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64 页/共 976 页
□ 【未集上】【竹字部】 □ 【玉篇】【海篇】□七然切,音千。□,竹名。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杜皓切,音道。纛或作□。
裪 【申集下】【衣字部】 裪 【唐韻】【集韻】【韻會】□徒刀切,音桃。□裪,衣袖也。【類篇】袖褾也。 又【韻會】通陶。【左傳昭十二年】楚子出獵,皮冠秦復陶。
裫 【申集下】【衣字部】 裫 【唐韻】烏縣切【集韻】縈絹切,□音。衣襟袖曲處。 又【類篇】縈□切,音淵。義同。
裬 【申集下】【衣字部】 裬 【集韻】閭承切,音陵。【類篇】馬腹下帶也。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胡茅切【集韻】【類篇】何交切,□音殽。【廣韻】桃,梔子也。【正字通】按方書山梔子名越桃,無桃名。
【酉集中】【足字部】 【集韻】其季切,音悸。【玉篇】足也。 又【集韻】渠龜切,音逵。或作,脛肉。一曰曲脛。
【酉集中】【走字部】 【廣韻】强魚切【集韻】求於切,□音渠。犯也。一曰小跳。【玉篇】小步也。
裮 【申集下】【衣字部】 裮 【唐韻】尺良切【集韻】□良切,□音昌。【博雅】披裮。【玉篇】披衣不帶也。
訙 【酉集上】【言字部】 訙 【集韻】訊古作訙。註詳本畫。
【卯集中】【手字部】 【篇海】同□。【正字通】俗字。
裯 【申集下】【衣字部】 裯 【唐韻】直由切【韻會】陳留切【正韻】徐留切,□音儔。【類篇】被也。【詩召南】抱衾與裯。【傳】襌被也。【箋】牀帳也。【韻會】漢名帳爲裯,因以爲牀帳也。 又【集韻】都勞切,音刀。衣袂。【揚子方言】汗襦,自關而西謂之袛裯。【郭註】亦呼爲掩汀也。【後漢羊續傳】唯有布衾敝袛裯。 又【廣韻】直誅切,音。襌衣也。【韻會】與通。
裰 【申集下】【衣字部】 裰 【唐韻】丁括切【集韻】都括切,□音掇。補裰破衣也。
裱 【申集下】【衣字部】 裱 【唐韻】方廟切,音俵。【玉篇】領巾也。【揚子方言】帍裱謂之被巾。【郭註】婦人領巾也。 又【集韻】彼小切,音表。義同。 又【類篇】與褾同。詳褾字註。
裲 【申集下】【衣字部】 裲 【集韻】里養切,音兩。裲襠。詳襠字註。
□ 【備考】【未集】【糸字部】 □ 【篇海】音摩。
裳 【申集下】【衣字部】 裳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正韻】陳羊切,□音常。【說文】下帬也。【釋名】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詩邶風】綠衣黃裳。【禮曲禮】暑無褰裳。【揚子方言】惜乎衣未成而轉爲裳也。【集韻】本作常。
裴 【申集下】【衣字部】 裴 【唐韻】薄回切【集韻】蒲枚切,□音陪。【玉篇】長衣貌。 又姓。【通志氏族略】裴氏,嬴姓,伯益之後,秦非子之孫,封□鄕,因以爲氏。六代孫陵,當周僖王之時,封爲解邑君,乃去邑從衣。又西域有裴氏。 又裴回,與徘徊通。【前漢燕刺王傳】裴回兩渠閒兮,君子獨安居。 又【廣韻】符非切,音肥。卽裴,縣名。【前漢地理志】魏郡卽裴。 又【韻會】匪微切。義同。【漢書應劭註】音非。
裵 【申集下】【衣字部】 裵 【篇海】同裴。
裶 【申集下】【衣字部】 裶 【唐韻】芳非切【集韻】芳微切,□音霏。衣長貌。【韻會】曳衣貌。詳衯字註。又【類篇】匪微切,音飛。義同。衯字原从衤从兮作。
裷 【申集下】【衣字部】 裷 【唐韻】【集韻】□於袁切,音鴛。【揚子方言】襎裷謂之幭。【郭註】卽帊幞也。【韓非子外儲說左篇】衞人有佐弋者,鳥至,因先以其裷麾之焉。 又【廣韻】去阮切,音綣。【類篇】委遠切,音宛。窘遠切,音圈。義□同。 又讀作袞。【荀子富國篇】天子袾裷衣冕。【楊倞註】裷與袞同。
裸 【申集下】【衣字部】 裸 〔古文〕□【唐韻】郞果切【集韻】魯果切,□音卵。赤體。【說文】袒也。【孟子】雖袒裼裸裎於我側。【左傳僖二十三年】曹共公聞其騈脅,欲觀其裸。【魏志裴松之註】襧衡爲漁陽摻撾,不易衣,吏呵之,衡乃脫衣裸身爲之。 又人曰裸蟲。【晉書五行志】裸蟲,人類,而人爲之王。 又川名。【述異記】桂林東南邊海有裸川。【桓譚新論】呈衣冠于裸川。 又海上有裸人鄕。 又館名。【拾遺記】靈帝初起裸遊館千閒。 【韻會】作□,別作倮臝儽。
裹 【申集下】【衣字部】 裹 【唐韻】【韻會】□古火切,音果。【玉篇】包也。【詩大雅】乃裹糇糧。【莊子大宗師】裹飯而往食之。 又【宋玉高唐賦】綠葉紫裹。【註】裹,猶房也。 又【郭璞江賦】濯穎散裹。【註】裹,謂草實也。 又【說文】纏也。 又【集韻】古臥切,音過。義同。 又【韻會】指所包之物也。
裺 【申集下】【衣字部】 裺 【唐韻】於檢切【集韻】衣檢切,□音掩。【玉篇】緣也。【說文】裺謂之褗。 又【集韻】烏含切,音菴。【揚子方言】飮馬橐,自關而西謂之裺囊,或謂之裺篼。 又【廣韻】於劒切,音俺。衣寬也。 又【揚子方言】裺謂之襦。
裻 【申集下】【衣字部】 裻 【唐韻】冬毒切【集韻】【韻會】都毒切,□音篤。衣背縫也。【禮深衣】負繩及踝。【註】踝謂裻,與後幅相當之縫。 又偏衣。【晉語】使申生伐東山,衣偏裻之衣。【註】裻在中,左右異,故曰偏。【史記佞幸傳】顧見其裻。【註】裻,衫襦之橫者。【左思魏都賦】襲偏裻以列。 又【廣韻】先篤切,音洬。新衣聲也。 或作□,亦作□、□。
裼 【申集下】【衣字部】 裼 【唐韻】先擊切【集韻】【韻會】先的切,□音錫。【爾雅釋訓】袒裼,肉袒也。【詩詁】去上衣曰裼。【玉篇】脫衣見體也。 又裘單曰裼。【禮玉藻】裘之裼也,見美也。【疏】裘上加裼衣,裼衣雖加,他服猶開,露裼衣見裼之美,以爲敬也。 又他計切,音替。【詩小雅】載衣之裼。【傳】褓也。【箋】褓,夜衣也。
製 【申集下】【衣字部】 製 【唐韻】【集韻】□征例切,音制。【說文】裁也。【左傳襄三十一年】子有美錦,不使人學製焉。 又裘也。【左傳定九年】晳幘而衣貍製。 又【六書正譌】雨衣也。 又造也。【後漢樊準傳】上疏言大侵之禮,百官備而不製。 又式也。【前漢叔孫通傳】通儒服,漢王憎之,廼變其服,服短衣,楚製。【師古註】謂裁衣之形製。 又與致同。【唐書張易之傳】易之旣冠,頎皙美姿製。 又義與著同。【杜甫詩】聲華當健筆,灑落富淸製。考證:〔【左傳襄三十一年】雖有美錦。〕 謹照原文雖改子。
裾 【申集下】【衣字部】 裾 【唐韻】九魚切【韻會】斤於切,□音居。【爾雅釋器】衱謂之裾。【郭註】衣後裾也。【釋名】裾,倨也。倨倨然直,亦言在後常見踞也。【孔叢子儒服】子高衣長裾,振襃袖,方屐麄翣見平原君。 又【說文】衣袍也。 又【玉篇】被也。 又【集韻】求於切,音渠。義同。 又居御切,與倨通。【前漢趙禹傳】禹爲人廉裾。【师古註】裾,亦傲也。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低卭夭矯裾以驕驁兮。【張揖註】裾,直項也。
褁 【申集下】【衣字部】 褁 【字彙補】責尺切,音執。【字辨】囊也。○按與裹字音義別。
褅 【申集下】【衣字部】 褅 【集韻】同□。
褆 【申集下】【衣字部】 褆 【唐韻】承紙切【集韻】上紙切,□音是。【類篇】美衣服貌。【玉篇】衣服端正貌。 又【廣韻】杜奚切,音啼。【說文】衣厚褆褆也。 又【類篇】丈爾切,音豸。義同。
複 【申集下】【衣字部】 複 【唐韻】【集韻】【韻會】□方六切,音福。【玉篇】重衣也。【釋名】衣服有裏曰複。 又【類篇】一曰褚衣。【急就篇註】褚之以綿曰複。 又【集韻】芳六切,音蝮。重也。【魏志文帝紀典論】余少曉持複,自謂無對,後從袁敏學,以單攻複,每爲若神。 又【韻會】複道。【前漢高帝紀】從複道上望見諸將。【註】上下有道,故謂之複。【庾信華林園馬射賦】屬車釃酒,複道焚香。 又【廣韻】扶富切,音覆。亦重複也。考證:〔【庾信華林園射馬賦】〕 謹照原文射馬賦改馬射賦。
褈 【申集下】【衣字部】 褈 【唐韻】直容切【集韻】傳容切,□重平聲。【玉篇】複也。【說文】增益也。 又【類篇】厚也。 又儲用切,讀去聲。繒縷也。 又昌容切。同□。詳□字註。
褉 【申集下】【衣字部】 褉 【唐韻】虎結切【集韻】顯結切,□音。褉襦也。
褊 【申集下】【衣字部】 褊 【集韻】畢緬切,音惼。【說文】衣小也。 又狹也。【孟子】齊國雖褊小。【史記禮書】褊陋之說,入焉而嗛。 又【廣韻】急也。【詩魏風】維是褊心。 又【類篇】蒲眠切,音跰。褊褼,衣貌。 又叶彼忍切。【陸機詩】軌跡未及安,長轡忽已整。道遐覺日短,憂深使心褊。褼字原从衤从遷作。
【酉集上】【言字部】 【集韻】【類篇】□居御切,音據。言有則也。 又人名。與、崇,見【宋史宗室表】。
褋 【申集下】【衣字部】 褋 【唐韻】徒協切【集韻】【韻會】達協切,□音牒。【揚子方言】襌衣,江淮南楚之閒謂之褋,關之東謂之襌衣。【楚辭九歌】遺余褋兮灃浦。【註】襟褋襜褕,事神所用。【潛夫論】文組綵褋,驕奢僭主。 【六書正譌】別作□,非。
褌 【申集下】【衣字部】 褌 【唐韻】古渾切【集韻】【韻會】公渾切,□音昆。【說文】□衣。【玉篇】褻衣。【急就篇註】合襠謂之褌。【釋名】褌,貫也,貫兩脚,上繫腰中也。【前漢司馬相如傳】相如身自著犢鼻褌,與傭保雜作。【晉書阮籍傳】羣虱之處褌中,逃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爲吉兆也。又【本草】褌襠,解毒箭,幷女勞復。 【類篇】褌一作裩。
褍 【申集下】【衣字部】 褍 【唐韻】【集韻】□多官切,音端。【說文】衣正幅也。 又【廣韻】丁果切,音朶。義同。 又【集韻】徒困切,音鈍。衣長也。 【玉篇】作□。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韻】徒合切【集韻】達合切,□音沓。【說文】縫指也。一曰韜也。或作□。 又【集韻】託合切,音塔。冒也。一曰摹也。或作搨。又作搭。 又【韻會】託盍切,音榻。義同。
褎 【申集下】【衣字部】 褎 【集韻】似救切,音岫。【說文】袂也。【詩唐風】羔裘豹褎。【禮玉藻】君子狐靑裘、豹褎。與袖同。詳袖字註。 又【唐韻】余救切,音狖。服飾貌。【詩邶風】褎如充耳。【傳】褎,盛服也。大夫褎然有尊盛之服,而不能稱也。【箋】言衞之諸臣,顏色褎然如見塞耳,無聞知也。 又【類篇】禾黍盛貌。【詩大雅】實種實褎。【箋】褎,枝葉長也。又【前漢董仲舒傳】今子大夫褎然爲舉首,朕甚嘉之。【註】褎,進也,爲舉賢良之首也。
褏 【申集下】【衣字部】 褏 【集韻】余救切,音狖。同褎。【詩】褎如充耳。或从由。 又【前漢班固敘傳】安樂褏褏,古之文學。【師古曰】褏褏,盛貌也。音狖。 又【韻會】似救切,音岫。同袖。【前漢淮南厲王傳】自褏金椎椎之。又【佞幸傳】董賢嘗與上臥起,嘗晝寢,偏藉上褏,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廼斷褏而起。【師古註】褏,古袖字。
襀 【申集下】【衣字部】 襀 【集韻】資昔切,音積。【玉篇】襞襀。【類篇】衣閒踧也。【司馬相如子虛賦】襞襀褰縐。【註】襞襀,□齰也。【篇海】卽今之裙褶也。
褐 【申集下】【衣字部】 褐 【唐韻】胡葛切【集韻】【韻會】【正韻】何葛切,□音曷。【說文】編枲韈也。 又【詩豳風】無衣無褐,何以卒歲。【註】褐,毛布也。 又【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註】褐,麤布也。 又【荀子大略篇】衣則豎褐不完。【註】豎褐,僮豎之褐。 又【左傳哀十三年】余與褐之父睨之。【註】褐,寒賤之人也。 又人名。【吳越春秋】晉令童褐請軍。 又複姓。【通志氏族略】《古今人表》有司褐拘。又有司褐扶,楚靈王大夫,見《韓子》。 又【韻補】胡結切,音纈。【白居易詩】閒將酒壷出,醉回人家歇。野食或烹鮮,寓眠多擁褐。 又【集韻】居曷切,音葛。同□,麤衣也。 【類篇】或作□。考證:〔【吳越春秋】晉令童褐請年。〕 謹照原文年改軍。
褑 【申集下】【衣字部】 褑 【唐韻】王眷切【集韻】于眷切,□音瑗。【玉篇】佩衿也。【爾雅釋器】佩衿謂之褑。【註】佩玉之帶二屬。 又【類篇】佩絞也。 又【集韻】于元切,音袁。衣也。 又于願切,遠去聲。佩袷。 或作褤。
褒 【申集下】【衣字部】 褒 【唐韻】俗襃字。
褓 【申集下】【衣字部】 褓 【唐韻】博抱切【集韻】補抱切,□音保。【玉篇】小兒衣也。【前漢宣帝紀】曾孫雖在襁褓,猶坐收繫郡邸獄。【李奇註】褓,小兒大藉也。【孟康註】小兒被也。 又通葆。【史記魯世家】成王少在襁葆之中。【索隱】襁褓,古字少,假借用之。 又通保。【封禪書】業隆于襁保。考證:〔【前漢宣帝紀】曾孫雖在襁褓,猶坐收繫郡獄。〕 謹照原文郡下增邸字。
褕 【申集下】【衣字部】 褕 【唐韻】羊朱切【韻會】容朱切,□音兪。【說文】翟羽飾衣也。 又【玉篇】襜褕,直裾也。【前漢雋不疑傳】有一男子,衣黃襜褕。【師古註】襜褕,直裾襌衣也。【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貂襜褕。【揚子方言】襜褕,其短者謂之短褕。 又美也。【史記淮隂侯傳】褕衣甘食。 又【玉篇】葉褕,度絹也。 又【廣韻】餘昭切,音遙。褕狄,后衣。【玉篇】畫雞雉于王后之服。【柳宗元賀冊太上皇后賀表】褕狄亦被於恩光。【註】刻雉釋服也。亦作揄。 又【集韻】徒侯切,音頭。褕,短袖襦。 又【類篇】近身衣也。
褖 【申集下】【衣字部】 褖 【唐韻】通貫切【集韻】【韻會】吐玩切,□音彖。【玉篇】后衣也。【釋名】褖衣,褖然黑色也。【詩邶風綠衣箋】綠當爲褖,褖衣黑,以素紗爲裏,今反以黃爲裏,非其禮制也。【儀禮士喪禮】褖衣。【註】黑衣裳赤緣之謂褖,褖之言緣也,所以表袍者也。 【周記】作緣。 又【禮玉藻註】褖或作稅。
褗 【申集下】【衣字部】 褗 【唐韻】於幰切【集韻】隱幰切,□音偃。【說文】領也。【揚子方言】衱謂之褗。【爾雅註】繡刺黼文以褗領。 又【玉篇】隱被也。 又【廣韻】於建切,音堰。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