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放翁全集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 第 317 页/共 361 页
吴君遣书行千余里,示予以社仓本末,因及诸公书楼纪述。予慨然叹以为知吴君兄弟
心者,莫予若也,故书之。嘉泰四年六月某日,山阴陆某书。
跋六一居士集古录跋尾
始予得此本,刻画精致,如见真笔。会有使入蜀,以寄张季长。及再得之,才相距数
年,讹阙已多,知古人欲传远者,必托之金石,有以也夫。嘉泰甲子六月二十二日,笠泽
陆某谨识。
跋林和靖诗集
和靖人物文章,初不赖东坡公以为重,况黄。秦哉。若李端叔者,尤不足录。读竟使
人浩叹,书之,所以慰和靖于泉下也。嘉泰甲子六月二十四日,放翁识。
跋米元晖书先左丞海岱楼诗
右米侍郎元晖书先大父,题海岱楼。诗一首。春秋公羊传。曰。山川有能润于百里
者。天子秩而祭之。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惟泰山尔。故大父云。
起为霖雨从肤寸。盖言遍雨天下之泽。自肤寸而始也。米所书。误以从为成。遂失本意。
可为太息。嘉泰四年秋八月壬寅。山阴陆某书于三山老学庵跋苏丞相手泽
某之先大父左丞。平生所尊事愿学者。惟丞相魏公。每为门生言国朝辅相。德量岿然。
莫如魏公与王文贞公旦。所谓筑太平之基。寿宗社之脉。养天下之气者。他相虽贤。莫敢
望。观此奏稿。可概见也。嘉泰四年秋八月丙辰。山阴陆某谨识跋韩干马
大驾南幸。将八十年。秦兵洮马。不复可见。志士所共叹也。观此画。使人作关辅河
渭之梦。殆欲涕矣。嘉泰甲子十月二十一日。山阴陆某书跋义松
黄子迈之为莲城。以最闻。予以相距远。不能知其详。然草木无知。造物无心。太平
无象。其所感犹如此。则是邑之民。其有以不友不敬至庭造狱者乎。予将求诸邑人而纪之。
未暇也。嘉泰甲子岁十一月甲子。山阴陆某书跋林和靖帖
祥符。天禧间。士之风节文学名天下者。陕郊魏仲先。钱塘林君复二人。又皆工于诗方是时。天子修封禅。告太平。有二人在。天下麟凤芝草不足言矣。君复书法又自高胜绝
人。予每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忽得观上竺广慧法师所藏二帖。不觉
起敬立。法师能捐一石。刻之山中。使吾辈皆得墨本。以刮目散怀。亦一奇事也。嘉泰甲
子岁十二月丁卯。山阴陆某务观书跋东坡集
此本藏之三十年矣。嘉泰甲子岁十二月。遗烬几焚之。予缉成编。比旧本差狭小。乃
可爱。遂目之曰焦尾本云。十四日。山阴陆某书。
跋陶靖节文集
张纟寅季长学士自遂宁寄此集来,道中失调护,前后皆有坏处,遂去之,而存其偶全者。
末有年谱辨正,别缉为编云。开禧元年正月四日,务观书。
跋三近斋余录
右外兄元城王正夫所作。正夫名从,元丰中书舍人震字子发之子,仕至上饶守云。开
禧改元正月庚申,务观识。
跋望江君集
徐常侍鼎臣送望江张明府诗云。无使千年后,空传眆令名。则眆令之名,在唐著矣。
开禧改元岁乙丑二月二十七日,山阴陆务观书,时年八十有一。
跋吴越备史二首
钱氏讳佐,故以左为上,凡官名左字者,悉改为上。此书所谓上右者,乃左右也。
又
吴越在五代及宋兴,最为安乐少事,然废立诛杀犹如此。方斯时,吾家先世守农桑之
业于鲁墟梅市之间,无一人仕于其国者,真保家之法也。开禧乙丑九月四日,山阴陆某书
于三山书巢。
跋僧帖
方外之士,发扬其先德,累世不懈,吾辈亦可少愧矣。开禧乙丑九月五日,陆某书赠
观师。余年八十一,识其家四世矣,安得不为陈人乎。因以寓叹。
跋卿师帖
本朝小楷,至宋宣献后,仅有道士陈碧虚一人。今见吾里中前辈卿师所书,则萧散小
不逮碧虚,而法度森严无愧者,亦名笔也。后人善藏之。开禧元年乙丑岁九月丁亥,山阴
陆某务观题,时年八十有一。
跋松陵倡和集
皮袭美当唐末遁于吴越,死焉。有子光业为吴越相,子孙业文,不坠家声。至袭美四
世孙公弼,以进士起家,仕庆历。嘉祐间,为韩魏公所知,虽不甚贵显,亦当世名士也。方
吴越时,中原隔绝,乃有妄人造谤,以谓袭美隳节于巢贼,为其翰林学士。新唐书。喜取
小说,亦载之。岂有是哉。比。唐书。成时,公弼已死,莫与辨者。可叹也。开禧元年九
月十四日,山阴陆某务观书于。松陵倡和集。之后跋潜虚
学者必通。易。乃能以其绪余通。玄。玄。既通矣,又以其余及。虚。非可以一
旦骤得也。刘君谈。虚。如此,则其于。易。与。玄。可知矣。司马丞相乃谓己学不足知
易。故先致力于。玄。盖谦云耳。开禧乙丑十一月十八日,笠泽陆某书跋吕成叔和东坡尖叉韵雪诗
古诗有倡有和,有杂拟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有之,而不尽同。有用韵者,谓
同用此韵耳。后乃有依韵者,谓如首倡之韵,然不以次也。最后始有次韵,则一皆如其韵
之次。自元白至皮陆,此体乃成,天下靡然从之。今苏文忠集中,有。雪诗。用。尖。
叉。二字。王文公集中,又有次苏韵诗。议者谓非二公莫能为也。通判澧州吕文之成叔,
乃顿和百篇,字字工妙,无牵强凑泊之病。成叔诗成后四十余年,其子栻乃以示予。予固
好诗者,然读书有限,用力鲜薄,观此集,有愧而已。乃书集后,而归其本吕氏。开禧元
年乙丑十一月丙申,笠泽陆某务观书跋花间集二首
花间集。皆唐末五代时人作。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
可叹也哉。或者亦出于无聊故耶。笠泽翁书又
唐自大中后,诗家日趣浅薄。其间杰出者,亦不复有前辈闳妙浑厚之作,久而自厌,然
梏于俗尚,不能拔出。会有倚声作词者,本欲酒间易晓,颇摆落故态,适与六朝跌宕意气
差近,此集所载是也。故历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者辄简古可爱。盖天宝以后,诗人
常恨文不迨,大中以后,诗衰而倚声作。使诸人以其所长,格力施于所短,则后世孰得而
议。笔墨驰聘则一,能此不能彼,未易以理推也。开禧元年十二月乙卯,务观东篱书跋韩晋公子母犊
予平生见三尤物,王公明家韩干散马,吴子副家薛稷小鹤及此子母牛是也。不知未死
间,尚复眼中有此奇伟否。开禧二年四月甲子,陆务观老学庵北窗书。
跋韩立道所藏兰亭序
观此本,兰亭。如见大勋业巨公于未央庭中。大冠若箕。长剑拄颐。风采凛凛。虽单
于不觉自失。况余子有不汗洽股栗者哉。开禧丙寅岁四月十有三日。陆某年八十二。
跋龚氏金花帖子
右龚氏家藏其先世金花帖子。嘉泰中。陈翰林考质史谍。以为先书姓名散报。始于端
拱中。宋太素尚书知贡举时。自建隆至端拱。取士已久。始克举此故事。然予按宋公有追
念策名时诗。凡千言。略云。吉音来碧落。帖子报红笺。清夜惊神王。日龙明到省前。风中
宫漏尽。日出榜绳悬。宋公盖建隆二年进士。则国初已有前一夕报帖之事。唐制初未尝废。
若曰五代草创。止用红笺。至端拱初乃加金华如唐时。则亦细事耳。不得云始举唐故事也。
世必有知者。予复书此于后。以待博洽君子云。开禧丙寅夏四月丙寅。山阴陆某书。
跋曾文清公奏议稿
绍兴末。贼亮入塞。时茶山先生居会稽禹迹精舍。某自敕局罢归。略无三日不进见。见
必闻忧国之言。先生时年过七十。聚族百口。未尝以为忧。忧国而已。后四十七年。先生
曾孙黯以当日疏稿示某。于今某年过八十。仕忝近列。又方王师讨残虏时。乃不能以尘露
求补山海。真先生之罪人也。开禧二年岁在丙寅五月乙巳。门生山阴陆某谨书。
跋曾文清公诗稿
河南文清公早以学术文章擅大名。为一世龙门。顾未尝轻许可。某独辱知。无与比者。
士之相知。古盖如此。方西汉时。专门名家之师。众至千余人。然能自见于后世者寡矣。扬
子惟一侯芭。至今诵之。故识者谓千人不为多。一人不为少。某何足与乎此。读公遗稿。不
知衰涕之集也。开禧丙寅岁五月乙巳。门生笠泽陆某谨识。
跋鱼计赋
某恭闻徽祖宣和末。将下罪己诏。学士王孝迪当直。不召。顾谓辅臣曰。非小宇不能
作。遂召肃愍公。公初不在北门。既至。辞以非职守。不许。遂授以圣意。下笔亹亹。不
数刻进御。今载在国史。与三代训诰并驱。盖千百年间诏令所未有也。晚读,鱼计堂赋。赡丽超轶如此。则施之大手笔。固宜绝人远甚。某尝见公遗像于友人赵恬家。英气如生。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