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府元龟 - 第 547 页/共 736 页
党仁弘仕隋为武勇郎将高祖起义军次蒲坂仁弘招率乡曲得二千馀兵迎谒拜银青光禄大夫。
长孙敞隋末为左卫郎将义旗入关敞率子弟以新丰县来迎高祖大悦授银青光禄大夫寻加上柱国乔轨隋末为右武侍及义师渡河轨乃迎谒授通议大夫从平京城频以战功累加上柱国秦王府车骑将军。
颜师古仕隋为襄州安养尉坐事免归长安家贫以教授自业及高祖义兵入关师古於长春宫上谒授朝请大夫从平京城补秦府文学後至秘书监弘文馆学士。
崔略隋末为醴泉县令高祖义兵入关以县来降授丞相府主簿及受禅迁黄门侍郎。
靳孝谟仕隋朝邑县法曹及义兵济河以蒲津中沾二城归义授正议大夫。
窦轨隋末为资阳郡东曹掾去官归於家及义兵入关轨聚众千馀人迎於同州高祖见之大悦降席起迎握手欢笑赏锡优厚寻令收兵於渭南得众一万拜丞相谘议参军从平京师累加光禄大夫。
孙华隋末坐事逃归山贼郭伏愿侵掠冯翊及义师起高祖见华貌寝初轻之及与语大悦握手引与同坐谓之曰:吾昨夜梦乘白龙以济黄河卿将白玄度来。又具舟戢何与吾梦之相符也。因拜为光禄大夫前军总管。
常达隋末为陇州刺史为降人忤仕政所劫拥城中二千人叛入薛仁杲达性刚烈有武艺高祖龙潜时数从征伐甚蒙深待及义兵起达在霍邑从宋老生来拒战既斩老生高祖谓达已死令人阅尸以求及达奉见高祖大悦因蒙任使屡有军功。
梁朱珍徐州丰人太祖起兵珍与庞师古许唐李晖丁会氐叔琮邓季筠王武等八十馀人以中携从摧坚舀陈所向荡决後署诸军都指挥使。
庞师古曹州南华人以中涓从太祖性端愿未尝离左右及太祖镇汴树置戎伍始得马五百匹即以师古为偏将援陈破蔡累有战功後至徐州节度使谢瞳唐末举进士不中第遂投迹於太祖泊居门下未尝一日不在左右及太祖据同州遂署右职後为宣义军两使留守。
李振字兴绪唐末为台州刺史不克莅事因而归过汴求谒见太祖太祖与语大奇之辟为从事以讲武政,於是陈耕战之计进鸠合之策尊王室以图诸侯奖帝道以杂霸业嫉阉寺敦儒术尚名器审刑罚,於是礼遇弥笃後至户部尚书崇政院使。
牛存节唐末敕事河阳节度使诸葛爽爽卒存节谓同辈曰:天下汹汹当择英主事之以图富贵遂归於太祖授宣义军小将後至郓州节度使。
後唐康君立蔚州兴唐人世为边豪唐乾符中为州牙校事防御使段文楚时群盗起河南天下将乱代北仍岁阻饥诸部豪杰咸有啸聚邀功之志会文楚稍削军人储给戍兵咨怨君立与薛铁山程怀信王行审李存璋谋曰:段公儒人难与共事方今四方扰皇威不振丈夫不能於此时立功立事非人豪也。吾等虽权部众然以雄劲闻於时者莫。若沙ヌ部落。又李振武父子勇冠诸军吾等合势推之则代北之地旬月可定功名富贵事无不济也。君立等乃夜谒武皇言曰:方今天下大乱天子付将臣以边事岁遭荒饥便削储给我等边人焉能守死公家父子素以威惠及五部当共除虐帅以谢边人孰敢异议者武皇曰:明天子在上举事当有朝典公等勿轻议予家尊远在振武万一相迫候予禀命君立等曰:事机已泄迟则变生曷候千里咨禀众因聚讠拥武皇比及州众。且万人师营斗鸡台城中械文楚以应武皇之军既收城推武皇为大同军防御留後众状以闻後武皇授雁门节度以君立为左都押衙後至昭义军节度使。
盖寓蔚州人世为牙扌交武皇起中寓与康君立等推毂佐佑之因为腹心武皇节制雁门署职为都押衙领岚州刺史洎移镇太原改左都押衙武皇与之决事言无不从凡出征行靡不卫从後至容馆经略使。
刘彦琮中人唐末武皇作镇晋阳有拨乱夷凶之志彦琮乃谒於军门致之麾下自是从征兴复王室後至州节度使。
李承约为山後八军巡检使属刘守光因杀兄名儒宿将尝事其父兄者多无辜被戮承约自以握兵在外心不自安时武皇召募英豪方开王业乃以所部二千骑归於弁州即补定霸都指挥使检较右仆射兼贝州刺史。
张遵诲父为宗城令罗绍威杀衙军之岁为梁军所害遵诲奔太原武皇以为牙门将时朱温篡逆据有两京武皇与凤同谋兴复命遵诲知岐州留务在岐下累年庄宗平定山东遵诲以典客从历幽镇二府马步都虞侯。
张廷裕代北人幼事武皇於中从平黄巢讨王行瑜自行间渐升为小将庄宗定魏补天雄军左厢马步都虞侯历蔚兹隰三州刺史。
曹廷隐本魏州人为本州典谒虞侯贺德纶西迎庄宗於晋阳庄宗既得邺城擢为马步都虞侯军中号为称职。
何瓒闽人唐天三年登进士第谒庄宗於晋阳一见受知辟河东推官转留府判官。
段凝开封人唐末为渑池主簿脱荷衣以事梁祖梁祖渐器之开平三年十月自东头供奉官授右威卫大将军充左军巡使兼水北巡简使。
贾馥在镇州幕府张文礼杀王时庄宗未即尊位文礼遣馥至邺都劝进自留邺下栖迟邮舍庄宗即位授鸿胪少卿。
王唐末为镇州节度庄宗征刘守光回至承天军与庄宗合宴同盟奉觞献寿以申感慨庄宗以父友曲加敬异为之声歌亦报之谓庄宗为四十六舅饮中庄宗抽佩刀断衿为盟许以女妻子昭诲因兹坚附於庄宗矣。
孔循同光末权知汴州事会明宗自邺都至循致饩劳军供备充至明宗悦及定京师为枢密使兼秘书监。
晋高汉筠初仕梁为卫州衙校後唐庄宗入魏分兵谕其属郡汉筠以利病说卫之牧守俾送款於庄宗以汉筠为功寻移雒州都校後至左骁卫大将军内省客使。
皇甫立代北人後唐明宗刺代州署为衙校从历藩镇性纯谨明宗深委信之王建丘安诲策名委质皆在立後明宗践阼以立为忻州刺史。
苌从简初仕後唐为颍州团练使高祖举义清泰末诏赴阙充副招讨使随驾至孟津除河阳节度使时赵延寿军败伪王断浮桥归雒从简守河阳南城高祖自北而至从简察军情离散遂渡河迎谒焉後至左金吾卫将军。
桑维翰性明慧善词赋後唐同光中登进士第高祖领河阳辟为掌书记历数镇皆从之後至中书令。
曹国珍高祖在藩时尝通私谒以兄事之及即位国珍自比於严陵上表叙旧由是自吏部郎中拜左谏议大夫给事中。
孟承诲大名人始为本州衙校遇高祖临其地升为客将後奏为宗城常山城三令皆有善政高祖有天下擢为阁门副使。
周环晋阳人自高祖历镇藩翰用为腹心累职至衙门都扌交凡帑廪出纳咸以委环经十馀年未尝以微累见误高祖甚重之及即位命权判三司事後至安州节度使。
李承福初为高祖家臣高祖登极历皇城武德宣徽使左千牛大将军刘处让後唐末为左骁卫大将军河北都转运使高祖举义兵於太原处让从至雒阳乃授宣徽北院使刘继勋卫州人高祖镇邺都时继勋为客将高祖爱其端谨籍其名於帐下从历数镇及即位擢为阁门使。
汉王景崇邢州人後唐明宗之镇邢州景崇为牙将明宗以其明敏怜之自後累镇皆致麾下明宗践阼擢为通事舍人历引进阁门使晋末迁左金吾大将军充街使尝以人主用才不尽愤然不乐契丹萧翰立许王李从益知军国事署为宣徽使监左藏库萧翰归蕃景崇闻高祖起河东西陕幸满乃私取库金请行迎奉从益不能制遇高祖于河雒驾至汴削其伪官授右卫大将军。
任庭浩并州人业术数风之事晋高祖在太原重围时高祖最为亲要庭浩以本业请见高祖甚加礼遇晋天福初庭浩授太原掾寻改交城文水令皆高祖奖荐之力也。後为殿中监。
翟光邺晋末为宣徽使时寇犯阙以後唐明宗少子许王从益为曹州节度使从益母淑妃王氏白於寇长以从益未谙政术请以光邺代知州事寇从之及萧翰推从益僭位以光邺为枢密使寇去光邺以高祖进兵汾水请从益去号称梁王仍驰表称臣论者赏之高祖入汴加右领卫大将军。
赵晖晋开运末为军校以部兵屯於陕属北戎入寇慨然有愤激之意及闻高祖建义於并门乃与部将王晏侯章戮力协谋戮契丹伪命官属据有陕州即时驰骑闻於高祖高祖乃命晖为保义军节度陕虢等州观察处置等使高祖之幸东京出於陕晖戎服朝於路左手控六龙达于行宫君臣之义如旧结焉李守贞河阳人事本郡为牙将晋高祖镇河阳用为典客从数镇皆从之及即位累迁至省客使。
聂文进并州人少给事於高祖帐下高祖镇太原甚见委用职至兵马押司官高祖入汴授枢密院承旨历领军屯卫大将军迁右领军大将军并仍旧职阎晋卿忻州人少仕并州历职至客将高祖在镇颇见信用後历阁门使判四方馆事。
郭允明父徽柔为河东制置使徽柔被诛允明遂为高祖厮养服勤既久颇得高祖之欢心高祖镇太原稍历牙职及即位累迁至翰林茶酒使兼鞍辔库使周史彦超汉末为龙栖都指挥使太祖之赴内难彦超以本军从後至郑州防御使。
李彦硕字德修本以商贾为业太祖镇邺之左右及即位历绫绵副使扌埸使。
陈光穗为邺都副留守广顺中高祖赐诏。《书》曰:汝澶渊ヘ职之时值汉室[C260]生之际潜赍密旨将陷朕躬神色不於苞藏机事寻当於发露汝禀勋贤之指使效奔走之勤劳径自河ヂ报於邺下忠孝之规迥著旌守之道未弘每慊朕怀仍宣公论宜膺列郡用赏前功今授汝博州刺史。
●卷七百六十七
○总录部 儒学
周官著师儒之训太史公论儒者之要始於博习经艺之文祖述尧舜之道其後分而为六家蔓而成九种至於宪章仁义顺阴阳明天道宣教化正人伦以致乎!至治固异端之不能夺也。春秋之世施及战国圣师云:没微言诞布学者间出素风益邵虽复遭坑焚之变而邹鲁之俗弦诵无改大汉龙兴罢出百家表章经术建立学官予以禄利修复璺校风以德化传受弥广艺文不坠盖西京之士彬彬矣。中兴崇学於兹为盛魏晋以降未之或替,岂不以六君子之训四术之教乃百王之所取法千古所不易者也。今悉其志学成业显名於世者著於篇。
倚相楚人为左史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上世帝王遗书也。
孔子鲁人为儿嬉戏尝陈俎豆设礼容其後周问礼盖见。《老子》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故书传纪自孔子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於衽席。故曰:关睢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晚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尝为鲁司寇孔子卒後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按仲尼弟子列传子路死於卫时孔尚存)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於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之属皆受业於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後凌迟以至於始皇天下於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学者独不废也。)。
孟轲邹人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知儒术之道通五经尤长於诗书。
荀卿赵人与孟子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於当世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於巫祝信机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滑稽乱俗,於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怀序列著数万言荀卿在齐三为祭酒後楚为兰陵令而卒於兰陵。
汉叔孙通(一云名何)薛人秦时以文学徵待诏博士高祖初为汉王复拜为博士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叔孙通使徵鲁诸生三十馀人与其弟子百馀人共起朝仪(事具掌礼制礼门)乃拜为太常金五百斤叔孙通因进曰: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共为仪愿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
申公培鲁人以诗经为训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於鲁南宫後官至大中大夫。
伏胜济南人故为秦博士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於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
贾谊雒阳人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於郡中河南太守吴公徵为廷尉言谊少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为博士修春秋。《左氏传》为传训终於梁王傅。
董仲舒广川人少治春秋景帝时为博士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汉兴至於五世之间唯仲舒为明於春秋其传公羊氏也。
胡母生字子都齐人治公羊春秋景帝时为博士齐之言春秋者多受胡母生。
辕固生齐人以治诗景帝时为博士。
毛公赵人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
戴德字延君号大戴为信都太傅。
公孙弘州薛人学春秋杂说武帝初即位招贤良文学士是时宏年六十以贤良徵为博士。
儿宽千乘人治尚书有俊材初见武帝语经学帝曰:吾始以尚书为朴学弗好及闻宽说可观乃从宽问一篇位至御史大夫吾。
丘寿王武帝时为待诏诏使从中大夫董仲舒受春秋高材通明迁为侍中。
冯野王通诗以父任为太子中庶子。
龚遂以明经为昌邑郎中令。
夏侯始昌鲁人通五经以齐诗尚书教授自董仲舒韩婴死後武帝得始昌甚重之时昌邑王以少子爱上为选师始昌为太傅。
张禹至长安学从沛郡施雠受易琅邪王阳胶东庸生问。《论语》既皆明习有徒众举为郡文学。
韩婴燕人为常山王太傅推诗人之意作外传数万言武帝时与董仲舒论於帝前其人精悍处事分明(悍勇悍)仲舒不能难也。
荣广受梁先是公羊大兴梁浸微广高材捷敏与公羊大师眭孟等论数困之故好学者颇复受梁蔡千秋字少君宣帝即位闻卫太子好梁春秋以问丞相韦贤长信少府夏侯胜及侍中乐陵侯史高皆鲁人也。言梁子本鲁学公羊氏乃齐学也。宜兴梁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帝善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
韦玄成宣帝时为淮阳王中尉王未就国玄成受诏与太子太傅萧望之及五经诸儒杂论同异於石渠阁条奏具对。
刘向时为谏大夫以伪铸黄金减死论会初立梁春秋徵更生受梁讲论五经於石渠。
施雠为博士甘露中与五经诸儒杂论同异於石渠阁(石渠阁在未央殿北以藏秘书)。
梁丘临为黄门郎甘露中奉使问诸儒於石渠临学精熟专行京房法琅邪王吉通五经闻临说善之闻人通汉子方(闻人姓也。名通汉字子方)以太子舍人论石渠戴圣以博士论石渠。
夏侯胜亦以儒显名为学精熟善说礼服徵为博士后苍字近君东海剡人事夏侯始昌始昌通五经苍亦通诗礼为博士。
周堪字少卿齐人与孔霸俱事大夏侯胜霸为博士堪译官令论於石渠经为最高。
张山拊字长宾平陵人事小夏侯建为博士论石渠张无故字子儒山阳人事山拊受尚书善修章句为广陵太傅。
孔安国字子国孔子之後孔氏有古文尚书安国以今文字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馀篇盖尚书兹多,於是矣。以安国为谏大夫。
韦贤为人质朴欲笃志於学兼通礼尚书以诗教授号称邹鲁大儒为丞相薨子玄成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故邹鲁谚曰:遗子黄金满ぷ不如一经。
匡衡字稚圭父世农夫至衡好学家贫庸作以供资用尤精力过绝人诸儒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鼎犹言尝也。言匡。且来也。贾谊云:天子春秋鼎盛其义亦同)匡语诗解人顺衡後位至丞相。
严彭祖与颜安乐俱事眭孟孟弟子百馀人惟彭祖安乐为明由是公羊春秋有颜严学彭祖为宣帝博士。
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治齐诗与萧望之匡衡同师三人经术皆明元帝初即位诸儒荐之徵待诏宦者署後以中郎为博士谏大夫卒。
师丹字仲公治诗举孝廉为郎元帝末为博士免建始中州举茂材复补博士。
翟方进为小吏心厌之闻蔡父言当以经术封侯心喜因病归家辞其後母欲西至京师受经母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屦以给方进读经博士受春秋积十馀年经学明习徒众日广诸儒称之以射策甲科为郎位至丞相。
徐敖治诗授於九江陈侠为王莽讲学大夫由是言毛诗者本之徐敖。
谷永於经书为疏达与杜钦杜邺略等不能洽浃如刘向父子及扬雄也。其於天官京氏易最密位至大司农。
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少学长安明尚书梁春秋为郡文学後为南昌尉。
扬雄字子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博览无所不见位至大夫。
後汉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元帝时於长安事博士江生习诗礼及历算究极师法称为通儒。
贾逵父徽从刘歆受左氏春秋兼习国语周官。又受古文尚书於涂恽学毛诗於谢曼卿作左氏条列二十一篇。
桓谭博学多通遍习五经皆训诂大义不为章句能文章尤好古学数从刘歆扬雄辨析疑异谭後官至六安郡丞。
张玄字君夏少习颜氏春秋兼通数家法建武初举明经补弘农文学。
丁恭字子然习公羊颜氏春秋学义精明建武初为谏议大夫博士。
牟长字君高乐安临济人少习欧阳尚书不仕王莽时建武初大司空宋弘特辟拜博士。
魏应字君伯少好学建武初诣博士受业习鲁诗闭门诵习不交僚党京师称之应终骑都尉。
洼丹字子玉世传孟氏易建武初为博士丹学义研深易家宗之称为大儒。
杜林少好学沈深父邺为梁州刺史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邺少孤其母张敞女也。邺从敞子吉学得其家书竦即吉之子博学文雅过於敞)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王莽败避难客河西建武六年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徵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僚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河南郑兴东海卫宏等皆长於古学兴尝师事刘歆林既遇之欣然言曰:林得兴等固谐矣。使宏得林。且有以益之宏见林ウ然而服济南徐巡始师事宏後皆更受林学林前於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尝宝爱之虽遭艰困屈时不离身出以示宏等曰:林流离兵乱尝恐斯经将绝何意东海卫子济南徐生复能传之世道竟不坠於地也。古文虽不合时务然愿诸生无悔所学巡益重之,於是古文遂行位至大司空。
任安字定祖少游大学受孟氏易兼通数经除博士公车徵皆称疾不就。
甄宇字长文北海安丘人习颜氏春秋建武中为州从事徵拜博士。
包咸子良少为诸生受业长安师事博士右师细君(姓右师)习鲁诗。《论语》举孝廉为郎建武中入授皇太子。《论语》。又为其章句。
刘宽少学欧阳尚书京氏易尤明。《韩诗外传》称为通儒人为光禄勋卒。
杨政字子行京兆人少好学从代郡范升受梁丘易善说经书京师为之语曰:说经铿铿杨子行终於左中郎将。
戴凭字次仲习京氏易年十六举明经徵试博士锺兴少从少府丁恭受严氏春秋恭荐兴学行高明光武召见问以经义应对甚明帝善之位至左中郎将卒。
张玄少习颜氏春秋後举孝廉为郎会颜氏博士缺元试策第一拜为博士居数日诸生上言玄兼说严氏宣氏不宜专为颜氏博士光武。且令还署未及迁而卒。
董钧字文伯犍为资中人习庆氏礼事大鸿胪王临永平初为博士当世称为通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