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657 页/共 737 页
《南方草物状》曰:番鸠,生海边土穴中,里民常以腊月、正月捕食,味如蟹。得过十馀,不可复食。合浦、交趾、九真有之。
《左传》曰:郯子云:“少鸷以鸟明遒。青鸟氏,司启者也。”(杜预注云:青鸟,也,立春鸣,立冬去。)
《尔雅》曰:,也。(郭璞症曰:今雀也。犍为舍人曰:主趋民收麦,不得晏起也。)
《说文》曰:,也。从“鸟”,“晏”声。
《春秋考异邮》曰:水灭火,故虻螫。(宋均注曰:,柔良之鸟,于水也。)
《春秋运斗枢》曰:机星散为。德义少,残百家,则无头。
《易通卦验》曰:立春、雨水,鸣。(郑玄云:,苍状也。)
《广志》曰:常晨鸣,如鸡,道路贾车以为行节。出西方。
《庄子》曰:穷发之北,有鸟焉,其名曰鹏。翼若垂天之□,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斥笑之曰:“我腾跃上,不过适甸亻刃下,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
又曰:载鼷以车马,乐以钟鼓。
《国语》曰:晋平公射,使竖襄搏之,失。公怒,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够枣,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於徒林,殪以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射,不世,搏而不得。是扬君耻也,勿令远闻!”公忸怩颜,乃趣舍之。注,贾逵解曰:“徒林,园中地也。言唐叔有才艺,封于晋。”
《吕氏春秋》曰:乱国之妖,有雉生。
《车氵别传》曰:雀椿能乘激风以飞。
旦
《方言》曰:周、魏、宋、楚之间谓旱旦,或谓之独舂。自关而东,谓之城旦,或谓之倒悬,或谓之旦。自关而西,秦陇之内谓之旦。(郭璞症曰:鸟似鸭,五色,各无毛,赤。昼夜鸣,独春好俯仰也。倒悬,好似悬于树也。)
《广志》曰:侃旦,冬毛希,夏毛盛。
《礼记□月令》曰:仲冬之月,旱旦不鸣。(郑玄注曰:肼旦,求旦之鸟。)
又曰:《诗》云:“相彼盍旦,尚犹患之。”
《易通卦验》曰:冬至,旦不鸣。(郑玄曰:随应寻至也。入穴。寒征也。)
《说文》曰:旦,可旦也。
《盐铁论》曰:大夫曰:“旦夜鸣,尾于明。”
《周书□时训》曰:大雪之日,旱旦不鸣;旱旦犹鸣,国多讹言。
卷九百二十二 羽族部九
燕
《春秋运斗枢》曰:摇光星散为燕。
《礼记》曰:仲春之月,玄鸟至之日,以趟阄祠於高,天子亲往。
《左传》曰:郯子云:“少,鸟师而鸟名。玄鸟氏,司分者也。”(玄鸟,燕也。春分来秋分去。)
又曰:吴公子札自卫如晋,将宿於戚,(戚,孙文子之邑也。)闻钟声,曰:“异哉!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於幕上也。”(言至危也。)
《诗》曰:《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又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玄鸟,乙鸟也。春分某驳。汤之先祖有女简狄配高辛,与之祈于郊,而生契。故本以玄鸟至而祠焉。茫茫,大貌也。)
《尔雅》曰:燕燕,乙也。(注云:梁曰燕,齐曰乙。)
《史记》曰:帝喾少妃有氏(音嵩。)曰简狄,以春分玄鸟至之日祠于高。有玄鸟遗卵,简狄吞之,生契。
又曰:陈胜辍耕,叹曰:“燕雀安知鸿鹄掷昃哉!”
又曰:临江闵王荣坐侵庙ヂ为宫。上徵荣,诣中尉府。郅都责讯王,王恐,自杀,葬兰田。燕数万衔土置豕上,百姓怜之。
《汉书名臣奏》曰:丞相薛宣奏曰:“茂陵寝上食日,玄鸟来集,吐所含大豆,紫墨色,翱翔殿上。此陛下永与天无极,天下幸甚。”
又曰:成帝和平二年秋,大水,有燕生雀。
又曰:王莽开哀帝母丁姬冢,有燕数千,衔土投其穿中。
《魏志》曰:馆陶令诸葛原迁新兴太守,管辂祖饯之,宾客并会。自起取燕卵、蜂巢、蜘蛛着器中,使辂复输。卦成,辂曰:“含气须变,依于宇堂。雄雌以分,翅未舒张。此燕卵也。”
《晋中兴书》曰:中原丧乱,乡人遂共推郗鉴为主,与千馀家俱避难於鲁国峄山。山有重险,百姓饥馑,野无生草,时或掘野鼠、蛰燕而食之。
《晋书□载记》曰:慕容俊时,燕巢于俊正阳殿之西椒,生三雏,顶上竖毛。凡城献异鸟,五色成章。俊谓群僚曰:“是何祥也?”咸称:“燕者,燕鸟也。首有毛冠者,言大燕龙兴,冠通天冕,章甫之像也。巢正阳西椒者,至尊临轩,朝万国之徵也。三子者,数应三统之验也。神鸟五色,言圣朝将继五行之,以御四海者也。”俊览之大悦。
《南史》曰:襄阳霸城王整之姊嫁为卫敬瑜妻。年十六而敬瑜亡,父母舅姑咸欲嫁之,誓而不许,乃截耳置盘中为誓,乃止。所住户有燕巢,常怂愦去,後忽孤飞。女感其偏栖,乃以缕系脚为志。後岁,此燕果复更来,犹带前缕。女复为诗曰:“昔年无偶去,今春犹独归。故人恩既重,不忍复双飞。”雍州刺史西昌侯藻嘉其美节,乃起楼,於门题曰:“贞义卫妇之闾”。又表於台。
崔鸿《北凉录》曰:昔鲁人有浮海而失津者,至於澶州,见仲尼及七十子游於海中。与鲁人一木杖,令闭目乘之,使归告鲁侯,筑城以备寇。鲁人出海,投杖死晷,乃龙也。具以状告鲁侯,不信。俄而,有群燕数万衔土培城。鲁侯信之,大城曲阜。讫,而齐寇至,攻鲁不克而还。
《韩子》曰:天下无道,攻击不已。甲胄生虮虱,燕雀处帷幄。
《淮南子》曰:故先王之政,四海之□至而修封疆。(春分之后,四海出云。)虾蟆、鸣燕降,而达路除道。(春分之后。)
又曰:大厦成而燕雀相贺。
《吕氏春秋》曰:有氏有二佚女,为九成之台,饮食必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谥谥”。二女爱而争搏之,复以玉筐。少选,(高诱注曰:少选,须臾。)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二女作歌,曰《燕往飞》,实始为北音。
《宣验记》曰:程德度,武昌人。昔在寻阳,夜见屋里自明。先有燕巢,忽有小儿长尺馀,洁白,从巢出,至床前曰:“却後三年,当得长生之道。”寻暗而灭,甚秘密之。
又曰:沛国周氏有三子,,并不能言。有人来乞饮,闻其儿声,问之,具以实对。客曰:“君可还内思过。”既异其言,知非常人。良久,云:“都不忆有罪过。”客曰:“试更思幼时事。”入内,食顷出曰:“记小儿时,当床有燕巢,中有三子,母还哺之,辄出取食。屋下举手得及,指向巢中,燕子亦出口承受,乃取三蒺藜,各与之吞,即死。母还,不见子,悲鸣而去。恒自悔责。”客变为道人之容,曰:“君既自知悔罪,今除矣。”便闻其儿言语周正,即不见道人。
《广雅》曰:玄鸟,燕也。
《说文》曰:燕,玄鸟也。布翅,拔尾,像形也。齐鲁谓之。作巢避戊巳。
《论衡》曰:燕,鸟也。形似非气也。安得生人?且燕之长不过五寸,安能成七尺之形?契母欲怀妊,遭吞燕卵,好奇因以为其生耳。
扬子《法言》曰:朱鸟,归其肆矣。(侯苞注曰:朱鸟,燕别名,四海肆也。)
《博物志》曰:人食燕肉,不可入水,为蛟龙所吞。
又曰:燕戊巳日不衔泥途巢,此非才智,自然得之。
《吴地记》曰:春申君都吴宫,因加巧饰。春申死,吏照燕窟,失火,遂焚。
《越绝书》曰:吴路西宫,在长秋,周一里二百二十六步。秦始皇十二年,守宫者照燕,失火烧之。
《苏州冢墓记》曰:宋青州刺史郁泰玄,字义真,好黄老。故老相传:泰性仁恕,德感禽兽。初葬之日,有群燕数千衔土於冢上。今冢犹高大,与他有异。村乡岁时,迄今祭祠。
《茅君内传》曰:句曲山有神芝五种。弟三名燕贻芝,其色紫,形如葵藿,叶上有燕像,如欲飞状,光明洞澈。食一株,拜为太清龙虎仙君。
崔豹《古今注》曰:燕,一名天女,一名鸷鸟。
《广州志》曰:燕有三种,乳於岩崖者为土燕。
《湘中记》曰:零陵有石燕,形似燕。得雷风则飞,吉亢如真燕。
《谈薮》曰:王景素尝与刘同在小斋,有燕集承尘,飞鸣相追。景素曰:“万物各有性灵,而独贱於鳞羽乎?若斯鸟也,游则参於□烟之上,止则隐於林木之下,饥则啄,渴则饮,形体无累乎物,得失不关於心,一何乐哉!”
《九章算术》曰:五雀六燕,飞集於衡,衡平;一雀一燕飞而异处,则雀重而燕轻。
白燕
《宋玄嘉起居注》曰:玄年七月,有白燕集於齐郡,游翔庭宇。经九日,乃去。众燕翼随,恒有数千。
《陈书》曰:高士马枢目常黄,能视暗中物。有白燕一诗,巢其庭树,驯狎栏庑,时上几案。春来秋去,几三十年。
《抱朴子》曰:千岁燕,户向北,其色白而尾屈。阴乾之,服一头得五百岁,此肉芝也。
京房《易占》曰:山见白燕,其君且得贵女。(今俗名为天女也。)
《续异记》曰:孙氏崎缕氏,见一童子当前,以钗掷之,跃入□中。夜闻户外歌曰:“昔填夏家冢,辇泥头欲秃。今寄黄氏居,非意伤我目。”寻觅巢中,得一白燕,左目伤。
《宣城记》曰:侍中纪昌睦,初生,有白燕一诗出巢。既表素质,官途亦通。
《凉州记》曰:吕光大安三年,白燕游酒泉郡,黑燕列从。
《王威别传》曰:时有白燕来翔,被令为赋。
赤燕
《田俅子》曰:少昊氏之时,赤燕一衔遇狞奚,集少昊氏之户,遗其丹书。
雀
《春秋运斗枢》曰:涯掴星散为雀。
《礼记□月令》曰:季秋,鸿雁来宾;雀入大水,化为蛤。
又《内则》曰:雀、晏、蜩、范。(郑玄注云:范,蜂。)
又《三年问》曰:凡竖天地之间,血气之属,莫不知爱其类。今失丧其匹,至於燕雀,犹有啁噍之顷焉,然後乃能去之。
《诗》曰: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春秋外传》曰:赵简子曰:“雀入淮而为蛤。”
《韩诗外传》曰:夫凤皇之初起也,遥遥千里,藩篱之雀喔咿而笑之。及其升少阳,一诎一信,门羽□间,藩篱之雀超然自知,不及远矣。
《易通卦验》曰:立夏,雀子飞。
《史记》曰:赵武灵王自号“主父”,废长子章,而传国於公子何。主父游沙丘,公子章作乱,与何战,败。章趋主父,主父受之。成、兑遂围主父。主父饥,探雀っ而食之。月馀,遂饿死沙丘。
范晔《後汉书》曰:杨由,字襄侯,蜀郡人。少习《易》,为文学掾。时有雀夜集库门上,太守廉范以问,由对曰:“杆占郡内当有小兵,然不为害。”後二十馀日,广柔县蛮夷反,杀伤长吏。
《宋书》曰:萧思话在青州,常所用铜斗,复在药厨下。忽於斗下得二死雀,思话叹曰:“斗复而双雀殒,其不祥乎!”俄而被系。
《北史》曰:後魏河南王曜,五岁,常射雀於道武前,中之,帝惊叹焉。
又曰:潘乐,字相贵。初生,有一雀止其母左肩,占者咸言富贵之徵,因名相贵,後以为字。
《唐书》曰:开玄二十二年秋八月甲申,幽州长史张守圭,渝关界内,子方虫食田稼,蔓延入平州。俄倾,有群雀来食此虫,一日食尽。平州稼穑无有伤者。
《庄子》曰:一雀遇羿,羿必得之。或曰: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是故殷汤以庖人笼伊尹,秦穆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
《抱朴子》曰:千羊不能捍独虎,万雀椿能抵一鹰。
《战国策》曰:庄辛谓楚王曰:“夫雀俯啄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伍录。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握丸,以加其颈也。”
《晏子春秋》曰:齐景公探雀っ,っ弱,反之。晏子再拜,曰:“吾君有圣人之道矣。君探っ而弱,故反之,是长幼也。禽兽若此,而况人乎?此圣人之道也。”
《家语》曰:孔子见罗者所得雀皆黄口也,孔子曰:“黄口尽得,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对曰:“黄口从大雀者不得,大雀从黄口者可得。”孔子顾语弟子曰:“君子慎所从。”
《孔丛子》曰:邯郸民以正月旦献雀於赵王,而缀以五彩,王大悦。申叔告子顺曰:“王何以为也?”对曰:“正旦放之。”
《吕氏春秋》曰:燕、雀争处於一屋之下,子母相哺,焉相乐,以为安矣。突决上焚栋宇,燕、雀颜色不变,是何也?不知祸之将及。为人臣能免燕雀掷昵者寡矣。
《陈留耆旧传》曰:圉人魏尚,高帝时为大史,有罪系治狱。有万头雀集狱棘树上,拊翼而鸣。尚占曰:“雀,爵命之祥,其鸣‘即即复’也。我其复故官也!”有顷,诏还故官。
《说文》曰:雀,依人小鸟也。
《太玄经》曰:明珠弹雀,贵不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