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302 页/共 737 页

《尚书□伊训》曰:敢有侮圣言,逆忠直,时谓乱风。(狎悔圣人之言而不行,拒逆忠直之规而不纳。) 又《说命》曰:股肱惟人,良臣惟圣。(手足具乃成人,有良臣乃成圣。) 又《洪范》曰:睿作圣。(於事无不通谓之圣。) 又曰:圣时风若。(君能通理则时风顺之。) 又《多方》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惟圣人无念於善,则为狂人;惟狂人能念於善,则为圣人。) 又《君陈》曰:凡人未见圣,若不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由圣。 《论语□雍也》曰:子贡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又《述而》曰: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又曰: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孔子谦,不敢自名仁圣。) 又《子罕》曰:太宰问於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又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又子贡曰: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孝经》曰:非圣人者,无法。 《春秋潜潭巴》曰:里社鸣,此里有圣人,百姓归之。(社里之居也,鸣则教令行。□教令则圣人能行之也。) 《大戴礼》曰:哀公问曰:“何谓圣人?”孔子对曰:“所谓圣人者,知通于大道,应变而不泅拢配于天地,参于日月。” 又曰:圣人有国,则日月不食,星辰不孛。 《尚书考灵曜》曰:五百载,圣纪苻。(五百,法天地之数也。王命长,故以为五百载也。苻,图书也。) 又曰:四千五百六十岁,精及天数,握命人起,河出图,圣受思。(郑玄注曰:“圣,谓尧也。天握命,人当起者,河乃出图,尧受而思之,以受历数也。) 《尚书大传》曰:圣人在位,其君子不诵无用之言,其工不作无用之器,其商不通无用之物。 又曰:圣人者,民之父母也。母能生之,能食之;父能教之,能诲之。圣王,曲备之者也,能生之,能食之,能教之,能诲之也。为之城郭以居之,为之宫室以处之,为庠序之学以教诲之,为之列地制亩以饮食之。故《书》曰:“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此之谓也。 《韩诗外传》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歧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千有馀里,然得志而行乎中国,如合苻节,孔子曰:“先圣後圣,其揆一也。” 又曰:成王之时,有三苗贯桑而生,同为一秀。比三年,果有越裳氏重九译而至,献白雉於周公,曰:“道路悠远,山川幽深,故重译而来朝。”周公辞曰:“吾子何以见赐也?”译曰:“吾受命国之黄曰:久矣!天之不迅风疾雨也,海之不波溢也,三年於兹矣。意者中国殆有圣人,盍往朝之。” 又曰:辟土殖者,后稷也。决江疏河者,禹也。听狱执中者,皋陶也。然而有圣名者,尧也。 《史记》曰:周西伯猎,遇太公於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周,周以兴。子真是耶!” 又曰:王子比干,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窍,信有诸乎?” 又曰:秦穆公谓内史廖曰:“吾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患,将如奈何?” 又曰:唐举相蔡泽,曰:“吾闻圣人不相,殆先生乎?” 《管子》曰:圣人若天,然无私覆;若地,然无私载。 《老子》曰:绝圣弃知,民利百倍。 又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庄子》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 又曰:以德分人,谓之圣。 又曰:夫圣人鹑居而(苦候切。)食,鸟行而无章。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 又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又曰: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 《文子》曰:圣人同死生,愚人亦同死生。圣人之同死生,明於分理也;愚人之同死生,不知利害所在也。 又曰:圣人随时而举事,因资而立功。守清道,拘雌节,因循而变应,常後而不先。 又曰:圣人以仁义为绳。中绳之谓君子,不中绳之谓小人。 《列子》曰:龙叔谓文挚曰:“吾有疾,子能已乎?”文挚即命龙叔背明而立,文挚向明而望之。既而曰:“嘻!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几圣人也。子心六孔通流,一孔不达。今圣知为病者,或由此乎?” 又曰:商太宰见孔子曰:“丘,圣者欤?”答曰:“丘非圣者。”“三皇圣者欤?”答曰:“三王善任知勇者,圣则丘弗知。”曰:“五帝圣者欤?”答曰:“五帝善任仁者,圣则丘弗知。”曰:“三皇圣者欤?”答曰:“三王善因时者,圣则丘不知,”曰:“然则孰者为圣?”孔子曰:“西方圣者,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又曰:庖牺、女娲、神农、夏后,蛇身、人面、牛首,此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 《尸子》曰:圣人之身犹日也。夫日圜尺,光盈天地。圣人之身小,其所烛远矣。圣人正己而四方治,故曰:“天地之大府”。 《慎子》曰:天有明而不忧人之暗,地有财而不忧人之贫,圣人有德而不忧人之危。 《范子》曰:圣人之变,如水随形,形平则平,形险则险。 《随巢子》曰:大圣之行,兼爱万物,疏而不绝。贤则欣之,不肖则矜之。 《孙卿子》曰:神固之谓圣人。圣人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此矣。 又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圣人者,天下利器也。 《商子》曰:圣人之制民也,如高下制水,如燥湿制火也。 《申子》曰:百世有圣人,犹随踵而生。 《韩子》曰:伊尹为宰,百里奚为虏。此二人者,圣人也,然犹不能无役身而进。 《孟子》曰:子夏、子张、子游皆有圣人一体,冉有、伯牛、闵子、颜渊,具体而微。自生民以来,未有盛於孔子者也。 又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於海者难为水,游於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冠子》曰:圣人者,後天地而生,而知天地之始;先天地而亡,而知天地之终。 《孔丛子》曰:悬子问子思曰:“吾闻同声者相求,同志者相好。子之先君见子产则兄事,而世谓子产仁爱,称夫子圣人,是谓圣通事仁爱乎?未喻其人之孰先也?”子思曰:“昔季孙问言,游亦若子之言也。子游答曰:‘以子产之仁爱譬夫子,其犹浸水之与膏雨。’康子曰:‘子产死,郑大夫舍佩,妇女舍珠填,巷哭三月,琴瑟不作;夫子之死,吾未之闻鲁人之若是也。’子游曰:‘夫浸水所及也则生,所不及则死,民皆知焉。膏雨之所生也,广莫大焉。民之受赐也,普矣!莫识其由来者也。’” 《淮南子》曰:圣人不贵尺璧而重寸阴,时难得而易失。故圣人守清道而抱雌节。(清,和静也。雌,柔弱也。) 又曰:圣人之道犹中衢樽耶!过者,斟酌多少,各得所宜。 又曰:惟圣人为能知权。言而必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 又曰:圣人若镜,不将不迎。 又曰:文王知而好问,故圣。 又曰: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是故圣人蒙耻辱以干世主者,非贪禄慕位欲事天下之利,除万民之害也。神农憔悴,尧瘦瞿,(其俱也。)舜微黑,禹胼胝。由此观之,忧劳百姓,亦甚矣! 又曰:古者,圣人劳形尽虑,为民兴利除害,焦天下之忧,而平海内之事。圣人之忧民也,如此其明矣。 《河图》曰:黄帝曰:“凡人生一日,天帝赐算三万六千,又赐纪二千。圣人得三万六千七百二十,凡人得三万六千。一纪主一岁,圣人加七百二十。 《吕氏春秋》曰:圣人之於事,似缓而急,(缓谓无为,急谓无功。)似迟而速,待时也。 又曰:圣人南面而立,以爱利民为心。号令未出而天下皆延颈举踵矣,则精通乎民矣! 《家语》曰:所谓圣者,德合天地,睹者不识其邻。 又曰:圣人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所为也。必知其利,达於其患,然後乃为之。 又曰:孔子在卫,冉求言於季孙曰:“国有圣人而不能用,欲以求治,是犹却步而欲求及前人也。” 《神异经》曰:西南大荒中,有人身长一丈,腹九尺。践龟蛇,戴朱鸟。左手冯青龙,右手冯白虎。知河海斗斛,识山石多少,知天下鸟兽言语,识士人所道,知百可食,识草木盐苦,名曰圣。(俗曰圣人。)一名哲,(俗曰睿哲。)一名先,(俗曰知先。)一名通,(俗曰通达。)一名无不达。凡人见拜,令人神知。此人天下神圣也。 《六韬》曰:太公曰:“圣人守无穷之府,用无穷之财,而天下治。” 《说苑》曰:圣人之於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食之,寒者衣之,育之长之,惟恐其不至於大也。 杨方《五经钩沉》曰:圣人之生,必资於阴阳。阴阳之理,即圣人所尽。但尽阴阳之理,则玄照之本自见。此谓不求自知而理尽自然者也。 扬子《法言》曰:或问:“孔子之时,诸侯有知孔子圣者欤?”曰:“知之。”“若知之,则曷为不用?”曰:“不能。”曰:“知圣而不能用,可得闻乎?”曰:“用之,则弃其所习,逆其所从,强其所劣,损其所能。非天下之至圣,孰能用之!” 又曰:震风陵雨,然後知厦屋之为也。虐政虐世,然後知圣人之为郛郭也。 又曰:圣人之言似於水火,测之而益深,穷之而益远。火,用之而弥明,宿之而弥壮。 又曰:圣人之言远如天,贤者之言近如地。 又曰:或曰:“圣人之道若天。天则常矣,奚圣人之多变也?”曰:“圣人固多变。子游、子夏得其书矣,未得所以书也;宰我、子贡得其言矣;未得其所以言也;颜渊、闵子得其行矣,未得其所以行也。圣人之书、言、行,天也,其少变乎?” 又曰:圣人虎别,其文炳也;(如虎之别百兽,炳然殊异。)君子豹别,其文蔚也;(有蔚文章,次虎。)辩人理别,其文萃也。 又曰:或问圣人表里。曰:“威仪文辞,表也;德行忠信,里也。” 《论衡》曰:上天之心在圣人之胸,其谴告在圣人之口。世无圣人,安得知天变动? 《风俗通》曰:圣者,声也,通也。言其闻声知情,通於天地,调畅万物。 荀悦《申鉴》曰:圣不至圣,何以尽性? 《傅子》曰:圣人之道如天地,诸子之异如四时。四时相反,天地合而通之。 袁准《正书》曰:圣人之治也,若平地焉,聋盲跛蹇皆能履之。法若丘陵也,非有逸足不能超也。 又曰:圣惟知圣,惟贤知贤,信乎! 蒋子《万机论》曰:圣不独立,知不独治。神武之主,亦须佐辅。 王衍论曰:圣人尽众妙,体至当,故不求有所示而物自亲之。 姚信《士伟》曰:圣人高不可极,深不可测,穷神知化,独见先识。仁若春阳,信若影响。此所禀於天也。 又曰:神州何以专生圣人?圣人曾不产於绝域乎?推此论之,明神州者处乾坤之正,锺日月之精,地形爽垲,源流清畅。其生民也,长短应数,仪状端正,音声得节,性理调良。 《图墓书》曰:青鸟乃默,皆圣人也。记人生死所由。 《琴操》曰:孔子使颜渊执辔,到匡郭外。颜渊举策指匡穿垣,曰:“往,与阳虎正从此入。”匡人闻其言,孔子既似阳虎,告匡君曰:“往者阳虎,今复来矣。”乃令桓围孔子,数日不解。弟子皆有饥色。於是,孔子仰天而叹曰:“君子固穷乎?”子路闻孔子之言,悲感,勃然大怒,张目奋剑,声如钟鼓。孔子曰:“由!来!今汝欲斗名为戮我於天下,为汝悲歌而感之,汝皆和我。”由等惟惟。孔子乃引琴而歌,音曲甚哀。有暴风击拒,军士僵仆。於是,匡人乃知孔子圣人,瓦解而去。 卷四百二 人事部四十三 叙贤 《周礼□地官》曰:以贤制爵,则民慎德。 《礼□大学》曰: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 《诗□丘中有麻》曰:丘中有麻,思贤也。庄王不明,贤人放逐,国人思之而作是诗也。丘中有麻,彼留子嗟。(留大夫氏,子嗟,字也。丘中麻麦,子嗟所治。笺云:子嗟放逐,於朝去治,卑贱之识。) 又曰:《白驹》,大夫刺宣王也。(刺其不能留贤者也。)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宣王之末,不能用贤者,有乘白驹而去。笺云:愿去者乘其白驹,来者食我场中之苗,絷绊之欲留也。) 《书□大禹谟》曰: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又曰: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又《说命》曰:爵罔及恶,德惟其贤。 又曰:惟后非贤不,惟贤非后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