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藏 - 第 4 页/共 7 页

昔常娥以不死之药犇月。《文选》卷十三谢希逸《月赋》注,《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四,《汉艺文志考》引作“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昔者河伯筮与洛战而枚占,昆吾占之不吉。《初学记》卷二十。      穆王猎于戈之野。《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一引《尚书归藏》,“尚书”二字误。      昔穆王子筮卦于禺强。《庄子释文》,《汉艺文志考》卷一。      昔穆天子筮西出于正,不吉,曰:“龙降于天,而道里修远。飞而冲天,苍苍其羽。”《太平御览》卷八十五。            附诸家论说      《礼记》:孔子曰:“吾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      《山海经》曰: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      《周礼 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四。      杜子春曰:《归藏》,黄帝。      桓谭曰:《归藏》四千三百言。又曰:《归藏》藏于太卜。      郑康成曰:殷阴阳之书,存者有《归藏》。      淳于俊曰:《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中也。      阮孝绪曰:《归藏》载卜筮之书杂事。      刘勰曰:《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常娥奔月。      《隋书》:《归藏》已亡,按晋《中经》有之,惟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      孔颖达曰:《归藏》起于黄帝。又曰:圣人因时随宜,不必皆相因,故《归藏》名卦之次亦多异。 又曰:孔子曰:“吾得坤乾焉”,殷《易》以坤为首,故先坤后乾。      贾公彦曰:此《归藏易》以纯坤为首,坤为地,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 又曰:殷以十二月为正,地统,故以坤为首。      元稹曰:穆姜遇艮,足征史之文,尼父得坤,亦用《归藏》之首。      李石曰:按《乾凿度》曰垂皇策者盖伏羲,用蓍卦已重矣。然而世质民淳,法惟用七八,六十四卦皆不动,若乾止于乾,坤止于坤,不能变也。夏商因之,皆以七八为占,《连山》、《归藏》是已。后世浇薄,始用九六为占,不如是不足以应天下之变。      刘敞曰:坤者,万物所归,商以坤为首,《礼运》“吾得坤乾焉”,此《归藏》之易。      邢炳曰:《归藏》者,成汤之所作,是三《易》之一也。      欧阳修曰:周之末世,夏商之《易》已亡,汉初虽有《归藏》已非古经,今书三篇莫可究矣。      邵子曰:商以建丑之月为正月,谓之地统,《易》曰《归藏》,以坤为首,坤者,地也。      方悫曰:《归藏》首乎坤,各归其根,密藏其用,皆殷之所为,则合乎地之时焉,殷用地正,故其书名之。      黄裳曰:微显者,易之知也。故商曰《归藏》,《归藏》者,以其藏诸用而言之也。      王观国曰:《礼记》孔子曰:“吾得坤乾焉”,郑氏注:“得商阴阳之书,其书存者有《归藏》。”《尔雅 释羊属》有“牡羭”,郭璞注引《归藏》曰:“两壶两羭”;《初学记 云部》引《归藏》曰:“有白云出苍梧,入于大梁”,此可以见矣。      《中兴书目》:《归藏》,隋世有十三篇,今但存《初经》、《齐母》、《本蓍》三篇,文多阙乱,不可训释。      吴沆曰:《周礼》:“太卜掌三《易》,《连山》、《归藏》、《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此则《连山》、《归藏》之卦,自重于三皇之时,而《周易》乃重于文王之世。      吴仁杰曰:《连山》、《归藏》以不变者占,其占不出于本卦;《周易》以不变者占,其占必通于两卦,《春秋传》之文可考也。      魏了翁曰:《周易》三易之义,阖户谓之坤,即《归藏》终万物、始万物莫盛乎艮,即《连山》。      李纲曰:《归藏》,商易也,以坤为首,故曰《归藏》。孔子观商道于宋,得《坤乾》焉,盖《归藏》之书。      朱震曰:《归藏》之书,其《初经》者,庖牺氏之本旨也。 又曰:《周礼》三《易》经卦皆八,所谓经卦,则《初经》八卦也。      张行成曰:商曰《归藏》,地《易》也。《元包》义取之。      郑锷曰:《归藏》以坤为首,商人之《易》。其卦坤上坤下,故曰《归藏》,言如地道之包含,万物所归而藏也。      郑樵曰:《连山》亡矣,《归藏》唐有司马膺注十三卷,今亦亡,隋有薛贞注十三卷,今所存者,《初经》、《齐母》、《本蓍》三篇,而已言占筮事,其辞质,其义古,后学以其不文则疑而弃之,往往《连山》所以亡者,且过于此矣,独不知后之人,能为此乎?      杨简曰:孔子之时,《归藏》犹存,故曰“之宋得《坤乾》焉”。      罗泌曰:黄帝正坤乾,分离坎,倚象衍数,以成一代之宜,谓土为祥,乃重坤以为首,所谓《归藏易》也。 又曰:《归藏》者,归藏氏之书也,商人因之。 又曰:《归藏》用八。      罗苹曰:《归藏》,黄帝《易》,而《坤 启筮》乃有“尧降二女以为舜妃”之语,《节》卦云:“殷王其国常毋谷月”之类,其卦是也,其文非也,盖《归藏》之文,汤代之作。      林学蒙曰:《易疏》论《连山》、《归藏》一以为伏羲、黄帝之书,一以为夏商之《易》,未知孰是。      蒋君实曰:商之序《易》,以坤为首,其尚质,尚白之制,皆自此出也。      李过曰:《易钞》云:“天尊地卑,乾坤之定位也,商《易》首坤,是地尊乎天也。”商《易》所以不传,不知商人建丑,以十二月为岁首,取丑未之冲为地统,坤为地,商用地统,只得首坤。      王应麟曰:《越绝外传》范子曰:“道生气,气生阴,阴生阳”,愚谓先阴后阳,即《归藏》先坤之意,阖而辟,静而动。      马端临曰:《连山》、《归藏》乃夏商之《易》,本在《周易》之前,然《归藏》《汉志》无之,《连山》《隋志》无之,盖二书至晋、隋间始出,而《连山》出于刘炫伪作,此史明言之,度《归藏》之为书,亦此类尔。      葛寅炎曰:《归藏》,黄帝中天易也。      家铉翁曰:《归藏》之书,作于黄帝,而六十甲与先天六十四卦并行者,乃中天《归藏易》也。      朱元升曰:《归藏》虽自黄帝作,实循伏羲之序卦,《汉 律历志》曰:“伏羲画八卦,由数而起,至黄帝而大备”,是知伏羲《易》与黄帝《易》一以贯之者也。 又曰:《周礼 太卜》:“掌三《易》之法”、“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初未尝以《周易》废《归藏》也。鲁襄公九年,穆姜为筮而遇艮之八,杜预释之曰:“是杂用《连山》、《归藏》、《周易》也”,以此见春秋之时《归藏》尚无恙也。 又曰:《归藏》取则《河图》者也。《河图》藏十不具,是以《归藏》去十不用。      吴澄曰:《归藏》,商之《易》。 又曰:夏商二《易》,盖因羲皇所画之卦而用之,以占筮,卦序与先天自然之序不同,故《连山》首艮,《归藏》首坤。      吴莱曰:《归藏》三卷,晋薛贞注,今或杂见他书,颇类焦赣《易林》,非古《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