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红亭 - 第 22 页/共 28 页

第十八回红心友志题红叶句多余人论证多余时 林深落叶聚蓬松,信步犹疑步烟濛。 枯竹怯冻鸿雁落,冷云酿雪漫长空。 原来,断桥的于和在这里设宴请璞玉等人。坐北朝南的是璞玉、宪章二人,左边穿紫红衣服的是施凌云,右边穿灰衣裳的是于和。那时他们都喝得酒酣耳热,一时发怒要打笑话他们的人,底下人不分青红皂白的就要大打出手。 刘功看了这个情形,连忙大喝道:“瞎了眼的奴才!快住手!”那些底下人吓得都顺窗户溜跑了。 璞玉的侍从们有的过去跟着金夫人去过浙江,认得金公子,定睛一看叫道:“大爷不能打,那是浙江的金公子!”这时刘功也认出璞玉来,忙过来请安。 那时,金公子还猫着腰笑着说:“今天我算开眼了。”刘功叫他快见璞玉。二人不禁大喜,喜笑不尽。于和忙收拾桌上的酒席,再上了菜,众人也都进屋坐下。 璞玉给了赏钱,施凌云把歌女们打发走了。 那天璞玉、金钟二人各说各家的事儿。璞玉邀金钟一道进城。金钟推辞说:“小弟先将瑞姑娘送到梅峪,叫她去见两位姐姐,等那儿的事完了以后,再去拜见姑父姑母,绝不误事。”璞玉知道他有事儿,无奈放他走了。 施凌云心里佩服他们不愧为公侯之后,真叫亲热。他向璞玉辞别,要求宪章同他一块儿去。施凌云求璞玉请李宪章到他家里讲几天书,璞玉依了。只有于和留在这里算酒账,众人道谢辞去。 金钟、刘功一行去梅峪,宪章、凌云一行去孤山,暂且不提。 只说璞玉辞别众人,把车辆先打发走了,自己骑马,带领一个侍童,沿着堤下一条柳荫路,观看湖上的画舫水榭。在青山绿水中,听莺歌,看荷花。过了西冷桥,到了葛岭山口,看见对面走过来一个人。 那人身穿葛布僧袍,骑着白马。瑶琴忙道:“这就是天竺寺的月江和尚。”那人已到近前,二人还没说话就象三生石前的二人重见了面似的。眉宇之间透着有缘的和气,下马施礼相见。 璞玉大喜道:“久闻尊名,无缘见面,今日幸会,真是天赐之缘,不知到何处 一叙倾慕?” 那月江和尚早已听说璞玉之名,今日见了他,从相貌也就认出来了,忙笑道:“这也是缘分,但野外不便久谈,如何是好?” 璞玉笑道:“枉驾寒舍一叙如何?” 月江道:“贫僧不入侯门久矣。贵公子如蒙不弃,光临寒寺茅舍,当烹茶以待。”说了一阵子便分道扬镳。 临别时璞玉问道:“法师今日去往何处?” 月江用马鞭指着那边云雾朦胧的青山道:“闲暇无事,今天想去南屏山拜望高禅师。”说完便策马而去了。 璞玉纵马急驰,今天无意中遇见了两个稀客,心里特别高兴。进了城,来到府门前,一看满是车马。一问,说是嫁到扬州的二姑娘和姑爷“一起来探亲。璞玉更加高兴,忙下马照直进入内院。 原来,熙清跟她丈夫苏令安商议:因她公公知府的任职快要期满,正想在回北京之前到杭州探亲。 璞玉来到堂屋,贲侯、金夫人在大炕上对面坐着,熙清坐在当中间儿,正在说笑。苏令安在地下椅子上打斜儿坐着。地下站满了花团锦簇的妇女和姑娘。 熙清看璞玉进来,忙起身要下炕。璞玉忙上前在炕边上拉住手,施个半礼,又回身同苏令安握手拜会。 贲侯问道:“你整天不在书房,老是出去上哪儿去了?” 璞玉忙回话:“有一个朋友约我到湖上看荷花,不便推辞,同李师兄去的。”贲侯沉下脸,只是当着新来的客人的面,没有过多地责备。瞪了他一会儿道:“此地是容易闹乱子的地方,年青人不懂事,容易败坏家教。今后无论有什么要紧的事儿,不报告我不准出去。”璞玉忙跪下遵命。 贲侯又和苏令安说他父亲的事。金夫人看姑娘熙清肉都耷拉下来了,比以前胖了不少,又看她谈笑风生,知道她没有吃苦,心里很高兴。熙清的侍女莺歌、子规也过来给璞玉请安。贲侯又转过身子问话,熙清把扬州的人情风俗、土产,—一告诉。苏令安起身回馆舍,璞玉陪同出来。 次日,龚高从苏州回来,见贲侯禀报:“浙江的舅太爷,对咱们说的事都应允了。苏州的姑太太看了八月初八日是上好的吉日,很高兴。奴才认为,这里还有接亲的事,并且在八月份内还没有这样上等的吉日。把连接带娶的两桩事合并在一齐办也有困难。因此我和杜敬忠商量,七月末从这儿派人去,将姑太太娘俩儿先请到这儿,住在别院。到大喜的日子,三个新人同时拜堂,不仅对事有利,对谁也方便。杜敬忠禀告了姑太太,姑太太起初有点为难,经奴才再三央求,才同意了。姑太太说,到那时候将一切准备妥当,只等这儿去人接。” 贲侯欣然点头,将衙门东侧的另一个跨院——桂香院打扫干净,准备接待苏州姻亲。将逸园的友竹山房修缮一新,准备作璞玉的新房。 不到两天,金钟在戴新民家见过了两个姐姐,安顿了瑞红,切事情办好以后,来到杭州城里见姑母。金夫人见了娘家侄子非常高兴,暂且不提。 且说高珍、马柱等领来各种工匠,将桂香院、友竹山房二处的房屋、院落,根据情况修缮一新。从此贲璞玉在内同熙清、福寿等说笑玩耍,在外陪同金公子、苏令安等,或者射箭,或者行酒令,热闹非常。府内各处挤满了工匠,院内各处为今秋喜事准备各种东西,更加热闹起来。 几天以后,金公子要回原籍。金夫人再三叮嘱:八月办喜事必定来,金公子“喳喳”地满口答应,同刘功返回浙江。 苏令安要同熙清回去。贲侯留住熙清说,等喜事办完了之后从这里送去。苏令安无奈辞别,回转扬州不提。 忙活的日子过得真快,转眼之间炎夏将过,凉秋就到了。 一天璞玉闲着没事儿,正坐在晓宓山堂看古书,忽见墙上的《三生图》,想起月江禅师,正想去拜访。古画手里拿着一张纸进来呈上。璞玉接过来问道:“这是谁给的?”古画道:“有个公差去西湖,路过天竺寺,看见一个认识的和尚,他说:‘这里天竺寺和尚月江给贲公子的,麻烦你给带去。’公差知道是闲事儿,就带来了。” 璞玉高兴地拆开一看,不是禀报,也不是信,原来是一首五绝。其诗云: 碧空明秋色,当亦感知音。 晓风吹枯叶,孤僧独坐听。 这首诗触动了璞玉的诗兴。那时施凌云回原籍应试,璞玉正在愁闷,那天贲侯也去总督衙门办理公务,趁此机会领了两个书童,也没有换衣服,徒步走出花园。到了门口—看,管家们召集了不少公差,备了不少轿子,看情况是到江边接人。 原来黄明等奉贲侯之命,到苏州去接贲夫人母女,这两天就要来了,所以管家提前准备,等来了消息就去迎接。 璞玉知道,贲夫人这次来为的是送姑娘,自己去迎接和见面都不方便,并且也不知道她们究竟什么时候到,于是照直出了西门,奔西湖堤上走来。 那年是闰七月,很早就立了秋,城里头感觉不太明显,湖堤的草色却早有变化了。 正是: 疏林叶间聆秋讯,烟雨楼上传笛声。 璞玉傍花随柳,走了一段路程,到了下天竺附近,叫瑶琴在前面引路,过了几个人家,到了一家门前,瑶琴说就是这儿。 两扇不起眼的门关着,里面静悄悄的没有动静。书童把门轻轻地敲了几下,忽听见哈巴狗吠声,出来一个小童开门,看了璞玉,好象有点儿面熟,笑脸相让。又进了“一个小门,朝南的三间茅舍,两旁的竹篱上种了不少花草。小童掀起竹帘,进屋是两明一暗,西间是佛堂,屋内虽是竹椅纸屏,瓷鼎砂壶,但格外素雅清净,比世俗的金玉器皿高雅十倍。北墙上的芙蓉图两旁写的是: 慧镜虽圆情印正,智棋称巧法规严。 西墙上挂着用小块乌金墨玉似的滑石缕刻套成的正楷,写的是仙人隐士的四段韵文。两边挂着唐一褚遂良写的一副对联: 贯奇通妙量慧智,摒文返朴寄筝心。 璞玉正沉湎于欣赏房舍的明净幽雅,月江快步迎出,二人握手相见。因三生石的前缘,相互敬重,暂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