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记 - 第 26 页/共 84 页

颂  【魏陈王曹植《皇子生颂》】于皇我后。懿章前志;克篡三皇,王灵昭事。祗肃郊庙,明德敬忌;潜和积德,钟天之厘。嘉月令辰,笃生圣嗣;庆由一人,万国作喜。喁喁万国,岌岌群生;禀命我后,绥之则荣。长为臣妾,终天之经;仁圣奕代,永戴明明。同年上帝,休祥淑祯;藩臣作颂,光流德声。  册  【唐太宗《册梁州都督汉王元昌》】夫易陈利建,道贯三才,传称夹辅,业昌百代。是以周之鲁卫,式固维城,汉之梁赵,克崇磐石。惟尔幼闻教义,器识聪敏,早开土宇,礼数优崇。矣南郑,襟带西蜀,按部之重,茂亲是用。锡以茅土,赋兹典册,爰誓山河,永作蕃屏。朕闻曰:事君尽礼,资于孝敬,为政以德,始于仁厚。故士无贵贱,由之者扬名;时无古今,背之者淤行。尔往钦哉,去奢从俭;远佞尊贤,克勤匪懈。垂宪乃后,可不慎欤。  【又《册荆州都督荆王元景》】夫建官之道,实资明德;列爵之义,必俟茂亲。故晋郑佐周,功宣于夤亮;间平辅汉,业崇于藩屏。惟尔业尚忠肃,器怀恭懿。幼禀庭训,早膺朝宠。仁恕闻于封畿,廉平著于方策。荆衡作镇,江汉为纪;包括巴汉之域,跨蹑吴越之郊。褰帷永谐,分佥属,是用备兹令典,锡以休命。奄有楚甸,代为唐辅,可不慎欤。  奏  【陈尚书八座《奏封鄱阳王伯山》】臣闻:本枝惟茂,宗周之业以弘;磐石既建,皇汉之图斯远。故能协宣五运,规范百王,式固灵根,克昌丕绪。第三皇子伯山,发睿德于龆年,表奇姿于此日,光昭丹掖,辉映青闱,而玉圭未执,金锡靡驾,岂所以敦序维翰,建树蕃戚。臣等参议,宜封鄱阳王。  表  【梁沈约《为南郡王让中军表》】臣闻:建侯茂则,非贤罔树;分器鸿典,惟懿实先。而臣挹道未弘,践义多缺;徒升国彝,空袭宸宠。光华组,ㄙ蔼于关垂;令采徽猷,寂寥于甸表。晨伸委带,夕轸临颜;皇衢肇启,鼎运始资。鲁卫兼启,义邈周年;齐楚并建,礼高汉日。臣以末第,联辉上序;履荆阿,怀玺萝曲。拊志惟熏,佩握如捣。  【梁刘孝绰《为鄱阳嗣王初让雍州表》】臣闻大邦维屏,既惭宗子之诗;思乐宫,有缺僖公之颂。特以周兴九伯,锡壤参虚。汉启二河,分旧楚;身私家庆,总集微躬。雍部襟带,跨制数州;西拒关,北跨邓塞。虽复呼韩来朝,槁街纳质;二虏寻戈,四郊无警。犹当王戎雅训,羊尚义。臣退求诸己,无或宴安;进思尽忠,几乎私竭。  章  【梁沈约《为晋安王谢南兖州章》】臣以莱孱,幼无秀业,依天宅照,藉海凭澜,王爵早加。藩麾夙树,进不能闲诗西楚;好礼北河,退无以振采六条。宣风万里,怀惭起惧,载溢心颜;而皇明辉烛,照被弥远。遂乃徙旆淮区,迁金济服,朱骖出邸,青组临方。瞻惟徵宠,俯仰忘厝。  【又《为安陆王谢荆州章》】臣托景宸区,早延休宠。身班帝穆,爵首蕃圭;好礼惭河,敦诗愧楚;悬旆出关,徒违绛阙;拟金入济,识谢戎麾。而照临弥广,复叨匪服;纪南形胜,任总上游。西纬岷邛,北继崤陕;六辔在手,犹或称难。群牧禀威,兹道孰易。是以摅清陆白,布款幄垂,霄途严远,事隔披照,腆冒斯颜,膺此谬荷。祗奉兢惧,罔知攸托。 ○ 公主第六 叙事  昔尧女有娥皇、女英,舜妹有<果支>手,舜女有宵明烛光,汤有帝乙归妹。(即成汤妹。)周武五之女嫁于陈,故公主未有封邑之号。至周中叶,天子嫁女于诸侯。天子至尊,不自主婚,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始谓之公主。秦代因之,亦曰公主。《史记》云:李斯男皆尚秦公主,是也。汉制,帝女为公主,帝姊妹为长公主,帝姑为大长公主。後汉制,皇女皆封县公主,仪服同蕃王。其尊崇者加号长公主,诸王女皆封乡亭公主,仪服同乡亭侯。(范晔《後汉书》曰:章帝封东平宪王苍、琅邪孝王京女为县公主,其后安帝妹亦封长公主。同于皇女封县公主者,所生之子,袭母封为列侯。后皆传国,乡亭之封则不传。)自晋之后,帝女依西汉曰公主,帝之姑姊并曰长公主。自汉已来,皆别置第舍府属,至隋省府属。(并见《齐职仪》及《晋代百官志》。)唐神龙初,又置府属,景龙末复省。  事对  【归妹 降嫔】应劭《风俗通》曰:《易》称: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妇人谓嫁娶之礼曰归,归其妹于诸侯。亨,终吉也。《尚书》曰:厘降二女于妫,嫔于虞。注云:降,下也;嫔,妇也。沈约《宋书》曰:江尚孝武帝女,表让婚曰:伏承诏旨,当以临海公主降嫔;荣出望表,恩加典外。  【节义 肃雍】范晔《後汉书》曰:邓晨初娶光武姊元。及汉兵起,晨将会宾客棘阳。汉兵败,姊亡。光武即位,封晨房子侯。帝感悼姊殁于乱,追封谥元为新野节义长公主,立庙于县西。《诗》云:曷不肃雍,王姬之车。谓平王之女嫁齐侯也。  【金根 铜缕】魏收《後魏书》曰:金根车,公主封君皆得乘之,但右而已。《续汉书》曰:印玺绶,王公玉匣银缕,夫人、贵人、长公主铜镂。  【赐金 献珠】《汉书》曰:孝武卫皇后,字子夫,为平阳公主讴者。武帝即位数年,无子,过平阳公主。既饮,讴者进,帝独悦子夫。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还坐悦甚,赐平阳公主金千斤。《列仙传》曰:朱仲,会稽贩珠人。高后募三寸珠,乃诣阙上之:“珠好过度,赐五百金。”鲁元公主私以七百金从仲求珠,献四寸之珠。  【常山 沁水】魏收《後魏书》曰:陆昕之风望端雅,尚献帝女常山公主,拜驸马都尉。公主奉姑有孝称,神龟初,与穆氏琅邪长公主并为女侍中。范晔《後汉书》曰:窦宪,字伯度。女弟立为皇后,宪恃宫掖声势,遂以县直请夺沁水公主园。  【金乡 兰陵】《魏末传》曰:何晏妇金乡公主,即晏同母妹。公主贤明,谓其母沛王太妃曰:“晏为恶日甚,将不保身。”母笑曰:“汝得无妒晏耶。”魏收《後魏书》曰:刘晖,字重昌,正始初尚兰陵长公主,孝明第爵。  【清河 临海】鱼豢《魏略》曰:东将初之植到关,自念有过,且当谢帝,乃留其从官著关。东将初,使人微行,宜见清河公主,欲因主以谢。而关吏以闻,帝使人逆之,不用。太后以为自杀,对帝泣。《晋中兴书》曰:临海公主,惠帝女,羊后所生。初封清河公主,未出适,值永嘉乱。  【鄂邑 襄城】《汉书》曰:昭帝始立,年八年。帝长姊鄂邑盖长公主,居禁中共养帝。盖公主私通客河间丁外人。上与大将军闻之,不绝,有诏外人侍长公主。《晋中兴书》曰:王敦,字处仲,尚武帝女襄城公主。天下大乱,敦将还台,悉以公主嫁时侍婢百余人配给将士,金宝一时弃捐。【同姓主 列侯尚】同姓主见叙事。应劭《风俗通》曰:列侯尚公主,国人尚翁主;以妻制夫,阳屈于阴尔。  【妻单于 娉昆莫】《汉书》曰:单于兵强,数苦北边。上问娄敬,曰:“陛下诚能以嫡公主妻单于,厚奉遗之,彼知汉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岂曾闻外孙敢于大父抗礼哉?”又曰:乌孙以马千疋娉汉女。元封中,遣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以妻焉。赠送甚厚,乌孙昆莫以为右夫人。  【出紫微 加绿绶】左贵嫔《上万年公主诔》曰:笃生公主,诞应休期;秀出紫微,日辉月朗。臧荣绪《晋书》曰:帝之姑姊妹皆为长公主,加绿绶。  【为子求郎 为子赎罪】《後汉书》曰:馆陶公主为子求郎,明帝不许,而赐钱千万。谓群臣曰:“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非其人民受其殃。”是以难之。《汉书》曰:林虑公主子昭平君尚武帝女夷安公主,林虑困病,以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赎死罪,帝许之。林虑公主卒,昭平日骄,醉杀主傅母,系狱。廷尉上请左右为前入赎,陛下许之。帝曰:“吾姊老有是一子,死以嘱我。”于是为之垂涕。良久曰:“法令先帝所造,因姊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遂可其奏。  【董宣扣马 高穆破车】范晔《後汉书》曰:董宣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魏收《後魏书》曰:高道穆为御史尉,庄帝姊寿阳公主行犯清路,执赤棒卒呵之不止,穆令棒破其车。公主深以为恨,泣以诉帝。帝谓主曰:“高中尉清贞之人,彼所行者公事,岂可以私责之!”  【下天孙之津 降帝子之渚】《史记 天官书》曰:婺女、织女,天女孙也。《楚辞》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王逸注云:帝子,尧子也。  诗  【李峤《长宁公主东庄侍宴诗》】别业临青甸,鸣鸾降紫霄;长筵鸳鹭集,仙管凤凰调。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承恩感已醉,恋赏未还镳。  【崔《长宁公主东庄侍宴诗》】沁园东郭外,宸驾一游盘;水树宜时涉,山楼尚晚看。席临天女贵,林接近臣欢;圣藻悬辰象,微臣切仰观。  【李适《长宁公主东庄侍宴诗》】凤楼纡睿幸,龙舸畅宸襟;歌舞平阳第,园亭沁水林。山花添圣酒,涧竹绕薰琴;愿奉瑶池驾,千春侍德音。  【李《长宁公主东庄侍宴诗》】紫禁乘雷动,青门访水嬉;上台堂庆,仙女凤楼期。合宴簪绅满,承恩雨露滋;北辰还捧日,东馆幸逢时。  【又《奉和幸长宁公主庄诗》】平阳馆外有仙家,沁水园中好物华;地出东郊回日驭,城临南斗度云车。风泉韵绕幽林竹,雨霰光摇杂树花;已庆时来千亿寿,还言日暮九重赊。  【徐彦伯《奉和送金城公主诗》】凤屋怜箫曲,鸾闺念掌珍;羌庭遥筑馆,庙策重和亲。星转天河夕,花移海树春;圣情凄送远,留跸望行尘。  【阎朝隐《奉和送金城公主诗》】甥舅重亲地,君臣厚义乡;还将贵公主,嫁与褥毡王。卤簿山川暗,琵琶道路长;回瞻父母国,日出在东方。  诔  【魏陈王曹植《平原懿公主诔》】于维懿主,瑛瑶其质;协策应期,含英秀出。岐嶷之姿,实朗实一;在生十旬,察人识物。仪同圣表,声协音律;骧眉识往,亻免瞳知来。求颜必笑,和音即该。阿保接手,侍御充傍;常在襁褓,不停第床。专爱一宫,取玩圣皇;何图奄忽,罹天之殃。魂神迁移,精爽翱翔。号之不应,听之莫聆;帝用吁嗟,呜咽失声。呜呼哀哉!怜尔早殁,不逮光阴;改封大郡,惟帝旧疆。建土开家,邑移蕃王;琨惟鲜,朱绂斯煌。国号既崇,哀尔孤独。配尔名才,华宗贵族;爵以列侯,银艾优渥。成礼于宫,灵需交毂;生虽异宝,殁乃同岳。爰构玄宫,玉石交连;朱房皓璧,高曜电鲜。长埏缮修,神闺启扉;二柩并降,双魂孰依。人谁不没?怜尔尚微。  【晋潘岳《南阳长公主诔》】于穆献主,弈代熙盛;重作大司,黎牧火正。国之仁姑,家之慈母,天道辅仁,宜享遐寿。如何短命,皆不华首。 ○ 驸马第七 叙事  汉制,天子以列侯尚公主,诸侯以国人承翁主。(崔浩义云:尚,承,皆卑下之名也。公主别立第舍,太子之女,则令列侯就第奉事之,故尚公主。诸王女,则当国人来承事之,皆不得谒见舅姑,通问而已。天子尊,令诸公代主婚,故曰公主。诸王卑则自主之,故曰翁主。後汉皇女为县公主,诸王女为乡亭公主;晋已后,王女为县主。)魏晋之后,尚公主皆拜驸马都尉。初,驸马都尉,汉武置也,掌御马。(《说文》云:驸马,字从马付声。一曰驸,近也,疾也。应劭曰:自上安下曰尉,都谓总领。)历两汉,多宗室及外戚与诸公子孙任之。至魏,何晏,大将军何进孙,以主婿拜驸马都尉。其后杜预尚晋宣帝女高陆公主,拜驸马都尉;王济尚晋文帝女常山公主,拜驸马都尉。后代因魏晋以为恒,每尚公主则拜驸马都尉。(出《汉书》及《齐职仪》。又《晋书》:傅宣尚晋武帝女弘农公主,桓温尚元帝女南康公主,荀羡尚元帝浔阳公主,刘慎尚晋明帝女庐陵公主,皆拜驸马都尉。)  事对  【名才 贵族】名才见下江表。曹植《平原公主诔》曰:配尔名才,华宗贵族;爵以列侯,银艾优渥。  【天姻 国婚】天姻见下江表。荀羡,字令则。年十五,拟国婚之选,羡不欲连姻帝室,乃远遁长沙。监司追寻,不获已遂尚浔阳公主。出《荀氏家传》。  【同舆 连日】魏收《後魏书》曰:冯诞,字子正,与高祖同岁。幼侍书学,特蒙亲待,尚高祖妹乐安公主,拜驸马都尉。高祖宠诞,同舆而载,同按而食,同席而坐卧,谢万驸马都尉。刘真长诔曰:弱冠振缨,结婚帝室;绸缪姻娅,连光云日。  【降鹤 赐骏】刘向《列仙传》曰:箫史善吹箫,能招白鹤,教弄玉凤鸣。居数十年,吹箫作凤声,凤皇来止其屋,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一日皆随凤飞去。案,弄玉,秦穆公女也。《後魏书》曰:宿石,元明帝时,拜中垒将军。尝从猎,帝亲欲射虎。石扣马谏,引帝上高原,上后,虎腾跃杀人,诏石为忠臣切谏,免虎之害。赐马一疋。尚上谷公主,拜驸马都尉。  【付粉 吹箫】鱼豢《魏略》曰:何晏,字平叔。美姿仪,面绝白,魏帝疑其付粉。后至夏月,唤来而与热汤饼,大汗出,遂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帝始信之。吹箫见上降鹤注中。  【二主同家 三尚异穴】范晔《後汉书》曰:窦融长子穆,尚内黄公主,又子固,尚温阳公主。窦氏一公两侯二公主。《後魏书》曰:刘昶尚武邑公主。主薨,更尚建兴公主。又薨,更尚平阳长公主。及昶终,与三公主同茔异宫。  【杨乔闭口 宋弘不谐】谢承《後汉书》曰:杨乔为尚书,容仪伟丽,数上书言政事。桓帝爰其才貌,诏妻以公主。乔固让不听,遂闭口不食,七日而死。范晔《後汉书》曰:光武姊湖阳公主新寡,帝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云:富易交,贵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制  【唐中宗《赐驸马封制》】门下,特进行右散骑常侍驸马都尉观国公杨慎矜。分荣戚里,藉宠公门。恭肃,著于立身,恪勤效于从政。凤凰楼上,宛符琴瑟之欢;乌鹊桥前,载叶松萝之契。宜覃茅土,式广山河。  表  【宋虞通之《为江让尚公主表》】伏承诏旨,当以临海公主降嫔,荣出望表,恩加典外,顾审蔽,伏用忧惶。臣寒门悴族,人凡质陋,闾阎有对,本隔天姻。如臣素流,家贫业寡;年近将冠,皆已有室。荆钗布裙,足得成礼。自晋氏已来,配尚公主者,虽累经华胄,亟有才名。至如王敦慑气,桓温敛威,真长佯愚以固辞,子敬奔走以求免;王偃无仲都之质,而雪于北阶;何阙龙工之姿,而见投于深井。谢庄迨自害于蒙瞍,殷冲几不免于强Θ;制勒甚于仆隶,防闲过于婢妾;往来出入,人理之常,当待宾客,朋从之义。而令扫辙息驾,无窥门之期;废筵抽席,绝接对之理。非唯交友离异,仍乃兄弟疏阔。姆尔争媚,相劝以严;媚媪竞前,相谄以急。其间,又有应答、问讯、卜筮师母,乃至残余饮食,诘辨与谁;衣被故弊,必责头领。或进不获前,或入不听也;不入则嫌于入疏,求出则疑有别意。召必以三更为期,遣必以日出为限;夕不见晚魄,朝不识曙星。至于夜,步月而弄琴,昼拱袂而披卷,一生之内,与此长乖;又声影才闻,则少婢奔迸,裾袂向席,则丑老丛来。左右整刷,以疑宠见嫌;宾客未冠,以少容致斥。如臣门分,代荷殊荣,足定家声,便预提拂。青宫美官,或由才升;一叨婚戚,咸成恩假,是以仰冒非宜。披露丹质,非唯上陈一已。规全身愿,实乃广申诸门受患之切;伏愿天慈照察,特赐蠲停。若恩制顿降,披请不申,便当刊肤剪发,投山窜海。云云。  卷十一 职官部上 ○ 太师太傅太保第一 叙事  《汉官仪》云:太师,太傅,太保,皆古官也。殷太甲时,伊尹为太保;纣时,胥余为太师;武王克殷作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应劭云:太师,天子所师法也。太傅,谓傅相天子于德义。太保,谓保安天子于德义,旧说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周以司马、司徒、司空、司寇、冢宰、宗伯为六卿;遂以师、傅、保为三公。)《书》云:维兹三公,论道经邦是也。太师在太傅上;太保次太傅,无官属,与王同职,无不总统。《礼记》云:三公无官,言有其人然后充之,无其人则缺。(周武王时,齐太公为太师;成王时,周公为太傅,召公为太保。)秦汉之际,并无其官,至高后唯置太傅。(王陵为太傅。)汉末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立师、傅、保之官,位在三公上,崇号为上公。(平帝时,以孔光为太傅,迁太师、王舜为太保,马宫为太师。)东汉已后,皆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与大司马恒不两置,历代或以太尉或以大司马为三公。)师、傅、保常曰上公。后《魏书 官氏志》云:後魏尊师、傅、保为三师。《五代史 百官志》云:北齐因後魏亦曰三师,后周依周礼,又以师、傅、保为三公;隋初又为三师,炀帝废之。自汉魏以来,皆开府置寮属,至隋省寮属。  事对  【三足 六符】《环济要略》曰:三公者,象鼎三足,共承其上也。《汉书》云:六符。孟康注曰:泰阶,三台也;始三星,凡六星也。六符,星之符验也。应劭云:《黄帝六符经》曰:泰阶,天之三阶。  【黄阁 绿纟戾】沈约《宋书》云:三公黄阁前史无其义。臣按:《礼记》云:士к与天子同,公侯大夫即异。郑玄注云:三公之与天子,礼数相亚,故黄其阁以示谦,不敢斥天子。疑是汉末制也。《晋官品令》曰:三公绿纟戾绥也。纟戾音戾。  【槐位 台阶】《周礼》曰:三槐,三公位焉。台阶见上。  【法三光 象五岳】《韩非》曰:背私曰公,三公象鼎足也。数三者,法三光。《春秋汉含孳》曰:举三公象五岳。  【理阴阳 节风雨】《傅子》曰:三公者,佐天子理阴阳。刘向《说苑》曰:三公正天下,调阴阳,节风雨。已上三公、三师事。  【经邦事 秉国均】《尚书》曰:立太师、太傅、太保。孔安国注云:师,天子所法也,佐王论道,以经纬国事。有德乃堪之。《诗》曰:尹氏太师,维周之氏,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郑笺云:毗,辅也。言尹氏居太师之官,持国政之平,维制四方。  【毗天子 备国师】《诗》云:天子是毗见秉国均注中。《续汉书》曰:赵典笃学博闻,宜备国师。国师即太师也。  【燮阴阳 经礼乐】《尚书》曰:立太师、太傅、太保,惟兹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孔安国传》曰:师,天子所师法,惟三公之任。佐王论道,经纬国事,和理阴阳。《大戴礼》曰:天子不论于先圣王之德,不知军国畜民之道,不见礼乐之正,不察应事之理,不博古今之典传,不闲于威仪之数,礼乐无经,学业不法。凡是其属,太师训之。  【训帝躬 持国政】应劭《汉官仪》曰:平帝元始元年,孔光以太师见授。太后曰:“太师先圣人之后,道术通明,宜居四辅职,训导帝躬。”持国政事见秉国均注。  【得于溪 赐以灵寿】《史记》曰:周文王得吕尚于溪,以为师,谓之太公。武王嗣位,号曰师尚父;成王即政,尊为太师。《诗》云:惟师尚父,时惟鹰扬。应劭《汉官仪》曰:孝平皇帝元始元年,太后诏曰:“太师光今年老有疾,俊大臣,惟国之重。《书》曰:无遗老成,国之将兴;尊师重傅,其令太师无朝。”十日一赐餐,赐以灵寿杖。黄门令为太师于省中施坐置几,太师入省杖焉。已上太师事。  【元老 中庸】《东观汉记》曰:诏云:“行太尉事赵喜,三叶在位,为国元老,其以喜为太傅。时年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故京师谚曰: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相天子 录尚书】《尚书》曰:立太师、太傅、太保,惟兹三公。论道经邦。孔安国注云:傅,傅相天子。《续汉书》云:太傅一人,当以善道,无常职,世祖以卓茂为之。其后每帝即位,辄置太傅一人录尚书事,薨辄省之。  【三让高 万事理】应劭《汉官仪》云:和帝册曰:“故太尉邓彪,元功之族,三让弥高,今以彪为太傅录尚书事,百官总己以听。”万事理见上。  【明朝章 戒戎事】明朝章见《中庸》注。《大戴礼》曰:天子不惠于庶人,不信于诸侯,不戒于戎事。凡是之属,太傅之任。  【三叶在位 百官总己】三叶见赵喜注中。又百官总己见三让注。已上太傅事。  【上公 元老】上公见叙事。王隐《晋书》曰:王祥,字休徵,拜太保。制曰:耆艾元老,高行清粹,朕所毗倚,以崇道宏化。  【安天子 谏王恶】《尚书》云:太师、太傅、太保,惟兹三公,论道经邦。注云:太保,保安天子于德义。《周礼》,保氏掌谏王恶。注云:谏者,以礼义正之也。  【任伊尹 职召公】《齐职仪》云:殷太甲时,伊尹为太保;周成王时,召公为太保。  【明允笃诚 高行清粹】《晋起居注》云:太保卫,明允笃诚,有匪躬之志,其给千兵骑百人。高行清粹见元老注。已上太保事。  表  【陈沈炯《为太傅让表》】奏六代之乐,不能祈天;具百神之歌,无以动圣。延首帝阍,转增危栗;百川沸腾,王室如毁。释位同谋,诸侯总至;盟书会府,余臣一人。若使幅巾衡巷,口绝平吴,朝游赤松,暮过济北,出就侯服,入褫龙章,则四郊有垒。谁守社稷?如其雄戟在前,强弩自卫,负孺子之图,饰缘之鼎,军威重于护将,国礼贵于塞门。臣道尚卑,孰云非逼。臣所以出谢公卿,入训妻子,拜长陵之园,谒太祖之庙,不以九族违恩义,不以百姓负国家,所期陛下与北极同尊,朝廷与南山等固。  碑  【周王褒《太保吴武公尉迟纲碑》】昔者王室蕃屏,同族谓之宗亲;列国诸侯,异性称为伯舅。元勋懿德,周崇齐鲁之封;疏爵畴庸,汉重韩吴之秩。司勋载其洪烈,典册备其徽章。山甫式列辟之功,纪绩庸器;庄叔匡成献之难,昭德彝鼎。鸿名盛业,公实兼焉。公命代挺生,膺期间出。嵩华峻极,降惟岳之上灵;霜露所均,体中和之秀气;寒松擢本,且观后凋之质;真桂挺生,便结冬华之秀。固以辰昴膺庆,风云交感者焉。公柔顺内凝,英华外发;斧藻仁义,璋令范。危劲之节,贯四序而逾秀;坚真之操,经百炼而无销。加以逄蒙射法,远中戟枝,养由箭道,遥穿悬叶,巧极将军之伎,精穷校尉之官。及年逾艾服,任崇台兖;甲第当衢,传呼启路。不以宠贵骄人,每以卑谦自牧。易箦之言,无忘寝瘵;城郢之志,终于瞑目。铭曰:珠角膺期,出庭表德;出忠入孝,自家刑国。人物冠冕,彝章表则。任属屯警,官联枢侍;行部六条,议班三吏。逝水讵停,光阴不借;遽辞逆旅,俄悲怛化。旌舒夏练,棺陈卫幕;北郭人稀,西山景落。三千不见,九原谁作?铭兹鼎鼐,永传嵩霍。 ○ 太尉司徒司空第二 叙事  《齐职仪》云:皆古官也。(应劭云:自上安下曰尉。鱼豢曰:太尉掌武事,古者兵狱官皆以尉为称。尉,也,言兵狱罗也,言兵狱罗奸非。又应劭云:徒,众也;司徒,主人众也。空,穴也;司空,主土。古者穴居,主穿土为穴,以居人也。)尧时舜为太尉,舜时契为司徒、禹为司空,古亦为三公之职。其后常以太尉与大司马迭置,不两立。(有大司马则不置太尉,历代皆然。)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与大司寇、大冢宰、太宗伯为六卿。至西汉末,师、傅、保之官,崇其号为上公,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後汉初省大司马,立太尉,与司徒、司空为三公。(皆除大字。)历魏、晋、宋齐之后常然。至后周,又依《周礼》,以师、傅、保为三公。《五代史志》云:隋又以太尉、司徒、司马为三公。历代皆开府置官属,唐废府寮。  事对  【上司 亚献】《东观汉记》曰:杨震,字伯起,为太尉。性忠诚。每谏争,中常侍樊丰等谮之,收印绶归本郡。震到洛阳都亭,谓门生曰:“吾蒙恩居上司,奸臣狡猾而不能诛,宠嬖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以见日月!”遂饮鸩而死。《续汉书》曰:太尉郊庙掌亚献,太丧告谥南郊。  【统兵 掌武】《续汉书》云:太尉一人,掌四方兵事,课功,岁尽则殿最而行赏罚焉。又《汉书》曰:太尉,秦官也。掌武事。  【匪石 断金】应劭《汉官仪》曰:冲帝册书,太尉赵峻,二世掌枢衡,有匪石不贰之心。又曰:三公国之桢干,朝廷取正,以成断金。大司农李固,公族之苗,忠正不挠,其以固为太尉。  【两鹿 三】谢承《後汉书》曰:郑弘为临淮太守,行春,有两白鹿随车,夹毂而行。弘怪问主簿黄国鹿为吉凶,贺曰:“闻三公车︶画作鹿,明府当为宰相。”弘后果为太尉。范晔《後汉书》曰:杨震,字伯起。尝客于湖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励志愈笃。后有鹳雀衔三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凡者,卿大夫之服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后位至太尉。  【画鹿】 飞鹊印】画鹿︶见上。《博物志》云:常山张颢为梁相,天新雨后,有鸟如鹊,飞翔稍下,堕地人取,化为一圆石。颢椎破之,得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颢表上闻,藏之秘府。颢,汉灵帝时至太尉。  【保皇家 安刘氏】挚虞《陇西王泰为太尉册》曰:惟君行为时表,亲则宗臣,论道经邦,保皇家,是用进登上台。《汉书》云:上曰:“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为太尉。”  【主九伐 齐七政】谢灵运《晋书》曰;秦有太尉,掌兵。汉仍修之,或置或省,是故司马之官,主九伐之职。《汝南先贤传》曰:陈蕃拜太尉,让曰:“齐七政,训五兵,臣不如议郎王畅。”  【叹黄宪 举蔡谟】谢承《後汉书》曰;陈蕃拜太尉,临朝叹曰:“黄宪若在,不敢先佩印绶。”《晋书》:郗鉴,字道徽,进禄太尉。疾笃,举蔡谟自代。  【置屏风 赐锦被】谢承《後汉书》曰:郑弘,字巨君,为太尉,主将第五伦为司空,班位在下。每正朔朝见,弘曲躬自卑。帝知,遂置云母屏风公隔之,由此以为故事。又,朱宠,字仲威,为太尉。食脱栗饭,卧布被,朝廷赐锦被粱肉,皆不敢当。已上太尉事。  【邦教 地征】《周礼》:大司徒之职,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郑玄注云:所以亲百姓,训五品也,扰亦安也。又曰: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郑玄注曰:均,平也;五物,五土所生之物也;九等,も刚、赤缇、坟壤、渴泽、咸泻、勃壤、埴垆、强{临木}、轻爨之属;征,税也。  【五礼 六乐】《周礼》:大司徒之职,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郑玄注:礼所以节止人之侈伪,使其得中。又曰: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注曰:乐以荡正人之情思,使其心和。  【度地 辨土】《周礼》:大司徒之职,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注曰:土其地,犹言度其地。又曰: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注曰:十有二土,分野十有二邦也。土系十二次,各有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