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府元龟 - 第 548 页/共 736 页

卫宏字敬仲东海人少与河南郑兴俱好古学初九江谢曼卿精毛诗宏从曼卿受学後从大司空杜林更受古文尚书时济南徐巡师事宏後从林受学亦以儒显由是古学大兴光武以为议郎。 周防字伟公师事徐州刺史盖豫受古文尚书经明举孝廉拜郎中太尉张禹荐补博士。 杨伦字仲理少为诸生师事司徒丁鸿习古文尚书为郡文学掾後特徵博士。 李育字元春扶风漆人少习公羊春秋沈思专精博览书传知名太学後为侍中卒於官。 何休字邵公任城樊人精研六经世儒无及者位至谏议大夫。 谢该字文仪南阳章陵人善明春秋左氏为世明儒後拜议郎以寿终。 周燮十岁通诗论及长专精礼易徵之不就。 陈元父钦习左氏春秋事黎阳贾护与刘歆同时而别自名(元父钦字子佚以左氏授王莽自名陈氏春秋)家後辟司徒欧阳歙府以病去卒。 郑众字仲师年十二从父兴受左氏春秋精力於学明三说历兼通易诗知名於世位至大司农卒。 承官少勤学不倦经典既明归家教授三府更辟皆不应永平中徵诣公车车驾临辟雍召宫拜博士。 侯霸笃志好学师事九江太守房元治梁春秋为元都讲(又从锺宁君受律)位至大司徒。 郑兴少学公羊春秋晚善。《左氏传》遂积精深思通达其旨同学者皆师之(兴从博士金子严为左氏春秋)後为莲勺令以事免卒。 鲁恭始为郡吏太傅赵熹闻而辟之章帝集诸儒於白虎观恭特以经明得召与其议後位至司空。 王涣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官至雒阳令卒。 周举字宣光姿貌短陋而博学洽闻为儒者所宗故京师为之语曰:五经从横周宣光终於光禄大夫。 井丹字大春少受业太学通五经善谈论故京师为之语曰:五经纷纶井大春性清高沛王辅等五王更请皆不能致。 尹敏少为诸生初习欧阳尚书後受古文兼善毛诗梁左氏春秋後为谏议大夫卒。 许慎字叔重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尝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除氵交长(氵交音侯交切)卒於家蔡玄字叔陵学通五经徵辟并不就顺帝时诏徵拜议郎讲论五经异同甚合帝意迁侍中出为弘农太守卒于官。 宗资少在京师学孟氏易欧阳尚书。 杨震字伯起少好学受欧阳尚书於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位至太尉。 赵晔诣杜抚受韩诗究竟其术作诗细历神渊蔡邕至会稽读诗细而叹息以为长於。《论衡》邕还京师传之学者咸诵习焉。 张驯字子隽济阴定陶人少游太学能诵春秋。《左氏传》以大夏侯尚书教授辟公府举高第拜议郎与蔡邕共奏定六经文学擢拜侍中典领秘书近署。 魏乐详字文载少好学善。《左氏传》杜畿为太守亦甚好学署详文学祭酒使教後进,於是河东学业大兴至黄初中徵拜博士于时太学初立有博士十馀人学多褊狭。又不熟悉略不亲教备员而已惟详五业并授其或难教质而不解详无愠色以杖画地牵譬引领至忘寝食以是独擅名於远近。 孙资字彦博讲业太学博览传记同郡王允一见而奇之。 董遇及贾洪邯郸淳薛夏隗禧苏林乐详等七人为儒宗。 王基为中书侍郎时散骑常侍王肃著诸经传解及论定朝仪改易郑玄旧说而基据持玄义尝与抗衡蜀许慈字仁笃师事刘禧善郑氏学治易尚书三礼毛诗。《论语》慈终於大长秋。 谯周字允南为光禄大夫周虽不与政事以儒行见礼时访大议取据经以对而後生好事者亦咨问所疑焉。 来敏字敬达涉猎书籍善左氏春秋先主定益州署敏典教校尉。 廖扶习韩诗欧阳尚书教授尝数百人不应辟召时号北郭先生二子孟举并知名。 张裔字君嗣治公羊春秋涉经史位至辅汉将军文立字广林少治毛诗三礼兼通群书。 伍梁字德山以儒学节操称从议郎迁谏议大夫五官中郎将。 向朗字巨达领丞相长史初朗少时虽涉猎文学然不治素简以吏能见称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三十年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开门接宾诱纳後进但讲论古义不干时事以是见称上自执政下及童冠皆敬重焉後以功封显名亭侯位特进卒。 吴张昭字子布彭城人少好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位至辅吴将军。 诸葛瑾字子瑜少游京师治毛诗尚书左氏春秋後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阚泽字德润为太子太传领中书每朝廷大议经典所疑取谘访之以儒学勤劳封都乡侯。 张字子纲广陵人少游学京都入太学事博士韩宗治京氏易欧阳尚书。又於外黄从濮阳受韩诗及礼记左氏春秋後曹公以为会稽东部都尉孙权以为长史卒。 刘游举孝廉为郎中祖父本师受经传学群书号为通儒举贤良方正为般长卒官伯父宠字祖荣受文业以经明行修举孝廉光禄大夫察四行除东平陵令。 程秉字德枢事郑玄後避乱交州与刘熙考论大义遂博通五经士燮命为长史孙权闻其名儒以礼徵秉既到拜太子太傅。 严略字曼才少耽学善诗书三礼。又好学文终於尚书令。 沈珩字仲山吴郡人少综经艺尤善春秋内外传。 晋何嵩字泰基宽弘爱士博观坟籍尤善史汉少历清官领著作郎。 阎缵字续伯侨居河南新安少游英豪多所交结博览坟典该通物理缵位至汉中太守。 杜预为春秋。《左氏传》集解时王济解相马。又甚爱之而和峤频聚敛预尝称济有马癖峤有钱癖武帝闻之谓预曰:卿有何癖曰:臣有。《左传》癖。 侯使光儒博学古历官著续文华奏议皆有条理後终於少府。 范宁为中书侍郎时更营新庙博求辟雍明堂之制宁据经传奏上皆有典证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取谘访之。 挚虞字仲治京兆长安人少事皇甫谧才学通博著述不倦历官至太常卿。 戴。若思弟邈字望之少好学尤精史汉才不逮。若思儒学过之弱冠举秀才位至尚书仆射。 范平字子安吴郡钱塘人研览坟索初仕吴为临海太守谢病还家敦悦儒学三子咸泉并以儒学至大官。 杜夷字行齐卢江人世以儒学称永嘉初公车徵拜博士不就。 徐苗字仲胄高密淳于人累世相承皆以博士为郡守。 范弘之字长文雅正好学以儒术皆明为太学博士王欢字君厚乐陵人安贫乐道专精耽学遂为通儒嗣後慕容袭号署官至祭酒。 王隐以儒素自守不交势援博学多闻受父遗业西都旧事多所谙究隐後为著作郎赐爵平陵乡侯。 袁亮字贞固有学行亮子粲文学博识累为儒官。 凉茂字伯方少好学论议尝据经典以处是非茂终於太子太傅。 康峻历郡功曹举计掾州辟从事太常郑袤见峻大奇之举为博士时重庄老而轻经史峻惧雅道陵迟乃潜心儒典。 郗鉴字道徽少孤贫博览经籍躬耕陇亩吟咏不倦以儒雅著名不应州命。 陈邵字节良东海襄贲人郡察孝廉不就以儒学徵为陈留内史累迁燕王师。 董景道字文博明春秋三传京氏易马氏尚书韩诗皆精究大义三礼之义专遵郑氏著礼通论非驳诸儒演广郑旨至刘曜时徵为散骑常侍固辞遂以寿终。 庾乘游学宫为诸生佣後能讲论自以卑等每处下坐诸生博士皆就雠问由是学中以下坐为贵。 范宣虽居屡空尝以讲论为业谯国戴逵等皆闻风宗仰自远而至讽读之声有。若齐鲁後诏徵为太学博士散骑郎并不就。 华广都督河北诸军事坐事免官削爵土栖迟家巷垂十载教诲子孙讲诵经典集经书要事名曰:善文行於世。 姜龛天水人姚兴时与东平淳于岐冯翊郭高等皆耆儒硕德经明行修各门徒数百教授长安诸生自远而至者数千人兴每於听政之暇引龛等于东堂讲论道艺错综明理凉州胡辨符坚之末东徙雒阳教授弟子百馀人关中後进多赴之讲业兴敕关尉曰:诸生谘访道义修已厉行往来出入勿拘常限,於是学者咸劝儒风盛焉。 ●卷七百六十八 ○总录部 儒学第二 宋周续之字道祖晋时豫章太守范於郡立学招集生徒续之年十二受业居学数年通五经徵为太子博士不就高祖践阼复召之为开馆东郭外续之素患风Φ不复堪讲乃移病锺山卒通毛诗六义及礼。 雷次宗字仲伦少入庐山事沙门释慧远笃志好学尤明三礼毛诗时会稽朱膺之颍川庾蔚之并以儒学总监诸生次宗初不受徵辟元嘉中徵至都开馆於鸡笼山车驾数至後卒於锺山。 刘湛字弘仁博涉史传谙前世旧典後以詹事为丹阳尹。 南齐关康之世居京口笃学以文义称尤善左氏春秋高帝为领军时素好此学送本与康之康之手自微定徵之不就。 张绪为国子祭酒长於。《周易》言精理奥见宗一时尝云:何平叔所不解易中七事诸卦中所有时义是其一也。 梁锺嵘仕齐永明中为国子生明。《周易》卫将军王俭领祭酒颇赏接之。 何佟之字士威少好三礼读礼论三百馀篇略皆上口仕齐为国子助教。 严植之字孝源少精解丧服孝经。《论语》及长遍治郑氏礼。《周易》毛诗左氏春秋仕齐为广汉王国右常侍天监四年兼五经博士。 司马筠字真素少孤贫好学师沛国刘强力专精深为所器及长博通经术尤明三礼卒於始兴内史子寿传父业明三礼位尚书祠部郎。 卞华字昭岳幼孤贫好学年十四召补国子生通。《周易》既长遍治五经与平原明山宾会稽贺同业友善天监中为安城王功曹参军兼五经博士。 韦棱字威直性恬素以书史为业博物强记当世士咸就质疑。 沈峻字士嵩博通五经尤长三礼为国子助教。 崔灵恩清河武城人也。少笃学从师遍通五经尤精三礼三传仕魏为太常博士天监中归梁累迁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 刘讲月令毕谓学生严植之曰:江左已来阴阳律数之学废矣。吾今讲此曾不得其彷彳弗学者美其退让。 庾於陵清警博学有才思随齐王子隆为荆州召为主簿使与谢眺宗抄撰群书。 贺琛伯父为世硕儒授经於琛卒後琛家贫尝往还诸暨贩粟以自给闲则习业尤精三礼卒光禄大夫。 徐勉为尚书博通经史多识前载朝仪国典婚冠吉凶勉皆预图议。 後梁蔡大宝少孤而笃学不倦善属文初以明经对策第一解褐武陵王国左常侍尝以书干仆射徐勉大为勉所赏异令与子游处所有坟籍尽以给之遂博览群书学无不综。 范顺阳人散骑常侍迪之弟文采劣於迪而经术过之位至中卫东平王长史。 宗希颜度支尚书如周之子有文学仕至中书舍人希华亦如周之子博通经术为荆楚儒宗。 陈龚孟舒治毛诗善谈名理梁武世仕至浔阳郡丞元帝在江州遇之甚重躬师事焉。 沈洙少方雅好学不妄交游治三礼春秋。《左氏传》精识强记五经章句诸子史书问无不答初仕梁为祠部郎中时年二十馀大同中学者多涉猎文史不为章句而洙独积思经术吴郡朱异会稽贺琛甚嘉之及异琛於士林馆讲制旨义尝使洙为都讲。 郑灼幼而聪敏励志儒学少受业於皇侃梁大通五年释褐奉朝请。 褚仲都善。《周易》为当时之冠笃志研玩得其精微梁太清初历王国侍郎奉朝请俄转国子助教兼司议郎专讲诗易。 陆诩少习崔灵恩三礼义梁时百济国表求讲礼博士诏令诩行位至尚书祠部郎。 岑之敬始以经业进而博涉文史雅有词笔不愧醇儒官至征南府谘议参军。 徐伯阳敏而好学善色养进止有节年十五以文学称学春秋左氏家有史书所读者近三千馀卷终於新安王府谘议参军。 沈文阿字国卫父峻以儒学闻於梁世授桂州刺史不行文阿性刚强有膂力少习父业研精章句祖舅太史叔明舅王慧兴并通经术而文阿颇传之。又博采先儒异同自成义疏治三礼三传。 戚衮少聪慧游学京都受三礼於国子助教刘文绍一二年中大义略备。 张讥为国子助教是时周弘正在国学发。《周易》题弘正第四弟弘直亦在讲习讥与弘正论议弘正乃屈弘直危坐厉声助其申理讥乃正色谓弘直曰:今日义集辨正名理虽知兄弟急难四公不得有助弘直曰:仆助君师何为不可举座以为笑乐。 後魏梁越字玄览新兴人少而好学博综经传无所不通道武时为礼经博士。 梁祚北地人笃志好学历治诸经尤善公羊春秋郑氏易尝以教授有儒者风而无当世之才与幽州别驾平恒有旧。又姊先范阳李氏遂携家人侨居於蓟积十馀年虽羁旅贫窘而著述不倦恒时相请屈与论经史。 平恒字继叔燕国蓟人耽勤读诵研综经籍钩深致远多所博通历中书博士秘书丞。 刘献之博陵饶阳人少而孤贫雅好诗传曾受业於渤海程玄後遂博观众籍时中山张吾贵与献之齐名海内皆曰:儒宗太祖徵典内校书固以疾辞。 刘兰武邑人受春秋诗礼於中山王保安兰读左氏五日一遍兼通五经後为国子助教卒。 封轨为考功郎中台中称为儒雅奏请遣四门博士明经学者检试诸州学生诏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