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府元龟 - 第 485 页/共 736 页
薛胄检校相州事甚有能名後以罪锁诣大理相州吏人素感其恩诣阙理胄者百馀人。
周罗初仕陈为豫章内史狱讼庭决不关吏手民怀其惠立碑颂德焉。
裴肃为永平郡丞甚得民夷心岁馀卒夷獠思之为立庙於鄣江之浦。
元岩为益州总管长史卒官高祖悼惜久之益州父老莫不殒涕于今思之。
于玺为邵州刺史在州数年甚有恩惠州人张显等数十人诣阙上表请留高祖嘉叹良久令还邵州父老相贺。
卫玄为卫尉少卿仁寿初山獠作乱为资州刺史以镇抚之玄到官单骑造其营说以利害渠帅感说解兵而去除遂州总管仍令剑南安抚炀帝即位复徵为卫尉夷獠攀恋数百里不绝玄晓之曰:天子诏徵不可久住因与之诀夷獠各挥涕而去。
来护儿为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徵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後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杨文思为魏州刺史甚有惠政及去职吏民思之为立碑颂德。
元亨为卫州刺史卫土俗薄亨以威严镇之在职八年风化大洽後以老病表乞骸骨吏人诣阙乞表请留卧治帝嗟叹者久之其年亨以疾重还京。
侯莫陈[A13C]为瀛州刺史甚有惠政在职数年坐与秦王俊交通免官百姓送者莫不流涕因相与立碑颂[A13C]清德。
郭绚为涿郡通守将兵击窦建德於河间战死人吏哭之数日不息。
唐韦仁寿武德初为隽州刺史检校南宁州都督及将还诸酋长号泣曰:天子遣公镇抚南宁何得便去仁寿以城池未立为辞诸酋长乃相与筑城立廨舍仁寿曰:吾奉诏但令巡抚不敢擅住及将归蛮夷父老各挥涕相送因遣子弟随之。
刘师立贞观中检校岐州都督丁母忧去职岐州父老上表请留之太宗下优诏不许赴哀令更听後旨楚王灵龟高宗永徽中为魏州刺史称为良牧及丧归百姓思其德政为立碑焉。
贾敦实咸亨初为雒州长史初敦实兄敦顺为雒州刺史甚有惠政百姓共为树碑于大市通衢及敦实去职复刻石颂其德立於兄碑之侧故时人呼为棠棣碑焉。
崔日用为并州刺史为政以惠爱见称及卒灵榇初发并州吏人数百皆缟素送丧。
裴怀古初为并州大都督府长史为吏人所怀中宗神龙中迁左羽林大将军未达都复授并州长史吏人闻怀古下车而罢出郊以候怀古怀古恐伤其意命官吏驱逐出迎之人而百姓奔赴逾众其为人所思如此。
李历润虢潞三州刺史。又拜益州长史所历皆以诚信待物称为良吏及去职咸有遗爱。
王景龙末为桂州都督桂州粮匮乏始改筑罗城奏罢屯兵及转运。又堰江水开屯田数千顷百姓赖之後上疏请归乡拜墓州人诣阙请留之中宗手诏报曰:卿处事强济远近宁辑筑城务农利益已广括稳抚绥复业已多宜俟政成安此黎庶况百姓坚请岂敢固违不须来也。在州数年人立碑以颂其政。
阳峤为魏州刺史历兖州荆州长史所在以清白闻魏人诣阙割耳请峤重临其郡。又除魏州刺史。
宋为广州都督夷夏怀惠立碑以纪其政。
吕肃宗上元中为荆州节度理江陵三年号为良牧初立生祠祈祷殁後岁馀将士等。又率钱十万於府西爽垲地移祠宇立之。
李鼎为凤翔尹百姓立生祠鼎执表乞改置佛寺度僧七人许之。
苗晋卿宽厚廉谨为政举大纲不问小过所到有惠化所莅金州魏州人思之皆立碑颂德。
严郢为京兆尹宰臣杨炎恶其累已阴令御史张著廷尉劾郢诬以他罪拘於金吾仗京师百姓日数千百人将诣阙救郢於建福门德宗微知之乃削郢兼御史中丞百姓知郢得不坐皆迎拜喧呼声闻数里张延赏练达政经大历建中间连统四镇所至称理其去也。皆刻石纪德焉。
陈孝扬为隽州刺史二十馀年蛮夷爱之後以老归成都蛮夷交持之泣涕数百里方免。
袁滋自华州刺史徵拜左金吾卫大将军耆耋鳏孤遮道不得去杨於陵代其任宣言谓百姓曰:於陵必不敢易袁公之政然後罗拜而诀。
严公弼为随州刺史亡母墓在沔州为盗所发公弼奔赴沔州随州百姓耆老相率见观察使柳公绰称公弼在州甚有惠政公绰上言却令守本官以从人欲可之。
薛平元和中为滑州刺史郑滑节度使在镇六周岁兵甲完利井赋均一至是入觐百姓遮道乞留数日乃得出时人以为近日节制罕有其比。
杨元卿为泾原节度使既罢监军奏泾人请为立德政碑以纪之。
薛放为江南西道观察使在镇唯用清洁为理一方之人至今思之。
韦丹为江西观察使卒官太和中观察使裴谊奏请与丹立碑祠丹践历官次深达吏方江西邑屋皆以草覆竹椽常多火患及丹到悉以瓦木大革前俗并课百姓垦田人多储蓄因有是请文宗从之。
王质为虢州刺史历河南尹宣歙池等州观察使每分忧寄必先究其土俗然後致理故所至有遗爱焉崔戎自华州刺史迁兖海沂密都团练观察等使将行州人恋惜遮道至有解华窃镫者。
令狐绪为汝州刺史有能政後郡人请立碑颂德及为寿州罢郡吏人乞留焉。
张仲武武宗会昌中镇幽州既卒渔阳之人有八九十岁少而识其面者说之则泪。
宗回咸通末为颍州刺史僧道百姓诣义成军节度使杜忄舀与留忄奏之敕曰:宗回清临人自有月限方藉绥葺未议替移。
後唐张全义自唐末为河南尹四十年兵乱之馀再造都畿雒之民恩如父母斑白耆老到今思之。
李嗣昭为昭义节度天十六年代周德威权幽州军府事九月李绍宏代归嗣昭出蓟门百姓号泣请留截鞍惜别嗣昭夜遁而归。
夏鲁奇明宗天成初自河阳移镇许州百姓官吏填门号泣留一年如是数日不能别鲁奇曰:吾为天子军民长史迟留违诏昭有常刑多谢父老勿贻我谴父老曰:拜章闻天可也。公不可行乃至卧轮断堑守军门明宗遣中使慰譬之方解父老号泣攀随交境而去。
袁象先为天平节度使奉诏赴阙郓人遮留毁石桥而不得进乃自他门而逃。
乌震初为赵州刺史疏财礼士有安民之政转深州刺史人颇思之。
郭延鲁末帝清泰中为复州刺史临任忽惊叹曰:先人曾为沁牧九年不移我得不遵其家法而使政有纰缪者乎!由是正俸之外未尝敛贷庶事致理一郡赖焉及秩满百姓上章举留将离境攀辕遮围者不能去朝廷闻而嘉之。
晋李承约初仕後唐为黔南节度使数年之间巴邛蛮蛋不敢犯境外劝农桑内兴学校凶邪悉去民皆感义故父老司徒俊等诣阙言其政化。又听留周岁符令谦初仕後唐为赵州刺史不周岁而部内大理俄以病终於官及归葬本邑百姓随而泣之者数千人,庶几为一代之良牧也。
汉刘审交为汝州防御使汝为近辅号为难治审交尽去州弊无扰於民百姓歌之乾三年春卒郡人聚哭於柩所列状乞留葬本州界立碑起祠以时致祭本州以闻诏曰:朝廷之制皆有旧章牧守之官比无增典其或政能殊异惠及蒸黎生有令名殁留遗爱褒贤奖善岂限彝章可特赠太尉吏民所请宜依周翟光邺广顺中权知京兆府既卒吏民如丧所亲街衢父老相逢乖涕,或以浆酒遥奠者将葬郡民诣府乞留神柩葬於雍土仍请立祠以时祭府司以闻朝廷不允其请。
李初仕汉为陈州刺史广顺末陈州言宛邱县民称以惠爱治民欲立祠堂以闻时为宰辅闻郡人陈请太祖前陈让者数四。
薛琼为莱州团练使卒本州僧道百姓等列状上请以琼有善政在人乞立祠堂及树碑以述其遗爱世宗从之。
●卷六百八十四
○牧守部 条教课最条教
易临之象曰: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语云:既富矣。又何加焉盖居长人之任兴教为本令下禁止风行草偃其所繇来尚矣。汉氏而下良吏继出乃能推本俗尚讲求治要思所惩革树之风声繇是奖善防非置之表率遏强抚弱为之约束尊贤兴学禁氵起废除律令之不便祛风轨之因习至於树艺之便利蚕绩之程品布帛之度舂汲之宜靡不为立科条以杜纷竞真得夫善人为邦之旨哉!《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异乎!不戒视成者已。
汉黄霸为颍川太守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於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马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米盐言杂而。且细)然霸精力能推行之。
王尊为安定太守到官出教告属县曰:令长丞尉奉法守城为民父母(城谓县城也。)抑︹扶弱宣恩广泽甚劳苦矣。太守以今日至府愿诸君卿勉力正身以率下故行贪鄙能变更者与为治(更改也。有如此者太守乃共为治者也。)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又出教敕掾功曹各自砥砺助太守为治其不中用趣自避退毋久妨贤(趣读曰促)夫羽翮不修则不可以致千里内不理无以整外府(门橛之属)丞悉署吏行能分别白之贤为上毋以富贾人百万不足与计事昔孔子治鲁七日诛少正卯今太守视事巳一月矣。五官掾张辅怀虎狼之心贪污不轨(浊不轨不修法制也。)一郡之钱尽入辅家然足以葬矣。今将辅送狱直符史诣阁下从太守受其事(直符史。若今之当直佐史也。)丞戒之戒之相随入狱矣。(意丞教戒张辅令其避罪故以此言豫敕之)辅系狱数日死尽得其狡猾不道百万奸臧威震郡中盗贼分散入傍郡界豪︹多诛伤伏辜者何武为杨州刺史行部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美恶(顷记谓教命之书)已见二千石以为常。
後汉任延为九真太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氵好无对匹不识父子之姓夫妇之道延乃移书属县为使男年二十五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其贫无礼聘令长吏已下各省俸禄以振助之同时相娶者二千馀人。
张湛为左冯翊在郡设条教政化大行。
杨球为高唐令以严苛过理郡守牧举会赦原後迁平原相出教曰:相前莅高唐志扫奸鄙遂为贵郡所见枉举昔桓公释管仲射钩之雠高祖赦季布逃亡之罪虽以不德敢忘前义况君臣分定而可怀夙昔哉!今一蠲往愆期诸求效。若受教之後而不改奸状者不得复有所容矣。郡中咸畏服焉。
秦彭为山阳太守兴起稻田数千顷每於农月亲度亩分别肥瘠差为三品各立文簿藏之乡县,於是奸吏无所容诈彭乃上言宜令天下齐同其制诏书以其所立条式班令三府并下州郡。
王景为庐江太守驱率吏民修起芜废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又训令蚕织为作法制皆著于乡亭庐江传其文辞。
魏司马芝汉末为河南尹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於上吏祸於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於是下吏自励。
苏则为金城太守旬月之间流民皆归得数千家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取戮其从者必赏。
晋王沉魏末为婺州刺史至镇乃下教曰:自古圣贤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诵刍荛有可录之事负薪有廊庙之语故也。自至今日未闻逆耳之言岂未明虚心故令言者有疑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於林薮黜奸佞於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五百斛。若达一至之言说刺史得失朝政宽猛令刚柔得中者给千斛谓予不信明如皎日主簿陈褚旨曰:奉省教旨伏周感叹劳谦日昃思闻苦言愚谓上之所好下无不应而近未有极谏之辞远无传言之箴者诚得失之事将未有也。今使教命班下示以赏劝将恐拘介之士或惮赏不言贪昧之人将慕利而妄举苟不合宜赏不虚行则远听者未知当否之所在徒见言之不用谓设有而不行愚以告下之事可小须後沉。又教曰:夫德薄而位厚功轻而禄重贪夫之所徇高士之所不处也。若陈至言於刺史兴利益於本州达幽隐之贤去祝它之佞立德於上受分於下斯乃君子之操何不言之有直言至理忠也。惠加一州仁也。功成辞赏廉也。兼斯而行仁智之事何故怀其道而迷其国哉!褚复白曰:尧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以其款诚之心著也。冰炭不言而冷热之质自明者以其有实也。若好忠直如冰炭之自。然则谔谔之臣将济济而盈庭逆耳之言不求而自至。若德不足以配唐虞明不足以并周公实不可以同冰炭虽悬重赏忠谏之言未可致也。昔魏绛繇和戎之功蒙女乐之赐管仲有兴齐之勋而加上卿之礼功勋明著然後赏劝随之未闻张重赏以待谏臣悬帛以求尽言也。沉无以夺之遂从议沉探寻善政按贾逵已来法制禁令诸所施行择善者而从之乃教曰:後生不闻先王之教而望政道日兴不可得也。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俗化凌迟不可不革革俗之要实在敦学昔原伯鲁不悦学闵马父知其必亡将吏子弟优闲家门。若不教之必致游戏伤毁风俗矣,於是九郡之士咸悦道教移风易俗。
华轶永嘉中为江州刺史虽逢丧乱每崇典礼置儒林祭酒以宏道训乃下教曰:今大义颓替礼典无宗朝廷滞议莫能攸正尝以慨然宜特立此官以宏其事军谘祭酒杜夷栖情玄远确然绝俗才学精博道行优备其以为儒林祭酒。
虞溥为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情定於内而行成於外善积於心而名显於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离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协赞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於是至者七百馀人氵乃作诰以奖训之曰: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质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欲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忄专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後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已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於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後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弟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後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於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啧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繇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後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耶时祭酒求更起屋行礼溥曰:君子行礼无常处也。故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而行礼於大树之下况今学庭庠序高堂显敞乎!
庾亮为征西将军镇武昌下教曰:人情重交而轻财好逸而恶劳学业至苦而禄答未厚繇捷径者多故莫肯用心洙泗邈远风雅弥替後生放任不复宪章典谟临官宰政者务目前之治不能闲以典诰遂令诗书荒废颂声寂寞仰瞻俯省能不叹慨自胡夷交侵殆三十年矣。而未革面乡风者岂威武之用尽抑文教未洽不足绥之邪昔鲁秉。《周礼》齐不敢侮范会崇典晋国以治楚魏之君皆阻带山河凭城据汉国富民殷而不能保其强大吴起屈完所以为叹也。繇此言之礼义之固孰与金城汤池季路称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为之三年犹欲行其义方况今江表晏然王道聿隆而不能宏敷礼乐敦明庠序其何以训彝伦而来远人乎!魏武帝於驰骛之时以马上为家逮於建安之末风尘未弭然犹留心远览太学兴业所谓颠沛必,於是真通才也。今使三时既务五教并修军旅已整俎豆无废,岂非兼善者哉!便处分安学校处所筹量起立讲舍参佐大将子弟悉令入学吾家子弟亦令受业四府博学识义通涉文学经纶者建儒林祭酒使班同三署厚其供给皆妙选邦彦必有其宜者以充此举近临川临贺二郡并求复学校可下听之。若非束之流礼教所不及而欲阶缘免役者不得为生明为条制令法清而人贵。又缮造礼器俎豆之属将行大射之礼亮薨。又废。
刘宏为荆州刺史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於十部从事。又旧制岘方二山泽中不听百姓捕鱼宏下教曰:礼名山大川不封与共其利今公私并兼百姓无复厝手地当何谓邪速改此法。
殷仲堪领晋陵太守居郡禁产子不举久丧不葬录父母以质亡叛者所下条教甚有义理。
唐彬为雍州刺史下教曰:此州名都士人林薮处士皇甫申叔严舒龙姜茂时梁子远等并志节清妙履行高洁践境望风虚心饥渴思加延致待以不臣之典幅巾相见论道而已岂以吏职屈染高规郡国备礼发遣以副都邑之望,於是四人皆到彬敬而待之刘秀之为梁南秦二州刺史时汉川饥俭境内骚然秀之限令用钱百姓受其利。
後魏高为西兖州刺史令一家之中自立一碓五家之外共造一井以供行客不听妇人寄舂取水。
北齐苏琼为清河太守每蚕月豫下绵绢度样於部内其兵赋次第并立明式至於调役事必先办郡县长史尝无十杖稽失当时州郡无不遣人至境访其政术。
隋令狐熙为鸿胪卿开皇中文帝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於是以熙为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於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帝闻而嘉之。
赵贤通为冀州刺史冀俗薄市井多奸诈乃为铜<豆斗>铁斛置之於肆百姓便之帝闻而喜颁告天下以为常法。
唐张文琮高宗永徽中为建州刺史州境素尚氵祀不修社稷文琮下教。《书》曰:春秋二社盖本为农唯独此州废而不立祀典既阙风俗何观近年已来田多不熟抑不祭先农所致乎!神在於敬何以邀福,於是示其节限条制百姓欣而行之。
○牧守部 课最繇汉以来重长人之寄有会课之法稽劳底绩以功多者为最焉盖取乎!治行殊等阀阅彰著乃处乎!第或申之懋赏所以旌劝良吏耸厉当世者也。若夫考绩之典纪於虞书大计之法著於周制所以揆劳而责实奖能而褒善载於前籍斯为懿范然而牧守之重吏民之本患於数易罔克成化傥善人为邦复久於其道亦未有不迈德敦教厚生美俗而致尤异之课者矣。
汉儿宽(儿音奚)武帝时为左内史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谓有贫弱及农要之时不即徵收也。)以故租多不入後有军发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免民闻当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纟强属不绝(纟强索也。言输者接连不绝於道。若绳索之相属也。犹今言续索矣。属之欲切)课更以最帝繇此愈奇宽。
朱邑为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
召信臣为南阳太守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
陈立为天水太守劝民农桑为天下最。
尹翁归为右扶风盗贼课尝为三辅最。
韩延寿守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入守左冯翊。
毋将隆为颍川太守以高第入为京兆尹。
黄霸为杨州刺史以高第为颍川太守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徵守京兆尹秩二千石自汉兴言治民更以霸为首。
冯野王为陇西太守以治行高入为左冯翊。
班况举孝廉为郎积功劳至上河农都尉(上河地名农都尉者典农事)大司农奏课连最入为左曹越骑校尉。
後汉马鲂建武中迁魏郡太守二十七年以高第入代赵熹为太仆。
邓晨好乐郡职繇是拜为中山太守吏民称之常为冀州高第(中运转军粮为中山属冀州冀州所部郡课常为第一也。)。
崔实为五原太守整厉士马严烽候虏不敢犯尝为边最。
贾琮为交趾刺史在事三年为十三州最。
黄琬为豫州牧时寇贼陆梁州境残琬讨击平之威声大震政绩为天下表。
张奂为武威太守平均徭赋率厉散败常为诸郡最河西繇是而全。
魏朗为河南太守政称三河表(三河谓河东河内河南也。)。
刘为河东太守时属县令长率多中官子弟百姓患之到抑其权强平理冤结政为三河表。
魏杜畿为河东太守在任十六年尝为天下最。
郑浑为京兆尹太祖征张鲁大军入汉最。
梁习再为并州刺史政治常为天下最。
颜斐为京兆尹与冯翊扶风接界二郡道路既秽塞田畴。又荒莱人民饥冻京兆皆整顿开荒人民丰富尝为雍州十郡最。
晋解初为魏琅琊太守梁州刺史考绩为天下第一武帝受禅封梁邹侯。
诸葛恢为会稽内史大兴初以政绩第一诏秩中二千石。
梁何敬容为吴郡太守为政勤恤民隐辨讼如神视事四年治为天下第一世称何吴郡後谢举为吴郡太守声迹略相比。
後魏陆俟为冀州刺史时考州郡治功唯俟与河内太守丘陈为天下第一。
源贺为冀州刺史贺之临州鞫狱以情徭役简省时考殿最贺治为第一赐衣马器物班宣天下贺上表请代朝议以贺得民情不许在州七年乃徵拜太尉裴延隽为幽州刺史在州五年考绩为天下最。
张恂为广平太守其治为当时第一。
北齐赫连子悦为郑州刺史于时新经河清大水民多逃散子悦亲加恤惠户口益增治为天下之最许为阳平太守当时迁都邺阳平即是畿郡军国责办赋敛无准。又勋贵属请朝夕徵求并御之以道上下无怨治为天下第一。
後周郑孝穆西魏大统中行岐州刺史在任未几有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