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清录 - 第 4 页/共 7 页

○ 灵璧石   灵璧石出绛州灵璧县。其石不在山谷,深山之中掘之乃见,色如漆,间有细白纹如玉,然不起峯,亦无岩岫,佳者如菡萏或如卧牛如蟠螭,扣之,声清越如金玉,以利刁刮之畧不动,此石能收香,斋阁中有之则香云终日盘旋不散,不取其有峯也。伪者多以太湖石染色为之,葢太湖石亦微有声,亦有白脉,然以利刀刮之则成屑。   ○ 英石   英州出此石。如铜矿,声亦如铜。倒悬生岩下,以锯取之。故底有锯痕,大者或长七八尺,起峯至二三寸,亦几案竒玩。然色润者可爱,枯燥者不足贵也。   ○ 道石   道州石亦起峯可爱,但石麄又枯燥之甚,且体脆不任冲撞。   ○ 融石   融州老君洞所出。亦起峯,麄燥体脆又甚于道州石。   ○ 川石   竒耸高大可爱,然多人力雕刻后,置急水中舂撞之,其色枯燥。   ○ 桂川石   靖江府所出。虽出自然,然石麄而色不佳,或有玲珑者雅,宜置之花槛中,它无用也。   ○ 邵石   宝庆府所出。色黒,多以作博棊子刻作笔架,并无自然峯峦。   ○ 太湖石   出平江太湖。土人取大材或高一二丈者,先雕刻置急水中舂撞之,久如天成。或用烟薫或染之,色亦能黒,微有声,宜作假山用。   ○ 怪石有水自出   绍兴一士大夫家有异石,起峯峯之趾有一穴,中有水应潮自生,以之供研滴。嘉定间,越帅以重价得之。   ○ 东坡小有洞天   东坡小有洞天石。石下作一座子,座中蔵香炉,自变量窍正对岩岫间,每焚香则烟云满岫。今在豫章郡山谷家,其家珍重,常与谷身同置一匣。   ● 研屏辨   ○ 山谷乌石砚屏   古有研屏或铭砚,多镌于砚之底与侧。自东坡山谷始作砚屏,既勒铭于砚,又刻于屏,以表而出之。山谷有乌石、研石屏,今在婺州义乌一士夫家。南康军乌石,葢乌石坚耐,它石不可用也。   ○ 宣和玉屏   洪景卢《夷坚志》云:“一士夫赴官就道,其子妇方怀妊,轿夫颠仆而半产,乃翁呼轿夫欲治之,夫曰:‘逼晓不辨道路,为一石所碍’。翁不信,亲往视之,匾阔微吐,良玉璞也。携诸玉工解作三片。青质白章成山林、云月、飞鸟象歴歴分明,自取其二,以一谢工。工治作屏,因贵珰以献御府,惜其无对。召工问之,工具以士夫姓名对,被旨以重赏。宣辏成三屏,置之玉虚殿。”   ○ 永州石屏   永州祁阳石。虽成纹景,丛杂不清逺,又多刻画而成。以手摸之,有凸凹可验。间有自然者,不甚佳。   ○ 蜀中松林石   蜀中有石,解开自然有小松形,或三五十株行列成径,描画所不及,又松止高二寸,正堪作研屏。屏之式,止须连腔脚高尺一二寸许,阔尺五六寸许,方与葢小研相称。若髙大,非所宜。其腔宜用黑漆并乌木,不宜用钿花犀牛之类。   ○ 画屏   取名画,极低小者。嵌屏腔亦佳,但难得耳。古人多留意作玩面,大如小盌者亦宜,嵌背茍非名笔则不可,或用古人墨迹亦妙。   ● 笔格辨   ○ 玉笔格   惟黒白琅玕二种玉。可用须镌刻,象山峯耸秀而不俗方可,或碾作蛟螭尤佳。尝见一士家用玉作二小儿交臂作戏,面白头黒而红脚白腹,以之格笔竒絶。或以小株珊瑚为之,以其有枝,可以为格也。   ○ 铜笔格   铜笔格须竒古者为上,然古人少曾用笔格。今所见铜铸盘,螭形圆而中空者,乃古人镇纸,非笔格也。   ○ 石笔格   灵璧、英石,自然成山形者可用。于石下作小漆朱座,高半寸许,竒雅可爱。   ● 水滴辨   ○ 晋人水盂   余尝见长沙故官家有小铜器,形如桶,可容一合,号右军砚水盂,其底内有永和字,此必晋人贮水以添砚池者也。古人无水滴,晨起则磨墨汁盈砚池,以供一日用,墨尽复磨,故有水盂。   ○ 铜水滴   铜性猛烈,贮水久则有毒,多脆笔毫,又滴上有孔受尘,水所以不清,故铜器不用。金银锡者尤猥俗。今所见铜犀牛、天禄、蟾蜍之属,■〈行外缶内〉衘小盂者,皆古人以之贮油点灯。今误以为水滴耳,正堪作几案玩具。   ● 古翰墨真迹辨   ○ 南北纸   北纸用横帘造,纸纹必横。又其质松而厚,谓之侧理纸。桓温问王右军求侧理纸是也。   南纸用竖帘,纹必竖。若二王真迹,多是会稽竖纹竹纸。葢[东晋]南渡后,难得北纸,又右军父子多在会稽,故也。其纸止高一寸许而长尺有半。葢晋人所用大率如此,验之兰亭押缝可见。   ○ 硬黄纸   硬黄纸:唐人用以书经,染以黄蘗,取其辟蠧。以其纸如浆,泽莹而滑。故善书者多取以作字。今世所有二王真迹或有硬黄纸,皆唐人仿书,非真迹也。   ○ 建安帖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