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661 页/共 737 页
《岭表录异》曰:鹧鸪臆前有白圆点,背上间紫赤毛,其大如小野鸡,多对啼。
《南越志》曰:鹧鸪虽东西回翔,然开翅之始,必先南翥。(亦胡马嘶北之义也。)其鸣自呼“社”。《薄州本草》云:“自呼钩格磔。”李群玉《山行闻鹧鸪诗》云:“方穿诘曲崎岖路,又听钩格磔声。”
白鹇
《西京杂记》曰:南越王献高帝白鹇、黑鹇各一只。
《后汉书□班固传□西都赋》曰:招白鹇,下双鹄。榆文竿,出比目。
王彪之《闽中赋》曰:林鹇绣白。
谢惠连《雪赋》曰:白鹇失素。
《□南记》曰:韦齐休使至□南,其国馈白鹇,皆生致之。
《说文》曰:,似雉,出上党。
《列子》曰:黄帝与炎帝战,以雕、为旗帜。
《汉书》曰:京兆尹张敞舍雀飞集丞相府,丞相黄霸以为神雀,欲以上闻。敞劾奏之,霸大惭。
《续汉书□舆服志》曰:虎贲、武骑皆冠。者,勇雉也,其斗死乃止。故赵武灵王以表武士焉。
《晋八王故事》曰:张方将移惠帝於长安,入殿奉迎,自领五千骑,皆捉铁缠槊二节,毛系兜鍪,皆用凉州白毛,望之若茶,天子见之大惊。
《山海经》曰:辉诸之山,其鸟多。(郭璞症曰:似雉而大者,有毛角,健斗,至死乃止。)
《苏子》曰:葱藿寸之印,施丈尺之组,载貂之尾,建千丈之城,此世俗之富贵也。
鹌
《尔雅》曰:鹌,牟母也。其子宁。(郭璞症曰:鹌,青州呼牟母。《广雅》曰:β,鹌也。)
《说文》曰:鹌,鹑属也。一曰牟母,一曰β。
《吕氏春秋》曰:季春之日,桐始华,鼠化为β。(桐,梧也,是月华,故曰始华,田鼠化β。幽州谓之鹌。)
鹑
《诗》曰:《鹑植导奔》,刺卫宣姜也。鹑植导奔,鹊之疆疆,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又曰: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鹑兮?
《尔雅》曰:鹩鹑,其雄皆牝庳,其子文。(郭璞症曰:鹑,鹌属者也。)
《春秋运斗枢》曰:机星散为鹑。德义少,残百家,则鹑生狗。
《大戴礼□夏小正》曰:三月,田鼠化为β。β,鹩也。化而之善,故尽其辞也;β为鼠,化而不善,故不尽其辞也。
《广志》曰:宛鹑以供御。
孔玄舒《在穷记》曰:赵太龙以鹑二十枚奉上老母。
《南方草物状》曰:短头细黄鱼,以九月中因秋风而变成鹑。上圃吏民捕取,盐炙食,滋味肥美。出交趾合浦郡。
《东方朔别传》曰:占人被召见,人以网求鹑,鹑飞入网,知必有罪。“非”入“网”,“罪”种故也。
《庄子》曰:田鼠化为鹑。
《淮南万毕术》曰:虾蟆得瓜,平时为鹑。(注云:取瓜去辨,置生虾蟆其中,杀鹑,以血途瓜,坚塞之,埋东垣北角,深三尺。其平日,发出之,为鹑矣。)
贾谊《新书》曰:宋康王时,有雀生鹑。占之曰:“小生巨,必霸天下。”康王大喜。射天笞地,斩社焚之,为齐所灭。
徐干《中论》曰:俗士之牵达人,犹鹑鸟之欺孺子。鹑之性善近人,飞不迅,行不寿,似将可获,故孺子逐之不已;首士似将可悟,终难可移,达人所以缓唇鸣声而不舍也。
《周书□时训》曰:清明之日又五日,田鼠化为β。鼠不化,国多贪残。
《兵书》曰:两敌相当,鹑集壁上军,士五日败。
干宝《晋记》曰:赵脱凶篡位,有鹑入太极前殿,有雉集於东堂。
《楚辞》曰:鹞兮轩轩,鹑鹌兮甄甄,哀我兮寡独,靡有兮匹伦。
《穷神秘苑》曰:安定原上筑城时,奠祭以觚爵。忽有一鹑飞於觚之上,因名“鹑觚之城”。后魏文帝天统中,立为鹑觚县。
《梦书》曰:鹑为斗,相见怒也。梦见鹑,忧斗也。
刘欣期《交州记》曰:武宁县秋九月,黄鱼上化为鹑鸟。
万春鸟
《三国典略》曰:北齐高纬时,有万春鸟见齐仙都苑。上为造万春堂,以应嘉瑞。
舍利鸟
《隋书》曰:婆厉妃有鸟,名舍利,解人语。大业十年,遣使入贡。後遂绝。
兵曹鸟
《唐书》曰:崔希乔为并州兵曹,厅前冈苇有小鸟如鹪鹩来巢,孕卵五色,且如鸡子。数日,壳毁雏见。已逾于母月馀,五色成文,大如鸡,驯扰闲暇。顷之飞翔,时归旧所。人到令号“兵曹鸟”
巢衣鸟
《洞冥记》曰:汉武帝时,忽有细鸟集於帏,或集人衣襟,因名曰“巢衣鸟”。宫内嫔妤皆悦之。有鸟集其衣者,辄蒙爱幸。至武帝末,稍自死。人犹爱其皮,服其皮者,多为丈夫所媚。王莽末,犹有一两个去来,莽罗得之。
卷九百二十五 羽族部十二
鸳鸯
《归藏》曰:有凫鸳鸯,有雁。
《诗》曰:《鸳鸯》,刺幽王也。思古明王,交於万物有道,自奉养有节焉。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
《西京杂记》曰:赵飞燕为皇后,其女弟昭仪在昭阳殿,遗飞燕书曰:“今日嘉辰,贵姊懋膺洪册,上霓三十畏牾,以陈踊跃。内有鸳鸯襦、鸳鸯被。
《魏志》曰:文帝问占梦周宣曰:“吾梦殿屋两瓦堕,化为双鸳鸯。此何为也?”宣对曰:“后宫当有暴死者。”上曰:“吾诈卿耳。”宣曰:“夫梦,意也。苟以形言,便占吉凶。”言未卒,黄门令奏宫人相杀。
干宝《搜神记》曰:大夫韩凭,其妻美,宋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凭遂自杀。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自投台下,左右捉衣,衣不胜手。遗书於带曰:“愿以尸还韩氏而合葬。”王怒,令埋之,二冢相对。经宿,忽有梓木生二冢之上,根交于下,枝连其上。有鸟如鸳鸯,雌雄各一,恒栖其树,朝暮悲鸣,音声感人。
《古今注》曰:鸳鸯,水鸟,凫类,雌雄未常相离。人得其一,则一者相思死,故谓之匹鸟。
《楚辞》曰:鸳鸯兮雍々。
《古诗》曰: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又曰:入门时煮顾,但见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郑氏《婚礼谒文赞》曰:鸳鸯雌雄相类,飞止相匹。
溪
《临海异物志》曰:溪,水鸟,毛有五彩色,食短菰,其在溪中,无毒气。
《剧谈录》曰:河南府尹阙,前临大溪。每僚佐有入台者,则死晷先有小滩涨出,石砾金光,澄澈可爱。牛僧孺为县尉,一旦,忽报滩出。翌日,邑宰与同僚列筵於亭上观之,因召老宿备恂其事。有老吏云:“杆必分司御史,非西台之命。若是西台,滩氏当有溪双立前后,居人以此为则。”僧孺潜揣县僚无出已者,因举杯曰:“既能有滩,何惜一诗溪?”宴未终,俄有溪飞下。不旬日,拜西台御史。
《尔雅》曰:开,。(郭璞症曰:似凫,脚高,毛冠。江东人家畜之,以厌火灾。开,音肩反。)
《说文》曰:开,也。一曰灵。
《西京杂记》曰:鲁恭王好斗鸡鸭,养孔雀、,奉一年二千石。
《异物志》曰:巢于高树颠,生子未能飞,皆衔其母翼,飞下地饮食。
《梦书》曰:梦见,居不诗也。妇见之,此独居也;婿见之,恐失妻也。雄雌俱行,淫佚游也。
《唐书》曰:玄宗常遣中官往江南彩捕及诸水禽,汴州刺史倪若水上疏谏曰:“方今九扈时忙,三农作苦,田夫拥耒,蚕妇持桑。而以此时彩捕奇禽异鸟,供园池之玩,远自江岭,达於京师;什蹈舟舫,陆倦担负;饭之以鱼肉,间之以稻梁。道路观者莫不以陛下贱人而贵鸟也。陛下当以凤皇为凡鸟,麒麟为凡兽,即、溪,曷足为贵也?”
鸥
《仓颉解诂》曰:,鸥也,生藕叶上,名水。
《说文》曰:鸥,水也。
《山海经》曰:玄纺搡,其人食鸥。
《南越志》曰:江鸥,一名海鸥,在涨海中,随潮上下。常以三月风至,乃还洲屿生卵,似鸡卵,色青。颇知风□,若群飞至岸,必风。渔人及度海者,皆以此为候。
《列子》曰: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掷炅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某苍从汝游,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晋咸和起居注》曰:二年正月,飨万国。有五鸥集太家前。
《晋中兴徵祥说》曰:鸥集太家,殿非鸥所处。鸥,湖泽鸟也。时苏峻作逆,宫室被焚。
《唐书》曰:崔既私附太平公主,时人咸为之惧。门客陈振鹭献《海鸥赋》以讽之,虽称善,而心实不悦。
鹭
《诗》曰: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鹭鸟之羽,可以翳,舞者所持以指麾。)
又曰:《振鹭》二王之後来助祭也。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我客戾止,亦有斯容。
又曰:振振鹭,鹭下于鼓。咽咽醉言,舞於胥乐兮。
《毛诗义疏》曰:鹭,水鸟。好白而洁,故谓之白鸟。齐鲁之间谓之舂锄,辽端阒浪、吴杨人皆云白鹭。大小如鹞,青脚,高尺七八寸,解指,尾如鹰尾,喙长三寸,顶上有毛十数枚,长尺馀,毵毵然,与众毛异,甚好。将欲取鱼时,弭之。今吴人亦养之,好群飞行。楚成王时,有朱鹭,合沓飞舞,则复有赤色。旧《鼓吹曲》有《朱鹭》是也。
《尔雅》曰:鹭,舂锄。(郭璞症曰:白鹭也。头、翅、背上皆有长翰毛。以东以取为接离,名之曰白鹭。)
《穆天子传》曰: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曰:“有皎者,(,鸟名。音路。)扁扁其飞。
《幽明录》曰:巴东有一道士,忘其姓名,事道精进。入屋烧香,忽有风雨至,家人见一白鹭从屋中飞出。雨住,遂失道士所在。
《古今乐录》曰:吴王夫差时,有双鹭飞出鼓中而去。
《南史》曰:张融年弱冠,同郡道士陆修靖以白鹭羽扇遗之,曰:“杆异物奉异人。”
《诗》曰:在原,兄弟急难。
《毛诗义疏》曰:,水鸟,一名渠梁。大如雀,脚长尾尖,背上青灰色,腹下白,颈下黑,如连钱,故桂阳谓之连钱。
《尔雅》曰:,雍渠。(郭璞症曰:雀属也,飞则鸣,行则摇。)
《左传》曰:正月戊申,六退飞,过宋都,风也。
《庄子》曰:夫白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
《列子》曰:河泽之鸟,视而孕,曰。
《录异传》曰:弘公者,吴兴乌程人,患疟经年。弘後独至旁舍,疟发,有数小儿或骑够怨,或扶公首脚,公因佯眠。忽起,捉得一儿,遂化成黄,馀者皆走。公乃缚以还家,暮悬窗上云:“明日当杀食之。”比晓,失处,公疟遂断。于时人有得疟者,往依弘,便疟断。
《晋书》曰:武帝谋伐吴,诏王浚修舟舰。乃作大舡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馀人。以水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首怪兽於舡首,以惧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