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宝训音义 - 第 5 页/共 36 页
靡靡
渐渐也。又坏散延连也。
鼎立
禹王。造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器也。鼎分三足。一口朝天。一口。即王道也。
诋訾
责谤也。
孙莘老书
修撰侍郎孙莘老。问教於大觉曰。三代以降。列圣相承。政通人和。道传统续。不以佛教未来为欠。周姬讫箓。更秦换汉。宪网刑巢。蔽空落野。不以佛教已至而革。四海派分。异说捷出。由唐而至。五季为甚。庶务万机。理乱非常。奉佛之教奚益。间有草衣木食。岩栖涧饮。不过独善其身耳。又有名而异行。假而非真。教化未孚。弊乃生焉。然师必有辩伫闻其说。妙道篇。师所答也。
○克
除己之私心也。
四众
在家二众。出家二众。
○聪明
见闻不惑。故曰聪明。
石门聪
襄州谷隐山石门寺。蕴聪禅师。嗣首山念禅师。南岳下九世。得法后住石门日。襄州太守。以私意笞辱。既归。众僧迎於道侧。首座趣前问讯曰。太守无辜曲辱和尚。师以手指地云。平地起骨堆。随手涌一骨堆。太守闻知。令人削去。复涌如初。太守全家死於襄州也。
栖贤舜
南康军云居晓舜禅师。字老夫。嗣洞山聪。瑞州胡氏子。清源下十世。住庐山栖贤日。槐都官守南康。多贪墨迹。舜不忍以常住物。结情固位。被人谮於郡守问还俗。民其衣。大觉昔曾入舜之室。故往京都访大觉。让舜正寝。琏居偏室。仁宗数诏入内问道。竟不言舜事。偶一日。圣旨勑净慈饭僧。见大觉侍舜甚恭。归奏。帝召见之。乃叹曰。道韵奇伟。真山林达士。遂於扇书曰。赐晓舜依旧为僧。再住栖贤。仍赐紫衣银钵。舜罢栖贤日。有二壮力。舁轿至罗汉寺前。二人相谓曰。今不是我院长老。不须远送。弃轿而回。舜既再来。令人安抚曰。你当时做得是。但安心不必疑惧。入院上堂曰。无端被谮枉遭迍。半年有余作俗人。今日再归三峡寺。几多欢喜几多嗔。
欤
疑辞。谦退而不敢质言。而言欤也。
隐微
上幽暗也。下细事也。谓事之首不足虑。祸隐微深可忧也。盖着者。人所易见。故得为之。隐者。人所难知。故当谨而不可忽也。
尤
甚也。
○罹
非理而遭痛毒也。
横逆
强暴不顺理也。文出孟子离娄章。
民衣
老夫还俗。服民之衣也。
畴
往昔之事也。
辇
天子之车也。有轮曰辇。无轮曰舆。
○赋
禀也。均表敷布曰赋。谓天之所赋性於人。均而无偏也。
权衡
上秤锤也。下秤杆也。
货
以财变物曰货。
殖
积聚财宝曰殖。又货之所宜曰殖。
一日不作
百丈寺。在南岳之绝顶也。大智禅师。每日力作以偿其供。有劝止者。则曰我无德以劳人。众不忍而藏其作具。徧索不得。遂不食。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寰宇。先德率身多如此矣。
垂
将也。
涉
历也。
○传持
代代相承曰传。拳拳执守曰持。
操
守志不改曰操。
履
践行不怠曰履。
住持
安住道德。执持教化。令法久住故也。又住於真理。持而不失。
衒
彰卖也。
渝
变也。
夷险
上坦而平也。下峻而不平也。
致
理也。
○远录公
舒州浮山法远圆鉴禅师。郑州王氏子。嗣叶县省禅师。远尝与达观颕。薛大头。七八辈游蜀。几次遭迍。师以智脱之。众以晓吏事。故称远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