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599 页/共 737 页
又曰:傅代刘玄明为山阴令,问玄明曰:“愿以旧政告新令尹。”答曰:“我有奇术,卿家谱所不载,临别当相示。”既而曰:“作县惟日食一升饭,而莫饮酒,此第一策也。”
又曰:裴元礼为西豫州刺史,母忧居丧,惟食麦饭。
又曰:沈众永定二年兼兵部尚书,监起太极殿,恒衣布袍芒ハ,以麻绳为带,又囊麦饭饣半以啖之。朝士咸共诮其所为。
《陈书》曰:孔奂为武康令。武帝克日决战,乃令奂多营麦饭,以荷叶裹之。一宿之间,得数万裹,军人食讫,尽弃其馀。
崔鸿《前秦录》曰:符坚以乞活夏点为左镇郎,胡人护磨那为右镇郎,奄人申香为拂盖郎。点等身长一丈八尺,并多力善射,三人每食饭一石、肉三十斤。
《後魏书》曰:杨播兄弟雍睦。播每出,或日斜不至,不先饭。待还然後食。
又曰:卢义僖为都官尚书,性清俭,不营财利。虽居显位,每至困乏,麦饭蔬食,然亦甘之也。
又曰:阚因甚贫弊,不免饥寒。性能多食,一饭至三斗乃饱。卒无後。
《唐书》曰:太宗谓侍臣曰:“朕自皇太子立也,遇物必诲。见其将饭,告稼穑艰难,不夺农时,乃可常有。”
又曰:蒋氵允,乾元後授陆浑、、咸阳、高陵四令。当军旋之後,疮痍未平,氵允竭心抚劳,所至安辑。副元帅郭子仪每统兵由其县,必戒吏曰:“蒋令清严,干办供亿固当有素,士众得蔬饭见馈则已,无挠清政!”其为时人所知如此。
《墨子□守备》曰:饭,人二升,以备阴雨。
《晏子春秋》曰:晏子相齐,食脱粟之饭。
《尹文子》曰:晋国俗奢,文公俭以矫之,因食脱粟之饭。
《庄子》曰: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
又曰:宋钅开、尹文,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日请置五升之饭足矣。(斯明自为之大少也。)
《列子》曰:楚灵王好细腰,宫中皆以三饭为节。期年有黎黑之色。
《孟子》曰:齐人有一妻一妾,其良人出行,则厌酒肉而後返,欺其妻云:“富贵人共饮食也。”其後妻向其所之,乃就郊外乞人祭饭。
《韩子》曰:尧食粝蒸之饭。
又曰:孙叔敖为令尹,粝饭菜羹,枯鱼之膳。
又曰:婴儿之相与戏,以尘为饭,以水为饮,以泥为羹,以木为。
《淮南子》曰:为客治饭,而自食藜藿,名尊於实。(仁义之名重於治饭之实也。)
《六韬》曰:尧王天下,滋味重累弗食;温饭暖羹,不酸馁不易。
《家语》曰:孔子厄於陈、蔡,从者七日不食饭。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出,告籴於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尘埃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
《吕氏春秋》曰: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阳山之祭、南海之稻。
《吴越春秋》曰:勾践载饭与羹,以游国中。行子戏之遇孤,孤即脯而啜之。
《神异经》曰:东南有人名黄父,以鬼为饭,以雾为浆。
《说苑》曰:吕望行年五十,卖饭棘津。
《论衡》曰:鼠涉饭中,捐而不食。
《风俗通》曰:俗说:“不大饿,不在车饭。”谓正得一车饭,不复活也。或曰:“辅车上饭,小小不足济也。”案,吴郡名酒杯为{杨皿},(音一章。)言大饿人得一{杨皿}饭,无所益也。“宁相六,不守熟。”案,蒸饭更泥谓之馏,音与“六”相似也。
《潜夫论》曰:夫粱饭食肉,有好於面目,不若粝粢藜蒸之可食於口也。
《物理论》曰:忿爨之未熟,复甑而弃之,所害亦多矣。
《西京杂记》曰:公孙弘起家徒步为丞相,故人齐贺从之,弘食以脱粟,复以布被。贺怨曰:“何用故人富贵乎?脱粟布被,我自有之!”弘大惭。贺乃告人曰:“公孙弘内服貂蝉,外衣麻,内厨五鼎,外膳二肴,岂可以示天下哉?”於是朝廷自此疑矫焉。弘闻之,叹曰:“宁逢恶宾,不逢故人。”
《风土记》曰:精淅米,十取七八,淅使青,蒸而饭色乃紫绀,於东流水饭食,而洗除不祥。
《通俗文》曰:饭臭曰壹,沙入饭曰糁。
《录异传》曰:袁公路年十八,常饭乳食蜜饭。
《异苑》曰:卫士度,苦行居士也。其母常诵经,曾出自斋,空中下大钵,满中香饭。母分赋齐人,皆七日不饥。
《祢衡别传》曰:刘表尝作上事,极以为快。衡见之,便灭败投地,曰:“作此笔者,为食饭不?”
《孟宗别传》曰:宗为光禄勋,大会,醉,吐麦饭。察者以闻,诏问食麦饭意,宗答:“臣家足,有米麦饭,直愚臣所安,是以食之。”
孔衍《在穷记》曰:彭城王送橡饭十斛。
《安成记》曰:安成郡毛亭二十里,田畴膏腴,厥稻馨香,饭若疑脂。
《四王起事》曰:惠帝还洛阳,路中作饮食,宫人有持升馀米饭者,浇以供至尊。
《世说》曰:荀公曾在武帝坐上食笋,进饭曰:“此是劳薪炊也。”帝密遣问外,云实是故车脚。
《时镜新书》曰:岁暮,家家具有肴蔌,谓为宿岁之储,以入新年也。相聚酣歌,名为送岁。留宿饭,至新年十二,则弃於街衢,以为去故取新,除贫取富,陶朱公、倚顿,此事无辍。又留此饭,须惊蛰雷鸣,掷之屋上,令雷声远。
焦赣《易林》曰:南箕无舌,饭多沙糖。
《离骚》曰:精琼靡以为饭。(精凿玉屑以为饭也。)
宋玉《风赋》曰:主人之女,为臣炊雕胡之饭。
潘尼《钓赋》曰:红曲之饭,糅以菰粱。五味道洽,馀气芬芳。
枚乘《七发》曰:楚苗之食,安胡之饭,抟之不解,一啜而散。
桓麟《七说》曰:香箕为饭,杂以粳菰,散如细氐,抟似凝肤。
应璩《薪诗》曰:灶下炊牛矢,甑中庄豆饭。
孙子楚《祀介子推祝文》曰:枣饭一盘。
王粲《七释》曰:西旅游梁,御宿素祭。瓜州红麴,参糅相半。软滑膏润,入口流散。
傅选《七诲》曰:孟冬香亢,上秋膏粱,雕胡菰子,丹贝东墙,濡润细滑,流泽芬芳。
飧
《释名》曰:飧,散也。投饭於水中,各散也。(《通俗文》曰:水浇饭曰飧。音孙。)
《春秋左氏传》曰:晋公子重耳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薄而观之。(薄,迫也。骈胁,合干。)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若遂以为傅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於诸侯。得志於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早自贰焉?”(自贰,自别异於曹。)乃馈盘飧,置璧焉。(臣无境外之交,故用盘载璧飧中,不欲令人见也。)公子受飧反璧。
又曰:晋侯问原守於寺人勃,对曰:“昔赵衰以壶飧从,径馁而不食,遂使处原。”
《韩子》曰:晋文出亡,箕郑挈壶飧而从。迷失道,与公相失,饥而道泣,弗敢食。及公反国克原,而使为原之守,曰:“夫经饥馁之患,而必全壶飧,是将不以原畔也。”浑轩闻而非之曰:“以不动壶飧之故,怙其不以原畔,不亦无术乎?”夫明主不恃其不我畔,恃吾不可畔也,不恃其不我欺,恃吾不可欺也。”
《战国策》曰:中山吾走,有二人随其後,曰:“臣父尝戏,君下壶飧哺臣父,故来死君也。”
《国语》曰:越王召范蠡而问焉,曰:“谚有之(谚,俗之善语。)曰:觥饭不及壶飧。”(觥,大也。大饭,盛馔也。盛馔未具,不徙以虚待之,不及壶飧之救饥疾也。己欲灭吴,取快意得之而已,不能待有馀力。)
又曰: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膳宰致飧,(熟食曰飧。)廪人献饩。
沈约《宋书》曰:文帝为王玄谟作四时诗,曰:粟飧充夏餐。
顾和《与蔡谟书》曰:夏侯家言:“食浆酪飧,犹胜於羹饭耳。”
黍
《释名》曰:黍,汝也,相黏汝也。
《礼记□曲礼上》曰:饭黍无以箸。
又《曲礼下》曰:祭宗庙,黍曰芗合。
《论语□微子》曰:文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家语》曰:孔子侍坐於哀公,赐之桃与黍。孔子先食黍,而後食桃,左右皆掩口而笑。公曰:“黍者所以雪桃,非为食之也。”孔子对曰:“丘知之矣。夫黍者,五谷之长也,郊祀宗庙以为上盛;果属有六,而桃不与焉,为其下,祭祀不登郊庙。丘闻之也,君子以贱雪贵,不闻以贵雪贱。今以五谷之长雪果之下者,是从上雪下也,臣以为妨於教,害於义,故不敢。”公曰:“善。”
谢承《後汉书》曰:范式与张元伯为友,春别京师,以秋为期。至九月十五,杀鸡为黍,言未绝,而巨卿至。
《魏略》曰:沐并,字德信,名有志介。尝过姊,姊为杀鸡为黍而不留。
《北齐书》曰:李士谦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亲宾至,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李氏宗族豪盛,每春秋二社,必高会极宴,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宁可违乎?”少长肃然,无敢弛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又曰:卢道虔为尚书,会同僚於草屋下,设鸡黍之膳,谈者以为高。
《幽明录》曰:汉武帝与近臣宴于未央殿,啖黍霍也。
《襄阳记》曰:司马德操尝造庞德公,值其渡沔上先人墓,径入上堂,呼德公妻子使速作黍。
《祢衡别传》曰:黄祖在蒙冲舟宾客,作黍霍,衡得便自饱食,不顾左右,复抟弄以戏。
《竹林七贤论》曰:阮咸兄子简亦旷达,自居大丧,行遇大雪寒冻,遂诣浚仪令,令为他宾设黍霍,简又食之,以致清议,废顿三十年。
《孟子》曰: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肉黍稻者而夺之。有一童子,以黍肉饷,又杀而夺之。
《淮南万毕术》曰:取冢墓黍啖儿,不思母。(取新冢前祠黍用啖儿,则不思母也。)
《风俗通》曰:今宴饮大会,皆先黍霍。
卢谌《祭法》曰:祠用白黍、黄黍。
卷八百五十一 饮食部九
粽
《晋书》曰:广州刺史卢循,遣使遗刘裕益智粽子,裕答以续命汤。
《宋书》曰:後魏太武至彭城永酒及甘橘,张畅宣孝武帝旨,致螺杯杂粽,南土所珍。
《齐书》曰:范云永明十年使魏,魏人李彪宣命,至云所,甚见称美。彪为设甘蔗、黄粽,随尽复益。彪谓曰:“范散骑小俭之,一尽不可复得。”
《梁书》曰:张缵初往雍州,资产悉留江陵。性既贪婪,南中赀贿填积。及死,湘东王皆使收之。书二万卷,并扌连(音辇。)还齐,珍宝财货悉付库,以粽、蜜之属还其家。
《风土记》曰: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裹未分散之时像也。
《续齐谐记》曰: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取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
汉建武中,长沙区回白日忽见士人自称三闾大夫,谓回曰:“君常见祭甚诚,但常年所遗,俱为蛟龙所窃。今君惠可以练树叶塞其上,以彩丝缠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谨依旨。今世人五日作粽,并带练叶及五彩丝,皆汩罗之遣风。(《异苑》云:粽,屈原妇所作也。)
饣半(读与饼同)
《宋书》曰:文帝崩,郭原平号恸,日食麦饣半一枚,如此五日。人曰:“谁非王臣,何独如此?”原平泣而答曰:“吾家见异先朝,蒙褒赞之赏,不能报恩,私心感恸耳。”
《齐书》曰:衡阳王钧年五岁,所生妪贵人病,便知惨悴。左右依常以五色饣半饴之,不肯食,曰:“须待姨差。”
又曰:虞少以孝闻。父病,不欲见人,虽子弟亦不得前。时年十二三,昼夜伏户外,问内竖消息,未知辄呜咽流涕,如此者百馀日。及亡,终丧惟日食麦饣半二枚。
《南史》曰:沈众,陈武帝时兼兵部尚书,监起太极殿,恒衣布袍芒履,以麻绳为带,又囊麦饣半以啖。
范汪《祠制》曰:仲夏荐角黍饣半。
《夏统别传注》曰:蔹初生,合米捣作饣半。
ボ
《埤苍》曰:ボ,膏ボ也。
《笑林》曰:南方人至京师者,人戒之曰:“汝得物惟食,慎勿问主人。”入门内见马屎,便食之,觉臭乃止。後诣贵官,为设ボ,因视曰:“戒故昔,且当勿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