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醇 - 第 71 页/共 142 页

原选者评。我昔元和侍宪皇。至。唳鹤曲终长引声。叙。霓裳羽衣。之节奏声容也。当时乍见惊心目。至。闻道如今各星散。叙自己之仕途迁移而选伎以教。霓裳。也。今年五月至苏州。至。似著丹青图写出。叙微之之寄。霓裳羽衣谱。也。我爱霓裳君合知。至末。以和诗意作结。而言此舞之不可失其传也。曰。就中最爱霓裳舞。教得霓裳一曲成。无人知有霓裳舞。恰与昭阳舞者同。但恐人间废此舞。叙次分明。层层照应。可当一篇。   霓裳羽衣记。   情致缠绵往复。极一唱三叹之妙。   。梦溪笔谈。曰。叶法善引明皇入月宫。闻仙乐。及上归。但记其半。遂於笛中写之。会西凉府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与其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散序。用敬述所进为其腔。而名。霓裳羽衣曲。其说出郑嵎津。阳门诗注。与公自注不同。又蒲州逍遥楼嵎上有唐人横书。   类梵字。相传是。霓裳谱。字训不通。莫知是非。或谓今燕部有。献仙音。曲乃其遗声。然。霓裳。本谓之道调法曲。今。献仙音。乃。小石调。耳。未知孰是。   。韵语阳秋。曰。霓裳羽衣舞。始于开元。盛于天宝。今寂不传矣。赖有白诗可见一二尔。   。虹裳。二句言所饰之服也。散序。二句及。繁音。二句言所奏之曲也。而。唐会要。谓破阵乐。赤白桃李花望瀛。霓裳羽衣。总名法曲。今世所传望瀛亦十二遍散序无拍。曲终亦长引声。   若乐奏望瀛亦可仿佛其遗意云。   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   翦削乾芦插寒竹。九孔漏声五音足。近来吹者谁得名。关璀老死李衮生。   衮今又老谁其嗣。薛氏乐童年十二。指点之下师授声。含嚼之间天与气。   润州城高霜月明。吟霜思月欲发声。山头江底何悄悄。猿声不喘鱼龙听。   翕然声作疑管裂。诎然声尽疑刀截。有时婉软无筋骨。有时顿挫生稜节。   急声员转促不断。轹轹辚辚似珠贯。缓声展引长有条。有条直直如笔描。   下声乍坠石沉重。高声忽举云飘萧。明旦公堂陈宴席。主人命乐娱宾客。   碎丝细竹徒纷纷。宫调一声雄出群。众音尔见缕不落道。有如部伍随将军。嗟尔阳陶方稚齿。下手发声已如此。若教白头吹不休。但恐声名压关李。   原选者评。全是摹老杜。观舞剑器行。而变化。出之笔力峭劲。词意奇警。在集又高一格。   汪立名曰。按。李德裕有。霜夜对月听小童阳陶吹觱栗歌。罗隐诗。平泉上相东征日。   曾为阳陶吹觱栗。吴江太守会稽侯。相次三篇皆后逸。太守谓公。会稽侯谓元也。然元相集中已失此篇。   。桂苑丛谈。曰。咸通中。姑臧公自梁移镇淮海郡。寡胜游之地。且风亭月观既已荒凉。于戏马台连玉钩道。开皍池沼。建亭台。既毕。号曰。赏心。有浙右小校薛阳陶监押度支运米入城。公喜其姓名。试询之。果是旧人。及问往日芦管之事。有朱崖。陆畅。元。白所撰歌篇一轴。公益喜之。以芦管奏于兹亭。其管绝微。每一觱栗管中常容三管。声声如天际自然来云。   双石   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俗用无所堪。时人嫌不取。结从胚浑始。得自洞庭口。   万古遗水滨。一朝入吾手。担舁来郡内。洗刷去泥垢。孔黑烟痕深。罅青苔色厚。   老蛟蟠作足。古剑插为首。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一可支吾琴。一可贮吾酒。   峭绝高数尺。坳泓容一斗。五弦倚其左。一杯置其右。窪樽酌未空。玉山颓已久。   人皆有所好。物各求其偶。渐恐少年场。不容垂白叟。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   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原选者评。触手明通。游戏自在。此种诗境。开自居易。而苏轼效之。轼集中。杨康功石。   一首本此。   和微之四月一日作   四月一日天。花稀叶阴薄。泥新燕影忙。蜜熟蜂声乐。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   芳节或蹉跎。游心稍牢落。春华信为美。夏景亦未恶。磜浪嫩青荷。重栏晚红药。   吴宫好风月。越郡多楼阁。两地诚可怜。其奈久难索。   喜雨   圃旱忧葵堇。农旱忧禾菽。人各有所私。我旱忧松竹。松乾竹焦死。眷眷在心目。   洒叶溉其根。汲水劳僮仆。油云忽东起。凉雨凄相续。似面洗垢尘。如头得膏沐。   千柯习习润。万叶欣欣绿。千日浇灌功。不如一雨   脉   雨脉   。方知宰生灵。何异活草木。   所以圣与贤。同心调玉烛。   原选者评。千日浇灌功。不如一雨   弗   雨沐   。口头寻常语。却是至理。喜。字意才写得尽。末   四句推广言之。小中见大。盖济人利物之心无时或忘也。六年春赠分司东都诸公   自注。时为河南尹。   我为司州牧。内愧无才术。忝擢恩已多。遭逢幸非一。偶当谷贱岁。适值民安日。   郡县狱空虚。乡闾盗奔逸。其间最幸者。朝客多分秩。行按鸳鹭群。坐成芝兰室。   时联拜表骑。间动题诗笔。夜雪秉烛游。春风携榼出。花教莺点捡。柳付风排比。   法酒澹清浆。含桃袅红实。洛童调金管。卢女铿瑶瑟。黛羢歌思深。腰凝舞拍密。   每因同醉乐。自觉忘衰疾。始悟肘后方。不如杯中物。生涯随日过。世事何时毕。   老子苦乖慵。希君数牵率。   原选者评。偶当谷贱岁。四句。先将境内承平之况。吏治之善。特笔提写。以下接入宴游之乐。便自不妨。此其所以可幸也。傥四境不治而从事宴游。是旷官也。方自愧之不暇。何以幸为。韦应物诗云。邑有流亡愧俸钱。与此作两得之矣。   和微之诗并序二十三首录三首   微之又以近作二十三首寄来。命仆继和。其间瘀絮四百字。车斜二十篇者流。皆韵剧辞殚。瑰奇怪谲。又题云。奉烦只此一度。乞不见辞。意欲定霸取威。置仆于穷地耳。大凡依次用韵。韵同而意殊。约体为文。文成而理胜。此足下素所长者。仆何有焉。今足下果用所长。过蒙见窘。然敌则气作。急则计生。四十二章麾埽并毕。不知大敌以为何如。夫劚石破山。先观镵迹。发矢中的。兼听弦声。以足下来章惟求相困。故老仆报语不觉大夸。况曩者唱酬。近来因继。已十六卷。凡千余首矣。其为敌也。当今不见。其为多也。从古未闻。所谓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戏及此者。亦欲三千里外一破愁颜。勿示他人以取笑诮。乐天白。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   送春君何在。君在山阴署。忆我苏杭时。春游亦多处。为君歌往事。岂敢辞劳虑。   莫怪言语狂。须知酬答遽。江南腊月半。水冻凝如瘀。寒景尚苍茫。和风已吹嘘。   女墙城似灶。雁齿桥如锯。鱼尾上奫沦。草芽生沮洳。律迟太簇管。日暖羲和驭。   布泽木龙催。迎春土牛助。雨师习习洒。云将飘飘翥。四野万里晴。千山一时曙。   杭土丽且康。苏民富而庶。善恶有惩劝。刚柔无吐茹。两衙少辞牒。四境稀书疏。   俗以劳来安。政因闲暇著。仙亭日登眺。虎丘时游豫。寻幽驻旌轩。选胜回宾御。   舟移溪鸟避。乐作林猿觑。池古莫邪沉。石奇罗刹踞。水苗泥易耨。畬众灰难钅且。   紫蕨抽出畦。白莲埋在淤。萎花红带黯。湿叶黄含菸。镜动波磜菱。雪回风旋絮。   手经攀桂馥。齿为尝梅楚。坐并船脚奇攴。行多马蹄跙。圣贤清浊醉。水陆鲜肥饫。   鱼鲙芥酱调。水葵盐豉絮。虽微五衤夸歌。幸免兆人诅。但令乐不荒。何必游无倨。   吴苑仆寻罢。越城公尚据。旧游几客存。新宴谁人与。莫空文举酒。强下何曾箸。   江上易优游。城中多毁誉。分应当自尽。事勿求人恕。我既无子孙。君仍毕婚娶。   久为云雨别。终拟江湖去。范蠡有扁舟。陶潜有篮舆。两心苦相忆。两口遥相语。   最恨七年春。春来各一处。   原选者评。和韵奇险。正自章妥句适。写景历历如画。引人入胜。但令乐不荒。何必游无   倨。分应当自尽。事勿求人恕。尤见道之语。   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放怀追越游见寄   君得嘉鱼置宾席。乐如南有嘉鱼时。劲气森爽竹竿竦。妍文焕烂芙蓉披。   载笔在幕名已重。补衮於朝官尚卑。一缄疏入掩谷永。三都赋成排左思。   自言拜辞主人后。离心荡飏风前旗。东南门馆别经岁。春眼怅望秋心悲。   昨日嘉鱼来访我。方驾同出何所之。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椑椑。   日趁花忙向南拆。风催柳急从东吹。流年忄敞怳不饶我。美景鲜妍来为谁。   红尘三条界阡陌。碧草千里铺郊畿。余霞断时绮幅裂。斜云展处罗文纰。   暮钟远近声互动。暝鸟高下飞追随。酒酣将归未能去。怅然云望天四垂。   生何足养嵇著论。途何足泣杨涟洏。胡不花下伴春醉。满酌绿酒听黄鹂。   嘉鱼点头时一叹。听我此言不知疲。语终兴尽各分散。东西轩骑分逶迤。   此时勿遣闲人见。见恐与他为笑资。白首旧寮知我者。凭君一咏向周师。   原选者评。整丽疏宕。七古正则。   和顺之琴者   阴阴花院月。耿耿兰房烛。中有弄琴人。声貌俱如玉。清冷石泉引。雅澹风松曲。   遂使君子心。不爱凡丝竹。卷二十五   太原白居易诗七七十五首   秋池二首   身闲无所为。心闲无所思。况当故园夜。复此新秋池。岸暗鸟棲后。桥明月出时。   菱风香散漫。桂露光参差。静境多独得。幽怀竟谁知。悠然心中语。自问来何迟。   朝衣薄且健。晚簟清仍滑。社近燕影稀。雨余蝉声歇。闲中得诗境。此境幽难说。   露荷珠自倾。风竹玉相戛。谁能一同宿。共玩新秋月。暑退早凉归。池边好时节。   中隐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   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筵。   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   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