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府元龟 - 第 427 页/共 736 页

王隆撰汉官解诂三卷建武中为新汲令。 卢植作尚书章句三礼解诂官至尚书。 荀单字景文作易集解为太子中庶子。 包咸字子良为大鸿胪为。《论语》章句。 宋衷字仲子南阳章陵人为荆州五等从事注易九卷。 周氏为。《论语》章句。 胡广注汉官解诂三卷为太傅卒。 荀爽著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又云:注。《周易》十篇(。又有荀爽九家集注十卷不知何人所集称荀爽者以为主故也。其序有荀爽京房马融郑玄宋衷虞翻陆绩姚信翟子玄子不详何人为义易注内。又有张氏朱氏并不详何人)春秋公羊传问答八卷及辩谶并它所论叙题为新书为司空。 陈元为司空南阁祭酒撰左氏同异。 延笃字叔坚受左氏於贾逵之孙伯升因而注之为京兆尹後卒於家。 蔡邕撰。《月令章句》十二卷後为左中郎将。 王玢为司徒掾撰春秋左氏逵长议一卷。 刘熙为安南太守撰礼谘法三卷。《释名》八卷。 宋均撰孝经皇义一卷注诗纬十八卷注礼记默房二卷注乐纬二卷注。《孝经钩命决》六卷注孝经援神契七卷注论八卷後为河内太守。 崔豹为尚书左丞集。《论语》集义八卷。 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撰易章句五卷(一云注易十卷)高诱注。《吕氏春秋》二十六卷。《淮南子》二十一卷辟司空掾除濮阳令。 樊英著易章句世名樊氏学後为光禄大夫赐告归曹充传庆氏礼建武中为博士永平中後拜侍中作章句辩难,於是遂有庆氏学。 曹褒充之子也。传充庆氏礼作通义十二篇演经杂论百二十篇後为侍中。 魏王弼字辅嗣为尚书郎好论儒道辞才逸辩注易及。《老子》。又作。《老子》指略及撰易略一卷。《周易》义一卷。《论语》释疑三卷。 王朗字景兴为司徒著易春秋孝经周官传及撰春秋左氏释驳一卷。 王肃字子雍年十八从宋忠读太玄而更为之解初肃善贾马之学而不好郑氏采会同异为尚书诗。《论语》三礼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作。《易传》皆列於学官及作。《周易》春秋例毛诗礼记春秋三传国语。《尔雅》诸注隋书志载肃撰尚书驳议五卷。又撰尚书义问三卷。又解孝经一卷。《论语》释驳三卷及解孔子。《家语》。又注。《老子》二卷。又撰三礼音各一卷为太常。 董遇字季直为侍中大司农注。《周易》十卷。又为春秋。《左氏传》章句。 周生烈字文逸敦煌人为博士注集解。《左传》。又解。《论语》。 陈群字长文为司空解。《论语》。 锺会撰。《周易》尽神论一卷。又撰。《周易》无亘体论三卷及注。《老子》二卷後为镇西将军。 何晏撰。《周易》私记二十卷。《周易》讲疏十三卷注孝经一卷注。《论语》十卷五经大义五卷。《老子》道德经二卷後为尚书。 刘桢为太子文学撰毛诗义问九卷。 王基字伯舆东莱人为荆州刺史撰毛诗驳一卷。又注解。《左氏传》。 康信为乐平太守撰春秋要一卷。 徐凯为安平太守撰答春秋公羊论二卷。 魏益为大长秋撰春秋三传论十卷。 苏林字孝友为散骑常侍注孝经一卷。 刘劭字孔才为光禄大夫注孝经二卷驳王肃申郑义。 孟子注。《老子》二卷或云:孟康字公休为中书监注。《老子》二卷。 孙炎以秘书监徵不起注仪礼二十九卷(一云:注礼记三十卷)注。《尔雅》二卷音一卷。 李仲钦梓潼人著左氏指归。 糜信字南山为乐平太守注梁十二卷。 蜀杜琼为太守字伯瑜少受学於任安注韩诗章句十馀万言不教诸子内学无传业者。 蒋琬为大将军录尚书事撰丧服要义一卷。 李讠巽恶为中散大夫右中郎将著古文易尚书毛诗三礼。《左氏传》太玄指归皆依准贾马异於郑玄与王氏殊隔初不见其所述而意归多同。 谯周字允南入晋为散骑常侍不拜封阳城亭侯注。《论语》十卷撰五经然否论五卷古文考二十五卷。 蜀才不详何人注。《周易》十卷。又注。《老子》二卷(七志云:是王弼後人蜀李书云:姓范名长生一名贤隐居青城山自号蜀才李雄以为丞相)。 尹涛注易六卷。 巨生解。《老子》二卷。 吴虞翻字仲翔初为後汉侍御史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融。《书》曰:闻延陵之理乐睹五子之治易乃知东南之美者非徒箭稽之竹箭也。又观象云物察原其祸福与神合契可谓探赜穷通者也。翻。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又注扬子太玄经十四卷。 范望州字淑文为尚书郎作。《老子》注训三卷。 程秉为太常著。《周易》摘尚书驳。《论语》弼凡三万馀言徐整为太常卿为毛诗谱三卷。又撰孝经嘿注一卷韦昭为侍中撰毛诗杂问七卷。又注春秋国语二十二卷孝经解赞一卷辨。《释名》一卷。《汉书》音义七卷射慈字孝宗为中书侍郎撰丧服变除图五卷礼记音一卷。 士燮字彦威为卫将军注春秋经十一卷。 唐固字世正为尚书仆射注春秋。《梁传》十三卷。又著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一卷。 刘毅为太尉撰尚书。 姚信字德吴兴人为太常卿注易十卷。 谢贞撰礼记音一卷。 陆绩为郁林太守述易十三卷。 陆玑字元恪吴郡人为太子中庶子乌程令作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二卷。 晋羊祜为征南大将军解释。《老子》二卷。 杜预为征南大将军镇荆州既立功之後从容无事乃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又参考众家谱第谓之释例。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备成一家之学比老乃成当时论者谓预文义质直世人未之重惟秘书监挚虞赏之曰:左丘明本为春秋作传而。《左传》自以孤行释例本为传设而所发明何但。《左传》故亦孤行(隋志载预传春秋。《左氏传》二卷。又撰音一卷)。 嵇康为中散大夫撰春秋左氏音三卷。 向秀字子奇河内怀人为散骑常侍清悟有远识少为山涛所知雅好老庄之学庄周著内外数十篇历世才士虽有观者莫论其旨统也。秀为之隐解发明其趣振起玄风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也。又为易义。 郭象字子玄为太傅主簿好老庄能清言先是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统向秀於旧注外而为解义妙演奇致大畅玄风惟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其义零落然颇有别本迁流象为人行薄以秀义不传於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馀众篇或点定文句而已其後秀义别本出故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又注。《论语》体略二卷)刘实为太尉尤精三传辨正公羊以为卫取不应辞以王父命祭仲失为臣之节举此二端以明臣子之体遂行於世撰春秋条例二十卷王接为临汾公相国学虽博通特精礼传尝谓左氏辞义赡富自是一家书不主为经发公羊附经立传经所不书传不妄起於文为俭通经为长任城何休训释甚详而黜周王鲁大体乖亥。且志通公羊而往往还为公羊病接乃更注公羊春秋多有新义。 袁准字孝尼至给事中为易周官诗传及论五经滞义圣人之微言并注丧服经。 袁乔为益州刺史湘西侯博学有文才注。《论语》及诗皆行於世。 范宁以春秋梁氏未有善释遂沉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又注古文尚书舜典一卷为豫章太守卒郑冲为散骑常侍与孙邕曹义荀ダ何晏共集。《论语》诸家训注之善者记其姓名因从其义有不安者取改易之名曰:。《论语》集解成奏之魏朝于今传焉。 于宝为散骑常侍领著作为春秋左氏义外传注。《周易》周官凡数十篇。又撰。《周易》问难二卷。《周易》玄品二卷。《周易》爻义一卷春秋左氏承传义十五卷春秋序论三卷。又为诗音。 邓粲为荆州别驾注。《老子》行於世。 虞溥为鄱阳内史注春秋经传序。 束为尚书郎才学博通著五经通论发既行於世刘黄老劭之族子太元中为尚书郎有义学注慎子。《老子》并传於世。 鲁胜字叔时代郡人也。少有才操为佐著作郎其著述为世所称遭乱遗失惟注墨辩存其序曰:名者所以别同异明是非道义之门政化之准绳也。孔子曰:必也。正名名不正则事不成。《墨子》著书作辨经以立名本惠施公孙龙祖述其学以正刑名於世孟子非。《墨子》其辩言正辞则与墨同荀卿庄周等皆非毁名家而不能易其论也。必有形察莫如别色故有坚白之辩名必有分明分明莫如有无故有无序之辩是有不是可有不可是名两可同而有异异而有同是之谓同异至同无不同至异无不异是谓辩同异异同生是非是非生吉凶取辨於一吻而原极天下之隆名之至也。自邓析至秦时名家者世有篇籍率颇难知後学莫复传习於今五百馀岁遂亡绝灭墨辩有上下经经各有说凡四篇与其书众篇连第故独存今引说在经各附其章疑者阙之。又采其众杂集为刑名二篇略解指归以俟君子其或兴徵继绝者亦有乐乎!此也。 李充为大著作迁中书侍郎注尚书及。《周易》旨六篇释庄论上下二篇注。《论语》十卷。 刘兆五辟公府三徵博士皆不就博学洽闻以春秋一经而三家殊途诸儒是非之议纷然互为雠敌乃思三家之异合而通之。《周礼》有调人之官作春秋调人七万馀言皆论其首尾使大义无乖时有不合者举长短以通之。又为春秋左氏解名曰:全综公羊梁解诂皆纳经传中朱书以别之。又撰。《周易》训注以正动二体玄通其文凡所赞述百馀万言。 徐苗再徵博士不就作五经同异评。 郭璞为著作郎注释。《尔雅》别为音义图谱。又注三苍方言穆天子传。《山海经》及。《楚辞》子虚上林赋数十万言。 汜毓奕世儒素召补太傅参军不就合三传为之解注撰春秋释疑肉刑论凡所述造七万言。 徐邈为骁骑将军撰正五经音训学者宗之所注。《梁传》见重於时。又撰。《楚辞》音一卷。《庄子》音一卷。 蔡谟字道明领秘书监总应劭已来注班固。《汉书》者为之集解。又撰礼记音二卷。 徐广为秘书监撰答礼问及毛诗背隐藏义二卷。 虞喜累徵博士不就释毛诗略注孝经撰周官驳难。又注。《论语》九卷新书讨张。《论语》十卷。 郭琦字公伟有雅量博学注梁京氏易百卷乡人王游等皆就琦学为佐著作郎。 宋纤字令艾敦煌人为张祚太子太傅明究经纬注。《论语》及为诗颂数万言。 孟整一云:孟陋江夏人博学多通於三礼注。《论语》行於世徵抚军参军不就。 虞谌为司空从事中郎将注。《庄子》行於世。 盈氏注。《论语》十卷。又注。《老子》二卷。 薛贞为太尉参军注归藏十三卷。 黄颖为广州儒林从事注。《周易》十卷。 王广为骠骑将军注。《周易》三卷。 张轨字士彦为凉州刺史谥武公撰易义。 宣舒字幼骥为宣城令为易通知来藏往论。 邢融裴藻许杨藻四人不详何人并为易义。 袁悦之字元礼为骠骑谘议参军注系辞及为易音孙绰字兴公为廷尉卿集注。《论语》十卷。 张为著作郎注。《周易》八卷(一云:集解易十二卷)。 桓玄字敬道为後将军荆州刺史注。《周易》系辞二卷谢万字万石为西中郎将注。《周易》系辞一卷。又注孝经。 韩伯字康伯为中郎太常注。《周易》系辞二卷。 李轨为祠部中郎都亭侯撰。《周易》音一卷春秋。《左氏传》音三卷。又撰春秋公羊音一卷。又解小雅一卷注扬子。《法言》、《庄子》音一卷。《周礼》仪礼音各一卷礼记音一卷。 杨字玄舒为司徒左长史撰。《周易》卦序论一卷。又撰毛诗辨异三卷毛诗异义二卷毛诗杂义五卷。 阮咸字仲容为散骑常侍撰易义。 阮浑字长咸为中庶子撰易义(一云:撰。《周易》论二卷)。 顾夷为扬州从事撰难王辅嗣义一卷。 李字长林为江夏太守撰。《周易》卦象数旨二卷集解尚书十一卷尚书新释二卷。 谢沉字行思为祠部郎中注尚书十五卷。又注毛诗二十卷释义十卷。 孔晁为五经博士撰尚书义问三卷。又注春秋外传国语。 江熙字太和为兖州别驾注毛诗二十卷。又注。《论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