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67 页/共 976 页
【丑集上】【口字部】 【唐韻】五葛切,音櫱。【說文】本作,語相訶岠也。从口歫辛。辛,惡聲也。讀若櫱。【玉篇】【廣韻】作□。【集韻】作□□。【類篇】作。
襲 【申集下】【衣字部】 襲 〔古文〕□褶【唐韻】【正韻】似入切【集韻】【韻會】席入切,□音習。【玉篇】重衣也。【禮玉藻】裘之裼也,見美也。服之襲也,充美也。又【樂記】周還裼襲,禮之文也。 又【通鑑】趙烈侯賜公仲連衣二襲。【註】上下皆具曰襲。 又【說文】左袵袍也。 又服也。【司馬相如上林賦】襲朝服。 又合也。【周語】朕夢協于朕卜,襲于休祥,戎商必克。 又因也。【禮曲禮】卜筮不相襲。 又重也。【左傳哀十年】卜不襲吉。 又入也。【晉語】大國道小國襲焉曰服,小國敖大國襲焉曰誅。 又受也。【左傳昭二十八年】故襲天祿,子孫受之。 又掩其不備也。【左傳莊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又雜襲,雜沓也。【前漢蒯通傳】魚鱗雜襲,飄至風起。 又姓。【通志氏族略】晉有隱士襲元之。【南史】有襲蔿。 【玉篇】籀文作□。【篇海】又作□。
襳 【申集下】【衣字部】 襳 【唐韻】息廉切【集韻】【韻會】思廉切,□音銛。【類篇】小襦也。 又帶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蜚襳垂髾。【師古註】襳袿,衣之長帶也。 又師炎切。襳襹,毛羽衣貌。 又【廣韻】所今切,音森。義同。 又【類篇】師銜切。同襂,旌旗之斿也。 【韻會】作□。○按《集韻》又作子列切,訓小衣,似卽□字之譌。
襴 【申集下】【衣字部】 襴 【集韻】郞干切,音闌。【類篇】衣與裳連曰襴。【玉篇】衫也。【綱目集覽】馬周以三代布深衣,因于其下著襴及裾,名曰襴衫,以爲上士之服。 又與幱通。
襵 【申集下】【衣字部】 襵 【唐韻】之涉切【集韻】質涉切,□音讋。【博雅】詘也。【類篇】謂衣襞積。【梁□文帝詩】熨斗成裙襵。 又陟涉切。與同。領耑也。
襶 【申集下】【衣字部】 襶 【集韻】丁代切,音戴。【類篇】褦襶,不曉事。【篇海】謂當暑人樂袒裸,而固盛服請見也。【魏程曉詩】今世褦襶子,觸熱到人家。
襸 【申集下】【衣字部】 襸 【唐韻】【集韻】□則旰切,音贊。衣好貌。【類篇】鮮衣謂之襸。【玉篇】襸,好也,姸也。 亦作。
襹 【申集下】【衣字部】 襹 【唐韻】所宜切【集韻】【韻會】山宜切,□音簛。襳襹,毛羽衣貌。【張衡西京賦】被毛羽之襳襹。 又襂襹。詳襂字註。 又上聲,所綺切,音躧。去聲,所寄切,音屣。義□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如占切,音髥。衻或从糸。褘衻,蔽也。一曰衣下襈。按俗作□。
襺 【申集下】【衣字部】 襺 【唐韻】古典切【集韻】【韻會】吉典切,□音繭。【說文】袍衣也。【類篇】以絮曰襺,以縕曰袍。【廣韻】纊著衣也。【禮玉藻】纊爲襺,縕爲袍。【爾雅釋言】袍襺也。【註】左傳曰:重襺衣裘。 【韻會】通作繭。
襻 【申集下】【衣字部】 襻 【唐韻】【集韻】【韻會】□普患切,扳去聲。【類篇】衣系曰襻。【庾信鏡賦】裠斜假襻。【劉孝標詩】襻帶雖安不忍縫,開孔裁穿猶未達。【韓愈詩】男寒澀詩書,妻瘦剩腰襻。 【類篇】或作,亦作□。
襼 【申集下】【衣字部】 襼 【篇海】倪祭切,音藝。袂也。【潘岳藉田賦】掎裳連襼。【唐書劉文靜傳】奮襼大呼。 又與袂同。【揚子方言】複襦,江湖之閒謂之簫襼。【郭註】襼卽袂字也。
襾 【申集下】【襾字部】 襾 【唐韻】衣嫁切【集韻】衣駕切,□音亞。【說文】覆也。【六書正譌】从一从冂从凵,上下覆之,會意。凡覂覆覈之類皆从此。 又【集韻】虛訝切,音罅。又【廣韻】許下切,音閜。義□同。○按襾字,許愼、顧野王、孫愐諸人音訓甚明。《六書精蘊》云敷救切,《古文奇字》云古覆字,《說文長箋》云與帊同,帛二幅也,皆非。
【酉集中】【貝字部】 【正字通】同貤。【史記司馬相如傳】丘陵。【漢書】作貤。詳貤字註。【左思魏都賦】兼重悂以繆。【註】,重次第物也。
西 【申集下】【襾字部】 西 〔古文〕□【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音粞。【類篇】金方也。【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象形也。【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 又地名。【晉書地理志】西郡。【韻會】唐置西州。 又姓。【通志氏族略】西氏。【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 又【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 又【篇海】蘇前切,音先。【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又【韻補】斯人切,叶音辛。【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又【類篇】乙却切,音約。平量也。 又【廣韻】籀文作□。○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今从《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考證:〔【前漢郊祀志】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 謹按郊祀志無此文,謹照原書改郊祀歌。
訫 【酉集上】【言字部】 訫 【集韻】同信。 又人名。善訫,見【宋史宗室表】。
要 【申集下】【襾字部】 要 〔古文〕□□□【唐韻】於霄切【集韻】【韻會】伊消切,□音邀。【博雅】約也。【論語】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註】久要,舊約也。【左傳哀十四年】使季路要我,吾無盟矣。 又求也。【孟子】脩其天爵,以要人爵。 又也。【詩魏風】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又會也。【禮樂記】要其節奏。【註】要,猶會也。【釋文】要,一遙反。 又【廣韻】勒也。 又劫也。【前漢文帝紀】上自欲征匈奴,羣臣諫不聽,皇太后固要,上乃止。 又劾也,察也。【周禮秋官鄕士】異其死□之罪而要之。【疏】要,劾實也。【書康誥要囚傳】要察囚情,得其辭以斷獄。 又衞圻之外,謂之要服。【書禹貢】五百里要服。 又姓。【通志氏族略】吳人要離之後,漢有河南令要兢,唐建中朔方大將軍要珍。 又水名。【水經注】濡水,又東南流與要水合。 又靑要,山名。【山海經】靑要之山,寔惟帝之密都。 又高要,縣名。【一統志】屬廣州府。 又與腰通。【說文】身中也,象人要自□之形。今作腰。別詳肉部。 又【廣韻】於笑切。讀去聲。【篇海】凡要也,要會也。【孝經】先王有至德要道。【晉書宣帝紀】軍事大要有五。 又《論語》久要,亦讀去聲。【王安石老人行】古來人事已如此,今日何須論久要。叶入誚韻。 又【集韻】伊鳥切,音杳。與騕同。騕褭,良馬名。或作要。 又以紹切,音□。與偠同。偠紹或作要紹。舒緩貌也。
覂 【申集下】【襾字部】 覂 【唐韻】【集韻】【韻會】□方勇切。同□。【說文】反覆也。【前漢武帝紀】泛駕之馬。【師古註】泛本作覂,後通用耳。【禮記正義序】覂駕之馬,設銜策以驅之。【顏延之赭白馬賦】馬無覂駕之軼。 又【韻學集成】乏也。【唐書宋務光傳】公私覂竭,戸口減耗。 又【集韻】房用切,音俸。義同。 又【集韻】補范切,音□fǎn。【博雅】棄也。 【廣韻】或作泛。【集韻】或又作。
覃 【申集下】【襾字部】 覃 〔古文〕□□□【唐韻】徒含切【集韻】【韻會】徒南切,□音潭。【廣韻】及也,延也。【詩周南】葛之覃兮。又【大雅】內奰于中國,覃及鬼方。 又深廣也。【晉書夏侯湛傳】揚雄覃思于太□。 又地名。【書禹貢】覃懷底績。【傳】覃懷,近河地名。 又黃覃子,曲名。【晉書樂志】李延年造。 又姓。【通志氏族略】本譚,或去言爲覃。梁有東南寧州刺史覃無克。 又【集韻】余廉切,音鹽。利也。 又上聲,以冉切。與同。【詩小雅】以我覃耜,俶載南畝。 又式荏切,音審。義同。 又【正字通】入感韻,音倓。○按韻書無倓音。
覆 【申集下】【襾字部】 覆 【唐韻】芳福切【集韻】【韻會】芳六切,□音蝮。【玉篇】反覆也。【詩小雅】不懲其心,覆怨是正。【禮月令】季春,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備具于天子。 又倒也。【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書胤征】顚覆厥德。 又敗也。【中庸】傾者覆之。【綱目集覽】覆,軍敗也。 又中覆。【前漢馮唐傳】賞賜決于外,不從中覆也。【註】覆謂覆白之也。 又射覆。【前漢東方朔傳】上嘗使諸數家射覆。【註】于覆器之下而置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 又與復同。【易乾卦】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又【集韻】方六切,音福。審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註】詳察曰覆。【唐書鄧景山傳】檢覆私隱。 又【廣韻】敷救切,音與宥韻副同。【說文】蓋也。【詩大雅】鳥覆翼之。【禮檀弓】見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聲。伏兵曰覆。【左傳隱九年】君爲三覆以待之。 又【類篇】匹北切,音□。義同。 又【韻補】筆力切,叶音逼。【班固西都賦】草木塗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覇 【申集下】【襾字部】 覇 【廣韻】俗霸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古□切,音遘。籠笿也。卽篝字。亦作□。
□ 【未集中】【糸字部】 □ 【字彙補】同毯。◎按卽字之譌。
覈 【申集下】【襾字部】 覈 【廣韻】【集韻】□下革切,音核。【類篇】考事襾笮,邀遮其辭,得實曰覈。【張衡西京賦】何以覈諸。【註】覈,驗也。【王褒責髥奴文】鼓鬣動鬐,則硏覈臧否。 又【韻會】深刻也。 又泉名。【水經注】籍水,又東逕上邽城南,得覈泉水。 又與核通。【篇海】果中實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覈物。 又【集韻】奚結切,音頁。邀也。 又恨竭切,音紇。與麧同。麥糠中不破者。【前漢陳平傳】亦食糠覈耳。 又詰弔切,音竅。【博雅】骰覈,骨也。 或作□、礉。考證:〔【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覈〕 謹照原文覈字下增物字。
覉 【申集下】【襾字部】 覉 【篇海】羈本字。俗作覉、覊。
覊 【申集下】【襾字部】 覊 註詳覉字。見【篇海】。
見 【酉集上】【見字部】 見 【唐韻】【廣韻】古甸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經電切,□堅去聲。【說文】視也。从目从儿。【易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疏】德被天下,爲萬物所瞻覩。【書立政】灼見三有俊心。【禮王制】問百年者就見之。【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註】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爲義。【史記五帝紀】舜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前漢東方朔傳】未得省見。【註】言不爲所拔識也。 又【通鑑】漢武帝元光五年,張湯、趙禹定律令,務在深文,作見知法。詳矢部知字註。又姓。出【姓苑】。 又【唐韻】胡甸切【集韻】【韻會】【正韻】形甸切,□賢去聲。【廣韻】露也。【易乾卦】見龍在田。【疏】陽氣發見,故曰見龍。【儀禮士相見禮】某也,願見無由達。【註】凡□于尊曰見,敵而曰見,謙敬之辭也。【史記淮隂侯傳】情見勢屈。【師古曰】見,顯露也。 又薦達也。【左傳昭二十年】齊豹見宗魯於公孟。【註】見,薦達也。謂爲之紹介,猶論語云:從者見之也。 又見在也。【史記項羽紀】軍無見糧。【註】無見在之糧。【前漢高五王傳】文帝封悼惠王子列侯見在者六人爲王。【集韻】俗作現。 又【集韻】日朝也。【詩小雅】見睍曰消。【箋】韓詩作曣,云:見,日出也。 又【集韻】居莧切,音襇。棺衣也。【禮雜記】實見閒,而後折入。【疏】一解云:鄭合見閒二字共爲覸,苦辯反。【集韻】或作梘。 又雜也。【禮祭義】建設朝事,燔燎羶薌,見以蕭光。【註】見當爲覸,音閒厠之閒。孔穎達云:覵,謂雜也。
覍 【酉集上】【見字部】 覍 【正字通】字之譌。字彙同弁,本作覍。省作覍,非。覍字上从少作。又□。
規 【酉集上】【見字部】 規 【唐韻】居追切【集韻】【韻會】均窺切【正韻】居爲切,□音□。【說文】有法度也。【玉篇】正圜之器也。【禮經解】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圜。【前漢律歷志】衡運生規,規圜生矩。【莊子馬蹄篇】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時則訓】規者所以圜萬物也。 又以法正人曰規。【書□征】官師相規。【傳】規,正也。【詩衞風淇奥序】武公能聽其規諫。【疏】正圜以規使依度,猶正君以禮使人德,故謂之規諫。 又規,求計也。【左傳昭二十六年】規求無度。 又規避違法,以方爲圜也。【正字通】引唐書:規影徭賦。 又謀度也。【禮儒行】其規爲有如此者。【疏】但自規度所爲之事而行。【戰國策】齊無天下之規。【註】規猶謀也,謂無謀齊者。後漢書凡謀皆作規。 又畫也。【周語】成公之生也,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 又日月圓曰規。【謝靈運遊南亭詩】密林含餘淸,遠峰影半規。【註】日落峰外,隱其半也。【韓愈翫月詩】前夕雖十五,月長未滿規。【文苑英華海日初出賦】赫赫光滿,規規質圓。 又規田。【禮王制百畝之分疏】偃豬之地,九夫爲規,四規而當一井。 又官名。【金史百官志】規措官,正七品,掌灌漑民田。 又魚名。【沈括補筆談】浙東人呼河豚爲規魚。又有生海中者,腹上有刺,名海規吹肚魚。 又鳥名。【埤雅】杜鵑,一名子規。或作□鳺巂。 又規矩,獸名。詳矩字註。 又姓。明規恂,弘治中敎授,夏邑人。 又【韻會小補】惠圭切,音攜。車輪一周爲一規。通作巂。【禮曲禮】立視五巂。【註】巂,猶規也。謂輪轉之度。【音釋】巂,本又作規。 又【集韻】規恚切,□去聲。規規,驚視自失貌。【莊子秋水篇】規規然自失也。 又【集韻】呼役切,音狊。本作瞁。驚視貌。 又【音學五書】居何切,古音歌。【淮南子主術訓】若(缺一欲字)規之,乃是離之。【揚子法言】問蕭何、曹參,曰:蕭也規,曹也隨。 【說文】从夫从見。【字統】丈夫識用必合規矩,故字从夫。【正字通】按因夫立解未詳,考與矩□从矢也。當作。古文作槼。又【字彙補】音吸。字辨訓驚視,與規不同。【字彙總略】以規字音吸,字爲規矩之規,非是。□錄備考。
【酉集下】【辵字部】 【等韻】况出切,音□。衆走貌。
【酉集中】【足字部】 【廣韻】匹詣切【集韻】匹計切,□音媲。【博雅】踦也。【玉篇】偶也。 又【集韻】篇迷切,音批。義同。
覐 【酉集上】【見字部】 覐 【類篇】古文覺字。註詳十三畫。
覑 【酉集上】【見字部】 覑 【集韻】匹典切,片上聲。視貌。 又人名。【宋史宗室表】武翼郞士覑。
【辰集中】【木字部】 俗梐字。
覒 【酉集上】【見字部】 覒 【唐韻】莫袍切【集韻】謨袍切,□音毛。【說文】擇也。 又【玉篇】莫到切,毛去聲。與芼通。【詩周南】左右芼之。【註】芼,擇也。【說文】作覒。 又與眊通。【博雅】視也。【廣韻】邪視也。 【字彙補】一作□。
覓 【酉集上】【見字部】 覓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狄切,銘入聲。【廣韻】求也。【魏志管輅傳】覓索餘光。【晉書武帝紀】是猶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覓路。 又【唐書南蠻傳】南詔以貝十六枚爲一覓。 又【宋史眞宗紀】祥符三年,以西凉府覓諾族瘴疫,賜藥。 【正字通】从爪从見。俗作覔。非。【字彙補】一作□□。【集韻】本作覛,亦書作□,或作眽,□非。
【巳集上】【水字部】 【正字通】同沿,俗省。
覔 【酉集上】【見字部】 覔 【玉篇】同上,俗字。
【寅集中】【山字部】 【廣韻】方小切【集韻】【韻會】俾小切【正韻】彼小切,□音表。山峯出貌。一曰山巔。【庾闡採藥詩】採藥靈山。【郭璞江賦】梢雲冠其。 又【廣韻】【玉篇】彼驕切【集韻】【類篇】□遙切,□音標。義同。 【正字通】本作。字从山从□。
閅 【戌集上】【門字部】 閅 【篇海】同門。
覕 【酉集上】【見字部】 覕 【唐韻】【集韻】□莫結切,音蔑。【玉篇】覓也。 又【說文】蔽不相見也。 又【廣韻】【集韻】□必刃切,音□。義同。或作□。 又【集韻】【正韻】□匹蔑切,音撆。過目暫見也。 又割也。【莊子徐無鬼】是以一人之斷制利天下,譬之猶一覕也。【郭象註】覕,割也。萬物萬形,以一劑割之也。 【集韻】本作瞥。或作□。
視 【酉集上】【見字部】 視 〔古文〕□眡□□□眎□【集韻】時利切【韻會】是義切【正韻】時吏切,□音嗜。【說文】瞻也。【博雅】明也。【易履卦】視履考祥。【書大甲】視遠惟明。 又【字彙】看待也。【左傳成三年】鄭賈人如晉,荀罃善視之。 又【博雅】效也。【書大甲】視乃厥祖。【疏】言當法視其祖而行之。 又【小爾雅】比也。【左傳襄二十七年】季武子使謂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註】欲比小國。【禮檀弓】公室視豐□。【疏】言視者不正,相當比擬之辭也。 又猶納也。【禮坊記】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註】不視,猶不納也。 又猶敎也。【儀禮鄕射禮】命釋獲者設中,遂視之。【註】視之,當敎之。 又【釋名】視,是也,察是非也。 又【禮曲禮】兔曰明視。【疏】兔肥,則目開而視明也。又【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鄭註】明齊,當爲明視,兔腊也。 又【山海經】狄山有視肉。【註】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也。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又山水名。【山海經】帝囷山東南五十里曰視山。【又】葴山,視水出焉。【註】或曰視宜爲瀙。瀙水今在南陽。 又人名。【陶潛羣輔錄】伏羲六佐,其一曰視默,主災惡。 又姓,見【姓苑】。 又通作示。【詩小雅】視民不恌。【箋】視,古示字。【前漢高帝紀】視項羽無東意。【史記】作示。【師古註】漢書多以視爲示,古字通用。 又【廣韻】承矢切【集韻】【韻會】善旨切【正韻】善指切,□嗜上聲。義同。 又【玉篇】看也。【書洪範】五事,二曰視。【疏】視,常止反。 又【詩小雅】小人所視。叶上矢履。
覗 【酉集上】【見字部】 覗 【唐韻】息兹切【集韻】【韻會】新兹切【正韻】相咨切,□音思。【廣韻】覷也。【揚子方言】凡相竊視,自江而北謂之覗。 又【唐韻】【集韻】□相吏切,思去聲。義同。 又【類篇】奄闚也。一曰□也。 【集韻】本作伺。或作□。
覘 【酉集上】【見字部】 覘 【集韻】【韻會】癡廉切【正韻】蚩占切,□諂平聲。【說文】窺也。【左傳成十七年】公使人覘之信。【禮檀弓】善哉覘國乎。 又【廣韻】□也。【舊唐書職官志】覘□姦譎。 又【集韻】或作沾。【禮檀弓】我喪也斯沾。【註】沾、覘同。 又或作佔。【禮學記】呻其佔畢。【註】佔,視也。□謂之畢。 又或作。【類篇】闚也。【揚子方言】凡相竊視,南楚或謂之。 又【廣韻】【集韻】【韻會】□敕豔切,諂去聲。義同。 又【集韻】丑琰切,音諂。視也。 又【類篇】都含切,音耽。緩頰也。一曰舉首。 又【字彙補】公低切,音稽。【唐蘇遡朝覲壇頌】覘虞氏。
覙 【酉集上】【見字部】 覙 【五音篇海】支忍切,音軫。視也。○按卽診字之譌。
【酉集中】【貝字部】 【廣韻】【集韻】【韻會】□呂張切,音良。【玉篇】賦也。 又【集韻】力讓切,音亮。義同。
覛 【酉集上】【見字部】 覛 【唐韻】【集韻】□莫狄切,銘入聲。【說文】衺視也。【張衡西京賦】覛往昔之遣館。【註】覛,視也。李善讀。 又【廣韻】【集韻】莫獲切【韻會】【正韻】莫白切,□音麥。【爾雅釋詁】覛,視也。【註】謂相視也。【六書故】密察也。【周語】古者太史順時覛土。【後漢杜篤論都賦】覛長樂。○按《玉篇》籀作□,亦作□,與眽通,與覓別。《集韻》《韻牋》《正譌》《正韻》覛溷覓,非。
覜 【酉集上】【見字部】 覜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弔切,祧去聲。【說文】諸侯三年大相聘曰覜。覜,視也。【周禮春官】典瑞:以覜聘。【註】大夫衆來曰覜,寡來曰聘。又【大宗伯】時問曰聘,殷覜曰視。【註】殷覜謂一服朝之歲,以朝者少,諸侯乃使卿以大禮衆聘焉。 又見也。【左傳昭五年】享覜有璋。【註】旣朝聘而享見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他彫切,音祧。義同。 又【集韻】土了切,祧上聲。與眺同。遠視也。【張衡思□賦】流目覜夫衡阿。
覝 【酉集上】【見字部】 覝 【唐韻】力鹽切【集韻】離鹽切,□音廉。【說文】察視也。【演繁露】《周禮》廉能之類,諸家雖訓廉爲察,常疑理不相附,因閱漢高帝詔:廉問,有不如吾詔者,以重論之。顏氏曰:廉字本作覝,其音同,乃知廉之爲察,本覝字也,有覘眎之義。○按《說文》本作覝。从見聲。俗作覝,非。《字彙補》一作□、□,亦非。
□ 【未集上】【米字部】 □ 【海篇】須上聲。粮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