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273 页/共 737 页

《韩诗》曰:有美一人,硕大且{妗酉}。(薛君曰:{妗酉},重颐也,瘟澎切。) 《周易□噬嗑卦》曰:颐中有物曰噬嗑。 又《颐卦》曰: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春秋玄命苞》曰:后稷歧颐自求,是谓好农,盖象角玄,载土食。(宋均注曰:面皮有二象也。颐面为下部,下部为地,巧于利也。) 《战国策》曰:静郭君善昆辩,昆辩多疵,门下不悦。孟尝君以谏,静郭君大怒,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威王薨,宣王立,太子不善静郭君,辞之薛。昆辩至齐见宣王,王曰:“子,静郭君所听爱者乎?”曰:“爱即有之,听即无有。王之为太子,辩谓静郭君曰:太子相不仁,过颐豕视,若是法背父,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子婴儿郭师。静郭君泣而曰:‘不可!吾弗忍为。’听辩而为之,必无今患矣。”宣王曰:“寡人殊不知此。”乃迎静郭君。 《史记》曰:黄歇上书秦王曰:“本国残,社稷坏,刳腹结肠,折颈摺颐。”(摺,卢合切。) 又曰:蔡泽颐。(,瘟篷切。) 《汉书》曰:王莽蹙颐。 范晔《後汉书》曰:班超字仲升。为人大志,不修小节。尝行诣相者,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而当封侯万里之外。”超问其状,相者曰:“生燕颔虎头,飞而肉食,此万里侯相也。” 《江表传》曰:孙权方颐大口。 《三国略》曰:徐之才,年十三,刘孝绰见之,言曰:“徐郎燕颔,班超之相也。” 《帝系》曰:帝喾方颐。 《庄子》曰:支疏颐隐於齐。 又曰:孔子游缁帷之林,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揄袂,行原而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之。 《韩子□喻老》曰:白公胜虑乱,罢朝,到杖策钅贯颐,而血流至地而弗知,郑人闻之曰:“颐之忘,何不忘哉?”(策,马也。端有针似□马谓之钅,音竹劣、陟卫二切。) 《河图》曰:黄帝兑颐。 《说苑》曰:田单攻翟,三月不克,婴儿谣曰:“大冠如箕,长剑柱颐。” 《西京杂记》曰:匡衡字稚圭,亲骚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字也。 王粲《七释》曰:扬蛾眉而颐指。 《汝南先贤传》曰:周燮颐折,其貌甚鬼也。 《谈薮》曰:北齐李恕无须,崔谌玩之曰:“何不锥刺颐,作数百孔,拔左右好须者栽之。” 承浆 《释名》曰:口下曰承浆,承水浆也。 《针灸经》曰:承浆,一名悬浆也。 卷三百六十九 人事部十 颈项 《释名》曰:颈,径也,径挺而长也。 《说文》曰:颈,头茎也。ㄕ,项也。 《河图》曰:黑帝修颈。 《毛诗□硕人》曰:领如蝤蛴。(领,颈也。) 《礼斗威仪》曰:君乘木而王,其民长颈。(宋均曰:以青龙也。) 《春秋玄命苞》曰:北方至寒,其人形短颈。(短颈畏寒。) 《传》曰:晋伐齐,齐侯御诸平阴。晋州绰射殖绰,中肩,两矢夹ㄕ。(ㄕ,颈也。) 《史记》曰:范蠡遗大夫种书曰:“越王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又曰:沛公军至灞上,秦王子婴以组系颈,降轵道傍。 《汉书》曰:张耳、陈馀相与为刎颈之交。(刎颈之交者,言托契深重,虽断颈绝头无所顾也。) 又曰:周昌尝燕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主也。” 又曰:田取燕王女为夫人,太后诏列侯宗室皆往贺。灌夫行酒,至临汝侯灌贤,贤方与程不识耳语,夫无所发怒,乃骂贤。坐乃起更衣,稍稍去。窦婴去,因戏(音麾,招麾之令出也。)夫。夫出,遂怒曰:“此吾骄灌夫罪也。”乃令骑留夫,夫不得出。籍福起为谢,按夫项令谢,夫愈怒,不肯顺。乃戏(亦音麾)骑令缚夫置傅舍。 《後汉书》曰:董宣既格杀明阳公主家苍头,帝使宣谢公主,宣不伏,上使人按其项於地,宣不肯起,因号为“强项侯。” 《东观汉记》曰:班超字仲升,常行遇见相工,工谓超曰:“燕颔虎头,飞而食肉,此万里封侯相。” 《魏书》曰:文帝既立为嗣,喜,因抱辛毗颈曰:“辛君知吾喜不?” 《魏志》曰:丘俭使王倾至海上,海上人云:“得一破船,有生人,项有面,与语不晓,不食而死。” 《蜀志》曰: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贼,因有功,除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著马(五葬切。)弃官亡命。 王隐《晋书》曰:杜预初伐吴,吴人知预病瘿,每见大树似瘿者,辄以刀斩破白,题曰“杜预颈”。 《唐书》曰:屈突通或说归降义军,通泣曰:“吾蒙国重恩,历事两主,受人厚禄,安可逃难,惟死而已。”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 《家语》曰:孔子,其颈似皋陶。 《孔丛子》曰:子高游赵还鲁,平原君客邹文、李节与子高别,文、节流涕交颈,子高抚手而已。 《尸子》曰:禹长颈鸟喙。 《扶南传》曰:毗塞国王,身长一丈二尺,颈长三尺,自古不死,莫知其年,知未然事,号为“长颈王”。 繁钦《三胡赋》曰:宾之胡,面象炙猬顶,须如持囊。 肩 《释名》曰:肩,坚也。 《说文》曰:肩,也。 《春秋玄命苞》曰:文王龙颜阜肩。 《左传□昭二十年》曰:卫公孟絷狎齐豹。初,齐鼻见宗鲁於公孟(荐达也。)为参乘焉。将作乱,而谓之曰:“公孟之不若子,所知也。勿与乘,吾将杀之。”对曰:“吾由子事公孟,今闻难而逃,是僭子也。(使子言不信。)子行事乎,吾将死之。”公孟有事於盖获之门外,宗鲁参乘,齐氏用戈击公孟,宗鲁以背蔽之,断肱,以中公孟之肩,皆杀之。 又《昭二十六年》:成大夫公孙朝告于齐曰:“孟氏,鲁之敝室也。(敝,坏也。)用成已甚,弗能忍也,请息肩于齐。”齐师围成。 又《定上》曰:楚子涉雎,(七余切。)济江,入于□中(云梦泽也。)王寝,盗攻之,以戈击王。王孙由于以背受之,中肩。 《尔雅》曰: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此即半体之人,各有一目、一鼻、一孔、一臂、一脚,亦由鱼鸟之相舍也。) 崔鸿《十六国春秋□後赵录》曰:初,太式殿既成,图画自古贤圣忠臣烈士,是月皆变为胡状。旬馀,头悉入肩中,惟冠忄介(音介。)仿佛微出,石虎大恶之。 《国语》曰:叔鱼鸢肩,其母曰:“是必为贿死。” 《庄子》曰:支离疏肩高於顶。 又曰:卢敖见若士,深目鸢肩。 《淮南子》曰:东方之人鸢肩,北方人大肩。 《梁冀别传》曰:冀鸢肩,文傅曰:“赵壹肩高二尺,高自抗竦,为乡党所摈。” 车频《秦书》曰:苻坚生,肩背有赤色隐起,状如篆文。 《洛神赋》曰:肩若削成。 胛 《释名》曰:胛,阖也。与胸胁背相会阖。 《说文》曰:,肩胛也。 《春秋玄命苞》曰:胛之为言,附着也。如龙蟠虎伏,合附着也。 《吴越春秋》曰:专诸刺王僚,贯胛达背。 臂 《释名》曰:臂,裨也,在傍曰裨也。 《左传□庄公》: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 又《襄公》:公孙丁射尹公佗贯臂。 《春秋玄命苞》曰:汤臂四肘,是谓神刚。象月推移,以绥四方。 《史记》曰:吴起东出卫郭门,与其母决,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门。”果如其言。 《汉书》曰:李广,陇西人,猿臂,善骑射。 又曰:陈汤击郅支时,中寒病,臂不屈伸。汤入,有诏无拜。 又《王莽传》曰:甄丰子寻,作苻命而诛。寻手理有“天子”字,莽解其臂入视,曰:“此一太子也,或曰一六子也。”明寻子父当戮死也。 又曰:刘歆上议曰:“武帝立五属国,伐朝鲜,起玄菟、乐浪,以断匈奴左臂;西伐大宛,结乌孙,以裂匈奴右臂。” 《续汉书》曰:单超,河南人。梁冀振动天下。延熹二年,皇后崩,帝呼单超等入谋诛冀,乃更召徐璜具瑗等五人,遂定其议。帝啮超臂出血,以为盟,冀及宗亲党与悉诛之。 《後汉书》曰:杨璇平苍梧桂阳猾贼,荆州刺史赵凯,诬奏璇实非身破贼,而妄有其功。遂槛车徵璇。防禁严密,无由自讼,乃啮臂出血,书衣为章,具陈破贼形势,以付子弟诣阙通之。诏原璇,更拜议郎,凯受诬人之罪。 《魏志》曰:太祖所乘马,名绝影,流矢所中,并中太祖右臂。 《吴志》曰:太史慈字子义,东来人也。长七尺,美须髯,猿臂善射。 《蜀志》曰:先主长七尺五寸,自顾见耳,垂臂下膝。 又曰:关□为流矢所中,贯在右臂,阴雨常痛,伸臂与医,刮骨去毒,血流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晋书》曰:都官从事济南刘享尝奏何曾绮丽华饰,莹牛蹄角。後曾辟享为掾,因小事杖享破臂。 《晋中兴书》曰:交州刺史王谅为州人梁硕所围,城陷。硕逼夺谅节,谅不与,硕遂断谅右臂,谅正色曰:“死不畏,臂断何有哉?” 崔鸿《十六国春秋□後赵录》曰:石勒引李阳欢酣,宣阳臂笑视之曰:“卿虽老,臂中由有力,颇复与人斗不?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 《后秦记》曰:姚襄垂臂过膝。 《三国典略》曰:陆法和进于巴陵,见王僧辩谓之曰:“贫道已却侯景一臂,更何能为,檀越宜即逐取侯景。” 《三国典略》曰:高欢营主尉景欲执尔朱兆,欢啮臂止之。 《唐书》曰:高宗幸东都,太子於京师监国,因留薛玄超以侍太子。临行,谓玄超曰:“朕之留卿,如去一臂,关西之事,悉以委卿。” 《列子》曰:甘蝇,古之善射者。飞卫学射于甘蝇。纪昌学射於飞卫,尽飞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相遇於野,二人交射,矢锋触而坠于地,飞卫矢先穷,纪昌惟一。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之而无馋拢於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於途,请为父子。克臂以誓,不得告术于人也。 《庄子》曰:仲尼谓颜渊曰:“吾终身与汝交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又曰: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吻鸡,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鸡炙。 又曰:韩、魏相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僖侯,昭僖有忧色。子华子曰:“今使天下书铭於君之前,曰: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然而攫之必有天下。君攫之乎?”僖侯曰:“寡人不攫也。”子华子曰:“自是观之,两臂重於天下也,身又重两臂,韩之轻於天下远矣。” 《燕丹子》曰:荆轲拾瓦投蛙,太子令人奏奉盘金,轲用竭复进。轲曰:“非为太子爱金也,但臂痛耳。” 《淮南子》曰:羿右臂长而善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