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271 页/共 737 页
扬雄《解嘲》曰:蔡泽,山东匹夫也。颐折,涕唾流沫。
口
《说文》曰:口者,人之所以言、食。
《释名》曰:口,空也。
《礼》曰:曾子谓子思曰:“!吾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於口者七日。”
又曰:晋人谓赵文子知人。文子其中退然,如不胜衣;(中,身也。退,知柔貌。)其言呐呐然,如不出诸其口。(呐呐,舒小貌,音如悦切。)
又《玉藻》曰:口容止。(不安动也。)
又《少仪》曰:燕侍食於君子。数噍,毋为口容。(口容,弄口。噍,才笑切。)
又《祭义》曰:恶言不出於口。
又《缁衣》曰:小人溺於水,君子溺於口。口费而烦,易出难悔,易以溺人。(言口多空言且烦数也。过言一出,驷马不能及,不可得悔也,口舌所覆,亦如溺也。)
《左传》曰: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於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
又曰:口不道忠信之言为へ。
又曰:子玉使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匿之口。”
又曰:胩子曰:“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口实,社稷是养。”(言君不徒居民上,臣不徒求禄,皆为社稷。)
又曰: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滋益恭,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饣於是,粥於是,以糊余口。”
又曰:费无极言於楚子曰:“建与伍奢将以方城之外叛。”王执伍奢。使城父司马奋阳杀太子,未至,而使遣之。(知太子冤,故遣令去。)太子建奔宋。王召奋阳。奋阳使城父人执己以至。王曰:“言出於余口,入於尔耳,谁告建也?”
《诗□正月》曰:好言自口,莠言自口。(莠,丑也。)
又《十月之交》曰:无罪无辜,谗口嚣嚣。
《书序》曰:济南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傅授。
又曰:《大禹谟》曰:“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好谓赏善,戎谓伐恶,言口荣辱之主,虑而言宣也,戎于一也。)
又《盘庚上》曰:相时忄佥民,犹胥顾於箴言,其发有逸口。(言忄佥利,小人尚相顾于箴悔之言,恐君其发动有过口之患也。)
又《说命》曰:惟口起羞。
《易□说卦》曰:兑为口。
《论语□公冶长》曰:或曰:“雍也仁而不亻妄。”子曰:“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
又《阳货》曰:“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公羊传》:公子谄于隐公,谓隐公曰:“百姓安子,诸侯说子,盍终为君矣。”隐公曰:“否。使修菟裘,吾将老焉。”公子恐若其言闻於桓,於是谓桓公曰:“吾为子口隐矣。”
《孝经援神契》曰:舜大口。
又曰:孔子海口,言若含择。
《论语择辅像》曰:子贡斗星绕口,南容升。
又曰:太公大口,鼻有伏藏。
《史记》曰:周厉王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王喜,告召公:“吾能弭谤矣。”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产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於是国人莫敢出言。
又曰: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番俎於大夫。孔子遂行。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言妇人之口请,谓是以忧,使死人败,故可以出走也。)
又曰: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於削地,以诛晁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
《汉书》曰:汉王击魏豹,谓郦食其曰:“魏大将者,其人为谁?”曰:“柏直也。”汉王曰:“是口尚乳臭。”
又曰:高祖欲废太子,周昌谏曰:“臣口不能言,心知不可。”
又曰:良药苦口利于病。
又曰:张苍免相後,口无齿,食乳,女子为乳母。
又曰:条侯周亚夫,相曰:“从理入口,法饿死。”
又曰:扬雄口吃,不能剧谈。
又曰:王莽为人哆口。(哆,唱者切。)
《东观汉记》曰:光武为人,日角、大口、美须眉。
又曰:明德马后身长七尺三寸,青白色,方口美。
《後汉书》曰:马援在交趾,还书戒兄子曰:“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
应劭《汉官》曰:侍中乃存,年老口臭,帝赐以鸡舌香,令含之。
《汉表传》曰:孙坚为下邳丞时。孙权生而方颐大口,目有精光。坚异之,以为贵象。
《燕书》曰:申弼,烈祖常从容问诸侍臣曰:“夫口以下,动乃能制物,铁钻为用,亦噬嗑之意,而从上下何也?”弼答曰:“口之下动,上使下也;铁钻之用,上斩下也。”烈祖称善。
《南史》曰:谢フ出为吴兴郡守,与弟瀹於征虏渚送别。フ指瀹口曰:“此中惟宜饮酒。”
《唐书》曰:郝处俊、孙象贤,垂拱中坐事伏法。临刑,言多不顺。自此,法司每将杀人也,必先以木丸塞口。
又曰:杜黄裳,性雅淡宽恕,心虽从长口不忤物。
《老子》曰:五味令人口爽。
《管子》曰:桓公与管仲谋伐莒,未发,已闻於国。东郭邮至,公问之:“子曰言伐莒乎?”东郭曰:“君子善谋,小人善意。臣视二君在堂上口开不合,言莒也。”
《庄子》曰:公孙龙口嗑而不合,舌举不下。
《鬼谷子》曰:口者,机开也,所以开闭情意也。
又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
《周生烈子》曰:口者言之门。
《河图》曰:秦始皇虎口日角。
陆贾《新语》曰:众口所毁,浮石沉木。群邪相抑,以曲为直。
《说苑》曰:口者开也,舌者机也。出言不审,驷马不能追也。
《吴越春秋》曰:越王勾践入臣于吴,吴王病大便,太宰奉溲恶以出。勾践尝之,後病口臭。范蠡令左右食苓草以乱其气。
《曹瞒别传》曰:操遨游无度,其叔数语其父。操后行,逢叔于道,阳败而为口,云中暴风。叔告其父,父呼乎见之,操面如故。从此叔言不复入信,操益得纵恣为王也。
杜如《体论》曰:束修之业,其上在于不言。
谚曰:口如鼻,至老不失。
傅子曰:拟金人铭,作《口铭》云:“神以感通,心由口宣。福生有兆,祸来有端。情莫多妄,口莫多言。蚁孔溃河,溜穴倾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存亡之机,开阖之术。口与心谋,安危之源,枢机之发,荣辱存焉。”
王子年《拾遗录》曰:昔伯禹入穴,乃至一室,里一人身如蛇鳞于石上,口吐一王简以受禹。简长十二寸,以量度天地。
又曰:始皇二年,謇消国善画工者名烈裔,口含丹墨喷壁,即成龙□之队。
又曰:沐胥国人,年九万岁,以口喷水为雨,纷漫数十里,俄而口吹为风,而雨皆止。
《濑乡记□李母碑》曰:老子方口。
《养生经》曰:军营之中有甘泉。注云:军营,口也;甘泉,唾也。
又曰:口为华池。
《相书》曰:大容,手赤如丹,贵寿。
又曰:欲知人多舌,当视其口,如鸟喙,言语皆聚,此多舌人也。
《谈薮》曰:梁高祖重陈郡谢玄晖诗,常曰:“不读谢诗,三日觉口臭。”
舌
《释名》曰:舌,泄也,舒泄所当言也。
《诗□雨无正》曰: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维躬是悴。
《诗□大雅□瞻》曰:妇有长舌,维厉之阶。
又《抑》曰: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
《论语□颜渊》曰: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春秋玄命苞》曰:舌之为言,达也。阳立于三,故舌在口中者长三寸,象斗。玉衡阴合有四,故舌沦入溢(音益。)内者长四寸。(宋均曰:玉衡,三星也。魁,四星也。)
《孝经钩命决》曰:仲尼舌理七重,陈机授度。
《史记》曰:平原君既已定从,而归至于赵,曰:“今毛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又曰:留侯曰:“今以三寸之舌为帝者师,卦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也。”
又曰:张仪常从楚相饮,已而失璧,门下意仪盗璧,共执,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无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仪张口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妻曰:“君舌在也。”仪曰:“足矣。”
又曰:郭解任侠,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能专以奸犯法,公何谓贤?”解客闻之,杀此生,断其舌。
《汉书》曰:蒯通谓韩信曰:“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舌,下齐七十城。”
又曰:东海公宾就斩王莽,傅诣更始,悬于宛市,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
《後汉书》曰:马援与隗嚣将杨广书曰:“岂有知其无成,而但萎委咋舌叉手从族乎?”(萎,腰软弱也。萎,音于罪切;委,音也罪切。)
张《汉记》曰:董卓於众坐,生斩人手足,又凿目截舌口,百姓嗷嗷,道路以目。
《英雄记》曰:曹操与刘备密言,备泄于袁绍,绍知操有图国之意。操自咋其舌,流血,以失言诫後世。
《魏末传》曰:诸葛诞杀乐,有典农都尉数谗诞,于是收而斩之,骂曰:“卿坐舌。”先使人以竹搀其舌,然後杀之。(搀,音谗,又楚金切,夹刂之也。)
《晋中兴书》曰:温峤密启肃祖,陈王敦作难,郭闻曰:“果为小物所欺。”乃募:“有能生得峤者,吾当手拔其舌。”
《晋书》曰:鸠摩罗什,年七岁出家,日诵千偈。後死,姚兴依外国法焚尸,薪灭形碎,惟舌不烂。
沈约《宋书》曰:南郡王义宣,生而舌短言涩。
《唐书》曰:波斯国俗法,有罪者火烧铁灼其舌,疮白者为理,疮黑者为有罪。
《燕丹子》曰:荆轲见燕太子,太子曰:“田先生今无恙乎?”轲曰:“光送轲之时,言太子戒以国事,耻以丈夫而不可,向轲吞舌而死。”
《郭子》曰:殷仲堪云:“三日不读《道德论》,便觉舌本间强。”
《山海经》曰:反舌国,其人反舌,一曰交。
《说苑》曰:桓公饮管仲酒,弃其半,公问其故,对曰:“臣闻酒入者舌出,舌出者身弃,臣谓弃身不如弃酒。”
又曰:韩子问叔向曰:“刚与柔孰坚?”叔向曰:“臣年八十,齿再落而舌尚存,是知刚不如柔也。”
杨子《法言》曰:五常者,帝王之笔舌,宁有书不由笔,言不由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