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720 页/共 737 页
《鲁女生别传》曰:李少君,字□翼,齐国临淄人也。少好道,入山彩药,修全身之术。道未成而病,困于山林中。遇安期先生经过,见少君,少君叩首求乞生活。安期悯其有志,乃以神楼散方与服之,即起。少君求随安期,奉给奴役。
《广志》曰:丹,朱沙之朴也,大者如米。生山中,出与古偻国。
裴渊《广州记》曰:鄣平县有朱沙塘,水如绛。
又曰:鄣平县有石膏山,望之若霜雪。又一岭,东为银石,南是铁石,西则丹砂,北乃铜石。
《本草》曰:丹砂,味甘微寒,生山谷,养精神,益气明目。潜预,味辛,微寒,生平泽,治吐逆胃反,久服成仙。生蜀都。
《吴氏本草》曰:丹砂,神农甘,黄帝、歧伯苦,有毒,扁鹊苦,李氏大寒。或生武陵,彩无时,能化朱成水银,畏磁石,恶咸水。
武陵太守谢承表曰:“新宫成,上丹砂五百斤,上亿万岁寿。”
芝上
《春秋运斗枢》曰:摇光得陵出黑芝。
《孝经援神契》曰:德至草木,则芝草生。
《尔雅》曰:{艹囚},(似由切。)芝也。(郭璞症曰:芝,一赎三华,瑞草。)
《汉书》曰:武帝时,芝生殿内房中,九茎。诏赦天下。作《芝房歌》。
又曰:宣帝神爵玄年三月,诏曰:“金芝草九茎,(服虔曰:色铣拆。)产于函德殿铜池中。”(如淳曰:函亦含也。铜池,承ニ也。晋灼曰:“以铜作池。韦昭曰:以铜饰池边也。)
《东观汉记》曰:明帝永平七年,公卿以芝生前殿,玉觞上寿。
又曰:桓帝建和玄年,芝生中黄藏府。
又曰:光和四年,郡国上芝草英。
《续汉书》曰:建初五年,零陵女子傅宁宅内生紫芝五株,长者尺四寸,短者七八寸。太守沉博使功曹赍芝以闻帝,告示天下。
《宋书》曰:顺帝明二年,临城县生紫盖黄里芝。(芝历时,质色不变。)
《唐书》曰:贞观中,皇太子寝室中产素芝十四茎,并为龙兴凤翥之形。
又曰:天宝中,有玉芝产于大同殿掷犍础,一本两茎,神光照于殿。
又曰:上玄中,延英殿御坐生玉芝,一茎三花。御制《三灵芝诗》。
《淮南子》曰:巫山之上,从风纵火,紫芝与萧艾俱死。
又曰:稻生于水,而不能生于湍濑之流;芝生于山,而不能生盘石之上。
《抱朴子》曰: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有菌芝,名有百许种也。石芝者,石像芝,生于海隅石山,及岛屿之涯。肉芝者,状如肉,头尾四足,良似生物也。附于大石,盖在高岫险峻之地,或却着仰缀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而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徊,去之一二百步,便望见其光矣。大者十馀斤,小者三四斤。非久斋至精,及佩老子入山灵宝五符,亦不能得见此。凡见诸芝,且先以开山却害符置其上,则不得复隐蔽化去矣。徐徐择王相之日,设醮,然後取之。皆从日下禹步闭气而往也。又得石像芝,捣之三万六千杵,服方寸匕,日尽一斤,则得千岁;十斤,则万岁。亦可分人服之。玉脂芝,生于有玉之山,常居悬危之处。玉膏流出,万年已上,则凝而成芝。有如鸟兽之形,色无常彩,率多似山水苍玉也。亦鲜明如水精。得而彩之,以无心草汁和之,须臾成水。服一升,得一千岁也。
又曰:七明九光芝,皆石也,生临死戤高山石崖之间。状如盘碗,不过径尺以还。有茎叶猎莺之,起三四寸,有七孔者,名七明;九孔者,名九光。光皆如星,百馀步内,夜可望见其光,其光自别。常以秋分伺之。得之,捣服方寸匕。入口服则翕然身热,五味甘美。尽一斤,则得千岁,令人身有光,所居暗地如月,可以夜视书也。
又曰:石蜜芝,生少室石户中。户中便有深谷,不可得过。以石投谷中,半日犹闻其声也。去户外十馀丈,有石柱,柱上有偃盖石。高度径可一丈许。蜜芝生石上,堕入偃盖中,良久,辄有一滴,有似雨後屋之馀漏,时时一落耳。然蜜芝堕不息,而偃盖亦终不溢也。户上刻石为科斗字,曰:“得服石蜜芝一斗者,寿万岁。”诸道士共思惟其处,不可得往,惟当以碗器着劲竹木端,以承取之,然竟未有能为之者。案此户上刻题如此,前世必已有得之者也。
又曰:石桂芝,生山岩穴中,似桂树而实石也。高尺许,色明而味辛,有枝条。捣服之一斤,得千岁也。石中黄子,所在有之,沁水山为尤多。其在大石中,则其石常润湿不燥。打其石,石有数世曦,乃得之,在大石中,赤黄溶溶,如鸡子之在壳中也。即当饮之,不饮则渐坚凝成石,不复中服也。法正当及未坚时啜之,既凝,则不得服也。破一石中,多者有一升,少者有数合。不可顿服,虽不得多,相继服之。其计前後所服,合成三斗,则千岁。但欲多服,惟患难得耳。
又曰:石胫芝,生滑石中,亦如石中黄子状,但不皆有耳。打破大滑石千许,乃可得一斤。初破之,其在石中,五色光明而自动。服一升,得千岁矣。
又曰:木芝者,松柏脂,沦地千岁,化为伏苓,万岁,其上生小木,状如莲花,名曰木威喜芝。夜视有光,持之甚滑,烧之不焦,带植蒂兵。以带鸡,而杂他鸡十二头,共笼之,去十二步,射十二箭,他鸡皆伤,带威喜芝者终不伤也。从生门上彩之,六甲阴中乾之,百日,末服方寸匕,日三,尽一枝,则三千岁也。
卷九百八十六 药部三
芝下
《抱朴子》曰:千岁之枯木,其下根如坐人,长七寸,刻之有血。以其血途足下,可以步行水上不没。以途人鼻,入水,水为之开,可以止住渊底也。以途身,则隐形,欲见则拭之。又可以治病,病在腹内,则刮服一刀圭;其肿痛在外者,随其所在,刮一刀圭以摩之,皆手下即愈。假令左足有疾,则刮途人左足也。
又曰:松树枝三千年者,其皮中有聚脂,状如龙形,名曰飞节芝,大者十斤。末服之,尽一斤,得五百岁。
又曰:樊桃芝,其木如龙,其花叶如丹萝,其实如翠鸟。高不过五尺,生於名山之阴,东流泉死戤上。以夏至後祠之,得,末服之,一株得五千岁。
又曰:参成芝,赤色,有光。扣掷軎叶,如金石之音。折而续之,即复如故。
又曰:木渠芝,寄生大水上,如莲花,九茎一丛。其味甘而辛。建木芝,实生於都广,其皮如缨蛇,其实如鸾鸟。此三芝得服之,白日天也。
又曰:黄芦子、寻木华、玄液华,此三芝,生於泰山要乡,及奉高。有得服之,皆令人寿千岁也。
又曰:千岁燕,其巢户北向,其色多白,而尾毛屈。取阴乾,末服,得五百岁。凡此百二世曛,皆肉芝也。
又曰:菌芝,或生深山掷晷,或生大木之下,或生泉死戤侧。其状或如宫室,或如车马,或如龙虎,或如飞鸟,五色无常,亦百二世曛,自有图也。皆当禹步往彩取之。刻以骨刀,阴干,末服方寸匕,令人仙,中者数万岁,下者千岁。欲求芝草,入名山,必以三月、九月,此山开出神药之月也。勿以山浪日,必以天辅时,三奇会尤佳。出三奇吉门,到山须六阴之日,明堂之时,带灵宝符,牵白犬,抱白鸡,以白盐一斗,及开山符檄,著大石上,执吴唐草一抱,以入山。山神喜,必得芝也。又彩芝、服芝,欲得王相专和之日,支干上下相生为佳。此诸芝,名山多有之,但凡庸道士,心不精,志行秽,德薄,又不晓入山之术,虽得其图,不知其状,亦终不能得也。山无大小,皆有鬼神。其鬼神不以芝与人,人虽践之,不可见也。
又曰:草芝,有独摇芝,无风自动。其茎大如手指,赤如丹。素叶如苋。其根有大魁如斗,有细者如鸡子。十二枚,周绕大根四方,似仿效十二辰也。相去丈许,皆有细根,如白以相连。生高山深谷之上。其所生,左右无草。得其大魁,末服之,尽则千岁。服其细者,一枚百岁。可以分他人也。坏其大根,即隐形;欲见,则左转而出之。
又曰:牛角芝,生虎寿山,及吴陵上。状如葱而特生,如牛角,长三四尺,青色。末服方寸匕,日三服,至百日,则得千岁矣。
又曰:龙仙芝,状如龙之相负也,以叶为鳞,其根则如蟠龙。服一株,得千岁矣。
又曰:紫珠芝,其茎黄,其叶赤,其实如李而紫色。二十四枚,辄相连而垂,如贯珠也。
又曰:白符芝,高四五尺,似梅。常以大雪而花,季冬而实。
又曰:朱草芝,九曲,有三叶,叶有实也。
又曰:五德芝,状似楼殿。茎方,其叶五苫憎具而不杂。状如偃盖,中常有甘露,紫光起数尺。
又曰:龙衔芝,常以仲春对生,三节十二枚,下根如坐人。凡此草芝,又有百二世曛。阴乾服之,则令人与天地相毕,或得千岁、二千岁。
又曰:肉芝者,谓万岁蟾蜍,头上有角,颔下有丹书“八”种,以五月五日日中时取之,阴乾百日,以其足画地,即为流水;千岁蝙蝠,色如白雪,集则倒悬,脑重故也。此二物,得而阴乾,末服之,令人寿四万岁。千岁龟,五色具额上,两骨起似角,以羊血浴之,乃剔取服之,寿千岁。行山中,见小人乘车马,长七八寸者,肉芝也。取服即成仙。凡百二世曛,皆肉芝。
《汉武内传》曰:仙芝上蕊,有大真虹芝。
《论衡》曰:章帝时,零陵生芝草五本。
又《初禀篇》曰:朱草之茎如针,紫芝之栽如豆。如珠玉者,禀气而生,亦犹此也。
《茅君内传》曰:勾曲山上有神芝五种。第一曰龙仙芝,似蛟龙之相负,服之为太极仙卿。第二曰参成芝,赤色,有光。扣其枝叶,如金石之音。折而续之,即如故。服之为太极大夫。第三曰燕胎芝,其色紫,形如葵叶,燕像,如欲飞状。光明洞彻。服一株,拜为太清龙虎仙君。第四曰夜光芝,其色青,实正白如李。夜视其实,如月光照洞一室。服一株,为太清仙官。第五曰玉芝,色白如玉。剖食,拜三官正真御史也。
《神仙传》曰:漆飞黄子张虚,字子黄,辽人也。行玄素之道,年二百岁,有少容。服九英、盖芝、石像,而得道也。
又曰:刁子然服赤乌散,及夜光芝。
《仙人彩芝图》曰:芝生於名山,食之,令人乘□,能上天观望八极,通见神明。凤皇芝草,生於名山之上,金玉间。文石上阴乾,治食一年,令人羽翼皆生,寿千岁,能乘□,与凤皇俱。
又曰:死辚,生於名山大谷之阴。治食之,能入死晷,乘□行,通神明,能使百鬼。甘露芝,生於石山之阴,有五彩复之。
又曰:车马芝,生於名山掷晷,此尧时七车马化为之。能得食之,乘□而行,上有□气复之。万年芝,生於名山掷晷,及蓬莱山。
又曰:地芝,生於名山。得食之,延年益寿,一举千里,走越江海。
又曰:月芝,生於名山之阴,金石珠玉之间。阴乾,治食,令人有毛二尺,延寿万岁。
又曰:土芝,生於名山之阴,黄□复之。此戊己中宫黄帝之精,食之,益寿八千。
又曰:黑□芝,生於名山大谷凉泉之间。黑盖赤里,茎黑,味咸苦。食之一年,能入火不焦,入水不渍。石芝,生於名山之阴。色黄,上有不世之药,如甘露,味极美。取而食之,令人不世。赤松子所服。山芝之居,东西行三,南北行五,此为山芝,其色皆白。山芝者,韩终所食也。与天地相极,延年益寿,通神明矣。
又曰:人芝,生於名山之阴,青盖白茎。黄龙芝,生於神山中,状如黄龙。□气芝,生於名山掷晷,盖白,茎白,里赤。天芝,生於名山之阴。千秋芝,生於大谷中,四方异色,南赤,西白,北黑,东青。食之不老,老者不世。雷芝,生於名山之阴,白石之上,有白□复之。黄□芝,生於名山掷晷,金石间,上有黄□复之,食之寿千岁,令人通见神明,乘□为车,风为马。青□芝,出於名山之阴。□母芝,生於名山泽泉之旁。白虎芝,生於名山之阴,大木下,状如虎,盖青,味辛,食之令人有力。
又曰:东方芝,生於东山之阴。南方芝,生於神山之阳。北方芝,生於北海之山,大谷死晷,状异而泽。西方芝,於生昆仑之上,金石间。万年芝,生於名山之阴。
又曰:夜光芝,生於名山之阴,大谷凉泉中,金石间,有浮□翔其上。太一芝,生於名山之阳,盖黄茎赤,得而食之,令人不老,与天地相保。
又曰:虎芝,生於名山之阴,状如虎,食之身轻,延寿八百年。鸣鸟芝,生於名山多林之阳,状如鸟,五色。阴乾治食,令人身轻,与风俱行。
又曰:赤龙芝,生於名山之阴,源泉泽泉中,状如龙,其色赤白。以秋彩之,便有白光。食之,寿与天地无极。黑龙芝,生于名山掷晷,大木下,黑色如龙。食之,便令人能入死晷。
《孙氏瑞应图》曰:芝草,常以六月生,春青,夏紫,秋白,冬黑。
《世贽记》曰:祖洲有养神丹芝,似菰苗,长三四尺。人死,以草复之皆活。服之长生。秦始皇时,大疫,多有死者。有鸟如乌,衔此草以复死人面,登时皆活。始皇闻,以问北郭鬼谷先生,先生曰:“杆不世草也,生琼田中。”又有锺山仙家,数千万耕田种芝草。”
《嵩高山记》曰:嵩高山上有人芝。人芝者,状似小儿。地芝者,辟方一尺,如黄金色,复以五色□,有神龙守之。食者可以遐年。
崔豹《古今注》曰:玄和二年,芝生沛,如人冠状。又生章武,如人抱三子状。成帝建初五年,芝生颍川。常以六月中生一叶,春青,夏紫,秋白,冬黑,十月复黄。气出上尺五寸。
《博物志》曰:名山生神芝,不世之草。上芝为车马形,中芝为人形,下芝为六畜形。
《唐新语》曰:崔希峤以孝友称,丁内忧,哀毁过礼。为郑县丞,芝草生所居堂,一兽而葩,盖盈尺。
杜宝《大业拾遗录》曰:七年六月,东都永康门内,会昌门东,生芝草,百二十茎。散在地,周十步许。紫茎白头,或白茎黑头。或有枝,或无枝,亦有三枝如古出字者,地内根并如绵,大相猎菖。乾阳殿东东上阁前槐树上生芝,九茎共本,相扶而生。中茎最长,两边八茎相次而短,有如楼阁,甚洁白。武贲郎将段文操留守,画图表奏。
《本草经》曰:青芝,一名龙芝。食之身轻不老,神仙。生太山上谷,亦生五岳地上。
又曰:黄芝,一名金芝。食之为神仙。生嵩高山山谷中。
又曰:赤芝,一名丹芝。食之为神仙。生霍山山谷。
又曰:黑芝,一名玄芝。生恒山山谷。
又曰:紫芝,一名木芝。久服延年作神仙。生山岳地上,色紫,形如桑。
《吴氏本草经》曰:紫芝,一名木芝。
《九歌》曰:彩三秀兮於山门,(三秀,芝草。)石磊磊兮葛蔓蔓。
缪袭《神芝赞》曰:青龙玄年五月,庚辰,神芝生於长平之习阳。其色紫丹,其质光曜。高尺八寸五分,散为三十有六茎,枝连属,有似珊瑚之形。诏御府匮而藏之,具画其形。
《古瑞命记》曰:王者慈仁,则生芝。食之,则延年。又,神农氏之论芝云:山川与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皆为圣王休详焉。自汉孝武、显宗世号隆盛,而玄封、永平所纪神芝,方斯蔑如也。且其枝条茎,本末相承,乃协於天官之数。非神明,其数孰能如此?
《天台山赋》曰:五芝含秀而纷敷。
嵇康诗曰:煌煌灵芝,一年三秀。
卷九百八十七 药部四
石药上
紫石英
《山海经》曰:单孤之山,蓬水出焉,其中多紫石英。
《魏氏春秋》曰:黄初玄年,明帝愈崇宫殿,雕饰观阁,取白石英,及紫石英、五色文石於太行谷诚之山。
《宋书》曰:谢瞻,字宣远,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为当时才士叹异。
《隋书》曰:梁彦光,少歧嶷,有至性。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五色文石於太行,不得。彦光忧瘁,不知所为。於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
《抱朴子□内篇》曰:或问不豪戤道,答曰:“以立冬之日,或服六丙六壬符,或服太阳酒,或服紫石英。”东莞县西北二十里,有衤暴山,出紫石英,旧以贡献。
《永嘉记》曰:固陶村有小山,出紫石英。人常於山下得一紫石英,王府君闻,遣人缘山掘得数升,芒角甚好,色少薄。孙府君亦掘得数升也。
《从征记》曰:自太岘至太山,皆有紫石英。太山所出,特复瑰殊。
《吴兴记》曰:乌程县北垄山有紫石英,甚光明,但小黑。
《博物志》曰:平氏阳山县,紫石英特好。其他者色浅。紫石英,旧出胡阳县。
《岭表录异》曰:陇州山中多紫石英,其梢紫,其质莹彻。随其大小,皆五棱,两头如箭镞。煮水饮之,暖而无毒。比北中白石英,其力倍矣。
《本草经》曰:紫石英,味甘温,生太山山谷,治心腹呕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久服,温中轻身延年。
《吴氏本草》曰:紫石英,神农、扁鹊甘,气平;李氏大寒;雷公大温;歧伯甘,无毒。生太山或会稽。彩无时,欲令如削紫色头如樗蒲者。
白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