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76 页/共 976 页

諢 【酉集上】【言字部】 諢 【廣韻】【集韻】□五困切,兀去聲。弄言也。【唐書史思明傳】思明愛優諢,寢食常在側。【遼史伶官傳】打諢得不是黃幡綽。 又諢衣。【雲仙雜記】穆宗以□綃白書,素紗墨書爲衣服,賜承幸宮人,皆淫鄙之詞詩,號諢衣。 又【金壷字考】與顐同。【唐書元結傳】諧臣顐官,怡愉天顏。 □ 【子集上】【丿字部】 □ 【集韻】總古作□。註詳糸部十一畫。【集韻】總,古作□。註詳十一畫。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乞逆切,音隙。綌,或作□。詳綌字註。 諣 【酉集上】【言字部】 諣 【唐韻】【集韻】□呼卦切,虺去聲。【說文】疾言也。 又【廣韻】呼霸切【集韻】火跨切,□音化。義同。 又【集韻】公蛙切,音媧。【類篇】惰也,黠也。或作□。 諤 【酉集上】【言字部】 諤 【廣韻】五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逆各切,□音鄂。【廣雅】諤諤,語也。【玉篇】正直之言也。【史記商君傳】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家語】湯武以諤諤而昌。 又【廣韻】謇諤,直言也。【後漢儒林傳】臣無謇諤之節,而有狂瞽之言。 又【韻會】通作鄂。【禮坊記鄭註】子於父母尚和順,不用鄂鄂。【釋名】鄂本又作諤。 又通作咢。【前漢韋賢傳】咢咢黃髮。【師古註】直言也。 【類篇】或作讍。 諥 【酉集上】【言字部】 諥 【廣韻】【集韻】□竹用切,腫去聲。【類篇】言相觸也。 又【正字通】言謹重也。 又人名。【唐書昭宗紀】樞密使李周諥。或書作□。 諦 【酉集上】【言字部】 諦 【唐韻】都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計切,□音帝。【說文】審也。【書洪範孔傳】必微諦。【疏】聽當別彼是非,必微妙而審諦也。【後漢祭祀志】褅之爲言諦也。諦諟昭穆尊□之義。又【李雲傳】帝者,諦也。【註】審諦於物也。【魏志明帝紀】君諦視之勿誤也。【關尹子九藥篇】諦毫末者,不見天地之大。【劉勰新論專學篇】心不在學而强諷誦,雖入於耳而不諦於心。 又四諦。【魏書釋老志】初根,人爲小乗,行四諦法。【釋典心經】四諦:苦集滅道。苦謂生老病死,集謂集聚骨肉財帛,滅謂壞滅,道謂修行。又二諦:世諦以世俗顯緣起之事,諸法歷然,勸臣子以忠孝,勸家國以和治,此依俗諦。眞諦彰本寂之理,一性泯然,是非雙泯,能所俱亡,此依眞諦。 又【集韻】或作諟、□,互詳二字註。 又【集韻】田黎切,音題。號也。與嗁、謕□同。 又通作啼。【荀子禮論篇】哭泣諦號。【註】啼、諦通用。 諧 【酉集上】【言字部】 諧 【唐韻】戸皆切【集韻】【韻會】【正韻】雄皆切,□音骸。【說文】詥也。又【廣雅】耦也。【玉篇】合也,調也。【書堯典】克諧以孝。又【舜典】八音克諧。【左傳襄十一年】如樂之和,無所不諧。【禮禮器】君子有禮,則外諧而內無怨。 又【文心雕龍】諧之言皆也,辭淺會俗,皆悅笑也。【前漢敘傳】東方贍辭,詼諧倡優。【晉書顧愷之傳】愷之好諧謔,人多愛狎之。 又平論定其價也。【後漢宦者張讓傳】當之官者,皆先至西園,諧價,然後得去。 又古書名。【莊子逍遙遊】《齊諧》者,志怪者也。 又鳥名。【博雅】鴆鳥,其雄謂之運日,其雌謂之隂諧。【淮南子繆稱訓】隂諧知雨。【註】天將隂雨則鳴。 又叶弦雞切,音奚。【後漢五行志】更始時童謠曰:諧不諧,在赤眉。又【儒林周澤傳】時人爲之語曰:生世不諧,作大常妻。考證:〔【博雅】鴆鳥,其雄謂之運目,其雌謂之隂諧。〕 謹照原文運目改運日。 諩 【酉集上】【言字部】 諩 【類篇】同譜,省。【春秋序】譜第。【註】譜,本又作諩。 又人名。與諩、盂諩,見【宋史宗室表】。 諪 【酉集上】【言字部】 諪 【字彙】唐丁切,音亭。調諪也。【正字通】亦作調停。 諫 【酉集上】【言字部】 諫 〔古文〕□【唐韻】古晏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晏切,□音。【說文】証也。【徐曰】閒也。君所謂否,臣獻其可,以閒隔之,於文言柬爲諫。柬者,多別善惡,以□於君。【白虎通】閒也,因也,更也。是非相閒,革更其行也。【詩衞風淇奧序疏】干也。干君之意而告之。【廣雅】正也。【廣韻】諫諍,直言以悟人也。【書說命】后從諫則聖。【禮曲禮】爲人臣之禮,不顯諫,三諫而不聽,則逃之。子之事親也,三諫而不聽,則號泣隨之。【前漢賈山傳】工誦箴諫,瞽誦詩諫,公卿比諫,士傳言諫過。【舊唐書職官志】凡諫有五:一曰諷諫,二曰順諫,三曰規諫,四曰致諫,五曰直諫。 又官名。【周禮地官】有司諫。【註】諫猶正也,以道正人行。【後漢百官志註】胡廣曰:武帝元狩五年,置諫大夫爲光祿大夫。世祖中興,以爲諫議大夫。 又鳥名。【說苑辨物篇】東方有鳥,名諫珂,文身而朱足,憎鳥而愛狐。 又果名。【本草綱目】橄欖,一名諫果,出【農書】。 又姓。【風俗通】漢有治書侍史諫忠。 又【集韻】居顏切,平聲。【類篇】諍也。 又【集韻】郞旰切,音爛。與讕同。 又叶古限切,音□。【詩大雅】王欲玉女,是用大諫。叶上反。 又叶經□切,音見。【卻正釋譏】譬逌人之有采於市閭,游童之吟詠乎疆畔,庶以增廣福祥,輸力規諫。【註】畔音弁。 【俗書證誤】从東,非。諌dǒng,多言也。。 【申集下】【衣字部】 【篇韻】昨干切,音殘。【博雅】褿袚,褯也。 【申集下】【衣字部】 【唐韻】去乾切,音愆。【揚子方言】袴,齊魯之閒謂之。 又【集韻】九件切,音蹇。義同。 或省作褰。詳褰字註。 【辰集中】【木字部】 同□。 【辰集中】【木字部】 同檇。【春秋傳註】敗吳檇李。檇同。 諶 【酉集上】【言字部】 諶 【唐韻】【韻會】是吟切【正韻】時任切,□甚平聲。【說文】誠諦也。【爾雅釋詁】信也,誠也。【書咸有一德】天難諶,命靡常。【傳】諶,信也。【楚辭九章】諶荏弱而難持。【註】諶,誠也。 又國名。【前漢地理志】有諶離國。 又人名。【左傳襄二十九年】裨諶,鄭大夫。【註】諶本亦作湛。 又姓。【萬姓統譜】漢荆州刺史諶仲,南昌人。 又與忱同。【書大誥】天棐忱辭。【傳】忱,信也。【說文】引作諶。 又通作訦。【爾雅釋詁註】燕代東齊謂信曰諶。【疏】按方言作訦。訦、諶音義同。 又叶市隆切,音戎。【詩大雅】天生烝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集韻】一作愖。 諷 【酉集上】【言字部】 諷 【唐韻】芬鳳切【集韻】【韻會】方鳳切,□風去聲。【說文】誦也。【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語敎國子,興道諷誦言語。【註】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前漢藝文志】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爲史。【晉書阮瞻傳】諷誦遺言,不若親承音旨。 又【廣雅】敎也。【玉篇】譬喩也。【集韻】諫刺也。【增韻】託音曰諷。【史記滑稽傳】優孟常以談笑諷諫。【家語】忠臣之諫君有五義焉,吾從其諷諫乎。【白虎通】諷者,智也。患禍之萌流,睹其事未彰而諷告,此智性也。又與風通。【詩國風關雎序】風,風也。【註】上如字,下卽諷字。崔靈恩云:用風感物,則謂之諷。又【小雅】或出入風議。【箋】風猶放也。卽諷議。【前漢嚴助傳】令助諭意,風指於南越。【師古註】以天子之意指諷告也。 又【廣韻】方馮切,音風。亦誦也。一曰告也。 【辰集下】【欠字部】 【集韻】呼合切,音欱。【博雅】息也。一曰氣逆。一曰□,呻也。 又【玉篇】【廣韻】呼洽切【集韻】迄洽切,□音。義同。 又【集韻】呼帖切,音。喘息也。 又【集韻】詰叶切,音篋。羨欲也。 諸 【酉集上】【言字部】 諸 〔古文〕□【唐韻】【廣韻】章魚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專於切,□渚平聲。【說文】辯也。【徐曰】別異之辭。【爾雅釋訓】諸諸,便便,辯也。【註】皆言辭辯給也。 又【玉篇】非一也。皆言也。【正韻】凡衆也。【書舜典】歷試諸艱。【詩邶風】孌彼諸姬。【史記賈誼傳】紛亂諸事。 又【廣雅】之也,於也。【穀梁傳莊二十四年】迎者行見諸,舍見諸。【註】諸,之也。【禮射義】射求正諸己。【註】諸,猶於也。 又【韻會】語助辭。【詩邶風】日居月諸。【疏】居,諸,語助也。【公羊傳桓六年】其諸以病桓與。【註】其諸,辭也。 又【韻會】有諸,疑辭。【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又于諸,寘也。【公羊傳哀六年】□乞使人迎陽生,于諸其家。【註】齊人語也。 又諸侯,國君也。【易比卦】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又官名。【周禮夏官】諸子。【註】主公卿大夫士之子者。或曰庶子。 又神名。【淮南子地形訓】諸稽攝提條風之所生也。又諸比,凉風之所生也。【註】皆天神名。 又因諸,齊獄名。【公羊傳昭二十一年】宋南里者何若。曰:因諸者然。【註】因諸者,齊故□人之地。 又諸于,衣名。【前漢元后傳】政君獨衣絳緣諸于。【師古註】諸于,大掖衣,卽袿衣之類也。又偏諸,衣緣也。【賈誼傳】爲之繡衣絲履偏諸緣。【師古註】若今織成,以爲要襻及褾領者。 又【韻會】方諸,鑑名。以取明水於月。 又【釋名】諸,儲也。藏以爲儲,待給冬月用之也。【禮內則】桃諸、梅諸。【疏】王肅云:諸,菹也。謂桃菹、梅菹,卽今之藏桃、藏梅也。又【周禮天官六飮疏】紀莒之閒名諸爲濫。 又草木名。【爾雅釋木】諸慮,山櫐。【註】今江東呼櫐爲藤,似葛而麤大。【嵆含南方草木狀】諸蔗一曰甘蔗,交阯所生者。 又獸名。【山海經】單張山有獸,狀如豹,長尾,人首牛耳一目,名曰諸犍。又敖岸山有獸,狀如白鹿,四角,名曰夫諸。 又蟲名。【爾雅釋魚】蟾諸。【註】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蚥。一作詹諸,互詳詹字註。 又山水名。【山海經】諸餘之山,諸餘之水出焉。 又邑名。【春秋莊二十九年】城諸及防。【註】諸、防,皆魯邑。【前漢地理志】琅琊郡有諸縣。【註】春秋城諸及鄆者。 又澤名。【爾雅釋地】宋有孟諸。【疏】一曰望諸。一曰孟豬。互詳豕部豬字註。 又姓。【說苑】越大夫諸發。【唐書】兵部侍郞諸道。又複姓。【漢書】有諸葛豐。【三國志】有諸葛亮。 又【廣韻】正奢切【集韻】之奢切,□音遮。亦姓也。【風俗通】漢有洛陽令諸於。【何氏姓苑】吳人。又【南唐書妖賊傳】諸祐,蘄州獨木人。【註】諸音查。【正字通】六麻有諸姓,音查。按本作□,譌作諸。□,本詐上聲,音查,非。餘詳□字註。 又【字彙】常如切,音稌。詹諸,蝦蟆也。【六書正譌】別作蟾蜍,非。考證:〔【賈誼治安策】繡衣絲履偏諸緣。〕 謹照原書治安策改傳字。繡字上照原文增爲之二字。〔【爾雅釋魚】蟾諸。【註】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蚊。〕 謹照原文去蚊改去蚥。 【巳集上】【水字部】 【王穉登荆溪疏】蜀山折而南,可二十里曰湖。湖,山中大市也。宋時置務於此,□採山之利。今作,亦務字之譌。 諹 【酉集上】【言字部】 諹 【廣韻】與章切【集韻】余章切,□音陽。譽也,讙也。 又人名。希諹、與諹,見【宋史宗室表】。 又【廣韻】餘亮切【集韻】弋亮切,□陽去聲。亦讙也。 又謹也。 諺 【酉集上】【言字部】 諺 〔古文〕□【唐韻】魚變切【集韻】魚戰切【韻會】疑戰切,□音彥。【說文】傳言也。【廣韻】俗言也。【書無逸】乃逸乃諺。【傳】俚語曰諺。【左傳昭元年】諺所謂老將知而耄及之。 又與唁、喭□同。【文心雕龍】諺者,直語也。喪言亦不及文,故弔亦稱諺。【新論正賞篇】子游裼裘而諺,曾參指揮而哂。【正字通】按諺通作喭。弔唁,經皆從唁,不必借諺。喭,《新論》作諺,偶譌誤耳。 又【集韻】魚旰切【正韻】魚幹切,□音岸。【類篇】諺,自矜也。【增韻】畔喭,剛猛也。【韻會】叛諺,不恭也。或作喭。引【論語註】子路失於畔喭。正義曰:舊註作□喭。失言也。言子路性行剛彊,常□喭失於禮容也。考證:〔【左傳昭元年】諺所謂老將至而耄及之。〕 謹照原文將至改將知。 諻 【酉集上】【言字部】 諻 【廣韻】虎橫切【集韻】【韻會】呼橫切,□音謍。語聲也。一曰大聲。 又與喤通。【左思吳都賦】喧嘩喤呷。【註】喤與諻通。 又【集韻】【類篇】□胡盲切,音橫。【揚子方言】譟諻,音也。 【原】俗訇字。【正字通】本作諻。 諼 【酉集上】【言字部】 諼 【唐韻】况袁切【集韻】【韻會】許元切,□音暄。【說文】詐也。【廣韻】欺也。【公羊傳文三年】此伐楚也,其言救江何,爲諼也。【前漢息夫躬傳】虛造詐諼之策。 又【爾雅釋訓】忘也。【詩衞風】終不可諼兮。【大學】引《詩》作諠。 又草名。【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傳】諼草,合歡,食之令人忘憂者。【釋文】諼,本又作萱。【說文】作藼。或作蕿。亦作諠。【謝惠連西陵遇風詩】無萱將如何。【註】諠草,忘憂也。萱、喧通。 又【廣韻】况晚切【集韻】【韻會】火遠切【正韻】况遠切,□暄上聲。義同。 諽 【酉集上】【言字部】 諽 【唐韻】古覈切【集韻】各核切,□音隔。【說文】飾也。一曰更也。又【類篇】謹也。 又人名。與諽、希諽,見【宋史宗室表】。 又【玉篇】科核切【廣韻】稭革切【集韻】克革切,□鏗入聲。又【集韻】【類篇】□訖力切,音殛。義□同。 【集韻】或作愅。【正字通】本从□作〈言□〉。 諾 【酉集上】【言字部】 諾 〔古文〕喏【唐韻】【正韻】奴各切【集韻】【韻會】匿各切,□囊入聲。【說文】譍也。【玉篇】答也。【正韻】應聲。【詩魯頌】莫敢不諾。【箋】應辭也。【禮玉藻】父命呼唯而不諾。【註】唯速而恭,諾緩而慢。又【投壷】大師曰諾。【疏】承領之辭也。【吳志顧雍傳】顧悌每得父書,拜跪讀之,每句應諾。 又【韻會】以言許人曰諾。【左傳襄十八年】獻子許諾。【論語】子路無宿諾。【史記季布傳】楚諺: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老子道德經】輕諾必寡信。【荀子王霸篇】□賞己諾,信乎天下矣。【註】諾許也。己不許也。 又自輺語。【公羊傳僖元年】慶父曰:此奚斯之聲也,諾己。【註】諾已,皆自輺語。 又【南史江夏王鋒傳】鋒五歲,齊高帝使學鳳尾諾,一學卽工。【潘遠紀聞談】諸侯箋奏皆批曰諾,諾字有尾若風也。 又【字彙補】諾臯,神名。【酉陽雜俎】有《諾臯記》。 又水名。【前漢匈奴傳】韓昌、張猛與單于及大臣,俱登匈奴諾水東山。【師古註】今突厥地,諾眞水也。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諾州,屬靜邊郡,貞觀五年置。 又姓,見【姓苑】。 諿 【酉集上】【言字部】 諿 【廣韻】【集韻】【正韻】□七入切,音緝。和也,辯也。 又人名。唐諿,見【唐書宰相表】。 又【字彙】私呂切,音醑。謀也。【揚子太□經】戾次七:女不女,其心予,覆夫諿。【註】謀也。【釋文】才智之稱也。 【原】本作咠。考證:〔【揚子太□經】次七:女不女,其心予覆夫諿。〕 謹按此戾首之次七也,戾字不可省,今照原文次七上增戾字。 謀 【酉集上】【言字部】 謀 〔古文〕□□【唐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音牟。【說文】慮難曰謀。【爾雅釋言】心也。【註】謀慮以心。【廣雅】議也。【玉篇】計也。【字彙】咨難慮患曰謀。【易訟卦】君子以作事謀始。【疏】凡欲興作其事,必先謀慮其始。【書洪範】聰作謀。【傳】度也。【詩小雅】周爰咨謀。【傳】咨事之難易爲謀。【左傳宣十四年】貪必謀人。【疏】計謀也。又【襄四年】咨難爲謀。【註】問患難也。【前漢藝文志】權謀者,以正守國,以奇用兵。【晉書□法志】二人對議謂之謀。 又謀面。【書立政】謀面用丕訓德。【傳】謀面者,謀人之面貌也。 又謀主。【左傳昭九年】民人之有謀主也。【註】民人謀主,宗族之師長。 又菜名。【本草綱目】蒔蘿,一名慈謀勒。李時珍曰:番言也。 又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疏】《孝經緯》云:神農之樂曰《下謀》。 又官名。【金史百官志】諸謀克,从五品,掌撫輯軍戸,訓練武藝。 又姓。【風俗通】周卿士蔡公謀父之後,以字爲氏。 又通作規。詳規字註。 又叶謨悲切,音眉。【詩衞風】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卽我謀。 又叶莫徒切,音模。【詩小雅】民雖靡膴,或哲或謀。【註】膴音呼。 又叶况于切,音吁。【焦氏易林】□公淺愚,不受深謀。 又叶滿補切,音母。【詩小雅】彼譖人者,誰適與謀。取彼譖人,投畀豺虎。 又叶莫故切,音暮。【傅鶉觚馬皇后贊】作后作母,帝諮厥謀。國賴內訓,家應顯祚。考證:〔【左傳宣十三年】貪必謀人。〕 謹照原文十三年改十四年。 謁 【酉集上】【言字部】 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歇切,堰入聲。【說文】白也。【爾雅釋詁】告也,請也。【左傳隱十一年】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註】謁,告也。【禮曲禮】問士之子,長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註】謁,請也。典謁者,主賔客告請之事。 又【增韻】訪也,請見也。【後漢卓茂傳】茂詣河陽,謁見光武。 又【釋名】謁,詣也,詣告也。書其姓名於上,以告所至詣者也。【正字通】刺名也。古之門狀,今之拜帖。【史記高祖紀】高祖乃紿爲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註】謁,謂以札書姓名,若今之通刺。 又謁舍,今之客舍也。【前漢食貨志】里區謁舍。 又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謁者,掌賔讚受事。【應劭註】謁,請也,白也,僕主也。【三輔黃圖】內謁者,署在未央宮,屬少府。 又星名。【宋史天文志】謁者一星在左執法東北,主賔客,辨疑惑。 又山名。【山海經】謁戾之山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註】山今在上黨郡涅縣。 又姓。【後漢方術傳】汝南太守謁煥。 又【集韻】【類篇】□乙列切,音。亦白也。李舟說。 又【正韻】於蓋切,音愛。與同。隂晦也。引韓愈秋雨聯句:牖變景明謁。一本作藹,義同。 又【揚雄百官箴】殷以□顚,秦以酷敗。獄臣司理,敢告執謁。謁叶敗。又【史記孔子世家】去魯歌云:彼婦之謁,可以死敗。按此歌六句三韻,謁本音愛,與敗叶。【字彙】謁攺音意,敗叶音佩,誤。 【正字通】俗作謁,非。 【酉集上】【見字部】 【字彙】同。【正字通】□从舟。攺从向,無義。當卽□字譌文。 【申集下】【衣字部】 【集韻】悉盍切,音。【類篇】□,衣敝。【直音】作□、□。 【酉集上】【言字部】 【字彙】女六切,音忸。慙也。 謂 【酉集上】【言字部】 謂 【唐韻】【集韻】【韻會】□于貴切,音胃。【說文】報也。【徐曰】謂之是報之也。【廣雅】說也。【廣韻】告也,言也。【增韻】與之言也。【易乾卦】何謂也。【疏】假設問辭,故言何謂。【詩召南】求我庶士,迨其謂之。【傳】但相告語而約可定矣。【左傳昭八年】子盍謂之。 又【韻會】事有可稱曰有謂,失於事宜不可名言曰無謂。【莊子齊物論】今我則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無謂乎。【前漢景帝紀】姦法與盜,盜甚無謂也。 又【正韻】非與之言而稱其人亦曰謂,《論語》子謂子賤,子謂子產,是也。指事而言亦曰謂。《詩召南》謂行多露,《小雅》謂天蓋高之類,是也。稱其言,亦曰謂。《論語》此之謂也,其斯之謂與,是也。又【正字通】援古釋義而言亦曰謂。《易臨卦》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禮樂記》明聖者述作之謂也。 又【爾雅釋詁】勤也。【詩小雅】心乎愛矣,遐不謂矣。【箋】謂,勤也。勤思君子也。 又【廣雅】使也。【玉篇】信也,道也。 又姓。【萬姓統譜】宋有謂準,太平興國登科。 【說文】本作□。考證:〔禮樂記,聖明者述作之謂也。〕 謹照原文聖明改明聖。 謄 【酉集上】【言字部】 謄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登切,音騰。【說文】迻書也。【徐曰】謂移寫之也。【玉篇】傳也。【正韻】移書傳鈔也。【元史選舉志】謄錄試卷,每行移文字,皆用朱書。 又人名。崇謄,見【宋史宗室表】。 本从舟。俗从月,誤。 謅 【酉集上】【言字部】 謅 【集韻】【韻會】□楚絞切,音炒。弄言。一曰聲也。又【字彙】相擾也。又【馬融廣成頌】輕謅趬悍,廋疏領。【註】謅,輕捷也。【集韻】或作訬。又【廣韻】楚鳩切【集韻】初尤切,□音搊。【類篇】謅,隂私小言也。 又【集韻】甾尤切,音鄒。小言私授謂之謅。 【字彙補】譌作、□,非。 【辰集上】【日字部】 【廣韻】胡管切【集韻】戸管切,□音緩。【玉篇】明也。 又姓。【姓氏急就篇】晉中郞將淸,宋朱子門人淵。 謆 【酉集上】【言字部】 謆 【集韻】【類篇】□式戰切,音扇。以言惑人也。 謇 【酉集上】【言字部】 謇 【廣韻】【正韻】九輦切【集韻】【韻會】九件切,□音蹇。與□同。【廣雅】吃也。【註】口吃,難於言也。【玉篇】難也。【屈原離騷】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註】謇,難也。 又【廣韻】正言也。【韻會】直言貌。【後漢魯丕傳】廣納謇謇,以開四聰。 又【正韻】謇諤,忠也。【魏志高堂隆傳】謇諤足以勵物。 又姓。見【字彙】。 又【韻會】通作蹇。【晉書王豹傳】王臣謇謇。【易蹇卦】本作蹇蹇。又【楚辭九歌】蹇將憺兮壽宮。【王逸註】蹇,詞也。 又【集韻】【韻會】□紀偃切,犍上聲。引揚子《方言》:吃也。互詳後□字註。 謈 【酉集上】【言字部】 謈 【唐韻】蒲角切【集韻】弼角切,□音雹。【說文】大呼自勉也。【廣韻】嗃謈,大呼也。【集韻】或作□。 又【集韻】北角切,音剝。【類篇】聲也。 又【廣韻】【集韻】□匹角切,音璞。亦大聲自勉也。 又【集韻】【類篇】□簿皓切,袍上聲。白冤也。 又【集韻】【韻會】□蒲褒切,音袍。【金壷字考】呼謈,痛冤聲。【前漢東方朔傳】郭舍人榜不勝痛,呼謈。【註】服虔音暴。師古步高切。自冤痛之聲也。今人痛甚,則稱阿謈。 【說文】本作□。 謉 【酉集上】【言字部】 謉 【廣韻】俱位切【集韻】基位切,□音愧。與媿、愧□同。慙恥也。 又【集韻】【類篇】□古委切,音詭。與詭同,責也。一曰詐也。 又【集韻】【類篇】□虎猥切,音悔。哼謉,謔言也。 又【廣韻】都罪切,音。謉諢,謔言。出《聲譜》。 又【集韻】徒回切,音頹。謙也。 【字彙補】亦書作□。 謊 【酉集上】【言字部】 謊 【正字通】俗詤字。 謋 【酉集上】【言字部】 謋 【廣韻】虎伯切【集韻】【韻會】【正韻】霍虢切,□音砉。【類篇】謋然,速也。【莊子養生主】動力甚微,謋然已解。【玉篇】亦作諕。 又【集韻】【類篇】□迄逆切,音□。【莊子】謋然,徐邈讀。 又【字彙補】同德切,音特。【莊子】謋然,林希逸讀。 【辰集下】【毛字部】 【玉篇】與□同。 謌 【酉集上】【言字部】 謌 【玉篇】同歌。【史記孟嘗君傳】馮驩彈劒而謌。【前漢五行志】發於謌謠。【荀子議兵篇】近者謌謳而樂之。 謍 【酉集上】【言字部】 謍 【唐韻】余傾切【集韻】維傾切,□音營。【說文】小聲也。引《詩》:謍謍靑蠅。今《小雅》本作營。 又【玉篇】往來貌。 又人名。與謍,見【宋史宗室表】。 又【廣韻】虎橫切【集韻】呼橫切,□音。又【正韻】于平切,音榮。義□同。 又【廣韻】【集韻】□烏宏切,音泓。【類篇】謍□,小聲。【馬融長笛賦】錚鐄謍嗃。【註】字林曰:謍,小聲也。 又【集韻】呼宏切,音轟。大聲也。【班固西都賦】櫂女謳,鼓吹震。聲激越,謍厲天。【集韻】或作巆。 又於莖切,音罌。怒也。與□同。 【寅集中】【山字部】 【集韻】田聊切,音條。【玉篇】山貌。一曰山名。 【申集上】【艸字部】 【集韻】直格切,音澤。【篇海】葛。 【酉集中】【豸字部】 【廣韻】【集韻】□女夷切,音尼。獸名。 謎 【酉集上】【言字部】 謎 【唐韻】莫計切【集韻】【正韻】彌計切,□迷去聲。【說文】隱語也。【演繁露】古無謎字。若其意制,卽伍舉、東方朔謂之隱者是也。至《鮑照集》則有井謎矣。【文心雕龍】自魏代以來,頗非俳優,而君子隱化爲謎語。謎也者,迴互其辭,使昏迷也。 又【集韻】緜批切,音迷。【類篇】言惑也。或作詸。 謏 【酉集上】【言字部】 謏 【集韻】【韻會】【正韻】□先了切,音篠。與□同。【禮學記】足以謏聞。 又【廣韻】誘爲善也。 又【正字通】稗官小史曰謏說。 又人名。【晉書儒林傳】韋謏,京兆人。 又【玉篇】蘇口切【集韻】蘇后切,□音叟。義同。 又【廣韻】蘇奏切【韻會】【正韻】先奏切,□叟去聲。諵謏,怒言也。 又【廣韻】【集韻】□所六切,音縮。【禮學記】足以謏聞。徐邈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