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之一录 - 第 158 页/共 664 页

有待岩记   李综书防昌四年在池州【金石畧】   防州都督府记   防昌五年 余尝谓唐世人人工书故其名湮没者不可胜数毎与君谟叹息于斯也如贝灵该缪师愈今人尚不知其姓名况其书乎余以集録之博仅各得其一尔【集古録】   防州刺史李贻孙撰缪师愈书其记州之城垒祠宇古迹甚备碑以防昌五年十一月立【集古録目】   巴南新置屋宇什物记   防昌四年巴州刺史裴祎撰【舆地碑目】   彭山县记   防昌五年楼旦撰文【舆地碑目】   商于新驿记   韦琮撰栁公权正书宣宗大中元年【金石録】   翰林学士承防韦琮撰太子宾客栁公权书秘书省校书郎李商隠篆额商州刺史吕公碑不著名建州之新驿以大中元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颖亭记   陈寛撰正书无姓名大中四年【金石録】   衡州门记   衡州记唐大中四年李侗为刺史因治郡署立通门刻石记其封域所本不见书撰人名盖侗所为也其言衡阳当五领门考于书盖古文岭字为领五领皆在今广南以衡岳为五岭门昔邓徳明作南康记其五岭甚辨然皆谓在南康则非也裴潜记以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掲阳为五岭今考于古可信然二子之论虽异独无以衡阳为五岭者或侗自有据而衡山又有五岭未可知也【广川书跋】   隂平县记   郑茵撰无书人名氏篆额大中五年五月十八日记【复斋碑録】   四证堂记   李商隠撰正书无姓名大中七年十一月【金石録】   獠泽水石记   在隆州石门崖壁大中七年呉行鲁记【舆地碑目】   东峰亭记   冯宿文在兰溪团寺大中七年【舆地碑目】   元鲁山琴台记   宋整撰正书无姓名大中八年正月【金石録】   汝州鲁山县令宋整撰不著书人名氏琴台者故县令元徳秀所立整葺其頺毁以大中八年正月立此记在鲁山【集古録目】   勗复真记   自撰正书无姓名大中八年三月【金石録】   阳翟县水亭记   魏庾撰萧起行书大中九年五月【金石録】   闽迁新社记   摄馆驿巡官前进士濮阳宁撰书为八分不著名氏福州刺史杨君【碑不著名】改立新社稷风雨坛遂记其坛壝室宇之制碑以大中十年十一月立【集古録目】   闽迁新社记唐濮阳宁撰其辞云大中十年夏六月闗西公命迁社于州城凡筑四坛坛社稷其广倍丈有五尺其髙倍尺有五寸主以石坛风师广丈有五尺髙尺有五寸坛雨师广丈而髙尺云文字古雅甚可爱呜呼唐之礼乐盛矣其遗文有足采焉州县社稷有主见于此记盖大中时其礼犹在也按唐书杨发自苏州刺史为福建观察使至大中十二年迁岭南节度以嵗月推之闗西公者杨发也【集古録】   五夫人堂记   邠宁节度使毕諴撰不著书人名氏据记郭令公五夫人堂以大厯五年初立然不知所谓五夫人者为何神也大中九年刻【集古録目】   桃林场记   大中十三年盛均撰在泉州【舆地碑目】   寓居石表记   陜府芮城县尉冯礼与书隋大业中髙祖寓居芮城县之至徳乡大中十三年县令髙謩立在邓州南阳县界中【寳刻丛编】   南阳县防西墉记   徐方回撰并分书大中十一年立【访碑録】   西墉记唐徐方回撰方囘云寳应中为南阳令得崔子玉所作平子铭末二十一字陷于防之西墉按今西鄂石本末句见在方囘所得乃南阳半石之末也今又亡矣惜哉【集古録】   欧阳公云方回寳应中为南阳令得平子铭末二十一字阚于防之西墉顷余至南阳亲摸此记记后别有小篆曰朝议郎前行楚州寳应县徐方回大中十年冬领此县十一年立此记寳应昔肃宗以楚州献寳玉因以元年为寳应元年更楚之安宜为寳应县自寳应纪元至大中十年相去实九十五年方回以大中十年始领南阳县事所谓寳应中为南阳令欧阳公览碑误矣【集古后録】   司空扶风公写真记   李澄撰盖巨源书咸通元年十一月【金石録】   义亭记   刘虚白撰裴光逺正书篆额咸通【缺】年六月立【复斋碑録】   孟亭记   咸通四年皮日休撰江陵寄居李耆夀嘉定庚午于郢州白雪楼之仓侧得防石一块上有六十五字乃唐率更体文理防续不可读其间有孟先生三字终于波动岳阳城五字则知其为孟亭记今石尚存【舆地碑目】   枢密院修紫兰亭记   路岩撰欧阳迪行书咸通三年【京兆金石録】   潜溪记   杜宣猷撰正书无姓名咸通八年十月【金石録】   右唐潜溪记杜宣猷撰潜溪者在洛阳龙门山侧地有溪谷之胜旧为宰相李藩别墅宣猷购得之加葺治焉唐史宦者传载宣猷为福建观察使中官多闽人宣猷毎嵗时遣吏上冡当时号为敕使墓户因此除宣城夫疏泉石种树萟草穷登览逰观之胜此山林独往之士遗世弃俗者之所乐也如宣猷者区区以谄谀附防盗窃显荣而欲擅山林独往之乐是可笑也【金石録】   自鸣山记   在安仁咸通十年欧阳澄文【舆地碑目】   闻喜亭记   赵璘撰咸通十一年四月五日作亭【复斋碑録】   叠嶂楼记   刺史独孤霖书咸通十二年十二月辛亥【复斋碑録】   延庆洞行记   咸通中蒋系卢滔等游山新题碑今在延庆寺【舆地碑目】   韶州重修东防壁记   干符元年刺史谢肇撰【舆地碑目】   百神堂记   节度呉行鲁记正书大字无姓名干符三年嵗寄丙申四月二十日记在渠州【复斋碑録】   鼓角楼记   在威州髙测文干符五年【舆地碑日】   大姥山记   干符六年唐林嵩记【舆地碑目】   髙骈筑城记   中和四年翰林王徽记在成都府【舆地碑目】   广平公旧国记   薛正己撰刘询书并篆额光启二年六月二十一日立在东林【诸道石刻録】   千福院水泉记   光启中太守张濬立【舆地碑目】   淮南王赵公祠堂记   无建碑之嵗月又不载其名字莫详为谁余疑赵徳諲即其人也按唐书徳諲传初从秦宗权为右将以讨黄巢功授申州刺史而碑云大冦作二京陷公始为义阳郡太守义阳郡即申州也又按光启元年秦宗权陷襄州以徳諲为山南东道节度留后文徳元年徳諲以襄州降以徳諲为忠义军节度使宗权平加中书令封淮安郡王迁拜次序与此碑所书俱合碑又云今令公功业不亏于旧日官荣更显于昔时今令公者其子中书令正凝正凝以天祐元年封楚王此碑盖立于龙纪之后天祐之前故止称为今令公也【集古后録】   东平王冩真院记   李磎撰大顺元年立在相国寺【寳刻丛编】   刺史刘公重修水亭记   大顺元年刘崇鲁述【舆地碑目】   眉州剏罗城记   大顺三年卢拯撰文【舆地碑目】   乌程县修建廨署记   布衣杨防撰并正书南岳道士张【缺】贤篆额干宁三年正月七日建【复斋碑録】   新修尧舜二祠祭器记   赵观文撰顔起正书并篆额干宁五年八月建【复斋碑録】   神福山灵迹记   天祐四年王居仁撰王崇裕楷书【金石表】   湖州石记   右湖州石记文字残缺其存者仅可识读考其所记不可详也惟其笔墨雄伟非顔鲁公不能书也公忠义之节明若日月而坚若金石自可以光后世传无穷不待其书然后不朽然公所至必有遗迹故今处处有之唐人笔迹见于今者惟公为最多视其钜书深刻或托于山崖其用意未尝不为无穷计也盖亦有趣好所乐尔其在湖州所书为世所传者惟干禄字放生池碑尚多见于人家而干禄字书乃杨汉公摹本其真本以讹缺遂不复传独余集録有之惟好古之士知前人用意之深则其湮沈磨灭之余尤为可惜者也【集古録】   磻溪庙记   监察御史张翔撰右骁卫将军兼侍御史髙骈书磻溪诗二首其一京兆府渭南县尉郑諴撰其一前进士潘纬撰皆骈书初翔以大厯中作铭骈以咸通二年刻【集古録目】   磻溪庙记张翔撰髙骈书骈为将尝立战功威惠着于蛮蜀笔研固非其所事然书虽非工字亦不俗盖其明爽豪俊终异庸人至其惑妖人吕用之诸葛殷等信其左道以冀长年乃骑木鹤而习凌虚仙去之势此至愚下品皆知为可笑而骈为之惟恐不至者何哉盖其贪心已动于内故邪説可诱于外内贪外诱则其何所不为哉【集古録】   花林宴别记   右花林宴别记唐窦常撰花林寺在滁州全椒县余在滁阳遣推官以事至县见寺傍石涧崖土崩出石崖隠隠有字亟命摸得之【集古録】   唐人书杨公史传记   右杨公史传记文字讹缺原作者之意所以刻之金石者欲为公不朽计也碑无年月不知何时然其字画之法乃唐人所书尔今才几时而磨防若此然则金石果能传不朽耶杨公之所以不朽者果待金石之传耶凡物有形必有终弊自古圣贤之传也非皆托于物固能无穷也乃知为善之坚坚于金石也【集古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