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贾大夫谇范叔 - 第 15 页/共 20 页

公曰:“善。” ●四代第六十九 公曰:“四代之政刑,论其明者,可以为法乎?”子曰:“何哉?四代之政刑,皆可法也。” 公曰:“以我行之,其可乎?”子曰:“否,不可。臣愿君之立知而以观闻也,四代之政刑,君若用之,则缓急将有所不节;不节,君将约之;约之,卒将弃法;弃法,是无以为国家也。” 公曰:“巧匠辅绳而斫,胡为其弃法也。”子曰:“心未之度,习未之狎,此以数逾而弃法也。 夫规矩准绳钧衡,此昔者先王之所以为天下也。小以及大,近以知远,今日行之,可以知古,可以察今,其此邪! 水火金木土,此谓六府,废一不可,进一不可,民并用之;今日行之,可以知古,可以察今,其此邪! 昔夏、商之未兴也,伯夷谓此二帝之眇。” 公曰:“长国治民恒;论政之大体,以教民辨;历大道,以时地性;兴民之阳德以教民事;上服周德之典,以顺事天子;政勤礼,以交诸侯;大节无废,小眇後乎?” 子曰:“否,不可後也。诗云:‘东有开明,於时鸡三号,以兴庶虞,庶虞动,蜚征作。啬民执功,百草咸淳,地倾水流之。’是以天子盛服朝日于东堂,以教敬示威于天下也。是以祭祀,昭有神明;燕食,昭有慈爱;宗庙之事,昭有义;率礼朝廷,昭有五官;无废甲胄之戒,昭果毅以听;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昭哀。哀爱无失节,是以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此皆先王之所先施於民也,君而後此则为国家失本矣。” 公曰:“善哉,子察教我也。”子曰:“乡也,君之言善,执国之节也。君先眇而後善,中备以君子言,可以知古,可以察今。奂然而兴,民壹始。” 公曰:“是非吾言也,吾一闻於师也。”子吁焉其色曰:“嘻,吾行道矣。”公曰:“道邪?”子曰:“道也!” 公曰:“吾未能知人,未能取人。”子曰:“君何为不观器视才?”公曰:“视可明乎?”子曰:“可以表仪。” 公曰:“愿学之。”子曰:“平原大薮,瞻其草之高丰茂者,必有怪鸟兽居之,且草可财也,如艾而夷之,其地必宜五;高山多林,必有怪虎豹蕃孕焉;深渊大川,必有蛟龙焉;民亦如之,君察之,可以见器见才矣。” 公曰:“吾犹未也。”子曰:“群然,戚然,颐然,Э然、昔然、柱然、抽然、首然、佥然、湛然、渊渊然、淑淑然、齐齐然、节节然、穆穆然、皇皇然。 见才色声不视闻,怪物恪命不改志,舌不更气。见之举也,得之取也,有事事也。事必与食,食必与位,无相越逾。昔虞舜天德嗣尧,取相十有六人如此。” 公曰:“嘻,美哉。子道广矣。”曰:“由德径径。吾恐忄昏而不能用也。何以哉?” 公曰:“请问图德何尚?”子曰:“圣,知之华也;知,仁之实也;仁,信之器也;信,义之重也;义,利之本也。委利生孽。” 公曰:“嘻,言之至也。道天地以民辅之,圣人何尚?”子曰:“有天德,有地德,有人德,此谓三德。三德率行,乃有阴阳;阳曰德,阴曰刑。” 公曰:“善哉,再闻此矣!阳德何出?”子曰:“阳德出礼,礼出刑,刑出虑,虑则节事於近,而扬声於远。” 公曰:“善哉!载事何以?”子曰:“德以监位,位以充局,局以观功,功以养民,民於此乎上。” 公曰:“禄不可後乎?”子曰:“食为味,味为气,气为志,发志为言,发言定名,名以出信,信载义而行之,禄不可後也。” 公曰:“所谓民与天地相参者,何谓也?”子曰:“天道以视,地道以履,人道以稽。废一曰失统,恐不长飨国。” 公愀然其色。子曰:“君藏玉惟慎用之,虽慎敬而勿爱,民亦如之。执事无贰,五官有差,喜无并爱,卑无加尊,浅无测深,小无招大,此谓楣机。楣机宾荐不蒙,昔舜徵荐此道於尧,尧亲用之,不乱上下。” 公曰:“请问民徵。”子曰:“无以为也。难行。” 公曰:“愿学之,几必能。”子曰:“贪於味不让,妨於政。愿富不久,妨於政。慕宠假贵,妨於政。治民恶重,妨於政。为父不慈,妨於政。为子不孝,妨於政。大纵耳目,妨於政。好色失志,妨於政。好见小利,妨於政。变从无节,桡弱不立,妨於政。刚毅犯神,妨於政。鬼神过节,妨於政。” 幼勿与众,克勿与比,依勿与谋,放勿与游,徼勿与事。 臣闻之弗庆,非事君也。君闻之弗用,以乱厥德,臣将庆其简者。盖人有可知者焉,貌色声众有美焉,必有美质在其中者矣。貌色声众有恶焉,必有恶质在其中者矣。此者伯夷之所後出也。” 子曰:“伯夷建国建政,国政。”公曰:“善哉。” ●虞戴德第七十 公曰:“昔有虞戴德何以?深虑何及?高举安取?” 子曰:“君以闻之,唯丘无以更也;君之闻如未成也,黄帝慕之。”曰:“明法于天明,开施教于民;行此以上明于天化也,物必起,是故民命而弗改也。” 公曰:“善哉!以天教于民,可以班乎?”子曰:“可哉。虽可而弗由,此以上知所以行斧钺也。父之於子,天也。君之於臣,天也。有子不事父,有臣不事君,是非反天而到行耶?故有子不事父,不顺;有臣不事君,必刃。 顺天作刑,地生庶物,是故圣人之教於民也,率天如祖地,能用民德。是以高举不过天,深虑不过地,质知而好仁,能用民力,此三常之礼明而名不蹇。 礼失则坏,名失则忄昏。是故上古不讳,正天名也;天子之宫四通,正地事也;天子御,诸侯御荼,大夫服笏,正民德也;敛此三者而一举之,戴天履地,以顺民事。 天子告朔於诸侯,率天道而敬行之,以示威于天下也。诸侯内贡於天子,率名地实也,是以不至必诛。 诸侯相见,卿为介。以其教士毕行,使仁守会朝於天子。 天子以岁二月为坛於东郊,建五色,设五兵、具五味、陈六律、品奏五声,听明教。置离,抗大侯规鹄,坚物。 九卿佐三公,三公佐天子。天子践位,诸侯各以其属就位。乃升诸侯,诸侯之教士,教士执弓挟矢,揖让而升,履物以射其地,心端色容正,时以伎。时有庆以地,不时有让以地。 天下之有道也,有天子存;国之有道也,君得其正;家之不乱也,有仁父存。是故圣人之教於民也,以其近而见者,稽其远而明者。 天事曰明,地事曰昌,人事曰比两以庆。违此三者,谓之愚民。愚民曰奸,奸必诛。是以天下平而国家治,民亦无贷。 居小不约,居大则治;众则集,寡则缪;祀则得福,以征则服;此唯官民之上德也。” 公曰:“三代之相授,必更制典物,道乎?”子曰:“否。猷德保,保忄昏乎前,以小继大,变民示也。” 公曰:“善哉!子之察教我也。”子曰:“丘於君唯无言,言必尽,於他人则否。” 公曰:“教他人则如何?”子曰:“否,丘则不能。昔商老彭及仲傀,政之教大夫,官之教士,技之教庶人。扬则抑,抑则扬,缀以德行,不任以言,庶人以言,犹以夏后氏之怀袍褐也,行不越境。” 公曰:“善哉!我则问政,子事教我!”子曰:“君问已参黄帝之制,制之大礼也。” 公曰:“先圣之道,斯为美乎?”子曰:“斯为美。虽有美者必偏。属於斯,昭天之福,迎之以祥;作地之福,制之以昌;兴民之德,守之以长。” 公曰:“善哉。” ●诰志第七十一 公曰:“诰志无荒,以会民义,斋戒必敬,会时必节,牺牲必全,齐盛必洁,上下祀,外内无失节,其可以省怨远灾乎?”子曰:“丘未知其可以省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