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贾大夫谇范叔 - 第 10 页/共 20 页
是以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臣。得民心者民从之,有贤佐者士归之。文王请除炮烙之刑而殷民从,汤去张网者之三面而二垂至,越王不颓旧冢而吴人服,以其前为慎於人也。
故同声则异而相应,意合则未见而相亲,贤者立於本朝,而天下之豪相率而趋之也。何以知其然也?管仲者,桓公之雠也。鲍叔以为贤於己,而进之桓公,七十言说乃听,遂使桓公除仇雠之心,而委之国政焉,桓公垂拱无事而朝诸侯,鲍叔之力也。管仲之所以北走桓公,而无自危之心者,同声於鲍也。
卫灵公之时,蘧伯玉贤而不用,迷子瑕不肖而任事,史酋患之,数言蘧伯玉贤而不听。病且死,谓其子曰:‘我即死,治丧於北堂,吾生不能进蘧伯玉,而退迷子瑕,是不能正君者,死不当成礼,而置尸於北堂,於我足矣。’灵公往吊,问其故,其子以父言闻。灵公造然失容。曰:‘吾失矣!’立召蘧伯玉而贵之,召迷子瑕而退,徙丧於堂,成礼而後去。卫国以治,史酋之力也。夫生进贤而退不肖,死且未止,又以尸谏,可谓忠不衰矣。
纣杀王子比干,而箕子被阳狂,灵公杀泄冶,而邓元去陈以族从,自是之後,殷并於周,陈亡於楚,以其杀比干与泄冶,而失箕子与邓元也。燕昭王得郭隗,而邹衍乐毅,以齐至,於是举兵而攻齐,栖闵王於莒。燕支地计众,不与齐均也,然如所以能申意至於此者,由得士也。故无常安之国,无宜治之民,得贤者安存,失贤者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明镜者,所以察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今知恶古之危亡,不务袭迹於其所以安存,则未有异於走而求及於前人也。太公知之,故兴微子之後,而封比干之墓,夫圣人之於当世存者乎,其不失可知也。
●曾子立事第四十九
曾子曰:“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其所不能,去私欲,从事於义,可谓学矣。
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难者弗辟,易者弗从,唯义所在。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思,以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君子学必由其业,问必以其序,问而不决,承观色而复之,虽不说,亦不︹争也。
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患其无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贵其能让也;君子之学,致此五者而已矣。
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後人,君子终身守此悒悒。
行无求数有名,事无求数有成;身言之,後人扬之;身行之,後人秉之;君子终身守此惮惮。
君子不绝小,不殄微也;行自微也,不微人;人知之,则愿也;人不知,苟吾自知也;君子终身守此勿勿也。
君子祸之为患,辱之为畏,见善恐不得与焉,见不善恐其及己也,是故君子疑以终身。
君子见利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君子终身守此战战也。
君子虑胜气,思而後动,论而後行,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复之,思复之必思无悔言,亦可谓慎矣。
人信其言,从之以行,人信其行,从之以复;复宜其类,类宜其年,亦可谓外内合矣。
君子疑则不言,未问则不言,两问则不行其难者。
君子患难除之,财色远之,流言灭之,祸之所由生自々也,是故君子夙绝之。
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己虽不能,亦不以援人。
君子好人之为善,而弗趣也,恶人之为不善,而弗疾也;疾其过而不补也,饰其美而不伐也,伐则不益,补则不改矣。
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存往者,在来者,朝有过,夕改,则与之;夕有过,朝改,则与之。
君子义则有常,善则有邻;见其一,冀其二;见其小,冀其大;苟有德焉,亦不求盈於人也。
君子不绝人之欢,不尽人之礼;来者不豫,往者不慎也,去之不谤,就之不赂;亦可谓忠矣。
君子恭而不难,安而不舒,逊而不谄,宽而不纵,惠而不俭,直而不径,亦可谓知矣。
君子入人之国,不称其讳,不犯其禁,不服华色之服,不称惧惕之言。故曰:与其奢也宁俭,与其倨也宁句。
可言而不信,宁无言也。君子终日言,不在尤之中;小人一言,终身为罪。
君子乱言而弗殖,神言弗致也,道远日益云。众信弗主,灵言弗与,人言不信不和。
君子不唱流言,不折辞,不陈人以其所能;言必有主,行必有法,亲人必有方。
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弗与也。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
博学而无行,进给而不让,好直而亻,俭而好亻室者,君子不与也。
夸而无耻,︹而无惮,好勇而忍人者,君子不与也。
亟达而无守,好名而无体,忿怒而为恶,足恭而口圣,而无常位者,君子弗与也。
巧言令色,能小行而笃,难於仁矣。嗜酤酒,好讴歌巷游,而乡居者乎?吾无望焉耳!
出入不时,言语不序,安易而乐暴,惧之而不恐,说之而不听,虽有圣人,亦无若何矣。
临事而不敬,居丧而不哀,祭祀而不畏,朝廷而不恭,则吾无由知之矣。
三十、四十之而无,即无矣;五十而不以善闻矣;七十而无德,虽有微过,亦可以勉矣。
其少不讽诵,其壮不论议,其老不教诲,亦可谓无业之人矣。
少称不弟焉,耻也;壮称无德焉,辱也;老称无礼焉,罪也。
过而不能改,倦也。行而不能遂,耻也;慕善人而不与焉,辱也;弗知而不问焉,固也;说而不能,穷也;喜怒异虑,惑也;不能行而言之,诬也;非其事而居之,矫也;道言而饰其辞,虚也;无益而食厚禄,窃也;好道烦言,乱也;杀人而不戚焉,贼也。
人言不善而不违,近於说其言;说其言,殆於以身近之也;殆於以身近之,殆於身之矣。
人言善而色葸焉,近於不说其言;不说其言,殆於以身近之也;殆於以身近之,殆於身之矣。
故目者,心之浮也;言者,行之指也;作於中,则播於外也。故曰:以其见者占其隐者。故曰:听其言也,可以知其所好矣。
观说之流,可以知其术也;久而复之,可以知其信矣;观其所爱亲,可以知其人矣。
临惧之,而观其不恐也;怒之,而观其不忄昏也;喜之,而观其不诬也;近诸色,而观其不逾也;饮食之,而观其有常也;利之,而观其能让也;居哀,而观其贞也;居约,而观其不营也;勤劳之,而观其不扰人也。
君子之於不善也,身勿为,能也;色勿为,不可能也。色也勿为,可能也;心思勿为,不可能也。
太上乐善,其次安之,其下亦能自强。
仁者乐道,智者利道,愚者从,弱者畏。不愚不弱,执诬以︹,亦可谓弃民矣。
太上不生恶,其次而能夙绝之也,其下复而能改也。复而不改,殒身覆家,大者倾覆社稷。是故君子出言以鄂鄂,行身以战战,亦殆勉於罪矣。
是故君子为小由为大也,居由仕也,备则未为备也,而勿虑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