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醇 - 第 70 页/共 142 页

原选者评。写景奇丽。一幅著色秋江图。   听弹湘妃怨   自注。江南新词有云。暮雨萧萧郎不归。   玉轸朱弦瑟瑟徽。吴娃徵调奏湘妃。分明曲里愁云雨。似道萧萧郎不归。   逢张十八员外籍   旅次正茫茫。相逢此道傍。晓岚林叶暗。秋露草花香。白发江城守。青衫水部郎。   客亭同宿处。忽似夜归乡。   重到江州感旧游题郡楼十一韵   掌纶知是忝。剖竹信为荣。才薄官仍重。恩深责尚轻。昔徵从典午。今出自承明。   凤诏休挥翰。渔歌欲濯缨。还乘小艛艓。却到古湓城。醉客临江待。禅僧出郭迎。   青山满眼在。白发半头生。又校三年老。何曾一事成。重过萧寺宿。再上庾楼行。   云水新秋思。闾阎旧日情。郡民犹认得。司马咏诗声。   原选者评。全首著意。重到。二字。落句意与神会。情景逼真。   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   曾住炉峰下。书堂对药台。斩新萝径合。依旧竹窗开。砌水新开决。池荷手自栽。   五年方暂至。一宿又须回。纵未长归得。犹胜不到来。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   原选者评。草堂记。中有。清泉白石。实闻斯言。之语。纵未长归得。二句殆自为解嘲耶。   。遁叟诗话。曰。白乐天用。斩新。亦出杜。斩新花蕊未应飞。斩。字正形容其新在可解   不可解之间。舟中晚起   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簟清凉八月天。泊处或依酤酒店。宿时多伴钓鱼船。   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且向钱塘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   原选者评。前四句即目之景。皆退身无用实事也。第六句忽接云。忧国朝廷自有贤。此岂无意于国。悻悻然漫诿之他人者。盖言既不用。乞身远出。系心不忘。触境生感。不觉冲口而出。既而思之。无可如何。且惟冷吟闲醉而已。命意深厚。直与杜甫同调。非刘禹锡辈轻薄者所及。   晚兴   极浦收残雨。高城驻落晖。山明虹半出。松暗鹤双归。将吏随衙散。文书入务稀。   闲吟倚新竹。筠粉污朱衣。   夜归   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璁。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开蜡烛红。   原选者评。次联已尽西湖之景。五六从空中摹拟而得。潮头欲过满江风。较许浑。山雨欲来风满楼。更为阔大。   汪立名曰。按。西湖苏白堤相传二公始筑。新书。亦云。居易为杭州刺史。始筑新堤捍钱唐湖。此公初到杭州。诗已有十里沙堤句。又。钱塘湖石函记。但云修筑河堤。加高数尺。   。别杭民。诗注云。增筑湖堤。筑不自公始明矣。或以公诗有。绿杨阴里白沙堤。为白堤所自来。然公诗如。护江堤白蹋晴沙。亦用白沙。不独湖堤也。况公所修湖堤。在湖之东北。接连下湖。旧志。近昭庆有石函桥溜水。桥是其故址。即李泌设闸泄水引灌六井处。今杭人率指苏堤之西为白堤。益不相涉。又有指石径塘为白堤者。不知张祜已有。断桥荒藓合。之句矣。白诗。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吊腰一道斜。自注云。孤山寺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吊腰。正指今石径桥也。   腊后岁前遇景咏意   海梅半白柳微黄。冻水初融日欲长。度腊都无苦霜霰。迎春先有好风光。   郡中起晚听衙鼓。城上行慵倚女墙。公事暂闲身且健。使君殊未厌余杭。   郡斋暇日辱常州陈郎中使君早春   晚坐水西馆书事诗十六韵见寄亦以十六韵酬之   新年多暇日。晏起褰帘坐。睡足心更慵。日高头未裹。徐倾下药酒。稍爇煎茶火。   谁伴寂寥身。无弦琴在左。遥思毗陵馆。春深物袅娜。波拂黄柳梢。风摇白梅朵。   衙门排晓戟。铃阁开朝锁。太守水西来。朱衣垂素舸。良辰不易得。嘉会无由果。   五马正相望。双鱼忽前堕。鱼中获瑰宝。持玩何磊砢。一百六十言。字字灵珠颗。   上申心款曲。下叙时车感轲。才富不如君。道孤还似我。敢辞官远慢。且贵身安妥。   勿复问荣枯。冥心无不可。   原选者评。遥思毗陵馆。至。佳会无由果。一段先托起一层。以下再叙入寄诗便曲折有致。行文最忌直遂。诗亦何必不然。学者参此思过半矣。   题小桥前新竹招客   雁齿小红桥。垂檐低白屋。桥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皮开坼褐锦。节露抽青玉。   筠翠如可餐。粉霜不忍触。闲吟声未已。幽玩心难足。管领好风烟。轻欺凡草木。   谁能有月夜。伴我林中宿。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   原选者评。筠翠一联。写得浮筠腻粉。光动纸上。曲尽新竹姿致。   病中逢秋招客夜酌   不见诗酒客。卧来半月余。合和新药草。寻检旧方书。晚霁烟景度。早凉窗户虚。   雪生衰鬓久。秋入病心初。卧簟蕲竹冷。风襟邛葛疏。夜来身校健。小饮复何如。   洛下卜居   三年典郡归。所得非金帛。天竺石两片。华亭鹤一只。饮啄供稻梁。苞裹用茵席。   诚知是劳费。其奈心爱惜。远从余杭郭。同到洛阳陌。下担拂云根。开笼展霜翮。   贞姿不可杂。高性宜其适。遂就无尘坊。仍求有水宅。东南得幽境。树老寒泉碧。   池畔多竹阴。门前少人迹。未请中庶禄。且脱双羥易。岂独为身谋。安吾鹤与石。   原选者评。清况可掬。却是抒写真趣。非矫语鸣廉也。鹤石分承细写。一句结足。不曰点缀新居而曰安鹤与石。妙甚。   郡中西园   闲园多芳草。春夏香靡靡。深树走佳禽。旦暮鸣不已。院门闭松竹。庭径穿兰芷。   爱彼池上桥。独来聊徙倚。鱼依藻长乐。鸥见人暂起。有时舟随风。尽日莲照水。   谁知郡府内。景物闲如此。始悟喧静缘。何尝系远迩。   原选者评。妙谛从。心远地偏。悟出。   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   前年九日余杭郡。呼宾命宴虚白堂。去年九日到东洛。今年九日来吴乡。   两边蓬鬓一时白。三处菊花同色黄。一日日知添老病。一年年觉惜重阳。   江南九月未摇落。柳青蒲绿稻穟香。姑苏台榭倚苍霭。太湖山水含清光。   可怜假日好天色。公门更静风景凉。搒舟鞭马取宾客。扫楼拂席排壶觞。   胡琴铮钅从指拨剌。吴娃美丽眉眼长。笙歌一曲思凝绝。金钿再拜光低昂。   日脚欲落备灯烛。风头渐高加酒浆。觥王戋羣飞菡萏叶。舞鬟摆落茱萸房。   半酣凭槛起四顾。七堰八门六十坊。远近高低寺间出。东西南北桥相望。   水道脉分棹鳞次。里闾布城册方。人烟树色无隙罅。十里一片青茫茫。   自问有何才与政。高厅大馆居中央。铜鱼今乃泽国节。刺史自古吴都王。   郊无戎马郡无事。门有棨戟腰有章。盛时傥来合惭愧。壮岁忽去还感伤。   从事醒归应不可。使君醉倒亦何妨。请君停杯听我语。此语真实非虚枉。   五旬已过不为夭。七十为期盖是常。须知菊酒登高会。从此多无二十场。   原选者评。以九日起。以宴集结。中幅铺叙吴中山水人物城市之胜。可作图经。   霓裳羽衣歌   自注。和微之。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干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擘马砉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绿。王母挥袂别飞琼。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惟闻杜鹃哭。   移领钱塘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祗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惟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四幅花片戋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眼前仿佛睹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从魂梦呼召来。似著丹青图写出。我爱霓裳君合知。发於歌咏形於诗。   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羣西施化为土。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蚩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