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堂肆考 - 第 358 页/共 632 页
龙听法
隋书经籍志释迦住世教化四十九年天龙人鬼竝来听法
永宁金像
魏作永宁寺铸金像高一丈八尺者一如中人者十玉像二为九层浮屠掘地筑基下及黄泉浮屠高九十文上刹复高十丈每夜静铃铎声闻十里
荥阳玉像
唐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荥阳佛祠以祈年五代周世宗即位之明年国乏钱乃悉诏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尝曰吾闻佛説身世为妄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其所惜哉由是羣臣皆不敢言
舍利子
释氏要览注释迦佛既化弟子阿难等焚其身有骨子如五色珠光莹坚固名曰舍利子因造塔以藏之龙舒心经曰舍利子亦云舍利弗乃佛弟子名以其母眼似舍利弗鸟之眼故因其母而立名或云舍利鸟则此间所谓鹙鸟其眼圆因以舍利称其母此言舍利子若曰妇人舍利者之子也
法喜妻
菩萨问维摩居士父母妻子眷属是谁答曰智度为母方便为父法喜为妻慈悲为女善心成实为男毕竟空寂为舍按法喜者谓见法生欢喜也东坡诗曰虽无孔方兄愿有法喜妻
般若台
清凉禅师曰夫般若者苦海之慈航昏衢之巨烛也昔陈文达诵金刚经有人入防府见筑台云此待陈文达按般若梵云般若此云智慧言人受超荐则能智慧也
兠率宫
佛生于兠率天亦曰兠率宫
舍卫城
世尊凡至食时着衣持鉢入舍卫城乞食
妙喜国
佛言有国名妙喜维摩诘于彼国寂没而来此生也
金界
佛书有金色境界佛
寳洲
佛书有南无寳洲佛
蜂台
蜂台佛诵经台也唐诗把菊坐蜂台
狮座
狮子座即佛座也
铢衣
唐诗铢衣千古佛
玉镜
艺文运光玉镜道茂金轮言佛法妙也
慈云
鸡跖集如来慈心如大云防注世界艺文慧云匪由触石法雨起乎悲心
慧日
头陀寺碑防法云于真际则火宅晨凉曜慧日于康衢则重昏夜晓慧日一云佛日唐李士谦善谈理有客问三教优劣士谦曰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言三教之道若三光竝明也客不能难
梵轮
唐诗花没梵轮前梵轮佛镜也又曰仙轮
福舍
艺文效彼毗城建兹福舍毗城佛国毗耶城也
恒沙
恒沙佛教所施即世界也又佛法之妙境谓之津
法界
法界谓佛法所施之地尽法界而虚空也
玉毫光
玉毫光佛光也艺文玉毫朗照出天人之表
金粟影
金粟影佛影也发迹经浄名大士是往古金粟如来又祖庭事苑佛维摩诘是金粟如来
极乐界
佛书经言西方浄土以七寳装严无地狱饿鬼禽畜以至蝡动之类常清浄自然无一切杂秽故名浄土其人生莲花中长生不老衣食宅宇随意化成其景序常春无复寒暑大受快乐无一切苦恼故名极乐世界
大愿船
浄土文菩萨乘大愿船住生海就北世界呼引众生上大愿船送至西方如有往者无不得生
彼防
梵经云波罗宻多此云到彼防西土俗以佛地为彼防葢众生轮囘作业之地如在海中故谓之此防则佛地所以谓之彼防
此域
佛家以道为此域
象教
象教者如来既化诸大弟想慕不已遂刻木为佛瞻敬之以形象教人也故杜诗曰方知象教力又刘禹锡记自白马东来而人知象教佛衣始而人知心法
声闻
灯录因声得教者谓之声闻但不了自心于声教上起解或因神通或因瑞相语言运动闻有菩提槃三阿僧祗刼脩成佛者皆属声闻又要览诸佛圣教声闻为上首
龙音
十方佛名经有鸾歩龙音佛金乘珠藏佛
螺髻
世尊于肉髻中出百寳光肉髻如青螺故曰螺髻
日月灯
佛名经有三万亿日月灯明佛
旃檀海
观佛三昧经有五百檀海佛
止观经
杜诗白首重闻止观经按佛经止能舍乐观能离苦又云止能脩心能断贪爱观能脩慧能断无明止如定而后能静观则虑而后能得也
入定影
初学记轻飞入定影
浄因
唐诗年来百事皆无结懽与汤师结浄因浄因即浄业葢禅学也又佛祖不立文字以心心是谓正因
胜果
湖州法华山樵夫得青莲一枝掘地有石匣藏一童子舌根不壊花自舌出是人诵法华经致此胜果因以名其山又法华经有人闻是品能随喜讃善者是人口中常出青莲香
绀马
艺文天琴夜下绀马朝翔绀马佛所乘也
火龙
艺文如花譬象若火疑龙言佛像也
真如
马师云真如有变易岂不闻善知识者能回三毒为三聚浄戒回六贼为六神通回烦恼作菩提回无明作大智若真如无变易是外道也唐僧懐素诗醉里得真如刘禹锡诗心会真如不读经真如谓禅理也
大觉
佛妙道有上曰大觉曰妙觉又有五觉众生觉声闻觉三乘觉菩萨觉佛觉
共命鸟
佛书有共命鸟二首一身即迦陵频伽鸟也
防禅龙
唐诗鸟聚疑闻法龙参若防禅
优昙花
见祝寿又苏东坡诗优鉢昙花岂有花问师此曲唱谁家已从子美识桃竹更向安期覔宴坐林间时有虎高眠榻后不闻鸦胜游自古兼支许为采松枝寄一车
沙门果
灯録沙门果非因果之果非有非无非真非妄非生非死无迷无悟不曾出世不入槃不曾生诸恶道亦不曾为人亦不曾成物亦不曾为诸天常自无为湛然常寂
毒龙狂象
唐诗毒龙拏兮赫然狂象奔兮沉醉皆佛家所有事也
爱马心猿
艺文三循祛爱马六念静心猿佛言除欲累也
摩尼珠
佛珠曰摩尼珠以喻法性圆明清浄不染秽汚也故唐诗唯有摩尼珠可照浊水源
随坐衣
梵语云尼师坛又云尼师但那此云随坐衣唐言坐具也
贝叶经
唐诗贝叶经文手自书西域佛经多以贝多叶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