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60 页/共 976 页

蠪 【申集中】【虫字部】 蠪 【唐韻】盧紅切【集韻】盧東切,□音聾。【爾雅釋蟲】蠪,朾螘。【註】赤駁蚍蜉也。 又蠪蛭,獸名。【山海經】鳧麗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蛭。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又蚗蠪。【史記龜筴傳】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蚗蠪伏之。 又鮭蠪,神名。【莊子達生篇】東北方之下者,倍阿鮭蠪躍之。【註】鮭蠪,狀如小兒,長一尺四寸,黑衣,赤幘,大冠,帶劒持戟。 又蠪蜂。【本草】生肇慶府,附橄欖樹,有手足,與木葉無異,鳴則自呼。 又【集韻】力鐘切,音龍。義同。一曰竹蟻。考證:〔【爾雅釋蟲】蠪虰螘〕 謹照原文虰改朾。 蠫 【申集中】【虫字部】 蠫 【字彙補】力器切,音戾。割也。【荀子强國篇】蠫盤盂,刎牛馬。 【卯集上】【心字部】 【廣韻】去奇切【集韻】丘奇切,□音□。【玉篇】□,儉意也。 又【廣韻】墟彼切,音綺。義同。 蠭 【申集中】【虫字部】 蠭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敷容切,音丰。【說文】飛蟲,螫人者。【詩商頌】莫予荓蠭。【左傳僖二十二年】蠭蠆有毒。【爾雅釋蟲】蠭,醜螸。【又】土蠭。【註】江東呼大蠭在地中作房者爲土蠭,啖其子,卽馬蠭。【又】木蠭。【註】似土蠭而小,在樹上作房,江東亦呼爲木蠭,又食其子。【爾雅翼】蜂種類至多,其黃色細□者,謂之穉蜂。又蜜蜂,人收而養之,一日兩出而聚鳴,號爲兩衙,其出採花者,取花鬚上粉置兩髀,或採而無所得,經宿不敢歸房中。 又旗名。【左傳哀二年】獲其蠭旗。 又舟名。【拾遺記】武王伐紂,有蠭狀如丹鳥,飛集王舟,翼日南梟紂,名其船曰蠭舟。 又星名。【前漢天文志】杓端有二星,一內爲矛招搖,一外爲盾天蠭。 又地名。【拾遺記】燃丘國獻比翼鳥,使者經蠭岑。 又與鋒通。【前漢韓王信傳】及其蠭東向,可以爭天下。【師古註】蠭,鋒同。 【長箋】逢二虫,會遭遇毒蟲,意寓戒心也。隷書傳省作蜂。【埤雅】蜂,其毒在尾,垂穎如鋒,故謂之蜂也。【集韻】本作蠭,或作、蚌。【韻會】又作□。考證:〔【爾雅釋蟲】【註】今江東大蠭,在地中作房者爲土蠭。〕 謹照原文今江東改江東呼。 蠮 【申集中】【虫字部】 蠮 【唐韻】烏結切【集韻】一結切,□音噎。【類篇】蠮螉,蟲名,土蠭也。【爾雅釋蟲】果蠃,蒲盧。【註】卽細□蜂也。俗呼爲蠮螉。又蠮螉,塞名。詳螉字註。 或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許委切【集韻】虎委切,□音毀。【說文】米一斛舂爲八斗曰□。 或作□。亦省作毀。□。 蠯 【申集中】【虫字部】 蠯 【唐韻】蒲幸切,音□。與□同。【類篇】蚌狹而長者。【周禮天官鼈人】祭祀,共蠯蠃蚳,以授醢人。【註】鄭司農云:蠯,蛤也。 又【正韻】作螷。【爾雅釋魚】蜌螷。詳蜌字註。 又【集韻】騈迷切,音鼙。【韻會】蒲街切,音牌。【廣韻】符支切,音裨。義□同。【集韻】亦作□。考證:〔【周禮天官鼈人】祭祀,共蠯蚳,以授醢人。【註】鄭司農云:蠯,蛤也。〕 謹照原文祭祀共蠯下增蠃字。〔【爾雅釋蟲】螷蜌〕 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螷蜌改蜌螷。 蠰 【申集中】【虫字部】 蠰 【唐韻】【集韻】【正韻】□式亮切,音餉。【爾雅釋蟲】蠰,齧桑。【註】似天牛,長角,體有白點,喜齧桑樹作孔,入其中。江東呼爲齧髮。 又師莊切,音霜。義同。 又【廣韻】如兩切,音壤。【爾雅釋蟲】土螽,蠰谿。【註】似蝗而小,今謂之土□。 又【集韻】奴當切,音囊。蟷蠰。詳蟷字註。 又如陽切,音穰。義同。 亦作□。 裚 【申集下】【衣字部】 裚 【集韻】子計切,音霽。【類篇】斷也。【管子大匡篇】朝之爭祿相刺,裚領而刎頸者不絕。【註】裚謂掣斷之也。 又【篇海】斷衣也。 袃 【申集下】【衣字部】 袃 【集韻】丑邁切。同□。【類篇】□芥,刺鯁也。或作袃。【鶡冠子世兵篇】細故袃蒯。 蠱 【申集中】【虫字部】 蠱 【唐韻】公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五切,□音古。【說文】腹中蟲也。【通志六書略】造蠱之法,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爲蠱。【左傳昭元年】於文皿蟲爲蠱。【註】皿,器也,器受蟲害者爲蠱。【周禮秋官庶氏】掌除毒蠱。【史記秦本紀】德公二年初伏,以狗禦蠱。 又【左傳昭元年】穀之飛亦爲蠱。【述異記】晉末,荆州久雨,粟化爲蠱蟲。 又【說文】臬桀死之鬼亦爲蠱。 又蠱雕,獸名。【山海經】鹿吳之山有獸名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 又【爾雅釋詁】蠱,疑也。【左傳註】蠱,惑疾,心志惑亂之疾也。 又卦名。【易】巽下艮上,蠱。【序卦傳】蠱者,事也。 又【集韻】古慕切,音顧。義同。 又【正韻】以者切,音冶。媚也。 又【集韻】音義□與冶同。【後漢馬融傳廣成頌】田開古蠱。【註】蠱與冶通。考證:〔【爾雅釋詁】蠱,疑也。【左傳註】蠱,惑疾,心志惑禮之疾也。〕 謹照原文禮改亂。 蠲 【申集中】【虫字部】 蠲 【唐韻】古□切【集韻】【韻會】圭□切,□音涓。【說文】馬蠲,蟲也。《明堂月令》曰:腐草爲蠲。 又潔也。【詩小雅】吉蠲爲饎。【周禮天官宮人】除其不蠲。 又明也。【左傳襄十四年】惠公蠲其大德。 又【玉篇】除也,疾也。 又【韻會】涓畦切,音圭。義同。 又與圭通。【儀禮士虞禮】哀子某,圭爲而哀薦之。【註】引《詩》吉圭爲饎。 又【正字通】唐人以漿穫紙使瑩滑,名曰蠲紙。蠲,音圭。【字彙】又讀作桂,引唐太宗詩:水搖文蠲動。言水紋似蠲紙也。【韻略】又音絹。考證:〔又與圭通。【儀禮士虞禮】哀子某,圭爲哀薦之饗。【註】圭今作蠲。〕 謹照原文哀薦之饗改而哀薦之。圭今作蠲改引詩吉圭爲饎。 蠳 【申集中】【虫字部】 蠳 【字彙補】音嬰。龜名。【張衡南都賦】其水蟲則有蠳龜鳴蛇。【李善註】引《抱朴子》:蠳龜噉蛇。 蠵 【申集中】【虫字部】 蠵 【唐韻】戸圭切【集韻】元圭切,□音攜。【說文】大龜也。以胃鳴。【玉篇】蟕蠵,似玳瑁而有文。【前漢禮樂志】馮蠵切和疏寫平。【揚雄傳】抾靈蠵。互詳蟕字註。 又【博雅】地膽,靑蠵也。 又【韻會】宿名。 又勻規切。義同。 【集韻】亦作□。 蠶 【申集中】【虫字部】 蠶 【唐韻】昨含切【集韻】【韻會】【正韻】徂含切,□音□。絲蟲也。【說文】任絲也。【詩豳風】蠶月條桑。【書禹貢】桑土旣蠶。【淮南子天文訓】蠶珥絲而商絃絕。【博物志】蠶三化,先孕而後交,不交者亦產子。【爾雅翼】蠶之狀,喙呥呥類馬,色斑斑似虎。初拂謂之蚝,以毛掃之,蠶尚小,不欲見露氣。桑葉著懷中令暖,然後切之得氣,則衆惡除也。【酉陽雜俎】食而不飮者蠶。 又原蠶。【埤雅】再蠶謂之原蠶,一名魏蠶,今以晚葉養之。 又紅蠶。蠶足於葉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蠶已老,則紅,故謂之紅蠶。 又野蠶。【後漢光武紀】野蠶成繭,被于山阜。 又華蠶。【述異記】園客種五色香草,啖華蠶,得繭一百二十枚,大如甕。 又【本草】石蠶,一名沙蝨,乃東澗水中細蟲。 又雪蠶,生隂山及峨嵋山,北人謂之雪蛆。 又金蠶,屈如指環,食故緋帛錦,如蠶之食葉也。 又蠶室。【晉書禮志】皇后親乗車東郊苑中蠶室祭蠶神。 又蠶神。【爾雅翼】今蠶神曰苑窳婦人、寓氏公主,凡二神。 又人名。【成都記】蠶叢氏,蜀君也。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蜀郡蠶陵。【國名記】彭之遵縣有蠶厓。 又蠶繭,草名。【本草】治腫脹。 蠷 【申集中】【虫字部】 蠷 【唐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音劬。蠷螋,蟲。 蠸 【申集中】【虫字部】 蠸 【唐韻】巨員切【集韻】逵員切,□音權。【爾雅釋蟲】蠸,輿父,守瓜。【註】今瓜中黃甲小蟲,喜食瓜葉,故曰守瓜。【莊子至樂篇】瞀芮生乎腐蠸。又【本草】馬陸,一名馬蠸。 又【說文】一曰大螫也。 又【類篇】呼官切,音歡。義同。又【集韻】呼玩切,音喚。大鼈也。 【酉集下】【車字部】 【集韻】力質切,音慄。刷纑具也。 又【字彙補】力一切,音栗。彩也。 【寅集上】【尸字部】 【集韻】賞是切,音侈。人名。或从广作。○按广部,尺矢切,音恥,廣也,或作。今《集韻》或从广作。應是字之譌。 【卯集下】【攴字部】 【廣韻】【正韻】蒲沒切【集韻】薄沒切,□音孛。與勃同。【前漢司馬相如傳】媻姍窣。【後漢史弼傳】終用漫。媻字从□下女。 【補遺】【卯集】【手字部】 【字彙補】落好切,音老。拷。灣,豐縣地名。出《河防一覽》。 【卯集下】【攴字部】 【廣韻】【集韻】□盧谷切,音祿。剝聲。【類篇】擊也。 又【廣韻】力玉切【集韻】龍玉切,□音錄。【類篇】撲聲。 蠹 【申集中】【虫字部】 蠹 〔古文〕螙【唐韻】【集韻】當故切【韻會】【正韻】都故切,□音妒。【說文】木中蟲也。【莊子人閒世】以爲門戸則液樠,以爲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註】蟲在木中謂之蠹。 又【前漢南粵傳】桂蠹一器。 又【續博物志】積穀則生蠹。 又蠹書。【穆天子傳】天子東遊,次雀梁,蠹書于羽陵。【註】暴書中蠹蟲,使不藏匿也。【徐陵玉臺新詠序】辟惡生香,聊防羽陵之蠹。 又【爾雅釋蟲】蜭,毛蠹。【註】卽蛓也。 【說文】作蠹,省作螙,象在木中形。【集韻】亦作□。【韻會】別作蠧,非。考證:〔【穆天子傳】天子東遜。〕 謹照原文遜改遊。 蠺 【申集中】【虫字部】 蠺 【海篇】同蠶。 蠻 【申集中】【虫字部】 蠻 【唐韻】莫還切【集韻】【韻會】【正韻】謨還切,□音獌。【玉篇】南夷名。【書禹貢】三百里蠻。【傳】以文德蠻來之不制以法。【周禮夏官大司馬】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畿。【疏】蠻者縻也,縻繫之以政敎也。【班固東都賦】外綏百蠻。【唐書南蠻傳】有十姓白蠻,五姓烏蠻。 又綿蠻,鳥聲。【詩大雅】綿蠻黃鳥。 又蠻蠻,鳥名。【山海經】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 又水名。【戰國策】灓水齧其墓。《春秋後語》作蠻水。 又雷名。【道書】五雷,五曰蠻雷。 又姓。【通志氏族略】蠻氏芈姓,荆楚之後因氏焉。 又【韻補】彌鄰切,音民。【班固東都賦】外綏百蠻。叶上珍字韻。 又【古音攷】叶音眠。【曹植王粲誄】翕然鳳舉,遠竄荆蠻。身窮志達,居鄙行鮮。 蠼 【申集中】【虫字部】 蠼 【集韻】厥縛切,音矍。【類篇】獸名。母猴也。【司馬相如上林賦】蛭猱蠼猱。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蠼以連卷。【索隱註】韋昭曰:蠼,龍之形貌。 又【篇海】音瞿。與蠷通。詳蠷字註。 蠼猱之蠼本作玃,別詳犬部。考證:〔【司馬相如上林賦】蛭蜩蠼猱。〕 謹照原文蜩改猱。 蠽 【申集中】【虫字部】 蠽 【唐韻】姊列切【集韻】子列切,□音□。【爾雅釋蟲】蠽,茅蜩。【註】江東呼爲茅蠽,似蟬而小,靑色。附詳蜩字註。 又【集韻】同蚻,蜻蜻也。詳蚻字註。亦作□。 衄 【申集下】【血字部】 衄 【唐韻】【集韻】【韻會】□女六切,音忸。【說文】鼻出血也。【素問】鼻衄。又脾移□于肝,則爲驚衄。 又【廣韻】挫也。【綱目集覽】敗北曰衄。【曹植求自試表】師徒小衄。【風俗通】且有强兵良謀,雜襲繼踵,每輒挫衄。 又【魏志裴松之註】焦先竄于河渚閒,有竊問見今討吳何如。先不肯應,而謬歌曰:祝衄祝衄,非魚非肉,更相追逐。 又【集韻】而六切,音肉。義同。 或作□,俗作。 袅 【申集下】【衣字部】 裊 【正字通】俗褭字。【韻會】褭或作裊。【漢書音義】騕裊,神馬。又【前漢百官公卿表】爵三級曰簪裊。【師古註】以組帶馬曰裊。簪裊,言飾此馬也。 衅 【申集下】【血字部】 衅 【唐韻】許覲切【集韻】許愼切,□音舋。與釁同。【玉篇】牲血塗器祭也。【禮樂記】車甲衅而藏之府庫,而弗復用。【註】衅,釁字也。許靳反。(釁)【唐韻】虛振切【集韻】許愼切【韻會】許刃切,□興去聲。【說文】血祭也。象祭竈也。【廣韻】牲血塗器祭也。【禮月令】孟冬之月,命大史釁龜筴。【疏】謂殺牲以血塗釁其龜及筴。又【雜記】成廟則釁之。【疏】謂宗廟初成,則殺牲取血以釁之,尊而神之也。【史記高祖紀】祭蚩尤於沛庭而釁鼓。【註】釁,祭也。殺牲以血塗鼓曰釁。 又罪也。【左傳宣十二年】觀釁而動。【註】釁,罪也。 又瑕也。【左傳桓八年】讐有釁,不可失也。【註】釁,瑕隙也。【史記李斯傳】成大功者,在因瑕釁而遂忍之。【註】索隱曰:言因諸侯有瑕釁,則忍心而剪除也。 又兆也。【魯語】若鮑氏有釁,吾不圖矣。【註】釁,兆也。【陸機答賈長淵詩】天厭霸德,黃祚告釁。 又塗也。一曰熏也。【齊語】比至,三釁三浴之。【註】以香塗身曰釁。【周禮春官肆師】共其釁鬯。【註】以鬯塗尸,使之香美也。【周禮春官】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註】釁浴,謂以香薰草藥沐浴。【前漢賈誼傳】釁面吞炭。【註】漆面以易貌。一曰熏也,以毒熏入之。 又動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夫小人之性釁於勇。【註】釁,動也。 又【爾雅釋獸】獸曰釁。【疏】獸之自奮迅動作名釁。 又姓。【正字通】周有釁夏。 又【正字通】通作舋。【韓非子】旣蓄王資而承敵國之舋。【前漢高帝紀】乗舋而運。 又或作衅。【禮樂記】車甲衅而藏之府庫。【註】衅,釁字也。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 又或作興。【禮禮器】旣興器用幣。【註】興,當爲釁字之誤。(釁)考證:〔【禮樂記】車甲衅而藏之武庫。〕 謹照原文武庫改府庫。 衆 【申集下】【血字部】 衆 【字彙】同眾。【正字通】眾字之譌。別詳目部。 衇 【申集下】【血字部】 衇 【唐韻】【集韻】□莫獲切,音麥。【說文】血理之分,衺行體者。【集韻】又作胍、脉。註詳肉部脈字。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蘇計切【集韻】思計切,□音壻。隷作細。詳細字註。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韻】披庚切,音烹。打也。 【申集中】【虫字部】 【集韻】曲王切,音匡。【類篇】大蝦也。 【唐韻】作。字作匚内干,不从王。 【子集中】【人字部】 【集韻】【韻會】□去仲切,穹去聲。小貌。【張衡思□賦】怨高陽之相兮,顓頊而宅幽。【註】相,視也。,居也。怨顓頊居此小陋之地。北稱幽。又屈也。別作。考證:〔【張衡思□賦】怨高陽之相寓兮,顓頊而宅幽。【註】相,視也。寓,居也。〕 謹照原文兩寓字俱改爲。 衈 【申集下】【血字部】 衈 【唐韻】【集韻】□仍吏切,音餌。開□書殺雞血祭名。 又【玉篇】耳血也。【禮雜記】其衈皆于屋下。【註】衈,謂將刲割牲以釁,先滅耳傍毛薦之。耳,聽聲者,告神欲其聽之。 又釁也。【穀梁傳僖十九年】用之者,叩其鼻以衈社也。【范甯註】取鼻血以釁祭社器。 衉 【申集下】【血字部】 衉 【集韻】乞格切,音客。與同。【晉語】鐵之戰,趙□子曰:鄭人擊我,吾伏弢衉血,鼓音不衰。【註】面汙血曰衉。【補音】衉,或作,音客。【唐書諸子建成傳】王暴疾,衉血數升。考證:〔【楚語】鐵之戰。〕 謹照原書楚語改晉語。 衊 【申集下】【血字部】 衊 【唐韻】【韻會】□莫結切,音蔑。【說文】汚血也。【前漢文五王傳】汙衊宗室。【師古注】衊謂塗染也。【唐書桓彥範傳】李朝隱奏:彥範等恐爲仇家誣衊,請遣御史案實。又【列女傳】糞穢衊面。 又【篇海】鼻出血也。【素問】膽移□於腦,則辛額鼻淵。鼻淵者,濁流下不止也,傳爲衊瞑目。 又【集韻】莫葛切,音末。又見切,音麪。又謨官切,音瞞。義□同。 衋 【申集下】【血字部】 衋 【唐韻】許極切【集韻】迄力切,□音赩。【說文】傷痛也。【書洛誥】民罔不衋傷心。 又【集韻】忽域切,音洫。義同。 【六書正譌】从血、聿,皕聲,人痛傷則血枯,會意。俗作□,非。 行 【申集下】【行字部】 行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又【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又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又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又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又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又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又【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又【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又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又【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 又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又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又【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又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又【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又【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又【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又【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考證:〔【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雞犬。〕 謹照原文雞犬改犬雞。〔【杜甫詩】豈知吾甥不流宕。〕 謹照原文豈知改豈如。 袝 【申集下】【衣字部】 袝 【集韻】符遇切,音附。【類篇】盛服也。 衍 【申集下】【行字部】 衍 【唐韻】【集韻】【韻會】□以淺切,音演。水溢也。【說文】水朝宗于海也。 又【小爾雅】澤之廣者謂之衍。 又美也。【詩小雅】釃酒有衍。 又布也。【前漢司馬相如傳】離靡廣衍。 又游衍。自恣之意。【詩大雅】昊天曰旦,及爾游衍。 又衍沃,平美之地。【左傳襄二十五年】井衍沃。 又曼衍,無極也。【莊子齊物論】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 又沙衍,水中有沙者。【穆天子傳】天子乃遂東征,南絕沙衍。 又篋衍,笥也。【莊子天運篇】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 又【博雅】衍衍,行也。【謝朓詩】衍衍淸風爛。 又水名。【史記荆軻傳】丹匿衍水中。【索隱曰】在遼東。 又朐衍,地名。【前漢地理志】屬北地郡。 又姓。【通志氏族略】衍,子姓,宋微仲衍之後。 又【廣韻】于線切,延去聲。義同。 又【集韻】夷然切,音延。進也。【周禮春官】望祀望衍。【鄭註】讀爲延。【疏】衍,衍祭也。【劉歆甘泉賦】高巒峻阻,臨眺曠衍。叶泉字韻。 【直音】或作衍。衍字从彡,不从氵作。考證:〔【周禮春官】望祀望衍。【鄭註】讀平聲。〕 謹照原文讀平聲改讀爲延。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韻】【韻會】□而宣切,輭平聲。與撋同。煩撋也。 又【集韻】儒誰切,音蕤。搵也。 又【唐韻】【集韻】□如劣切,音爇。撋也。與擩同。【儀禮特牲饋食禮】于醢。【註】於醢者,染於醢。【釋文】,如悅反。又而圓反。又而誰反。 衎 【申集下】【行字部】 衎 【唐韻】苦旰切【集韻】【韻會】墟旰切,□音看。【說文】行喜兒。【爾雅釋詁】衎,樂也。【詩小雅】君子有酒,嘉賔式燕以衎。【曹植娛賔賦】遂衎賔而高會兮,丹幃曄以四張。 又【揚子方言】衎,定也。【郭註】衎然安定貌。 又【廣韻】苦旱切,音侃。信言也。考證:〔【說文】行喜也。〕 謹照原文也改兒。 衑 【申集下】【行字部】 衑 【篇海】魯丁切,音靈。【玉篇】道也。 衒 【申集下】【行字部】 衒 【唐韻】黃練切【集韻】熒絹切,□音縣。【韻會】自矜也。【廣韻】自媒也。【越絕書】衒女不貞,衒士不信。【前漢東方朔傳】武帝初卽位,四方士多上書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數。【師古註】衒,行賣也。 又【集韻】局縣切,音睊。義同。 【說文】作□。【六書正譌】通作眩。 □ 【未集上】【米字部】 □ 【玉篇】同糞。 □ 【備考】【辰集】【比字部】 □ 【海篇】同□。 術 【申集下】【行字部】 術 【唐韻】【集韻】【韻會】□食律切,音秫。【廣韻】技術也。【人物志】思通造化,策謀奇妙,是爲術家。 又心術。【漢書註】師古曰:述,道徑也,心之所由也。【禮樂記】心術形焉。又道也。【晏子雜下篇】言有文章,術有條理。 又業也。【禮儒行】營道同術。 又【說文】邑中道也。【管子度地篇】百家爲里,里十爲術,術十爲州。【左思蜀都賦】亦有甲第,當衢向術。 又【博雅】迹也。 又與述通。【禮祭義】結諸心,形諸色,而術省之。【註】術當爲述。 又與沭通。【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術陽侯建德。【索隱曰】在下邳。 又【集韻】徐醉切,音燧。六鄕之外地。一曰道也,通作遂。【禮學記】術有序。【註】術當爲遂。【周禮地官】萬二千五百家爲遂。考證:〔【史記建元侯年表】術陽侯建德。〕 謹照原書改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