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放翁全集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 第 322 页/共 361 页
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以杜甫。黄庭坚为宗,推而上之,由黄初建安,以极于。离
骚。雅。颂。虞。夏之际。初与端明殿学士徐俯。中书舍人韩驹。吕本中游。诸公继没,
公岿然独存。道学既为儒者宗,而诗益高,遂擅天下。有文集三十卷。易释象。五卷,他
论著未诠次者尚数十卷。某从公十余年,公称其文辞有古作者余风,及疾革之日,犹作书
遗某,若永诀者,投笔而逝。故公之子以铭属某。会某客巴蜀,久乃归,铭之岁,实淳熙
五年,去公之殁十二年矣。铭曰。
圣人既没,道裂千岁,士诵遗经,用鲜弗戾。孰如文清,得于绝传,耄期躬行,知我
者天。秉礼蹈义,笃敬以终,病不惰偷,大学之功。仕岂不逢,施则未究,刻铭于丘,维
以诏后。
文集卷三十三
墓志铭五首
青阳夫人墓志铭
有宋蜀人天池先生谭公讳篆字拂云之夫人青阳氏,井硍人。大父知归州事泰,实生五
丈夫子,以幼子古继其弟春,是为夫人之考。夫人归谭氏,不及事舅,独事君姑太安人。太
安人则归州之女子子,于夫人为姑,夫人夙夜妇道,不以亲故少懈。天池与其考隆山先生
讳望字勉翁,皆以文章名一代,取友皆天下士,亦继以进士起家,然得年皆不盈五十,志
远年局,未尝问家人产业。方天池殁时,一子曰季壬,甫生十年,茕然独立。而天池亦无
兄弟,谭氏不绝如线。
太安人传家事已久,夫人幼读书,了大义,于是行其所知。自处俭薄,而不以贫忧其
姑。躬履艰难,而不以事累其子。外父母家,而一意立谭氏门户。太安人膳服,非其手调
芼缝纫,不以进。亲客至,夫人视庖厨刀匕惟谨。及即席,则立侍姑侧,终日不休。酒肴
洁丰,果蔬芳甘,奉盥授帨,肃祗无哗。客归,皆太息,祝其女妇愿庶几夫人万一,而夫
人歉然常愧力不足也。斥卖簪襦,遣季王就学,夜课以书,必漏下三十刻乃止。间则为道
隆山。天池言行以磨砺之。及季壬稍长,与人交,则诲之曰。某可师,某可友,某当绝勿
与通。故季壬名其堂曰愿学,室曰胜己私,皆夫人所以训也。
夫人享家庙如养姑之孝,字孤嫠如爱子之恩,盖其节行法度,士君子莫能加焉。季壬
举进士,拔解,太安人尚无恙,夫人不自喜,而为太安人喜。及擢第拜庙,夫人犹涕泣曰。
先姑不及见矣。观者皆感动恻怆。后以德寿宫庆寿恩得封,亦以是不敢乐也。
初,季壬解褐为崇庆府府学教授,凡四年,徙成都府,吏部以侨寓格不下。执政为奏,
复还崇庆,以便养。命至,而夫人弃其孤矣。初,命教成都,今枢密使周公贰大政,知予
与季壬友,以书来告曰。石室得人矣。季壬有学行,为诸公大人所知盖如此,以故士皆
慕与之交。而夫人墓道之碣,乃万里来属予于山阴镜湖上,义不可辞。
夫人讳字及年,与其他在法当书者,皆已见内志,惧于再告,故独述其大节而已。自
周以降,礼教日衰,为女子者,不闻姆师之训,图史之戒,闾巷尼媪,交煽其间,非天资
淑柔,则悖骜嚚昏,贪黩悍骄,不复知供养祭祀为妇职者,固其所也。夫人奋乎千载之下,
独不移于俗,矫矫自立如此。呜呼贤哉。予与季壬,实兄弟如也,故述孝子之意以作铭。其
辞曰。
淳熙十祀,冬十月丙申,孤季壬奉先夫人之柩,硋于天池先生之藏。平生相倚为命兮,
未尝轻去吾亲之傍。日将夕而未返,则倚门其皇皇。今也山空无人,凛乎欲霜。鸟兽纷其
号鸣,木叶兮草黄。吾亲不见其孤兮,悲生死之茫茫。儿不能奉养于泉涂兮,肝心裂而
涕滂。茹哀忍死兮,庶其显扬。维友予铭兮,后百世而弥芳。
陆孺人墓志铭
孺人山阴陆氏。曾大父某,国子博士,赠太尉。大父某,承奉郎。考某,迪功郎,明
州司法参军。母同郡齐氏。孺人年若干,嫁为承议郎知梧州高邮桑公庄之妻。端靖淑柔,读
书略知大义,自其在父母家,已得孝名,见治丝枲,辄趋与共事,法曹与齐夫人皆异之。建
炎间,法曹避兵天台,而承议适摄县主簿事,故时两家已继为婚姻,情好甚笃,因以孺人
归焉。
承议既罢主簿,以乱故,不克北归,因寓近县山中,凡四十年。间虽出仕,岁满辄归。
居山之日多于在官,衣食尝不足,孺人处之超然。自幼奉佛法,戒击鲜,终身不犯。尝舟
行溯汴,遇老桑门丐钱,孺人亟施之,且问曰。师何许人。老如此,尚行乞耶。对曰。居天台,兄弟十八人,我独好远游,故抵此。汝与我有宿契,他日当为邻。及是,寓居
适近石桥。一日,登应真阁,修茶供,至第三尊者,惊叹曰。此吾汴舟所见也。承议尝
为西安令,有娠妇以事系狱,念释之,未果。孺人梦白衣人告曰。囚且字子矣。旦以告
承议,呼乳医视之而信,即脱械,予假使归。果以是夕产。孺人事佛之验至如此。然奉家
庙尽孝尽敬,朝夕定省如事生,凡祭祀烹饪涤濯皆亲之,至累夕不寐。承议平生所与游,多
知名士,每客至,辄信宿留。孺人执刀匕,白首无倦色,曰。此妇职也。近世闺门之教
略,妄以学佛自名,则于祭祀宾客之事皆置不顾,惟私财贿以徇其好,曰。吾徼福于佛也。
呜呼。娶妇所以承先祖,主中馈,顾乃使之徼佛福而止耶。安得以孺人之事告之。
承议有兄之子,妻士人陈汝翼,贫无以生。孺人力赞承议挈之归,同爨十五年,使其
子与己子俱就学,遂中名第。而孺人诸子皆好修,世昌从诸公问学,不以贫夺其志,人以
为积善之报。
孺人得年七十有四,以淳熙十二年正月己丑卒。丈夫子三人。长之瑞,早卒。次则世
昌。次世茂。女子子四人。徐廷焕。顾渊。陈宽。吴植,其甥也。明年,某月甲子,葬于
天台之太平乡朴土奥,硋承议之墓。世昌实来请铭,孺人于予为从祖姊,其敢辞。铭曰庙祭宾享,维妇之职。嫚骜狠骄,蠹我壶则。孰如孺人,耆老益恭。名山崇崇, 此
幽宫。
浙东安抚司参议陆公墓志铭
绍兴初,诏修元祐故事,命大臣近侍以十科举士。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孙公近,首举
右迪功郎陆静之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方诏之下也,孙公一时辞宗,主盟翰墨,自三馆
诸儒与进士高第,愿得一言者,袂相属也。公年才二十余,以门荫入官,初未为人知,而
孙公独叹誉称荐之。一旦出千百人右,于是中朝名胜士,莫不知陆伯山,慕与之交。而公
仲弟升之仲高,亦以文章有名,号二陆。仲高遂登进士丙科。公业。春秋。及赋,再试礼
部,乃辄斥,因不复践名场,而一意欲以才略致通显。然愈不偶以老,岂非命耶。
公会稽山阴人。曾大父珪,国子博士,赠太尉。大父亻必,中大夫。考长民,左朝请大
夫,尚书右司员外郎。两世皆赠金紫光禄大夫。公以父任补将仕郎。调信州上饶县,台州
天台县主簿。皆不赴。监潭州南岳庙。徙措置户部赡军酒库所干办公事。又不赴。徙江南
东路转运司淮南西路转运司干办公事。知台州宁海县。部使者挟私憾。中公以法。锻炼累
月。无所得。然犹坐微文冲替。起知临安府临安县。主管台州崇道观。通判隆兴府建康府资当守郡。会得重听疾。不能奉临遣。乃为浙东路安抚司参议官。官至朝散大夫。服三品。
淳熙十四年六月癸酉卒。享年七十七。娶季氏。先公二十年卒。赠宜人。子二人。子
墨。前台州宁海县主簿。子野。当以公纳禄恩补官。女子二人。长适承议郎新权知台州军
州事司马僖。次适从政郎赵善价。孙男三人。立达,立言,立柔。孙女五人。长适乡贡进
士石正大。余尚幼。子墨,子野将以九月丙午葬公于会稽县上皋尚书坞。以季宜人硋。实
来请铭。
公平生不大试于事。故可传载者少。然在宁海。有妪诉子不孝二十条。公遽呼妪问之懵不能置一辞。逮问为书者。则妪之女婿实为之。案验辞服。一邑惊以为神。佐建康。会
久旱。力请于府为火备。已而火屡作。皆以有备不为灾。士民至今诵之。晚。既久不仕。日
诵。左氏传。史记。前汉书。率尽两卷。不以寒暑疾恙少废。有疑义。客至。辄讲之。
前五年。忽作治命百余言。戒家人勿用浮屠法及厚葬。比终。无大疾。疾已亟。犹起坐堂
上观书如平生。徐阖书危坐。遂逝。呜呼。亦奇矣。铭曰。
士患不材。材患莫知。既或之知。又弗克施。在昔所叹。天啬其寿。耄耋不试。将孰
归其咎。
山阴陆氏女女墓铭
淳熙丙午秋七月。予来牧新定。八月丁酉。得一女。名闰娘。又更名定娘。予以其在
诸儿中最稚。爱怜之。谓之女女而不名。姿状瑰异凝重。不妄啼笑。与常儿绝异。明年七
月。生两齿矣。得疾。以八月丙子卒。菆于城东北澄溪院。九月壬寅。即葬北冈上。其始
卒也。予痛甚。洒泪棺衾间。曰。以是送吾女。闻者皆恸哭。女女所生母杨氏。蜀郡华阳
人。铭曰。
荒山穷谷。霜露方坠。被荆榛兮。呜呼吾女。孤冢岿然。四无邻兮。生未出房奥。死
弃于此。吾其不仁兮。
傅正议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