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府元龟 - 第 484 页/共 736 页
邓攸为吴郡太守去郡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少停夜中发去吴人歌之曰:ヨ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邓侯挽不留谢令推不去(臣钦。若等曰:谢令史失其名)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
谢安为吴兴太守在官无当时誉去後为人所思。
蔡豹为徐州刺史坐讨徐龛退败斩之豹在徐土内抚将士外怀诸侯甚得远近情闻其死多悼惜之桓冲初镇江陵其後冲卒丧下至江陵士女老幼皆临江瞻送号泣尽哀。
宋刘道产为宁蛮扌交尉南雍州刺史甚得人情惠泽被於西土及丧还诸蛮皆被号哭追送至於沔口。
羊玄保为吴郡太守加秩中二千石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授名郡为政虽无绩而去後尝见思。
萧承之为汉中太守既卒梁士民思之於峨公山立祠豫章王嶷为荆湘二州刺史将还都修治廨宇及路陌东归部曲不得赍府州物出城发江津士女亲送数千人皆垂泣。
安陆王缅为雍州刺史既卒丧还百姓缘沔水而泣设祭於岘山为立祠。
南齐王元载为宁益二州刺史在京益有清迹西州至今思之。
苏亻品为山阳太守清修有治理百姓怀之。
刘悛为武陵内史会国哀表奔赴敕带郡还都吏民送者数千人悛执手涕泣百姓感之。
崔景贞为平昌太守有惠政尝悬一蒲鞭而未尝用去任之日士人思之为立祠。
梁始兴王忄詹为荆州刺史有惠西土徵为侍中薨荆州人闻之皆哭於巷嫁娶有吉日移以避哀。
安成康王秀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初西之郢州民相送出境闻其疾百姓商贾咸为请命既薨四州民裂裳为白帽哀哭以迎送之雍州蛮迎秀闻薨祭哭而去。
南康简王绩为南兖州刺史在州以善政称寻有诏徵还民曹。
嘉乐等三百七十人诣阙上表称绩尤异一十五条乞留州任优诏许之进号北中郎将。
柳恽为吴兴太守为政清静民吏怀之於郡感疾自陈解职父老千有馀人拜表陈请事未施行而卒。
萧昱为晋陵太守暴疾卒百姓行号哭市里为之讠宣沸设祭奠於郡庭者四百馀人田舍有女人夏氏年百馀岁扶曾孙出郡悲泣不自胜其惠化所感如此百姓相率为庙建碑以纪其德。又诣京师表求赠谥赠湘州刺史谥曰:恭。
萧励自豫章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励人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至新涂县斤山村有一老姥以檠酋鱼自送舟侧奉上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
陆襄为鄱阳内史在政六年郡中大治民李见等四百三十人诣阙拜表陈襄德化求於郡立碑降敕许之。又表乞留襄襄固求还徵为吏部郎。
夏侯为徐豫二州刺史卒州民夏侯简等五百人表请为立碑置祠诏许之。
袁君正为东阳太守寻徵还都郡民士徐天等三百人诣阙乞留一年诏不许仍除豫章内史。
王僧孺为南海太守视事期月有诏徵还郡民道僧六百人诣阙请留不许。
刘之亨少有名望代兄之遴为南郡太守有异政荆土怀之恶斥其名号为大南郡小南郡。
谢举为晋陵太守罢郡还吏诣阙请立碑诏许之。
任为新安太守为政清省吏民便之视事期岁卒於官舍ト境痛惜百姓共立祠堂於城南。
王冲为南郡太守元帝镇荆州以冲为镇西长史冲性和顺事上谨肃习於法令政在平理佐藩莅人鲜有失德虽无赫赫之誉久而见思由是推重累居二千石。
刘坦为长沙太守行湘州事坦尝在湘州多旧恩道迎者甚众。
褚翔为义兴太守徵为吏部郎去郡百姓无老少追送出境涕泣拜辞。
丘仲孚为豫章内史卒官豫章老幼相将号哭举送车轮不得前。
范述曾为永川太守徵为游击将军民无老幼皆出拜辞号哭闻于一十里。
陈郑万顷为丰州刺史在州甚有惠政吏民表请立碑诏许焉。
毛喜为南安内史在郡有惠政及徵入朝道路送百里。
●卷六百八十三
○牧守部 遗爱第二
後魏刁雍为徐州刺史在镇七年徵还京师频岁为边民所请太武嘉之复授使持节侍中都督杨豫兖徐四州诸军事征南将军徐豫二州刺史。
伊馥为东雍州刺史恩化大行百姓思之。
薛虎子文成时为枋头镇将因小过黜为镇门事献文南巡虎子拜诉於路时山东饥馑盗贼竞起相州民孙诲等五百馀人称虎子在镇之日土境清静诉乞虎子乃复除枋头镇将即日之任。
陆馥为相州刺史假长广公徵为散骑常侍民乞留馥者千馀人献文不许民吏大敛布帛以遗之馥一皆不受民亦不取,於是以物造佛寺焉名长广公寺崔宽为镇西将军陕城镇将宏农土出漆蜡竹木之饶路与南通贩贸来往家产丰富百姓乐之诸镇之中号为能政及解镇还京民多追恋诣阙上者三百馀人书奏孝文嘉之。
穆罴为征东将军吐京镇将孝文改吐京镇为汾州仍以罴为刺史前吐京太守刘升在郡甚有威惠限满还都胡民八百馀人诣罴请之罴为表请帝从之後州民李轨郭及祖等七百馀人诣阙颂罴恩德帝以罴政和民悦增秩延限。
穆亮罴之子亮累迁使持节征西大将军西戎校尉敦煌锦都大将军政尚宽简赈恤穷乏被徵还百姓追思之。
长孙陈为北镇都将性宽厚好学爱士所历辄为人追思之。
尉诺为幽州刺史在州有惠政吏民追思之蓟人张广达等二百馀人诣阙请之复除幽州刺史。
李祥为河间太守有威恩之称徵拜中书侍郎民有千馀上书乞留数年不许。
任城王云为徐州刺史性善抚绥得徐方人心以盍太妃忧去官为百姓追恋所遗钱货一无所受。
彭城王勰为杨州刺史政崇宽裕秋毫不犯淮南士庶追其馀惠至今思之。
张蒲为相州刺史卒於州吏民痛惜之。
寇治为荆州刺史代下之後蛮民以刺史郦道元峻刻请治为刺史朝议以边民宜悦乃以治代道元。
崔挺为光州刺史宣武即位累表乞还景明初见代老幼泣涕追随缣帛赠送挺悉不纳後北海王祥为司徒录尚书事以挺为司马卒光州故吏闻凶问莫不悲感共铸八尺铜像於城东广固寺起八关斋追奉宜福其遗爱如此。
杨逸为光州刺史甚有异政及其家祸尔朱仲远遣使於州害之吏人如丧亲戚城邑村落为营斋供一月之中所在不绝。
傅竖眼为益州刺史屡请解州乃以元法僧代之益州民追随恋泣者数百里。
崔休为幽州刺史迁青州在幽青积五六年皆清白爱民甚著声绩二州怀其德泽百姓追思之。
裴衍为建兴河内二郡太守廉真寡欲善抚百姓民吏追思之。
刘道斌为尝农太守修理学馆建孔子庙堂画图形像去郡之後民追思之乃复画道斌形於孔像之西而拜谒焉。
明亮为平阳太守清白爱民甚有惠政声绩之美显著当时朝廷嘉其风化转汲郡太守为治如前二郡民吏迄今追思之。
赵宗为河东太守清净爱人及卒百姓追思之。
房景伯为清河太守旧守令六年为限限满将代郡民韩灵和等三百馀人表诉乞留复加二载。
韦崇为乡郡太守更满应代吏民诣阙乞留复延三年在郡九年。
羊敦为广平太守卒吏民奔哭莫不悲恸。
淮南王他孙法寿为安州刺史更满还朝吏人诣阙诉乞孝明嘉之诏复州任。
李韶为冀州刺史清简爱民复转定州刺史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正光三年卒於官既葬之後有冀州兵千馀人戍於荆州还经韶墓相率陪冢数日方归其遗爱如此。
杜纂历博陵钜鹿平阳清河太守蔬食敝衣为百姓所思号为良守纂後为大中大夫正光末清河人房通等三百人颂纂德政乞重临郡诏许之。
苏淑为乐陵内史在郡绥抚甚有名誉始经二周谢病乞解有诏听之民吏老幼诉乞淑者甚众後历荥阳太守亦有能名。又拜中山太守卒於郡淑清心爱下所历三郡皆为吏民所思当时称为良二千石。
尧雄为豫州刺史寻与行台侯景破梁楚豫州民上书更乞雄为刺史复行豫州事抚养兵民得其力用在边十年屡有功绩豫人於今怀之。
裴他为赵郡太守转东荆州刺史郡民恋仰倾境饯送至今追思之。
史宁为凉州刺史西魏大统中诏宁率所部镇河阳宁先在凉州戎夷服其威惠迁镇之後边民并思慕之复除凉州刺史。
北齐彭城王氵攸自定州刺史徵为侍中人吏送别悲号有老翁数百人相率具馔曰:自殿下至来五载人不识吏吏不欺人百姓有识已来始逢今化殿下唯饮此乡水未食百姓食聊献蔬薄氵攸重其意为食一口。
封隆之为冀州刺史留心抚字吏民追思立碑颂德韩轨为秦州刺史甚得边和神武巡秦州欲以轨还仍赐城人户别绢布两匹州人田昭等七千户皆辞不受唯乞留轨神武嘉叹乃留焉。
李平历八州刺史再临怀州所在为吏民所思立碑颂德。
赵彦深为东南道行台尚书徐州刺史政尚恩信为吏人所怀多所降下所营军处士庶追思号赵行台文宣玺书劳勉徵为侍中。
辛术为清河太守政有能名追授并州长史遭父忧去职清河父老数百人诣阙上请立碑颂德。
赫连子悦为郑州刺史治为天下之最入为都官尚书郑州民八百馀人请立碑颂德有诏许焉。
独孤永业为雒州刺史徵为领军将军河雒民庶多思永业朝廷。又以疆埸不安除永业河阳道行台仆射雒州刺史。
阳休之为中山太守後为西兖州刺史俱有惠政为吏民所怀去官之後百姓树碑颂德。
卢潜为扬州刺史大树风绩徵为五兵尚书扬州吏民以潜戒断酒肉笃信释氏大设僧会以香花缘道流涕送之潜叹曰:正恐不久复来耳至邺未几陈将吴明彻度江侵掠复以潜为扬州行台尚书。
韦津为信州刺史及解代还京民庶道路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竟欲送出境既盛暑恐其劳弊往往为之驻马随举一酌示领其意辞谢令还後州民郑播宗等七百馀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匹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郎基为颍川郡守既卒柩将还远近将送莫不攀辕悲哭。
宋世良为清河太守及代至倾城祖道有老人丁金刚泣而前谢曰:巳年九十记三十五政君非唯善治清亦彻底今失贤君民何以济莫不攀辕涕泣。
後周邵惠公道为秦州刺史薨於上わ议者以道抚和西戎威恩显著欲令世镇陇右以彰厥德乃葬上わ城西无疆原华戎会葬万馀人奠祭於路悲号满野皆曰:我君拾我而去大小相率负土成坟坟高五十馀尺周回八十馀步为官司所止然後泣辞而去其遗爱见思如此。
齐殇王宪为益州刺史时年十六宪善绥抚留心政术辞讼辐辏听受不疲蜀人怀之共立碑颂德。
崔谦为济北太守既徵赴邺百姓号泣遮道数日不得前。
寇隽为梁州刺史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民送隽留连久之乃得出界。
郭贤历广勋安三州刺史在官无明察之誉以廉平待物去後颇亦见思。
长孙俭为荆州总管以疾还京及卒荆民仪同赵超等七百人感俭遗爱诣阙请为俭立庙树碑诏许之韦为瓜州刺史州通西域蕃夷前後刺史多受赂遗雅性清俭蕃夷赂遗一无所受公私安静夷夏安之及秩满还京夷民恋慕老幼追送留连十日方得出境。
郭彦为沣州刺史秩满还朝民吏号泣送彦三百馀里。
唐永为幽州刺史夷人送路者莫不垂泪当路遮留相随数日始得出境。
薛端为蔡州刺史为政宽惠人吏爱之转基州刺史州地接于梁籍其镇抚总管史宁遣司马梁荣催令赴任蔡州父老诉荣请留端者千馀人。
尉迟迥为益州刺史及徵还蜀人思之立碑颂德。
宇文显和为夏州刺史以疾去职深为吏民所怀。
柳敏为郢州刺史甚得物情及将还朝夷夏士人感其惠政并赍酒饣肴及物产候之於路敏乃从他道而还。
申徽为襄州刺史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於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於清水亭长幼闻之皆竟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读之。
窦炽为原州刺史州城之北有泉水焉炽屡经游践尝与僚吏宴於泉侧因酌水自美曰:吾在此州唯当饮水而已及去职之後人吏感其遗惠每至此泉者莫不怀之。
杨敷自蒙州刺史徵为司水中大夫夷夏吏民及荆州总管长孙俭并表请留之时议欲东讨将委敷以舟舰转漕之事故弗许焉。
裴侠为河北郡太守後迁工部中大夫卒河北郡前功曹张因及吏人等感侠遗爱乃作颂纪其清德焉隋独孤楷为益州总管甚有惠政蜀中父老于今称之。
伊娄谦字彦恭为泽州刺史清约自处甚得人和以疾去职吏人攀恋行数百里不绝。
樊叔略为相州刺史徵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公孙景茂历息伊道淄四州刺史皆有德政其去伊州吏人号泣於道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赵轨为齐州别驾考绩连最高祖徵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泣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
令狐熙为沧州刺史风教大治开皇四年高祖幸雒阳熙之朝吏民恐其迁易悲泣於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八年徙为河北道行台度支尚书吏民追思立碑颂德。
王仁恭为汲郡太守有能名迁信都太守汲郡吏民扣马号哭於道数日不得出境其得人情如此。
樊子盖先任武威太守後卒於京武威民吏闻其死莫不嗟痛立碑颂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