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68 页/共 976 页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韻】音亦。絡絲也。
覞 【酉集上】【見字部】 覞 【唐韻】【集韻】□弋笑切,音耀。【說文】□視也。【元包經】晉覞于醜。傳曰:觀夫衆也。【類篇】或作□。 又【集韻】昌召切,弨去聲。普視貌。 又【集韻】施隻切,音釋。昌石切,音尺。義□同。
覟 【酉集上】【見字部】 覟 【集韻】職吏切,音志。審視也。
覡 【酉集上】【見字部】 覡 【唐韻】胡狄切【集韻】【韻會】【正韻】□狄切,□音檄。【說文】能齋肅事神明也。在男曰覡,在女曰巫。【徐鍇曰】能見神也。【周禮春官神仕疏】男陽有兩稱,曰巫,曰覡。女隂不變,直名巫,無覡稱。【後漢張衡傳】或察巫覡之言。【北史齊幼主紀】雅信巫覡,解禱無方。 又【集韻】或作擊。【荀子王制篇】傴巫跛擊之事。【註】擊,讀爲覡。男巫也。 又【集韻】下革切,音覈。義同。
覢 【酉集上】【見字部】 覢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失冉切,音閃。【說文】暫見也。引【春秋公羊傳】覢然公子陽生。今本作闖,註闖出頭貌。 又【倉頡篇】覢覢,視貌。 【韻會】與睒同。考證:〔【說文】暫見也。【公羊傳哀六年】覢然公子陽生。〕 謹按作覢者說文所引之本無哀六年三字。謹照說文原文改爲引春秋公羊傳覢然公子陽生。〔覢然公子陽生。【註】出頭貌。今本作闖然。〕 謹按作覢者訓爲暫見。作闖者訓爲出頭貌。不得合以爲一。註字以下謹改爲今本作闖,註闖出頭貌。
覣 【酉集上】【見字部】 覣 【唐韻】於爲切【集韻】邕危切,□委平聲。【說文】好視也。 又【博雅】怒也。 又人名。【宋史宗室表】太子右監門率府副率士覣。 又【集韻】烏禾切,音倭。視貌。
訞 【酉集上】【言字部】 訞 【廣韻】【集韻】【韻會】□於喬切,音妖。同妖。【玉篇】災也。【類篇】語祥。【前漢文帝紀】除訞言之辠。【師古曰】訞,同妖。【大戴禮易本命】訞數起。【荀子非十二子篇】訞怪,狡猾之人。 又【廣韻】巧言貌。 又人名。【山海經】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訞。 【集韻】本作□。【正字通】通作祅。
【寅集上】【宀字部】 【唐韻】蟲最切【集韻】取外切,□音襊。【說文】塞也。从宀□聲。【唐陸贄關中事狀】儻有賊臣蹈。【註】塞外道。
觘 【酉集上】【角字部】 觘 【唐韻】初敎切【集韻】楚敎切,□音鈔。【玉篇】角□也。 又【集韻】初交切,鈔平聲。義同。
覤 【酉集上】【見字部】 覤 【正韻】迄逆切。同□。覤覤,驚懼貌。【莊子天地篇】蔣閭葂覤覤然驚。【註】與□同。 又【集韻】色責切【正韻】生責切,□生入聲。義同。 【集韻】本作愬。亦作□。
覥 【酉集上】【見字部】 覥 【字彙】他典切,音腆。面慙也。 【說文】本作靦。【字彙補】一作□。
【酉集上】【言字部】 【唐韻】職雉切【集韻】軫視切,□音旨。【說文】訐也。【廣韻】訐發人之惡。 又【玉篇】之耳切,音止。義同。 又【說文長箋】亦作□。
覧 【酉集上】【見字部】 覧 【字彙】俗覽字。
覩 【酉集上】【見字部】 覩 【玉篇】古文睹字。【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史記魏世家】耳目之所覩記。 又【遼史國語解】徒覩,古邊徼外小國。 又姓,見【姓苑】。 又複姓。【戰國策】覩斯贊,魏人。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力眞切,音鄰。碎米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方中切,音風。小竹名也。
親 【酉集上】【見字部】 親 〔古文〕□寴□【唐韻】【正韻】七人切【集韻】【韻會】雌人切,□七平聲。【廣韻】愛也。【孝經序】親譽日著。【註】慈愛之心曰親。【荀子不苟篇】交親而不比。【註】親謂仁恩。【周語】慈惠保民,親也。 又近也。【易乾卦】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 又【增韻】躬也。【詩小雅】弗躬弗親。【箋】言不躬而親之也。【禮文王世子】世子親齊□而養。【註】親,猶自也。 又【釋名】襯也。言相隱襯也。【增韻】姻也。【禮大傳】親者,屬也。【疏】謂有親者,各以屬而爲之服。【左傳昭十四年】祿勳合親。【杜註】親,九族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隂禮敎親,則民不怨。【註】謂男女之禮,婚姻以時,則男不曠,女不怨。 又六親,父母、兄弟、妻子也。【管子牧民篇】上服度則六親固。又【前漢禮樂志註】如淳曰:父、子、從父昆弟、從祖昆弟、曾祖昆弟、族昆弟,爲六親。 又姓。【史記孟嘗君傳】齊王逐周最,而聽親弗。【註】親弗,人姓名。【戰國策】作祝弗。 又通作新。【大學】在親民。【程註】親,當作新。 又【唐韻】七遴切【集韻】【韻會】七刃切【正韻】寸遴切,□七去聲。【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註】以親疏爲分別。【釋文】有平去兩音。 又【廣韻】親家也。【集韻】婚姻相謂爲親。 又叶蒼先切,音千。【楊方合歡詩】磁石引長針,陽燧下焱煙,宮商聲相和,心同自相親。 【字彙】古从□。今省作亲。【集韻】或作媇儭。○按字彙補又作□□□,非。考證:〔【詩小雅】勿躬勿親。〕 謹照原文改爲弗躬弗親。
覫 【酉集上】【見字部】 覫 【集韻】普朗切,滂上聲。視物貌。【字彙】側視物貌。【正字通】泛云俗字,非。
覬 【酉集上】【見字部】 覬 【唐韻】【集韻】【韻會】几利切【正韻】吉器切,□音冀。【說文】□幸也。【廣韻】覬覦,希望也。【左傳桓二年】下無覬覦。【註】下不冀望于上也。 又【集韻】或作幾。【左傳宣十二年】庸可幾乎。【疏】幾讀如冀,言用可冀幸而得之乎。【禮檀弓吾欲暴尩註】尩者面鄕天,覬天哀而雨之。覬,又作幾,音冀。 又【韻會小補】通作□。【禮文王世子反養老于東序註】州里□於邑。【疏】希□慕仰,行之於邑也。 又【集韻】虛器切,咦去聲。【類篇】幸也。【韻會小補】垂也。【集韻】亦作□。【正字通】俗通作冀。【增韻】亦作懻,非。
覭 【酉集上】【見字部】 覭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音冥。【說文】小見也。【正字通】或曰暗處密窺曰覭。覭有微細難見義,故从冥。 又【廣韻】【集韻】□莫狄切,冥入聲。【廣韻】小貌。【類篇】微見也。 又【集韻】莫獲切,音麥。草木叢生貌。【爾雅釋詁】覭髳,茀離也。【註】謂草木之叢茸翳薈也。 又【正韻】眉兵切,音明。眉目之閒也。○按爾雅,目上爲名,註,眉目之閒。正韻因名、覭聲近而誤訓,字彙从之,□非。考證:〔【爾雅釋草】覭髳,茀離也。〕 謹照原書釋草改釋詁。
覮 【酉集上】【見字部】 覮 【正字通】俗字。
覯 【酉集上】【見字部】 覯 【唐韻】古后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切,□音遘。【說文】遇見也。【詩召南】亦旣覯止。又【豳風】我覯之子。 又成也。【左傳成六年】郇瑖氏土薄水淺,其惡易覯。【疏】言其病易成,由水土惡故也。 又【正字通】與遘通。長箋同逅。 又【集韻】下遘切,音□。義同。 又【集韻】胡溝切,□平聲。亦同逅。邂逅,解說貌。 又【集韻】古項切,音講。與顜同。【史記曹相國世家】顜若畫一。【註】或从見。通作講。 又【集韻】訖岳切,講入聲。亦同顜。通作較。
覰 【酉集上】【見字部】 覰 【唐韻】七句切【集韻】【韻會】【正韻】七慮切,□蛆去聲。【說文】拘覰,未密致也。 又【廣韻】伺視也。【唐書張說傳】北□覰邊。【集韻】一作。 又【韻會】通作徂。【前漢張良傳】良與容徂擊秦皇帝。【師古註】徂謂密伺之也。本作覰。 又【集韻】千余切,音蛆。義同。【類篇】或作□。 【集韻】譌作覰,俗作覷,□非。
覱 【酉集上】【見字部】 覱 【集韻】莊陷切,音蘸。【類篇】覱,高危貌。 又【唐韻】【集韻】□子鑒切,音□。義同。 又【玉篇】逞貌。 又【集韻】側銜切,□平聲。避也。
覲 【酉集上】【見字部】 覲 【唐韻】【集韻】【韻會】渠吝切【正韻】具吝切,□音僅。【爾雅釋詁】覲,見也。【疏】下見上也。【書舜典】乃日覲四岳羣牧。【禮曲禮】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註】春見曰朝,秋見曰覲。【周禮春官大宗伯註】覲之言勤也,欲其勤王之事。 又【韻會】通作殣。【前漢禮樂志郊祀歌】殣冀親以肆章。【註】殣,音覲,見也。 又叶渠巾切,音。【蔡邕筆賦】紀三皇之功伐兮,表八百之肆覲。傳六經而綴百代兮,建皇極而敘彝倫。
詂 【酉集上】【言字部】 詂 【集韻】符遇切,音附。言有所依也。 又人名。彥詂,見【宋史宗室表】。 【類篇】或作□。
覴 【酉集上】【見字部】 覴 【集韻】都騰切。音登。久視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丑證切,讀若秤。直視貌。或作眙。
覵 【酉集上】【見字部】 覵 【集韻】居莧切【韻會】居諫切【正韻】居晏切,□艱去聲。與瞯同。【博雅】視也。 又雜也。【禮祭儀】薦黍稷,羞肺肝首心,見閒以俠甒。【註】見閒當爲覵。【疏】覵,雜也。言祭黍稷之時,雜以兩甒醴酒。 又人名。【孟子】成覵,齊景公臣。 又【集韻】何閒切【正韻】何艱切,□音閑。亦同瞯。 又【廣韻】古閑切【集韻】居閑切,□音艱。視貌。 又【廣韻】方免切【集韻】邦免切,□音鴘。義同。 又【集韻】伊甸切,音宴。窺也。 【說文】作□。【類篇】或作□。
【辰集上】【日字部】 【篇海】堂來切,音臺。日出也。
【申集下】【衣字部】 【集韻】古狎切,音甲。【廣雅】襦也。 又轄甲切,音狎。衿也。
【酉集上】【見字部】 【字彙】古懸切,音涓。遠視。
□ 【未集中】【缶字部】 □ 【集韻】晡枚切,音桮。桮或從缶作□。【玉篇】缶也。
覶 【酉集上】【見字部】 覶 【唐韻】落戈切【集韻】盧戈切,□音騾。【說文】好視也。【玉篇】覶縷,委曲也。【金壷字考】次序也。【左思吳都賦】嗟難得而覶縷。【唐書柳宗元傳】秉筆覶縷,不能成章。 又通作羅。【晉書傅咸疏】臣前所以不羅縷者,冀因結奏得從私願也。 又【字彙補】力過切,騾去聲。義同。見韻經。 又【集韻】力轉切,攣上聲。視貌。 【類篇】俗从爾作覼,非。
覿 【酉集上】【見字部】 覿 【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音狄。【說文】見也。【易困卦】三歲不覿。【春秋莊二十四年】大夫宗婦覿用幣。【公羊傳】覿者何,見也。【禮郊特牲】不敢私覿。【周禮秋官司儀註】私覿,私面也。【韻會小補】於君謂之覿,於卿謂之面。覿,面別。散文面亦爲覿。 又【集韻】他歷切,音逖。又前歷切,音寂。□同。詳前字註。 又【集韻】徒谷切,音牘。【陸雲贈顧驃騎詩】沈機響駭,幽明廣覿。和以同人,物歸時育。覿叶育。 【集韻】或作。亦作□。
觀 【酉集上】【見字部】 觀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官去聲。【說文】諦視也。【韻會】所觀也,示也。【易觀卦】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朱註】觀者,有以中正示人而爲人所仰也。【書益稷】予欲觀古人之象。【傳】欲觀示法象之服制。觀,舊音官,陸音工喚切。【周禮冬官考工記】氏爲量。嘉量旣成,以觀四國。【註】以觀示四方,使放象之。【前漢宣帝紀】觀以珍寶。【師古曰】觀,示也。 又容觀,容貌儀觀也。【禮玉藻】旣服習容觀玉聲乃出。 又【爾雅釋詁】多也。【詩周頌】奄觀銍艾。【箋】奄,久。觀,多也。一音官。 又【爾雅釋宮】觀謂之闕。【註】宮門雙闕。【疏】雉門之旁名觀。又名闕。【白虎通】上懸法象,其狀巍巍然高大,謂之象魏。使人觀之,謂之觀也。【三輔黃圖】周置兩觀,以表宮門。登之可以遠觀,故謂之觀。【左傳僖五年】公旣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註】臺上構屋,可以遠觀者也。 又【廣韻】樓觀。【韻會】道宮謂之觀。【史記封禪書】仙人好樓居,上令長安作蜚廉桂觀,甘泉作益延壽觀。 又太子宮有甲觀。【前漢成帝紀】元帝在太子宮,生甲觀畫堂。 又東觀,漢祕書監。【後漢安帝紀】詔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傳記。【註】洛陽南宮有東觀。一名蓬觀。 又京觀,積尸封土其上也。【左傳宣十二年】潘黨曰:君盍築武軍而收晉尸,以爲京觀。 又【韻會】壯觀,奇觀,謂景趣壯麗,事端奇偉有可觀者。 又【字彙補】□也。【周禮夏官司爟註】今燕俗名湯□爲觀。 又人名,國名。【竹書紀年】帝啓十年,放季子武觀于西河。【註】武觀,卽楚語五觀也。觀國,今頓丘衞縣。 又縣名,水名。【前漢地理志】東郡有畔觀縣,膠東國有觀陽縣。【應劭曰】在觀水之陽。 又姓。【楚語】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 又通作館。【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靈圉燕於閒館。【又】虛宮館而勿仞。【史記】【漢書】俱作觀。 又與鸛通。【莊子寓言篇】如觀雀、蚊虻相過乎前也。 又【廣韻】【集韻】古丸切【韻會】【正韻】沽歡切,□音官。【博雅】視也。【正字通】遠視、上視曰觀,近視、下視曰臨。【易觀卦】初六童觀。【朱子曰】卦以觀示爲義,爻以觀瞻爲義。【書盤庚】予若觀火。【傳】我視汝情,如視火。鄭康成讀去聲。【穀梁傳隱五年】公觀魚于棠。【傳】常事曰視,非常曰觀。【關尹子二柱篇】愛者我之精,觀者我之神。愛爲水,觀爲火。愛執而觀,因之爲木。觀存而愛,攝之爲金。 又遊也。【孟子】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觀也。 又占也。【史記天官書】觀成潢。【晉灼曰】觀,占也,潢,五帝車舍。 又猶顯也。【前漢嚴安傳】以觀欲天下。【師古曰】顯示之,使其慕欲也。 又【韻會小補】區願切,音勸。【禮緇衣】在昔上帝,周田觀文王之德。【註】周田觀,古文爲割申勸。【陸德明釋文】觀。依註讀爲勸。 又叶古黃切,音光。【汲冢周書】師曠歌無射曰:國誠寧矣,遠人來觀。修義經矣,好樂無荒。 又叶規倫切,音均。【前漢高彪詩】枉道依合,復無所觀。先公高節,越可永遵。 又叶居員切,音涓。【傅毅七激】推深窮類,靡不博觀。光潤嘉美,世宗其言。 又叶扃縣切,涓去聲。【揚雄甘泉賦】大厦雲譎波詭,摧嗺而成觀。仰橋首以高視兮,目冥眴而無見。 又《詩小雅》維魴及鱮薄言觀者。【箋】觀,多也。【韓詩】作覩。考證:〔又叶掌與切,音煮。【詩小雅】維魴及鱮,薄言觀者。【箋】觀,多也。【韓詩】作覩。【朱註】觀叶鱮,鱮音湑。〕 謹按觀叶鱮朱註無此語。叶掌與切乃者字之音非觀字之音。謹改又詩小雅維魴及鱮薄言觀者。箋多也。韓詩作覩。
【寅集中】【己字部】 【玉篇】奇己切【集韻】巨几切,□忌上聲。【說文】,長踞也。【玉篇】長跪也。或作跽。 又【類篇】口已切,音起。古國名。衞宏說與杞同。
见 【酉集上】【見字部】 見 【唐韻】【廣韻】古甸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經電切,□堅去聲。【說文】視也。从目从儿。【易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疏】德被天下,爲萬物所瞻覩。【書立政】灼見三有俊心。【禮王制】問百年者就見之。【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註】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爲義。【史記五帝紀】舜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前漢東方朔傳】未得省見。【註】言不爲所拔識也。 又【通鑑】漢武帝元光五年,張湯、趙禹定律令,務在深文,作見知法。詳矢部知字註。又姓。出【姓苑】。 又【唐韻】胡甸切【集韻】【韻會】【正韻】形甸切,□賢去聲。【廣韻】露也。【易乾卦】見龍在田。【疏】陽氣發見,故曰見龍。【儀禮士相見禮】某也,願見無由達。【註】凡□于尊曰見,敵而曰見,謙敬之辭也。【史記淮隂侯傳】情見勢屈。【師古曰】見,顯露也。 又薦達也。【左傳昭二十年】齊豹見宗魯於公孟。【註】見,薦達也。謂爲之紹介,猶論語云:從者見之也。 又見在也。【史記項羽紀】軍無見糧。【註】無見在之糧。【前漢高五王傳】文帝封悼惠王子列侯見在者六人爲王。【集韻】俗作現。 又【集韻】日朝也。【詩小雅】見睍曰消。【箋】韓詩作曣,云:見,日出也。 又【集韻】居莧切,音襇。棺衣也。【禮雜記】實見閒,而後折入。【疏】一解云:鄭合見閒二字共爲覸,苦辯反。【集韻】或作梘。 又雜也。【禮祭義】建設朝事,燔燎羶薌,見以蕭光。【註】見當爲覸,音閒厠之閒。孔穎達云:覵,謂雜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玉篇】古文築字。註詳□。
【丑集上】【囗字部】 【集韻】烏關切,音彎。【郭璞江賦】涒□潾。【註】水勢迴旋之貌。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烏紺切,音暗。垢肉貌。
【辰集上】【日字部】 【篇海】莫北切,音墨。突前也。○按與見部□字音義同。卽□字之譌。
裆 【申集下】【衣字部】 襠 【唐韻】【集韻】【韻會】□都郞切,音當。【類篇】裲襠,衣名。【釋名】其一當胷,其一當背也。【西京雜記】趙飛燕女弟遺飛燕金錯繡襠。 又【玉篇】袴襠也。【前漢外戚傳窮袴註】卽今緄襠袴也。【阮藉大人先生論】行不敢離縫際,動不敢出褌襠。 又□襠。詳□字註。
裊 【申集下】【衣字部】 裊 【正字通】俗褭字。【韻會】褭或作裊。【漢書音義】騕裊,神馬。又【前漢百官公卿表】爵三級曰簪裊。【師古註】以組帶馬曰裊。簪裊,言飾此馬也。
裋 【申集下】【衣字部】 裋 【集韻】上主切,音豎。【廣韻】敝衣襦也。【玉篇】豎所衣布長襦也。【揚子方言】襜褕,自關而西其短者謂之裋褕。【史記秦本紀】寒者利裋褐。【前漢貢禹傳】妻子糠豆不贍,裋褐不完。 又【集韻】殊遇切,音樹。覩緩切,音短。義□同。 或作□。
裌 【申集下】【衣字部】 裌 【唐韻】古洽切,同袷。 又【集韻】檄頰切,音協。衽也。 又【類篇】懷裌,藏也。
裍 【申集下】【衣字部】 裍 【唐韻】【集韻】□苦本切,音捆。成就也。 又【說文】絭束也。【類篇】韏衣也。
裎 【申集下】【衣字部】 裎 【唐韻】直貞切【集韻】【韻會】馳貞切,□音呈。【類篇】倮也。【孟子】雖袒裼裸裎於我側。【焦氏易林】裸裎逐狐,爲人所笑。 又【玉篇】衣揚也。 又【博雅】佩紟謂之裎。【廣韻】裎,佩帶也。 又【揚子方言】襌衣無袌者,謂之裎衣。 又【集韻】丑郢切,音逞。深衣也。 又丈井切,音徎。直正切,音鄭。義□同。
规 【酉集上】【見字部】 規 【唐韻】居追切【集韻】【韻會】均窺切【正韻】居爲切,□音□。【說文】有法度也。【玉篇】正圜之器也。【禮經解】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圜。【前漢律歷志】衡運生規,規圜生矩。【莊子馬蹄篇】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時則訓】規者所以圜萬物也。 又以法正人曰規。【書□征】官師相規。【傳】規,正也。【詩衞風淇奥序】武公能聽其規諫。【疏】正圜以規使依度,猶正君以禮使人德,故謂之規諫。 又規,求計也。【左傳昭二十六年】規求無度。 又規避違法,以方爲圜也。【正字通】引唐書:規影徭賦。 又謀度也。【禮儒行】其規爲有如此者。【疏】但自規度所爲之事而行。【戰國策】齊無天下之規。【註】規猶謀也,謂無謀齊者。後漢書凡謀皆作規。 又畫也。【周語】成公之生也,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 又日月圓曰規。【謝靈運遊南亭詩】密林含餘淸,遠峰影半規。【註】日落峰外,隱其半也。【韓愈翫月詩】前夕雖十五,月長未滿規。【文苑英華海日初出賦】赫赫光滿,規規質圓。 又規田。【禮王制百畝之分疏】偃豬之地,九夫爲規,四規而當一井。 又官名。【金史百官志】規措官,正七品,掌灌漑民田。 又魚名。【沈括補筆談】浙東人呼河豚爲規魚。又有生海中者,腹上有刺,名海規吹肚魚。 又鳥名。【埤雅】杜鵑,一名子規。或作□鳺巂。 又規矩,獸名。詳矩字註。 又姓。明規恂,弘治中敎授,夏邑人。 又【韻會小補】惠圭切,音攜。車輪一周爲一規。通作巂。【禮曲禮】立視五巂。【註】巂,猶規也。謂輪轉之度。【音釋】巂,本又作規。 又【集韻】規恚切,□去聲。規規,驚視自失貌。【莊子秋水篇】規規然自失也。 又【集韻】呼役切,音狊。本作瞁。驚視貌。 又【音學五書】居何切,古音歌。【淮南子主術訓】若(缺一欲字)規之,乃是離之。【揚子法言】問蕭何、曹參,曰:蕭也規,曹也隨。 【說文】从夫从見。【字統】丈夫識用必合規矩,故字从夫。【正字通】按因夫立解未詳,考與矩□从矢也。當作。古文作槼。又【字彙補】音吸。字辨訓驚視,與規不同。【字彙總略】以規字音吸,字爲規矩之規,非是。□錄備考。
视 【酉集上】【見字部】 視 〔古文〕□眡□□□眎□【集韻】時利切【韻會】是義切【正韻】時吏切,□音嗜。【說文】瞻也。【博雅】明也。【易履卦】視履考祥。【書大甲】視遠惟明。 又【字彙】看待也。【左傳成三年】鄭賈人如晉,荀罃善視之。 又【博雅】效也。【書大甲】視乃厥祖。【疏】言當法視其祖而行之。 又【小爾雅】比也。【左傳襄二十七年】季武子使謂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註】欲比小國。【禮檀弓】公室視豐□。【疏】言視者不正,相當比擬之辭也。 又猶納也。【禮坊記】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註】不視,猶不納也。 又猶敎也。【儀禮鄕射禮】命釋獲者設中,遂視之。【註】視之,當敎之。 又【釋名】視,是也,察是非也。 又【禮曲禮】兔曰明視。【疏】兔肥,則目開而視明也。又【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鄭註】明齊,當爲明視,兔腊也。 又【山海經】狄山有視肉。【註】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也。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又山水名。【山海經】帝囷山東南五十里曰視山。【又】葴山,視水出焉。【註】或曰視宜爲瀙。瀙水今在南陽。 又人名。【陶潛羣輔錄】伏羲六佐,其一曰視默,主災惡。 又姓,見【姓苑】。 又通作示。【詩小雅】視民不恌。【箋】視,古示字。【前漢高帝紀】視項羽無東意。【史記】作示。【師古註】漢書多以視爲示,古字通用。 又【廣韻】承矢切【集韻】【韻會】善旨切【正韻】善指切,□嗜上聲。義同。 又【玉篇】看也。【書洪範】五事,二曰視。【疏】視,常止反。 又【詩小雅】小人所視。叶上矢履。
觇 【酉集上】【見字部】 覘 【集韻】【韻會】癡廉切【正韻】蚩占切,□諂平聲。【說文】窺也。【左傳成十七年】公使人覘之信。【禮檀弓】善哉覘國乎。 又【廣韻】□也。【舊唐書職官志】覘□姦譎。 又【集韻】或作沾。【禮檀弓】我喪也斯沾。【註】沾、覘同。 又或作佔。【禮學記】呻其佔畢。【註】佔,視也。□謂之畢。 又或作。【類篇】闚也。【揚子方言】凡相竊視,南楚或謂之。 又【廣韻】【集韻】【韻會】□敕豔切,諂去聲。義同。 又【集韻】丑琰切,音諂。視也。 又【類篇】都含切,音耽。緩頰也。一曰舉首。 又【字彙補】公低切,音稽。【唐蘇遡朝覲壇頌】覘虞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