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270 页/共 737 页
范子曰:掩目别黑白,虽一时中,犹不知天道也。
《慎子》曰:离朱之明,察毫末於百步之外,尺水不能见浅深,非目不足,其势难睹也。
《尸子》曰:使目在足下,则不可以视。
又曰:舜两眸子,是谓重明。
《孙卿子》曰:厌目而视者,视一以为两。
《燕丹子》曰:樊於期闻荆轲之言,於是自刭,头堕背後,两目不。
《韩子》曰:田驷欺邹君,将杀之。田驷恐,告惠子。惠子见邹君曰:“有人见君,则(大叶切,闭目也。)其一目,奚如?”君曰:“我必杀之。”惠子曰:“瞽两目,君奚弗杀?”“驷东欺齐侯,南欺荆王。驷之於人,瞽也,君奚恶?”乃弗杀。
又曰:古人目短於自见,故以鉴观面。
又曰: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举事亦然。
又曰:楚庄王欲伐越,庄子曰:“王之伐越,何也?”王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知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弱乱,非越王之下也,而欲伐越,此知之如目也。”
《淮南子》曰:夫目察秋毫之末,而耳不闻雷霆之音;耳调玉石之声,而目不见太山之高,何则?不小有所志,而大有所志也。
《孔丛子》曰:夫子周见苌弘,言终而退。苌弘语刘文公曰:“吾观仲尼有圣人之表,其状河目而隆颡,是黄帝之形貌也。”
《郭子》曰:刘尹道、桓温须如反猬毛,眼如紫石棱,自是孙仲谋一流人也。
《抱朴子》曰:眼能察天衢而不能周项领之间。
《蒋子语》曰:两目不相为视。昔吴有二人评王者,一人曰好,一人曰鬼,久之不决。二人各曰:“尔可来入吾目中,则好鬼分矣。”王有定形,二人察之有得失,非苟相反,眼睛异耳。
袁准《正书》曰:目以见小为明,耳以听大为聪。
顾子《义训》曰:假天下之目以视,则四海毫末可见也。
《山海经》曰:一臂国为人,一目中其面而居。(《括地图》同。)
《太公金匮》曰:一目视则不明,一耳听则不聪。
《吕氏春秋》曰:孟贲过于河,先其伍,船人怒,以楫(音。)其头。中河,孟贲目视船人M袖植、目烈、须指,(指,直。)舟人尽惕骇,播入於河。使船人知孟贲,不敢直视,涉无先者,又辱之乎?不知故也。
又曰:管子缚束於鲁。鲍叔曰:“君欲霸王,则臣不若管夷吾。”桓公曰:“夷吾,寡人之贼也,射我者也。不可。”鲍叔曰:“夷吾为其君射人,若得之则彼亦将为君射人。”君不听,鲍叔固让,果听之。於是使告鲁曰:“管仲,寡人雠也,愿得而亲加手焉。”鲁许诺,乃使吏享其拳,胶其目,(以革囊其手也。)盛之以鸱夷,置之车中。至齐境,桓公使人以朝车迎之。
又曰:学,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
《春秋後语》曰:平原君对赵王曰:“沔池之会,臣察武安君之为人也,小头而锐,瞳子白黑分明。小头而锐,断敢行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见事明也。”
《列仙传》曰:秦召魏公子无忌,不行,使朱亥奉璧一双。秦王大怒,将朱亥着虎圈中。亥目视虎,眦血出溅虎,虎终不敢以视。
《郑玄别传》曰:玄玄眉明目。
《董卓别传》曰:卓会公卿,召诸降贼饭,行责降者曰:“何不凿眼!”应声,眼皆落地。
赵至《自叙》曰:嵇康谓至曰:“卿头小锐,瞳子白黑分明,觇占停谛,有白起风。”
《列仙传》曰:(於角切。),(音筌。)槐山人,采药,好食松实,而目更方。
又曰:赤斧,戎人也,为碧鸡祠主簿,饵丹,身及子皆赤。
《神仙传》曰:涉正,巴东人。入吴,常闭目,弟子随之数十年,莫有见开目者。有一弟子固请之,正为开目,音如霹雳,光如电照。弟子顿伏,良久乃起。
《竹林七贤传》曰:王戎眸子洞彻,视日而眼照不亏。
《世说》曰:顾长康云:其哭桓宣武,眼如悬河究★。
又曰: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承每调之。僧渊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
又曰:裴令俊有姿容,时人名之为王人。有疾至困,武帝使王夷甫往视之。王出。语人曰:“眸子闪闪如岩下电,精神挺动,体中故如恶耳。”
《语林》曰:王右军见杜弘冶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
《谈薮》曰:王肃初归国,谓阳大眼曰:“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今见,乃不异人。”大眼曰:“若旗鼓相望,硇捃发,足使君亡魂丧胆,何必大如车轮。”
又曰:後魏昭成帝常击贼。流矢中目。贼破,执射者至,左右欲剥割之。帝曰:“彼各为主,何罪?”乃释之。
卷三百六十七 人事部八
颊
《说文》曰:颊,面旁也,辅颊也。
《释名》曰:颊,夹也,面旁称也,亦取挟敛食物也。
《传》曰:宫之奇曰:“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乎?”(辅,颊。辅车,牙车。)
又曰:公侵齐,门幼婶州,士皆坐列。颜高夺人弱弓,籍丘子□击之,与一人俱毙。(子□,齐人。)偃,且射子□,中颊,殪。(子□死。)
《易□咸卦□象》曰:“咸其辅颊舌,腾口说也。”
又《卦》曰:壮于,有凶。(求龟反,面权也。)
又曰:艮其辅,言有序。(施止于辅,以处于中,故曰无择言。)
《史记》曰:汉王闻魏豹反,方东忧楚。未及击,谓郦生曰:“缓颊往说魏豹,能下之,吾以万户封若。”
又曰:武帝玄鼎六年定越地,以为儋耳郡。张晏曰:“儋耳,其俗镂其颊皮,上连耳匡,分为数支,状若鸡肠。”
又《汉书》曰:朱博入守左冯翊。长陵大姓尚方禁少时尝盗人妻,见斫,疮著其颊。博知。以他事召见,视其面,果有瘢。博辟左右问禁:“是何等疮?”禁叩头服状。博笑曰:“大丈夫固时有是。”以为耳目。
《江表传》曰:孙策杀吴郡太守许贡,贡奴客潜民间,欲报雠。策出猎,卒遇三人,即贡客也。射策,中颊。後骑寻至,皆刺杀之。
王隐《晋书》曰:大驾北伐成都,王颍统王师於荡阴败绩,上伤颊,失六玺,左右奔走。
《三国典略》曰:梁谢答仁闻侯景奔,乃自东阳率众候之。至钱塘问赵伯超曰:“公得何消息而闭门见拒?”伯超曰:“汝颊边有耳否?侯王已死,远近悉平,君将此兵欲向何处?”答仁曰:“审如公言,死无所恨。”
《淮南子》曰:厌(音父。)在颊则好,宰烧则鬼。
王子年《拾遗录》曰:孙和月下舞水精如意,误伤邓夫人颊,血流婉转,弥苦,及差而灭,左颊有赤点如志,迫而视之,更益妍也。诸嬖欲宠者,皆以丹脂点颊而後进幸。
《唐子》曰:人多远见百步,而不自知眉颊。
蒋齐《万机语》曰:许子将褒贬不平以拔樊子昭,而抑许文休。刘晔曰:“子昭发自贾竖,年至耳顺,退能守静,进能不苟。”济答曰:“子昭诚自长幼完洁,然观其摇牙树颊,自非文休敌也。”
《世说》曰:郄公遭永嘉丧乱,穷馁,乡人共饷之。公尝携兄子、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穷馁,以君之贤,共存君耳,恐不能兼饷。”公於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还,吐与二小儿。後并得存过江。公亡,翼时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三年。
鼻
《释名》曰:鼻,ィ也,出气ィィ也。
《公羊传□僖公》曰:邾娄人执曾阝子,用之社,盖叩其鼻以血社也。
《孝经援神契》曰:伏羲山准,禹虎鼻。
《史记□范雎传》曰:蔡泽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而不遇,从唐举相。举熟视而笑曰:“先生曷鼻,巨肩,颜,戏,膝挛。吾闻圣人不相,殆先生乎?”
《战国策》曰:苏子南使齐,谓齐王曰:“臣闻当世之主,必诛暴正乱。今宋王射天笞地,铸诸侯之像,使侍屏展其臂,弹其鼻。此天下无道,而王弗伐,王名终不成矣。”
《魏志》曰:管辂举秀才,何晏请曰:“试为我作一卦,知位当至三公否?又连梦青蝇数十,来集鼻上,驱之不去。”辂曰:“鼻者艮,天中之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今青蝇臭恶而集之,位峻者亡。愿君侯上追文王六爻之旨,下思尼父彖象之义,然後三公可决,青蝇可驱。”
《晋书》曰:谢安石本能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音浊,名流爱其咏而不能及,或掩鼻以之。”
又曰:王澄在荆州,叱左右棒士人宗。别驾郭舒励色谓左右曰:“使君过醉,汝辈何敢妄动!”澄恚,遣掐其鼻,炙其眉。
崔鸿《十六国春秋□後赵录》曰:王谟字思贤,瓮鼻,言不清畅,短无威仪。将拜曲阳令,勒疑之,问长史张宾,宾曰:“请试可不?”勒从之。由是政教严明,百城尤最,出为都部从事,守宰去官者十五人。
《唐书》曰:薛举每破阵,所获士卒皆杀之。杀人多断舌割鼻。
《庄子》曰:野人垩墁於鼻端,若蝇翼。使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垩尽而鼻不伤。
《列子》曰:夏禹蛇身人面,牛首虎鼻,而有大圣之德。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韩子》曰:魏王遗楚美女,楚王悦之。夫人郑袖谓新人曰:“王甚爱子,然恶子鼻。见王常掩鼻,则王长幸子。”於是新人从之。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对曰:“言恶闻王口臭。”王怒甚,因劓之。
《淮南子》曰:东方人隆鼻。
《山海经》曰:一臂国人,一鼻孔。
《论衡》曰:鼻不知臭为,(乌贡切。)人不知是非为闭。
又曰:苏秦骨鼻,为六国相。
《太玄经》曰:割鼻饴口,丧其息主。
《列士传》曰:干将子赤鼻。
《列女传》曰:梁高行者,梁之寡妇,荣於色,敏於行,早寡不嫁。梁贵人争欲取之,不能得,梁王闻,使娉焉,乃援镜操刀以割鼻曰:“妾所以不死者,不忍幼嗣之重孤也,刑馀之人,殆可释矣。”王高其节,敬其身,号曰:“梁高行。”
又曰:沛国孙去病妻,同郡戴玄世女。夫死,母欲嫁之。操刀割鼻,刀钝不入,趋于石上砺之,鼻然後断。郡表其闾。
又曰:梁郡夏文圭妻,沛国刘景宾女,亦割鼻自誓不嫁。
《列女後传》曰:吴孙奇妻者,广陵范慎女,名姬。十八配奇,奇亡,慎以姬少寡无子,迎还其家,姬不肯。迎者以父命迫之,姬遂操刀割鼻。
《三辅故事》曰:卫太子岳鼻,太子来省疾,至甘泉宫,江充告太子勿入,陛下有诏,恶太子鼻岳,以纸蔽其鼻。充语武帝曰:“太子不欲闻陛下脓臭,故蔽鼻。”武帝怒太子,太子走还。
崔实《政论》曰:秦割六国之君,劓杀其民,於是赭衣塞路,有鼻者鬼。故百姓鸟惊兽骇,不知所归命。
《王湛别传》曰:王处冲身长八尺,龙颊大鼻。
《世说》曰:初,谢安在山东居布衣时,兄弟有富贵者。刘夫人戏谓安曰:“大丈夫不当如此。”谢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
又曰:石崇家造厕,令婢以盘擎枣,与厕人塞鼻。
又曰: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每嘲之。僧渊曰:“鼻者面之山,山不高则不灵。”
《谈薮》曰:宋废帝常入武帝庙,指其画像曰:“此渠大好色,不择尊卑。”顾谓左右:“渠大齄鼻,如何不齄。”即令画工齄。
又曰:齐世祖之征颍川也,有皇甫王渊者善相人,见其容止,窃议曰:“此不作大物,会是垂涕Д者。”谓太原公洋也。
崔玄《濑乡记》曰:老子鼻双柱。
《养生经》曰:鼻者,心之门。
《说文》曰:,鼻茎也。(,乌葛切。)
《释名》曰:,鞍也,偃折如鞍也。
《史记》曰:唐举谓蔡泽曰:“先生颜蹙,殆不相乎?”
《後汉书》曰:周燮字伯彦,初生颐折丑甚,母欲弃之,其父不听曰:“吾闻贤圣多有异,兴我宗者乃此。”於是宝之。
《吴书》曰:诸葛恪字玄逊,瑾长子。少知名,少鬓眉折广颡。
《庄子》曰:髑髅深频蹙曰:“岂能舍南面王,乐而为人生哉!”
《吕氏春秋》曰:文王好食昌菹,孔子蹙而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