吳太宰嚭貪,可誘以利。 又通作牖。【詩大雅】天之牖民。【正義】牖與誘通。【禮樂記】詩云:誘民孔易。【註】詩本作牖。 又叶演女切,音雨。【韓愈元和聖德詩】有恇其凶,有餌其誘。其出穰穰,隊以萬數。數上聲。 【說文】本作□。或作。【集韻】或作□。□字原从□从処作。
【子集下】【厂字部】 【集韻】渴合切。同□。擪也。
【辰集下】【欠字部】 【廣韻】子聿切【集韻】卽聿切,□音卒。【玉篇】吮也。一曰口飮謂之。
誙 【酉集上】【言字部】 誙 【廣韻】口莖切【集韻】【韻會】丘耕切,□音鏗。【玉篇】觕也。【增韻】言確也。 又【類篇】誙誙,趨死貌。【莊子至樂篇】吾觀俗之所樂,舉羣趨者,誙誙然如將不得已,而皆曰樂者,吾未之樂也。 又【集韻】何耕切,音莖。又下頂切,音婞。又【正韻】丘庚切,音坑。義□同。
誚 【酉集上】【言字部】 誚 【說文】古文譙字。【書金滕】王亦未敢誚公。【傳】讓也。【前漢黥布傳】項王數使使者誚讓召布。【註】誚責也。
誛 【酉集上】【言字部】 誛 【集韻】千尋切,音侵。【類篇】私語也。 又【正字通】以言相侵犯也。
誜 【酉集上】【言字部】 誜 【玉篇】【廣韻】所化切【集韻】數化切,□傻去聲。俊言也。一曰妄言。 又人名。師誜,見【宋史宗室表】。
貃 【酉集中】【豸字部】 貃 【正字通】同貊。詳貊字註。
語 【酉集上】【言字部】 語 【唐韻】魚舉切【集韻】偶舉切【韻會】魚許切【正韻】偶許切,□魚上聲。【說文】論也。【徐曰】論難曰語。語者,午也。言交午也。吾言爲語,吾,語辭也。言者直言,語者相應答。【釋名】敘也。敘己所欲說也。【易頤卦】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詩大雅】于時言言,于時語語。【疏】直言曰言,謂一人自言。答難曰語,謂二人相對。【禮雜記】三年之喪,言而不語。【註】言,自言己事也。語,爲人論說也。【家語】孔子之郯,遭程子于塗,傾蓋而語終日。 又國名。【別國洞冥記】勒畢國人長三寸,有翼,善言語戲笑,因名善語國。 又【廣韻】牛倨切【集韻】牛據切【韻會】【正韻】魚據切,□魚去聲。【廣韻】告也。【增韻】以言告人也。【左傳隱元年】公語之故。【論語】居,吾語女。 又敎戒也。【魯語】主亦有以語肥也。 又地名。【前漢閩粵王傳】錢唐榬終古斬徇北將軍爲語兒侯。【孟康註】語兒,越中地也。今吳南亭是。【師古曰】語,或作篽、籞。
誟 【酉集上】【言字部】 誟 【類篇】與詨、謞□同。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集韻】【類篇】□徐鹽切,音燖。木細叶也。
誠 【酉集上】【言字部】 誠 【唐韻】氏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說文】信也。【廣雅】敬也。【增韻】純也,無僞也,眞實也。【易乾卦】閑邪存其誠。【疏】言防閑邪惡,當自存其誠實也。【書太甲】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傳】言鬼神不係一人,能誠信者則享其祀。【眞德秀曰】唐虞時未有誠字,《舜典》允塞卽誠之義。至伊尹告太甲始見誠字。【禮樂記】著誠去僞,禮之經也。【中庸】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註】誠者,眞實無妄之謂。 又【玉篇】審也。【禮經解】故衡誠縣,不可欺以輕重。【註】誠,猶審也。或作成。 又郡名。【唐書地理志】悉州歸誠郡。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思誠州。 又叶□羊切,音嘗。【韓愈歐陽生哀辭】哭泣無益兮,抑哀自彊。推生知死兮,以慰孝誠。
誡 【酉集上】【言字部】 誡 【唐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音戒。【說文】敕也。【玉篇】命也,告也。【廣韻】言警也。【增韻】警敕之辭曰誡。【易比卦】邑人不誡。又【繫辭】小懲而大誡。【左傳桓十一年】鄖人軍其郊,必不誡。【史記周本紀】乃命伯臩申誡太僕。【荀子强國篇】發誡布令而敵退,是主威也。【文中子問易篇】君子思過而預防之,所以有誡也。【正韻】□與戒同。 又劒名。【刀劒錄】秦昭王鑄一劒,長三尺,銘曰誡。 又叶居吏切,音記。【劉向列女頌】雖曰女則,亦實男誡。男女覽兹,厥事甚備。 又【類篇】或作。【字彙補】譌作□,非。
誢 【酉集上】【言字部】 誢 【玉篇】乎典切【集韻】胡典切,□現上聲。諍語也。 又人名。希誢、崇誢,見【宋史宗室表】。
誣 【酉集上】【言字部】 誣 【唐韻】武扶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無。【說文】加也。【徐曰】以無爲有也。【玉篇】欺罔也。【廣韻】誣,枉也。【正韻】詐也,衊也,謗也。【易繫辭】誣善之人其辭游。【疏】誣罔善人,其辭虛漫。【禮表記】故其受祿不誣。【註】不信曰誣。【周語】其□矯誣。【註】加罪無辜曰誣。【荀子大略篇】不能而居之,誣也。 又【讀書通】通作憮。【論語】君子之道焉,可誣也。【前漢薛宣傳】引作憮。【晉灼註】憮同誣。 【篇韻】譌作誈。
誤 【酉集上】【言字部】 誤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五故切,音寤。【說文】謬也。【書立政】其勿誤于庶獄庶愼。【傳】誤,失也。【禮聘義】使者聘而誤,主君弗親饗食也。【註】誤,謂禮節錯誤也。【前漢張耳傳】君何言之誤。【吳志周瑜傳】瑜精音樂,雖三爵後,其閒缺誤,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郞顧。 又【字林】通作悞。惑也。【荀子正論篇】是特姦人之誤于亂說,以欺愚者。
□ 【備考】【子集】【乙字部】 □ 【篇海類編】同亂。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所葅切【集韻】山於切,□音疏。【玉篇】亦疏字。【廣韻】繼入也。 又【廣韻】羌舉切,音去。【類篇】條陳也。 又【集韻】所據切,音捒。義同疏。
誥 【酉集上】【言字部】 誥 〔古文〕□□□【唐韻】【廣韻】古到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居号切,□音告。【說文】告也。【徐曰】以文言告曉之也。【廣雅】敎也。【易姤卦】后以施命誥四方。【周禮春官】大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三曰誥。【註】杜子春曰:誥,當爲告。書亦可爲告。 又【韻會】告上曰告,發下曰誥。【爾雅釋言】謹也。【註】所以約勤謹戒衆。【疏】以六義諭衆謂之誥,尚書誥誓之類是也。【孔安國尚書序】夏商周之書,雖設敎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疏】三王訓、誥、誓、命、歌、貢、征、範類猶有八,獨言誥者,以別而言之,其類有八,文從要約,一誥兼焉。以此八事,皆有言以誥示,故總謂之誥。【穀梁傳隱八年】誥誓不及五帝。【周禮秋官】士師掌五戒,二曰誥,用之于會同。【文心雕龍】其在三代,事兼誥誓,誓以訓戒,誥以敷政。 又【正字通】古者上下有誥,秦廢古稱制詔。漢武元狩六年,初作誥,然不以命官。唐稱制不稱誥,宋始以誥命庶官,明命官用敕不用誥。三載考績,則用誥以褒美。洪武十七年奏定有封爵者給誥,如一品之制,二十六年定一品至五品皆授以誥命,六品至七品,皆授以敕命。 又鳥名。【揚子方言】布穀,自關東西梁楚之閒謂之結誥。 又【集韻】姑沃切,音梏。亦告也。同告。
【申集中】【虫字部】 【集韻】壹計切,音翳。蟲名。
誦 【酉集上】【言字部】 誦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似用切,音頌。【說文】諷也。【徐曰】臨文爲誦。誦,從也。以口從其文也。【廣韻】讀誦也。【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語敎國子:興、道、諷、誦、言、語。【註】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詩大雅】誦言如醉。【禮文王世子】春誦夏絃。【史記儒林傳】兒寬行常帶經,止息則誦習之。 又【廣雅】論也,言也。【韓非子難言篇】時稱詩書,道法往古,則見以爲誦。【註】誦,說舊事也。【王融策秀才文】進講誦志,以沃朕心。【註】誦,言也。 又【正字通】怨謗亦曰誦。【左傳襄四年】臧紇侵邾,敗于狐駘,國人誦之。又【晉語】惠公入,而背內外之賂。與人誦之,皆怨辭也。 又官名。【周禮地官】誦訓。【鄭註】能訓說四方所誦習,及人所作爲久時事。 又鳥名。【山海經】開明南有誦鳥。 又通作訟。詳訟字註。 又叶侯容切,音慵。【詩小雅】家父作誦,以究王訩。 又叶牆容切,音從。【楚辭九辯】欲循道而平驅兮,又未知其所從。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壓按而學誦。
誧 【酉集上】【言字部】 誧 【唐韻】博孤切【集韻】【韻會】奔模切,□音逋。【說文】大也。一曰人相助也。 又【廣雅】謀也,諫也。 又【廣韻】普胡切【集韻】【正韻】滂模切,□音鋪。義同。 又【廣韻】滂古切【集韻】【韻會】頗五切【正韻】滂五切,□鋪上聲。義同。 又【玉篇】大言也。 又人名。【吳志妃□傳】漢議郞王誧。【註】音普。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普故切,鋪去聲。【玉篇】謀也。
誩 【酉集上】【言字部】 誩 〔古文〕□【唐韻】渠慶切【廣韻】渠敬切【集韻】【正韻】渠映切,□音競。【說文】競言也。【廣韻】爭言也。 又人名。與誩、崇誩,見【宋史宗室表】。 又【玉篇】虔仰切【廣韻】其兩切【集韻】巨兩切,□强上聲。又【廣韻】【集韻】□他紺切,音探。又【集韻】徒濫切,音淡。義□同。
說 【考證】【酉集上】【言字部】 說 〔【易益卦】民説無彊。〕 謹照原文無彊改爲無疆。
誫 【酉集上】【言字部】 誫 【字彙補】支信切,音震。【列子黃帝篇】罪乎不誫不止。【音義】罪當作萌,誫音正。據此,則當作之盛切。
观 【酉集上】【見字部】 觀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官去聲。【說文】諦視也。【韻會】所觀也,示也。【易觀卦】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朱註】觀者,有以中正示人而爲人所仰也。【書益稷】予欲觀古人之象。【傳】欲觀示法象之服制。觀,舊音官,陸音工喚切。【周禮冬官考工記】氏爲量。嘉量旣成,以觀四國。【註】以觀示四方,使放象之。【前漢宣帝紀】觀以珍寶。【師古曰】觀,示也。 又容觀,容貌儀觀也。【禮玉藻】旣服習容觀玉聲乃出。 又【爾雅釋詁】多也。【詩周頌】奄觀銍艾。【箋】奄,久。觀,多也。一音官。 又【爾雅釋宮】觀謂之闕。【註】宮門雙闕。【疏】雉門之旁名觀。又名闕。【白虎通】上懸法象,其狀巍巍然高大,謂之象魏。使人觀之,謂之觀也。【三輔黃圖】周置兩觀,以表宮門。登之可以遠觀,故謂之觀。【左傳僖五年】公旣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註】臺上構屋,可以遠觀者也。 又【廣韻】樓觀。【韻會】道宮謂之觀。【史記封禪書】仙人好樓居,上令長安作蜚廉桂觀,甘泉作益延壽觀。 又太子宮有甲觀。【前漢成帝紀】元帝在太子宮,生甲觀畫堂。 又東觀,漢祕書監。【後漢安帝紀】詔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傳記。【註】洛陽南宮有東觀。一名蓬觀。 又京觀,積尸封土其上也。【左傳宣十二年】潘黨曰:君盍築武軍而收晉尸,以爲京觀。 又【韻會】壯觀,奇觀,謂景趣壯麗,事端奇偉有可觀者。 又【字彙補】□也。【周禮夏官司爟註】今燕俗名湯□爲觀。 又人名,國名。【竹書紀年】帝啓十年,放季子武觀于西河。【註】武觀,卽楚語五觀也。觀國,今頓丘衞縣。 又縣名,水名。【前漢地理志】東郡有畔觀縣,膠東國有觀陽縣。【應劭曰】在觀水之陽。 又姓。【楚語】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 又通作館。【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靈圉燕於閒館。【又】虛宮館而勿仞。【史記】【漢書】俱作觀。 又與鸛通。【莊子寓言篇】如觀雀、蚊虻相過乎前也。 又【廣韻】【集韻】古丸切【韻會】【正韻】沽歡切,□音官。【博雅】視也。【正字通】遠視、上視曰觀,近視、下視曰臨。【易觀卦】初六童觀。【朱子曰】卦以觀示爲義,爻以觀瞻爲義。【書盤庚】予若觀火。【傳】我視汝情,如視火。鄭康成讀去聲。【穀梁傳隱五年】公觀魚于棠。【傳】常事曰視,非常曰觀。【關尹子二柱篇】愛者我之精,觀者我之神。愛爲水,觀爲火。愛執而觀,因之爲木。觀存而愛,攝之爲金。 又遊也。【孟子】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觀也。 又占也。【史記天官書】觀成潢。【晉灼曰】觀,占也,潢,五帝車舍。 又猶顯也。【前漢嚴安傳】以觀欲天下。【師古曰】顯示之,使其慕欲也。 又【韻會小補】區願切,音勸。【禮緇衣】在昔上帝,周田觀文王之德。【註】周田觀,古文爲割申勸。【陸德明釋文】觀。依註讀爲勸。 又叶古黃切,音光。【汲冢周書】師曠歌無射曰:國誠寧矣,遠人來觀。修義經矣,好樂無荒。 又叶規倫切,音均。【前漢高彪詩】枉道依合,復無所觀。先公高節,越可永遵。 又叶居員切,音涓。【傅毅七激】推深窮類,靡不博觀。光潤嘉美,世宗其言。 又叶扃縣切,涓去聲。【揚雄甘泉賦】大厦雲譎波詭,摧嗺而成觀。仰橋首以高視兮,目冥眴而無見。 又《詩小雅》維魴及鱮薄言觀者。【箋】觀,多也。【韓詩】作覩。考證:〔又叶掌與切,音煮。【詩小雅】維魴及鱮,薄言觀者。【箋】觀,多也。【韓詩】作覩。【朱註】觀叶鱮,鱮音湑。〕 謹按觀叶鱮朱註無此語。叶掌與切乃者字之音非觀字之音。謹改又詩小雅維魴及鱮薄言觀者。箋多也。韓詩作覩。
觨 【酉集上】【角字部】 觨 【字彙】胡本切,音混。牛角上水。
【辰集中】【木字部】 【集韻】秦醉切,音瘁。木朽也。本作椊,俗作。
誼 【酉集上】【言字部】 誼 【玉篇】同□。
誽 【酉集上】【言字部】 誽 【唐韻】女家切【集韻】女加切,□音拏。【說文】言相誽司也。 又【玉篇】女佳切【廣韻】妳佳切,□音。【埤蒼】詀誽,言不正也。 又【集韻】硏計切,音詣。伺也。
誾 【酉集上】【言字部】 誾 【唐韻】語巾切【集韻】【正韻】魚巾切【韻會】疑巾切,□音銀。【說文】和悅而諍也。【玉篇】和敬貌。【廣韻】中正之貌。【類篇】語也。【論語】朝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後漢張輔傳】前入侍講,屢有諫正,誾誾惻惻,出於誠心。 又姓。【何氏姓苑】今廣平人。 又與言、訔□同。見前言、訔二字註。 又【集韻】魚斤切,音垠。義同。
□ 【備考】【未集】【米字部】 □ 【五音篇海】音□。
調 【酉集上】【言字部】 調 【唐韻】徒遼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音迢。【說文】和也。【玉篇】和合也。【詩小雅】弓矢旣調。【禮月令】仲夏調竽笙竾簧。 又【韻會】揉伏也。【史記秦本紀】大費佐舜調馴鳥獸。 又【正字通】嘲笑也。【世說】王丞相每調之。 又【廣雅】欺也,啁也,譀也,出買也。 又【莊子齊物論】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註】樹上枝葉搖動之形。 又官名。【周禮地官】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 又姓。【廣韻】周禮有調人,其後氏焉。 又【廣韻】【集韻】【韻會】□張流切,音輈。朝也。【詩周南】未見君子,惄如調飢。【毛傳】調,朝也。又作輈。 又【廣韻】【集韻】【韻會】□徒弔切,迢去聲。【玉篇】選調也。【史記秦始皇紀】下調郡縣,轉輸菽粟芻藁。【註】下令調斂也。【前漢食貨志】馬數萬匹,卒掌者不足,乃調旁近縣。【師古註】謂選發之也。又【張釋之傳】十年不得調。【師古註】選也。又【袁盎傳】盎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中,調爲隴西都尉。【師古註】遷也。 又【玉篇】度也。【增韻】算也。【前漢鼂錯傳】調立城邑毋下千家。【師古註】謂算度之也。 又【玉篇】求也。 又【類篇】賦也。【正字通】民賦曰調,晉平吳制戸調。見《晉書》。又唐賦,人之制有四,二曰調。見《舊唐書》。 又【廣韻】韻調也。【增韻】音調,樂律也。才調,韻致也。 又【韻會】詩也。 又叶從紅切,音同。【屈原離騷】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湯禹儼而求合兮,摰咎繇而能調。
【酉集上】【言字部】 【集韻】虛到切,音耗。信也。【正字通】俗曰:音。別作耗,非。
諀 【酉集上】【言字部】 諀 【廣韻】匹婢切【集韻】【韻會】【正韻】普弭切,□音仳。【廣雅】訾也,也。【廣韻】惡言也。【集韻】或作吡。 又【集韻】賔彌切,音卑。諀訾,好毀譽也。
諁 【酉集上】【言字部】 諁 【集韻】株劣切,音輟。多言不止謂之諁。或作啜。
諂 【酉集上】【言字部】 諂 【說文】同讇,省。諛也。【徐曰】陷也。一曰面從曰諛,佞言曰諂。【易繫辭】君子上交不諂。【左傳襄三年】稱其讐不爲諂。【註】諂,媚也。【論語】貧而無諂。【郉疏】佞言。【朱註】卑屈也。【史記平準書】諂諛取容。【莊子漁父篇】希意道言謂之諂。【管子五輔篇】淫聲諂耳,淫觀諂目,耳目之所好諂心。【荀子臣道篇】從命而不利君謂之諂。又【修身篇】以不善先人者謂之諂。【註】諂之言陷也。 與謟別。
諃 【酉集上】【言字部】 諃 【玉篇】丑林切【集韻】癡林切,□音郴。善言也。 又人名。師諃、與諃,見【宋史宗室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