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府元龟 - 第 451 页/共 736 页
韩康伯为吏部尚书初与吴隐之邻居隐之母死康伯母每闻隐之哭声必辍餮投杼为之悲泣谓康伯曰:若居铨衡当举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隐之遂阶清级。
宋沈演之为吏部尚书性好举才尤济屈滞。
王僧绰为吏部郎参掌大选究诸流品人物拔举贤能咸得其分。
南齐张岱为吏部尚书武帝为抚军岱选东阳太守王绩为长史呈选牒太祖笑谓岱曰:此素望也。
梁张绪仕宋为吏部郎参掌大选後废帝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王瞻为吏部尚书瞻性率亮居选所举其意多行刘之遴年十五举茂才任见而异之瞻常候任值之遴在坐谓瞻曰:此南阳刘之遴学优未仕水镜所宜甄擢瞻即调为太学博士。
萧子显为吏部尚书谢兰丁父忧毁瘠骨立服阕後子显表其至行擢为王府法曹行参。
张缵为吏部尚书初缵为吴兴太守时陆云公好学有才思先制太伯庙碑缵罢郡经途读集文叹曰:今之蔡伯喈也。至都掌选言之於高祖召兼尚书仪曹郎。又王励为河东王功曹史王出镇京口励将随之藩缵时典选举励造缵言别缵嘉其风采乃曰:王生才地,岂可游於外府乎!奏为太子洗马迁中书舍人缵居选其後门寒素有一介皆见引拔不为贵要屈意人士翕然称之。
後魏李冲为吏部尚书典选房景伯少丧父以孝闻家贫佣书自给养母甚谨尚书卢渊称之於冲冲拔为奉朝请司空祭酒。
崔休为吏部郎中迁散骑常侍权兼选任休爱才好士多所拔擢。
李韶为吏部尚书时张普惠为步兵校尉免官故事免官者三载之後降一阶而叙。若才优擢授不拘此限孝明熙平中韶奏普惠有文有学依才优之例宜特显叙敕除宁远将军司空仓曹参军朝议以不降阶为荣。
北齐杨遵彦为吏部尚书铨衡甚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任城王氵皆为定州刺史举李德林秀才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既是西省散员非其所好谢病还都废帝乾明初遵彦奏追德林入议曹。
唐张锐为吏部侍郎高祖谓之曰:今年选人之内岂无才用者卿可简试将来欲縻之好爵,於是锐以张行成张知运等数人应命时人以为知人。
高季辅为吏部尚书韦思谦弱冠举进士累补应城令及岁满预选思谦在官颇有公事惩殿旧制多不进官季辅曰:自居选部今始得此一人岂以小疵而弃大德特超授监察御史繇是稍知名。
李敬玄为司列少常伯选人有杭州参军徐大玄者初在任时同僚有张惠犯玄至死太玄哀其母老乃诣狱自陈与吏同受玄惠数既少遂得减死太玄亦坐免官不调十馀年敬玄大嗟赏之擢授郑州司功参军太玄繇是知名後官至秘书少监以德行为时所重者以为敬玄能举善也。(一云:敬玄为吏部侍郎咸亨二年有杨炯王勃卢邻骆宾王并以文章见称敬玄咸为延誉)。
裴行俭咸亨初为吏部侍郎典选十馀年甚有能名自掌选及为大总管凡遇贤俊无不甄采。
郑杲则天圣历中为吏部郎注韩思复为太常博士元希声为京兆士曹尝谓人曰:今年掌选得韩元二子则吏部不负朝廷矣。
王丘玄宗开元中为吏部侍郎拔擢山阴尉孙逖桃林尉张镜微湖城丞张晋明进士王冷然李昂等不数年登礼闱掌纶诰焉。
崔琳为吏部侍郎判铨日收选人卢怡裴敦复于孺卿等十数人无何皆入台省。
卫次公为吏部侍郎选人有李绩者徐有功之孙名在黜中次公召而问之曰:子之祖先勋在王府岂限常格并优秩而遣之。
●卷六百三十八
○铨选部 不称谬滥贪贿不称
天官之职铨管是司稽。《周礼》理典之制举魏氏官人之法必资公方之器藻鉴之能所以总百官而式九流也。乃有性质凝滞才识驽下不能执守与时浮沉多所怀私犭旬於情无裁断之用失品藻之方以高简而自矜惟酣醉以为繇是轮辕失序衡鉴不明兴非据之讥负败官之咎岂独贻其身祸亦乃紊於国经布於简书可以为耻。
魏时苗钜鹿人为大官令领其郡中正定九品至於叙人才不能宽大然纪人之短虽在久远蓄之不置晋王戎为吏部尚书以晋室方乱慕遽伯玉之为人与时舒卷无謇谔之节自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沉而已。
毕卓为吏部郎常饮酒废职。
梁王亮仕齐为吏部尚书建武末尚书右仆射江管朝政多所进拔为士子肆亮自以身居选部每持异议始亮未为吏部郎时以齐明帝之内弟故深友为之延誉益为帝所器重至是与昵之如初及遇诛群小放命凡所除拜悉繇内宠亮更弗能止外。若详审内无明鉴其所选用示资次而已当世不谓为能。
任为吏部郎中参掌大选居职不称寻转御史中丞。
萧子显为吏部尚书性凝简负才气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但举扇一挥而已衣冠窃恨之。
陈到字仲举为左仆射参掌选事仲举既无学术朝章非所长选举引用皆出自袁枢性疏简不涉世务与朝市无所亲狎但聚财酣饮而已後魏任城王澄为吏部尚书孝文曰:王者不降佐於苍昊皆拔才而用之朕失於举人任许一群妇人革奇事当更铨简耳任城在省为举天下纲维为当署事而已澄曰:臣实署事而已孝文曰:如此便令史足矣。何待任城。
李神隽为吏部尚书意尚风流情在推引人物而不能守正奉公无多声誉有钜鹿人李炎上书言神隽之失天柱将军尔朱荣曾闻补人为曲阳县令神隽以阶悬不用荣闻大怒谓神隽自树亲党排抑勋人神隽惧启求解官。
宋弁为黄门郎司徒左长史时大选内外群官并定四海士族弁专参铨量之任事多称旨然好言人之阴短高门大族意所不便者弁因毁之至於旧族沦滞人非可忘者。又申达之。又为本州大中正姓族多所降抑颇为时人所非。
东魏袭常山王嶷孝静时为尚书令摄选部嶷虽居重任随时而已。
北齐赫连子悦为都官尚书以本官兼吏部子悦在官惟以清勤自守既无学术。又阙风仪人伦清鉴去之弥远一旦居铨衡之首大招物议繇是除太常卿卒。
袁韦为吏部尚书初冯子琮以仆射摄选婚嫁相寻韦常非笑之语人云:冯公营婚日不暇给及自居选曹亦不免时论盖地势使然。
寇猛为武卫将军自以上谷寇氏得补燕州大中正而不能甄别士庶也。
隋卢恺为礼部尚书权吏部尚书时预选者甚多恺即授官皆作色而遣之。
唐温彦博太宗时为吏部郎中知选事意在沙汰多所摈抑而退者不伏嚣讼盈庭彦博惟骋辞辩与之相诘终日喧扰为识者所嗤。
戴胄为民部尚书兼检校吏部尚书及在铨衡抑文雅而奖法吏不轮辕之用。
杨纂为吏部侍郎抑文雅进黠吏观时任数为时论所讥。
唐皎为吏部侍郎当引人铨问何方便稳或云:其家在蜀乃注与吴复有云:亲老先任江南即唱之陇右论者莫能测其意。
杨师道为吏部尚书师道贵公之子四海人物未能委练所署用多非其才而深抑势贵及其亲党将以避嫌然亦无藻鉴之誉从征高丽及师还人有言其非典选之才乃转工部尚书师道乞为太常卿从之杨思玄高宗时为司列少常伯恃外戚贵待选流多不以礼而排斥之为选者夏侯彪所讼而御史中丞郎馀庆弹奏免官。
魏克己为吏部侍郎铨路喧讠华大为冬集人援引指レ贬为太子中允。
邓玄挺为吏部侍郎既不称职甚为时谈所鄙。又时患消渴病选人因目为邓渴作邓渴诗榜衢路自有唐已来掌选之失未有如玄挺者坐此左迁澧州刺史迁晋州刺史召拜麟台少监重为天官侍郎其失有甚於前。
韦待贾为吏部尚书素无才术志识凡下出自武官而骤居选部凡所铨综多为朝野所嗤鄙。
许子儒为吏部侍郎性无藻鉴所视铨综皆委令史缑直谓曰:汝平配也。
後唐崔贻孙为吏部侍郎性好干人喜得小惠天官任重昏耄罔知瞀目将瞑犹以所欲於选人铨管难虚遂除礼部尚书致仕。
○铨选部 谬滥论材定官存於周制兴廉举孝著於汉典得人有进律之褒滥进有绌爵之罚故天下慎法莫敢谬举魏晋以降其道驳丧条教所颁既殊於古铨选所属复罕其人靡能平心守正量才揆职繇是用舍犭旬意词辩饰非或观时而任数或为朋而受赇俾夫补授失次资格差谬多所抑损或成纷诉至有附会权势亲狎奸民上不能资朝廷之聪明下则积山林之怨愤是使古道不复来者喟然。
汉王勋成帝时袭封城侯坐选举不以实免。
魏何晏为尚书主选举其宿与之有旧者多被拔擢梁王亮为吏部尚书拘资次而已当代谓为不能。
後魏李韶为吏部尚书在选曹不能平心守正通容而已议者贬之。
崔亮为吏部尚书时羽林军新害张彝之後灵太后令武官得依资入选官员既少应选者多前尚书李韶循常擢人百姓大为嗟怨亮乃奏为格制不问士之贤愚专以停解日月为断虽复官须此人停日後者终於不得庸才下品年月久者灼然先用沉滞者皆称其能亮外甥司空谘议刘景安书规亮曰:殷周以乡塾贡士两汉繇州郡荐才魏晋因循。又置中正谛观在昔莫不审举虽未尽美足应十收六七而朝廷贡秀才止求其文不取其理察孝廉惟论章句不及治道立中正不考人才行业空辨氏姓高下至於取士之途不溥沙汰之理未精而舅属当铨衡宜须改张易调如之何反为停年格以限之天下士子谁复修厉名行哉!亮答。《书》曰:汝所言乃有深致吾乘时侥亻幸得为吏部尚书当其壮也。尚不如人况今朽老而居帝难之任常思用贤举直以报明主之恩尽忠竭力不为贻後之累昨为此格有繇而然今已为汝所怪千载之後谁知我哉!可静念吾言当为汝论之吾兼正六为吏部郎三为尚书铨衡所宜颇知之矣。但古今不同时宜须异何者昔有中正品其才第上之尚书尚书据状量人授职此乃与天下群贤共爵人也。吾谓当尔之时无遗才无滥举矣。而汝犹云:十收六七况今日之选专归尚书以一人之鉴照察天下刘毅所云:一吏部两郎中而欲究竟人物何异以管天而求其博哉!今勋人甚多。又羽林入选武夫崛起不解书诗唯可广弩前驱指踪捕噬而已忽令垂组乘轩求其烹鲜之效未曾操刀而使专割。又武人至多官员至少不可周溥设令十人共一官犹无官可授况一人望一官何繇可不怨哉!吾近面执不宜使武人入选请赐其爵厚其禄既不见从是以权立此格限以停年耳昔子产铸刑书以救弊叔向讥之以正法何异汝以古礼难权宜哉!仲尼云:德我者春秋罪我者亦春秋吾之此指其繇是也。但令当来君子知吾意焉後甄琛元义城阳王徽相继为吏部尚书利其便已踵而行之自是贤愚同贯泾渭无别魏之失人从亮始也。
杨超拜吏部尚书典选二十馀年奖擢人伦以为已任然取士多以言貌时致谤言以为之用人似贫士市瓜取其大者闻不以屑意。
冯子琮为右仆射仍摄选子琮微有识鉴及位望转隆宿心顿改擢引非类以为深交纵其子弟官位不依伦次。又专营婚媾历选上门例以官爵许之旬日便验。
许子儒则天时为天官侍郎不以藻镜为意有令史句直是其腹心每注官多委令下笔子儒但高枕而卧语句直云:平配繇是补授失次无复纲纪道路喧然以为口实(是时则天临朝引见风俗使举人无贤愚咸加擢用高者试凤阁舍人给事中次或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故时人为之谚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杷椎侍御史腕脱校书郎试官之起自兹始)。
宋遥玄宗时与苗晋卿俱为吏部侍郎天宝二年贬遥为武当郡太守晋卿为安康郡太守是时海内晏平选人万计委有司考书判诏重其事兼命他司考之务求其实遥与晋卿苟媚朝廷。又无廉洁之操取舍渝滥甚为当时所鬼有张者御史中丞倚之子不辩菽麦假手为判时升甲科会下第者常为蓟令以其事白于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禄山恩宠崇盛谒请无时因具奏之帝乃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楼亲试升第者十无一二焉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时谓之曳白帝大怒遥晋卿既受责乃贬倚为淮阳郡太守制曰:庭闱之间不能训子选调之际乃以人时士子皆以为戏笑或於诗赋讽刺考判官礼部郎中裴フ起居舍人张ピ监察御史宋昱左拾遗孟朝皆贬官岭外。
韦陟天宝中为吏部侍郎陟风神高远以门地自负时以选贤拔能为己任博采浮薄不犭旬於行屡以此失人出为襄阳太守。
杨国忠天宝中以便僻取宰相欲其能事皆出於己犹兼吏部尚书故事吏部置三铨尚书侍郎分掌选事三注三唱自春及夏才终其事国忠使猾吏於私第暗定官员集百僚於尚书省对注唱一日令毕以夸神速资格差谬无复伦序乃令其所昵京兆尹鲜于仲通中书舍人窦华侍御史郑昂之徵赂於选人於尚书省门立碑以颂己之德。
崔涣肃宗至德初为黄门侍郎平章事时未复京师举选路绝诏涣充江淮选补使以收遗逸涣选士惑於听受。又为下吏所鬻滥进者非一以不称职闻乃罢知政事为王傅。
徐浩代宗朝为吏部侍郎坐以妄第冒选俾侍郎薛邕注授京尉为御史大夫李栖筠所弹奏坐贬潮州别驾。
令狐亘大历中为刑部员外判吏部南曹时刘晏为尚书杨炎为侍郎亘以晏举分阙必择其善者与晏而以恶者与炎。
刘滋为刑部尚书德宗贞元九年御史中丞韦贞伯劾奏吏部贞元七年冬以京兆府逾滥解选已授官扌六十六人或有不到京铨试悬受官告。又按选格铨状选人自书试日书迹不同即驳放殿选违格文者不复验及降资不尽或与注官伏以承前选曹乖谬未有如此遂使衣冠以贫乏待阙奸滥以贿赂成名非陛下求才审官之意繇是滋以前任吏部尚书及吏部侍郎杜黄裳皆削一阶。
陈归贞元中为考功员外郎充岭南选补使选人流放注官美恶违背令文唯意出入复供求无厌邮传患之监察御史韩泰奏劾其罪配流恩州。
权德舆贞元中为吏部侍郎吏误用官阙改守太子宾客。
郑文宗时为吏部尚书丁公著为工部侍郎知选事太和二年闰三月己亥都省奏落下吏部三铨甲内今春注超资官凡六十七人敕都省所执是格铨司所引是例互相陈列颇以纷纭所贵清而能通亦犹议事以制今选期已过方此争论选人可哀难更停滞其三铨已授官都省落下并依旧注与重团奏仍限五日内毕其中如官超一资半资比格令已令据稍优者至後选日量事降折尚书侍郎注拟不一致令都省以此兴词郑丁公著各罚一季俸东铨所落人数较少杨嗣复罚两月俸其今年选格仍分明标出近例有可行者收入格不可者於格内书破则所司有文可守选人无路侥求时尚书左丞韦弘景以吏部注拟不公选多超资授官纟按其事落下敕申吏部引例以为据选人辈。又惜官已成道路沸腾日接宰相喧诉遂降此敕。
杨虞卿为吏部员外郎太和二年十二月御史台奏准敕推勘逾滥官都六十五人应取受钱物伪出告身签符卖凿空伪官令赴任南曹令史李ク等六人及卖凿空伪官人许棱等共取受钱都一万六千七百四十贯文。又据李ク等款称去年三月已後商量敛钱三千贯文与吏部员外郎杨虞卿厅典温亮嘱求杨虞卿不举勘滥官事得杨虞卿状虞卿迹忝郎署为明天子举伪捕奸幸无差谬今李ク之辈结党构虚而云:商量敛率甚明用此致尤谁则无罪据李ク款本与温亮钱物嘱求虞卿不举逾滥官者。若虞卿遂不举勘则小吏卜射计行今虞卿简举伪官牒台推勘於公事足以自明缘温亮在宅外居住於李ク处取受虞卿无繇得知简下不明伏候严责敕李ク等八人并伪造印符构卖巨蠹推穷尽法伏断死刑宜付京兆府各决痛杖一顿处死马羽卿等一十二人引致梯媒合成奸计各决六十配流岭外杨虞卿勾举虽则尽心简下终是无术亲吏逃逸赃状未明量罚两月俸料逾滥官六十五人内已付所司者速令详断见勘具申奏其赃及伪印等并付所司准法处分。
後唐明宗长兴元年七月吏部南曹奏磨勘南郊行事官前守濮州范县主簿李范是同光元年不纳告身人数准敕终身不齿今。又冒名於四方馆行事前河南府长水县主簿赵知远使兄为父荫行事者旨李范巳该恩赦特放罪收纳文书赵知远以兄为父未之前闻既遇郊特从恩宥出身历任文书付所司焚毁放罪勒归乡贯本道长吏与改昭穆奏闻。
○铨选部 贪贿弥纶治典铨综多士周官蒙宰之职也。若乃端己以居位洁身以率下旌别淑慝澄汰流品使朝有多士国无亻幸人斯可谓官修其方矣。若乃名浮於实言不顾行黩货以自秽官而靡惧冒黜幽之典贻败类之咎历代而下实繁有徒论而次之用戒於後。
宋庾炳之字仲文为吏部尚书领选既不缉众论。又颇通货贿用少府卿刘道锡为广州刺史道锡至镇饷白檀牵车炳之性好洁常自乘焉,或以白文帝帝见问曰:道锡饷卿小车装饰甚丽有之乎!炳之惧起谢。
梁刘孝绰为吏部郎在职颇通赃货为从弟尚书左丞览所劾奏免官。
何敬容为左仆射参掌大选通苞苴饷饣鬼无贿则略不交语。
後魏李宣茂孝文时为司空府司马兼定州大中正坐受郡中乡人财货为御史所劾除名为民。
杨尼为国子祭酒兼幽州中正後除平北府长史带渔阳太守未拜坐为中正时受乡人货免官。
元晖常山王遵之孙宣武时为吏部尚书纳货用官皆有定价大郡二千疋次郡一千疋下郡五百疋其馀授职各有差天下号曰:市曹。
皇甫孝明时为吏部郎性贪婪多所受纳鬻卖官吏皆有定价。
元修义汝阴王天锡之子为吏部尚书在铨衡唯事货贿授官大小皆有定价时中散大夫高居者有旨先叙上党郡缺居遂求之修义私已许人抑居不与居大言不逊修义命左右牵曳之居对大众呼天唱贼人问居曰:白日公庭安得有贼居指修义曰:此座上者违天子明诏物多者得官京师白劫此非大贼乎!修义失色居行骂而出後欲邀车驾论修义罪状左仆射萧宝寅谕之乃止。
元世隽任城王澄之孙出帝时为吏部尚书居选曹不能厉心多所受纳为中尉所弹坐免官。
北齐孝言为吏部尚书既无深鉴。又待物不平抽擢之徒非贿则旧。
冯子琮後主时为吏部尚书其妻胡太后妹也。恃亲放纵请谒公行贿货填积守宰除授先定钱帛多少然後奏闻其所通致事无不允子琮亦不禁制。
唐郑元毓高祖时为选部郎中以犯处极刑。
李义府高宗时为司列太常伯本无藻镜才怙武后之势专以卖官为事补授失次人多怨言。
李元恭中宗时以大理少卿为长宁安乐二公主所引用令知吏部侍郎分往东都掌选事亦以赃闻於天下故时人为之语曰:长宁安乐并狂颠既教翻地亦翻天卖弄大家犹未足便使元恭来取钱。
郑讠舀事武三思及韦氏悖逆庶人历选吏部侍郎掌选专以卖官为务人多怨ゥ时京师大旱为之语曰:杀郑天必阴其为人所恶如此。
崔为中书舍人与郑同掌选卖官鬻狱一时巨蠹并为御史所弹中宗敕所司以理勘问勿加穷迫繇是希旨无所发明然犹断配流岭南贬江州司马而更授襄州刺史江州司马。
李彭年玄宗时为吏部侍郎坐赃伏罪制曰:彭年幸以资序累登清贵委之铨综任以权衡不能犭旬公灭私持平守直而乃贪财败类黩货无厌既玷清朝有冒法度顷令推鞫皆自款承据其罪名合当诛死但以阳和布令善贷好生特舍严刑俾从流窜宜除名长流岭南临贺郡仍即差纲驰驿领送朕以为制理之本期返淳风庶叶至公期於不犯永言议罪良用怃然。且陈力就列本於正己从事劾官义存守法为恶者与众共弃务善者以才必升凡百庶僚深宜自勉立身之道可不慎欤彭年先朝宰臣慎远之孙也。以吏才知名掌选七年好聚财无廉洁之操而善接待选人惟黩货无厌人多怨之至是睢阳太守路齐晖之子曰:畿纳绢千疋求官为选人所发制下有司讦鞫彭年引纸称伏赃状狼籍远近耻之咸以为戒陈归德宗时为考功员外郎充岭南选补使选人流放注官美恶违背令文以意出入复供求无厌邮传患之监察御史韩泰奏劾得罪配流恩州。
●卷六百三十九
○贡举部 总序
三代贡举之制始于乡大夫其升于司徒曰:秀士升于太学曰:俊士升于司马曰:进士。然则乡大夫暨于司马皆贡举之官也。秦之制无闻焉汉高祖始诏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劝勉贤者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文帝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元帝。又诏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又诏列侯举茂才。又旧仪刺史二千石察举茂才尤异此则汉之诸侯王丞相御史九卿列侯刺史郡守皆有举士之制而丞相之府实司其事武帝令太常籍博士弟子有秀才异等取以名闻。又光禄勋铨第郎吏岁举秀才廉吏此则太常光禄勋别有举士之制也。至成帝初置尚书常侍曹主公卿。又置二千石曹掌郡国二千石则尚书主选举之始也。後汉三公将军光禄勋廷尉司农中二千石司隶州牧岁举茂才廉吏郡国岁举孝廉三公上尚书取劳其举将。又大学试明经弟子此与西汉之制略同其後改常侍曹为吏曹亦曰:选部。又公府西曹主府吏置用东曹主二千石长史选除于时选举之制於郡国属功曹於公府属东西曹於尚书属吏部而尚书令仆总之魏司空陈群以为天台选用不悉人才每郡择有鉴照者除为中正目状人才澄汰九品。又置州都总其事应璩所谓百郡立中正九州置都士。又吴亦有大公平。若魏之州都而蜀无闻焉晋宣帝除九品州置大中正大中正之职掌访问乡邑考绩德行以定上格下格选平正无礼力贬清议晋令大小中正为内官听月二会议上东门外州及郡国亦举孝廉秀才其在天台则吏部州则别驾西曹郡国则功曹主其事宋齐亦如之而宋文帝不欲重权在下故分置二吏部尚书以散其权梁无中正天监中州置州望郡置郡宗乡置乡豪各一人专典搜荐无复膏梁寒素之隔普通七年。又诏州郡岁举人敬帝复令诸州各置中正选举皆中正押上然後量试不。然则否陈亦如之後魏州郡皆有中正掌选举每以季月与吏部铨择可否其秀才对策居中上表叙之崔浩为冀州大中正荐冀定相幽并五州士数十人各起家为郡守自太和以前精选中正德高乡国者充之其边州小郡人物单眇者则并附佗州其在僻陋则阙而不置当时称为简当颇曰:得人及宣武孝明之时州无大小必置中正既不可悉得其人故有蕃落庸鄙操铨之权而选叙颓紊正始初乃罢诸郡中正而吏部之职皆如往制北齐选举亦氵公後魏凡州县皆置中正中书策秀才集书策贡士考功策廉良天子常服乘舆坐朝堂中楹秀孝各以班草对字有脱误者呼起立席後事有滥劣者饮墨水一升文理孟浪者夺席脱容刀孝昭帝孝建二年诏内外执事官每三年之内各举一人居白屋巾褐未释亦举之後周初苏绰为六条诏书其四曰擢贤良惩魏齐之失罢门资之制其所察举颇加精慎武帝平齐诏山东县举明经理宣帝亦诏州举高才博学者为秀才郡举经明行修者为孝廉依六官之制建吏部中大夫掌选举小吏部下大夫一人以贰之隋开皇七年制诸州岁贡士十八年。又诏京官五品已上总管刺史以主行修谨清平济二科举人皆吏部主之初汉魏之郡佐史皆刺史二千石辟署北齐多繇中用故州郡辟士之权移於朝廷後周复遵古制及隋皆归吏部故朝廷贡举之制盛矣。唐循隋制诸郡贡士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明书有明自京师崇文馆国子监郡县皆有学焉每岁仲冬国子郡县课试其成者长吏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行乡饮酒歌鹿鸣之诗徵耆艾叙少长而观焉就饯而与计偕其不在学而举者谓之乡贡至尚书省始繇户部集阅而关於考功课试可者为第武德旧制以考功郎中监试贡举贞观已後则考功员外郎专掌之武后载初元年策问贡举人于雒城殿前试贡举人自此而始长安二年。又教人习武艺每岁如明经进士之法行乡饮酒之礼送于兵部明皇开元二十四年制令礼部侍郎专掌贡举初因考功员外李昂诋诃进士李权文章大为权所凌讦朝议以郎官地轻故移於礼部。又诏应试进士等唱第讫具所试送中书门下详覆是年始置礼部贡举印其後礼部侍郎阙人亦以佗官主之谓之权知贡举其知贡举者皆朝廷美选二十九年京师。又置宗玄馆诸州置道学生有差道学生谓之道举课试与明经同先是掌贡举官亲族皆於礼部差郎官考试有及第者尚书覆定及第者仍别奏谓之奏移送吏部令考功员外试练侍郎覆定及第者仍别奏谓之别头举人代宗永泰元年始置两都贡举礼部侍郎官号皆以两都为名每岁两地别所及第至大历十一年停东都贡举德宗贞元十六年。又罢别头举人文宗太和元年。又权於东都置贡举。又有制诏举人皆В其目而搜知之志烈秋霜词殚文律抱器怀能茂才异等才膺管乐道侔伊召贤良方正军谋宏远明於体用达於吏理之类始於显庆盛於开元贞元皆试於殿廷乘舆亲临观之试已糊其名於中考之策高者特授美官其次与出身。又有吏部科目曰:宏词拔萃平判官皆吏部主之。又有三礼三传三史五经九经开元礼等科有官阶出身者吏部主之白身者礼部主之其吏部科目礼部贡举皆各有考官大抵铨选属吏部贡举属礼部崇文馆生属门下省国子学生属国子监州府乡贡属长官职司在功曹司功五代因之夫以贤为宝得士者昌圣贤之谈邦国之制也。贡举之设王政攸先方册所传旧章不坠或有公直以驰誉精识以知名不犭旬乎!朋家咸求乎!艺实故能。若水鉴之衡石之平增台阁之辉副文儒之望亦有昧於远体拘乎!小节或郑雅而靡辨或泾渭而共流以公器而犭旬私恩采虚声而损至学俾白驹以兴刺使嘉鱼而绝咏斯为蠹政良足愤惋今乃纪善恶之迹著得失之效用为劝沮以示方来凡贡举部七门。
○贡举部 条制第一夫乡举里选辨论官材盖成周之制也。所以洽髦之咏成思皇之美蔼蔼而多吉士焉及诸侯力政异俗敛才之道阒而无闻汉室龙兴首议聘士其後增设科目详延英彦至乃限郡国以所举之数威守相以蔽贤之罚驰单车以博访诏有位以荐能计偕续食既优其待遇署职补吏复著於品式课试之典亦增损之有殊年族之制固因革之斯异稽於前志咸用论次以为贡籍故事云:
周官大司徒职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二曰六行三曰六艺诗书礼乐谓之四术四术既修九年大成凡士之有善乡先论士之秀者升诸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诸学曰:俊士既升而不征者曰:造士大乐正论造士之秀升诸司马曰:进士司马论进士之贤者及乡老郡吏以贤能之书皆献於王登於天府几於祖庙内史书其贰而行焉(书其二谓马其副本)在其职也。则乡老乡大夫举贤能而宾其礼司徒教三物而兴诸学司马辨官材以定其论太宰诏废置而持其柄内史赞予夺而贰於中司士掌其版而知其数论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禄之盖择材取士如此之详也。
汉高帝十一年二月下诏曰:贤士大夫既与我定有天下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以布告天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称意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书其贰谓写其副本)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贤者郡守身自往劝勉令至京师驾车遣之)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惠帝四年正月诏举人孝悌力田者复其身。
武帝建元元年十月诏天下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其理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皆罢之(行状年纪也。申商韩非刑名之学苏张纵横之说并不用也。)。
元光元年十一月举贤良董仲舒对策请令诸侯列卿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人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不肖者有罚夫如是诸侯吏二千石皆尽心於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授之以官以使其材也。)无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录谓存录也。)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帝因是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孝者善事父母者也。廉谓清洁有廉隅者也。)。
五年诏徵吏民有明当代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冫食令与计偕(计者上计簿使也。郡国每岁遣诣京师上之偕者俱也。令所徵之人与上计者俱来而县次给之食也。)。
元朔元年十一月诏曰:公卿大夫所使总方略一统类广教化美风俗也。夫本仁祖义褒德录贤劝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繇昌也。朕夙兴夜寐嘉与宇内之士臻於斯路故旅耆老(加惠於耆老之人。若宾旅也。)复孝敬选豪俊讲文学稽参政事祈进民心深诏执事兴廉举孝,庶几成风绍休圣绪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行君子壅於上闻也。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将何以佐朕烛幽隐劝元元厉蒸庶崇乡党之训哉!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其与中二千石礼官博士议不举者罪有司奏议曰:古者诸侯贡士一谓之好德再谓之贤贤三谓之有功乃加九锡不贡士一则黜爵再则黜地三则黜爵地毕矣。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与闻国政而无益於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退此所以劝善黜恶也。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奏可(凡郡国之官非傅相其他既自置置。又调属僚及部人贤者举为秀才廉吏而贡於王庭多拜为郎居三署无常员或至千人属光禄勋故乡校牧守居闲待诏或郡国贡选公车徵起悉在焉光禄勋复於三署中铨第郎吏岁举秀才廉吏出为佗官以补缺员)。
五年六月公孙弘以儒术为丞相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时太常孔臧等议曰:请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谨察可者与讣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课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取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罢之而请诸能称焉。
孝昭始元初遣故廷尉王平等五人(前为此官今不居官皆谓之故)持节行郡国举贤良。
後汉光武十二年诏三公举茂才各一人监御史司隶州牧岁举茂才各一人。
章帝建初元年诏曰: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汉曰:秀才後汉避光武讳。故曰:茂才魏复曰:秀才)既非能者而当授之政事甚无谓也。每寻前代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敷奏以言则文章可采明试以功则理有异迹文质彬彬朕甚嘉之始复用前汉丞相故事以四科辟士(武帝因董仲舒之言立制故事在丞相府今复用之第一科补西曹南阁祭酒二科补仪曹三科补四辟八表四科补贼曹)凡所举士先试之以职乃得充选其德行尤异不宜试职者疏於佗状举非其人兼不举者罪。
和帝时大郡口五六十万举孝廉二人小郡二十万并有蛮夷者亦举二人帝以为不均下公卿会议司徒丁鸿司空刘方上言凡口率之科宜有偕品蛮夷杂错不得为数自今郡国率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四十万二人六十万三人八十万四人百万五人百二十万六人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帝从之。又制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