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府元龟 - 第 455 页/共 736 页

和帝永元六年三月诏令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内郡守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 七年四月诏有司详选郎官宽博有谋才任典城者三十人。 安帝永初元年三月诏公卿内外官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有道术之士明政术达古今能直言极谏者各一人。 五年闰三月诏令三公特进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守诸侯相举贤良方正有道术达於政化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及至孝与众卓异者并遣诣公车。 七月诏三公特进九卿校尉举列将子孙明晓战阵任将帅者。 元和元年四月诏三公特进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守举敦厚质直者各一人。 建光元年十一月诏三公特进侯卿校尉举武猛堪将帅者各五人。 顺帝初即位诏公卿郡守国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 永和三年九月令大将军三公各举故刺史二千石及见令长郎谒者四府掾属刚毅武猛有谋谟任将帅者各二人特进卿校尉各一人。 汉安元年二月诏大将军公卿举贤良方正能探赜索隐者各一人。 冲帝永嘉元年九月诏三公特进侯卿校尉举贤良方正幽逸修道之士各一人。 桓帝建和元年四月诏大将军公卿校尉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各一人。又诏大将军公卿郡国举至孝笃行之士各一人。 三年六月诏大将军三公特进侯其举卿校尉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 永兴二年二月诏公卿校尉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各一人。 延熹八年正月诏公卿校尉举贤良方正。 九年正月诏公卿校尉郡国举至孝。 七月诏举武猛三公各二人卿校尉各一人。 灵帝中平元年三月诏公卿举列将子孙及吏民有明战阵之略者诣公车。 魏文帝黄初四年五月诏举天下隽德茂才独行君子。 明帝泰和二年十月诏公卿近臣举良将各一人四年十二月诏公卿举贤良。 青龙元年三月诏公卿举贤良笃行之士各一人。 晋武帝泰始四年十一月诏王公卿及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 五年十二月诏州郡举勇猛秀异之才。 七年六月诏公卿以下举将帅各一人。 八年二月诏内外群官举任边郡者各三人。 太康九年五月诏内外群臣举守令之才。 成帝咸和六年三月诏举贤良直言之士。 七年十一月诏举贤良。 宋孝武大明六年正月诏其有怀真抱素志行清白或识通古今才经军国具以名闻。 前废帝景和元年八月诏曰:其有孝性忠节幽居Т栖信诚行义廉正表俗文敏博识事治民者精加详括。 明帝泰始二年十二月诏曰:林泽贞栖丘园耿洁博洽古今敦崇孝让者具即以闻随就褒立。 五年九月诏其有身栖隐约息事衡樊志恬江海行高尘俗者所在精加搜括时以名闻。 後废帝初即位诏其有孝友闻族义让光闾或匿名屠钓隐身耕牧足以整厉浇风扶益淳俗者俟闻嘉荐。 梁高祖天监元年四月诏。若怀宝迷邦蕴奇待价蓄响藏真不求闻达并依名腾奏。 十四年正月南郊诏。若有确然乡党独行州闾肥Т丘园不求闻达藏器待时未加收采或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并即腾奏具以名上。 普通三年五月诏连率郡国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太清元年正月诏或德茂州闾道行乡邑或独行丘壑闻达不求咸使上言。 陈文帝天嘉元年七月诏王公以下其各进举贤良宣帝大建四年九月赦诏耆艾绝伦或妙年异等凡厥在位各举所知。 後魏明元永兴五年二月诏有德行清美学优义博可为人师者令诣京师。 太武延和元年十二月诏州郡进举贤俊各令乡闾推举既至当待以不次之举随才文武任之政事。 孝文延兴二年秋七月壬寅诏州郡县各遣二人才堪专对者赴行在所。 三年冬十一月诏其力田孝悌才器有益於时信义著於乡闾者具以名闻。 太和十七年九月诏孝悌廉义文武应求者皆以名闻。 十八年春正月诏孝悌廉义文武应求者皆以名闻十一月辛未诏冀定二州孝义廉贞文武应求者具以名闻。 十二月诏郢豫二州孝悌廉义文武应求具以名闻十九年四月诏兖州刺史举部内士人才堪军国具以名闻。 六月诏孝悌廉义文武有堪者具以名闻。 二十一年正月诏雍州其孝友德义文学才悉仰贡举。 前废帝普泰元年三月诏有德孝仁贤忠义志信者可以礼召赴阙。 北齐孝昭皇建二年诏其高才良器允文允武理识深长具通济操履凝峻学业宏赡诸如此辈随取一长无待兼资方充举限。 後周闵帝元年正月诏二十四军宜举贤良堪治民者军别九人。 武帝建德三年二月诏六府各举贤良清正之人。 四年十月诏诸畿郡各举贤良。 六年三月诏山东诸州各举明经治者二人。若。 奇才异术卓尔不群者不拘多少。 隋文帝开皇三年正月诏举贤良。 十八年七月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济二科举人。 仁寿三年七月诏令州县搜杨贤哲皆取明知古今通识治乱究政教之本达礼乐之源者不限多少不得不举。 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诏夫孝悌有闻人伦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基或节义可称或操履清洁所以激贪厉俗有益风化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秀并为廊庙之用实乃瑚琏之资才堪将略则拔之以御侮膂力骁壮则任之以爪牙爰及一艺可取亦宜采录文武有职者五品以上宜依今十科举人有一於此不必求备朕当待以不次随才升擢。 五年六月诏诸郡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骁壮超绝等伦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 十年五月诏郡举孝悌廉洁各十人。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四月诏其有孝悌淳笃兼闲时务儒术该通可为师范文词秀美才堪著述明识治体可委字民并志行修立为乡闾所推者举送雒阳宫。 十五年六月诏令天下士庶人之内或识达公方学综今古廉洁正直可以经国佐时或孝悌淳笃节义昭显始终不移可以敦风厉俗或儒术通明学堪师范或文章秀异才足著述并宜荐举具以名闻。 十七年五月乙丑诏令州县举孝廉茂才好学异能卓荦之士。 高宗以贞观二十三年六月即位九月诏其有经明行修谈讲精熟具此师严才堪教胄者志节高妙用清通博闻强记终堪卿辅者游情文藻下笔成章援心处事端平可纪者疾恶杨善依忠履义执持典宪终始不移者京司长官上都督府及上州各举二人中下州刺史各举一人。 显庆元年十月诏宜令河南河北江淮已南州县或纬俗之英声驰管乐或济时之器价逸萧张德宰帝师材堪栋辅者必当任之不次。 二年二月诏宜令京官五品以上及诸州牧守各举所知或勇冠三军翘关拔山之力智兼百胜纬地经天之才蕴奇策於良平驰功绩於卫霍踪二起於吴白轨双李於牧广赏纤善而万众悦罚片恶而一军惧如有此色可精加采访各以奏闻。 三年二月志烈秋霜科(韩思彦及第)。 五年六月诏内外官四科举人或孝悌可称德行夙著通涉经史堪居繁剧或游泳儒术沉研册府下帷不倦博物驰声或藻思清华词锋秀逸誉标文雅材堪远大或廉平处事强直为心洞晓刑书兼包文艺者精加搜访各以名荐。 龙朔三年八月诏内外官五品以上各举岩薮幽素之士。 乾封元年幽素科(苏坏解琬苗神客格辅元徐昭刘讷言崔谷神及第)。 二年十月令天下诸州举鸿儒硕学博闻强记之士上元三年正月词殚文律科(崔融及第)。 仪凤元年十二月诏或孝悌通神遐迩推敬或德行光俗邦邑崇仰或学综九流垂帷睹奥或文高六义下笔成章或备晓八音洞该七曜或射能穿扎力可翘关或丘园秀异志存栖隐或将帅子孙素称勇烈亦有婆娑乡曲负材傲俗为讥议所斥舀於斥之流者各以名闻。 二年十二月诏或才蕴廊庙器均瑚琏体王佐之嘉猷资公辅之宏量或奇谋异决胜千里或投石拔距勇冠三军或謇谔忠量志存规弼或绳违纟斗恶不避权豪或威惠仁明堪居牧守之重或公正廉直足膺令长之任咸宜搜访具录封进。 调露元年七月诏或孝悌纯至感於神明或文武兼资材堪将相或学艺该博业标儒首或藻思宏赡辞擅文宗或洞晓音律识均牙旷或深明历数妙同京管者咸令荐举。 永隆元年岳牧举(武陟县尉员半千及第)。 则天垂拱四年十二月词标文苑科(房晋皇甫琼王旦及第)。 永昌元年正月蓄文藻之思科(彭景直及第)抱儒素之业科(李文尉及第)。 长寿三年四月临难不顾犭旬节宁邦科(薛稷冠比及第)。 证圣元年长才广度沈迹下僚科(张河及第)。 万岁通天元年文艺优长科(韩琬及第)。 神功元年九月绝伦科(苏崔玄童袁仁敬何凤孟兼礼洪子舆卢从愿赵不欺及第)。 大足元年理选使孟诜试拔萃科(崔翘郑少微及第)疾恶科(冯石及第)。 长安二年龚黄科(冯克麾及第)。 中宗神龙元年二月诏九品以上及朝集使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 二年二月令举天下鸿儒硕学之士是年有才膺管乐科(张大求魏启心魏卢绚张文成褚ギ成е业郭隆赵不为及第)才高位下科(冯万石晁良身张敬及第)。 三年材堪经邦科(张九龄康元环及第)贤良方正科(苏晋宋务光寇批卢怡吕恂及第)。 景龙三年抱器怀能科(侯铭及第)茂才异等科(王敬从卢重玄及第)睿宗景云元年十二月制举有能明三经通其大义者能宗一史知其本末者通三教宗旨究其精微者善六书文字辩其声象者博雅造曲度知六律五音者明韬略学孙吴识天时人事者畅於词气聪於受顾善敷奏吐纳者咸令所司博采明试以闻。 二年文以经国科(袁晖韩朝宗及第)藏名负俗科(李俊文及第)。 太极元年二月命文武官五品以上各举才堪将军及边州都督刺史一人。 玄宗先天元年十二月制令京文武官及朝集使五品以上各举堪充将帅者一人。又有文经邦国科(韩林及第)藻思清华科(赵冬曦及第)寄以宣风则能兴化变俗科(郭之及第)道侔伊吕科(张九龄及第)手笔俊拔超越流辈科(杜昱张子断张秀明常无名赵居正贾登邢巨及第)。 二年六月诏其诸州有抱器怀才不求闻达者访名闻奏。 开元二年六月甲子制其有茂才异等拔萃超群咸令自举其年有直言极谏科(梁卿袁楚客及第)哲人奇士逸伦屠钓科(孙逖及第)良才异等科(张闰之崔翘及第)。 五年二月诏有嘉遁幽栖养高不仕者州牧各以名荐是年有文史兼优科(李期康允元达奚及第)文儒异等科(崔亻品褚廷诲及第)。 六年博学通议科(郑少微萧识及第)。 七年文词雅丽科(邢巨苗晋卿褚思光赵良器及第)。 九年正月诏曰:诸州官人百姓有智合孙吴可以运筹决胜有勇齐贲育可以斩将搴旗或临戎却寇堪为一保之雄各听自举务通其实。 十一年正月丁卯制其有沉沦草泽抱德栖迟并委府县搜扬。 十二年将帅科(裴敦复房自谦及第)。 十五年二月制曰:草泽中有文武高才者听诣阙自举是年应武足安边科(郑樊衡及第)高才沉沦草泽自举科(邓景山及第)。 十七年才高未达沉迹下僚科(吴巩及第)。 十九年博学宏词科(郑陶韩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