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府元龟 - 第 352 页/共 736 页
谢举为尚书令时邵陵王纶於娄湖立园广宴酒後好聚众宾冠手自裂破投之唾壶皆莫敢言举尝预宴王欲取举帻举正色曰:裂冠毁冕下官弗敢闻命拂衣而退王屡召不反甚有惭色焉。
陈孔奂为尚书仓部郎迁仪曹侍郎时左民郎沈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事连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竟得明白。
萧弘为始兴王谘议参军兼金部侍郎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裁抑焉。
後魏东阿县公元顺为吏部尚书兼右仆射时三公曹令史朱晖案事录尚书高阳王雍雍欲以为廷尉评频烦顺顺不为用雍遂下命用之顺投之於地雍闻大怒昧爽坐都厅召尚书及丞郎毕集欲待顺至於众挫之顺日高方至雍攘袂抚几而言曰:身天子之子天子之叔天子之相四海之内亲尊莫二元顺何人以身成命投弃於地顺须俱张仰面看屋愤气奔涌长欷而不言久之摇一白羽扇徐而谓雍曰:高祖迁宅中土创定九流官方清浊轨仪万古而朱晖小子身为省吏何合为廷尉清官殿下既先皇同气宜遵成旨自有短垣而复逾之也。雍曰:身为丞相录尚书如何不得用一人为官顺曰: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得越樽俎而代之未闻有别旨令殿下参选事顺。又厉声曰:必如是顺当依事奏闻雍遂笑而言曰:,岂可以朱晖小人便相忿恨遂起呼顺入室与之极饮顺亢执不挠皆此类也。
穆绍为侍中领本邑中正绍无他才能而资性方重罕接宾客希造人门领军元当权熏灼曾往候绍绍迎送下阶而已时人叹尚之绍加仪同三司领左右侍中元顺与绍同直顺尝因醉入其寝所绍拥被而起正色让顺曰:身二十年侍中与卿先君亟连职事纵卿後进何宜相排突也。遂谢事还家诏喻乃起高允为中书侍郎阉官宗爱之任势也。威振四海尝召百司於都堂王公已下望庭毕拜允至独升阶而揖。
羊祉为光禄大夫当官不惮强御朝廷以为刚断时有检覆每令出使。
于忠为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时北海王详为太傅录尚书事忠每以鲠气正辞为详所忿面责忠曰:我忧在前见尔死不忧尔见我死时也。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於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详因忠表让之际密劝帝以忠为列卿令解左右听其让爵,於是诏停其封优进太府卿。
封回为都官尚书时荥阳郑谄事长秋卿刘腾货腾紫缬四百匹得为安州刺史除书旦出暮往诣回坐未定谓回曰:我为安州卿知之否彼土治生何事为便回答之曰:卿荷国宠灵位至方伯虽不能拔园葵去织妇宜思方略以济百姓如何见造而问治生乎!封回不为商贾何以相示惭鬼失色。
贾秀为中书侍郎加安远将军时丞相乙浑擅作威福多所杀害浑妻庶姓而求公主之号屡言於秀秀默然浑曰:公事无所不从我请公主不应何意秀慷慨大言对曰:公主之称王姬之号尊宠之极非庶族所宜。若假窃此号当必自咎秀宁死於今朝不敢笑於後日浑左右莫不失色为之振惧而秀神色自。若浑夫妻默然含忿他日乃书太医给事杨惠富臂作老奴官悭字令以示秀浑每欲伺隙陷之会浑伏诛遂得免难秀正色守正皆此类也。
和其奴为尚书左仆射与河东王阎毗太宰常英等并平尚书事在官慎法不受私请。
慕容白曜为比部尚书在职执法无所阿纵。
李冲为南部尚书冲从甥阴始孙孤贫往家冲家至如子侄有人求官因其纳马於冲始孙辄受而不为言後假方便借冲此马马主见冲乘马而不得官後乃自陈始末冲闻之大惊执始孙以状款奏始孙坐罪其处要自厉不念爱恶皆此类也。累迁尚书仆射冲明白当官奉国为己任自始迄终无所避屈。
游肇为右仆射於吏事断决不速主者谘呈反覆论叙有时不晓至於再三必穷其理然後下笔虽宠势干请终无回挽方正之操时人服之及领军元之废灵太后将害太傅清河王怿乃集公卿会议其事於时群臣莫不失色顺旨肇独抗言以为不可终不下署。
卢同为左丞时相州刺史奚康生徵民岁调皆七八十尺以邀奉公之誉部内患之同於岁禄官给长绢同乃举案康生度外徵调书奏诏科康生之罪兼褒同在公之绩。
甄深为黄门侍郎亲识有求官者答云:赵郡李谧学守道不闷予常欲致言但未有次耳诸君何为轻自媒。
高道悦为谏议大夫正色当官不惮强御。
杨机为度支尚书方直之心久而弥厉奉公正己为时所称。
崔光为侍中延昌四年正月迎立孝明後二日广平王怀扶疾入临以母弟之亲径至太极西庑哀动禁内呼侍中黄门领军三卫云:身欲上殿哭大行。又须入见主上诸人皆愕然相视无敢抗对者光独攘袂振杖引汉太尉赵熹横剑当阶推下亲王故事辞色甚厉闻者莫不称善怀壮光理义有据声泪俱止云:侍中以故事裁我我不敢不服,於是遂还频遣左右致谢。
北齐宋游道初仕魏为左中兵郎中尚书令临淮王谴责游道游道乃执板长揖曰:下官谢王不谢王理即日诣阙上《书》曰:徐州刺史元孚频有表云:伪梁广发士卒来围彭城乞增羽林二千以孚宗室重臣告请应实所以量奏给武官千人孚今代下以路阻自防遂纳在防羽林八百人辞曰:疆境无事乞将还家臣{天水}局司深知不可尚书令临淮王即孚之兄子遣省事谢远三日之中八度逼迫云:宜依判许臣不敢附下罔上孤负圣明但孚身在任乞师相继及其代下便请放还进退为身无忧国之意所请不合其罪不科乃召臣於尚书都堂云:卿一小郎忧国之心岂厚於我鬼骂溢口不顾朝章右仆射臣世隆吏部郎中臣薛叔已下百馀人并皆闻见臣实献直言云:忠臣奉国事在其心亦复何简贵贱自北海入雒王不能致身死难方清宫以迎篡贼郑先护立义广州王复建旗往讨趣恶如流伐善何速今得冠冕百僚乃欲为私害政为臣此言怒更甚臣既不佞干犯贵臣乞解郎中帝召见游道嘉劳之亦言臣{天水}冠百僚遂使一郎攘袂高声肆言顿挫乞解尚书令帝乃下敕听解台郎後除司州治中从事复为尚书左丞游道入省劾太师咸阳王坦太保孙腾司徒高隆之司空侯景录尚书元弼尚书令司马子如官贷金银催徵酬价虽非指事赃贿终是不避权豪。又奏尚书违失数百条省中豪吏王儒之徒并鞭斥之始依故事於尚书省立门名以记出入早晚令仆已下皆侧目。
高慎为大行台左丞转尚书当官无所回避时咸畏惮之。
高隆之为尚书右仆射时初给民田贵势皆占良美贫弱咸受瘠薄隆之启高祖悉更反易乃得均平。
张雕世祖时为假仪同三司雕自以出於微贱致位大臣励精在公有匪躬之节欲立功效以报朝恩论议抑扬无所回避宫掖不急之费大存减省左右纵恣之徒必加禁约数讥切宠要献替帷帝亦深倚仗之。
崔︱累迁中书令初和士开擅朝曲求物誉诸公因此颇为子弟干禄世门之胄多处京官︱二子拱并为外任弟廓之从容谓︱曰:拱幸得不凡何为不在省府之中清华之所而并外藩有损家代︱曰:立身以来耻以一言自达今。若进儿与身何异卒无所求闻者莫不叹服。
後周柳庆为民部尚书威仪端肃枢机明辨太祖每发号令常使庆宣之庆天性抗直无所回避太祖亦以此深委仗焉。
崔猷为司会中大夫明帝遗诏立武帝晋公护谓猷曰:今奉遵遗旨君以为何如对曰:殷道尊周道亲今朝廷既遵《周礼》无容辄违此义事虽不行时称守正裴汉为司路下大夫天和中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时晋公护擅权缙绅等多谄附之以图仕进惟汉直道自守故八年不徙职。
裴侠为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典钱物李贵乃於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自言隐费钱五百万。
薛端为吏部郎中性强直每有奏请不避权贵文帝嘉之故赐名端欲令名实相副。
颜之仪为御正大夫属官宣帝嗣位政刑日乱开府于义上疏谏时郑译刘以恩幸当权谓义不利於已先恶之於帝帝览表色动谓侍臣曰:于义谤讪朝廷也。之仪进曰:古先哲王立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鼓犹惧不闻过于义之言不可罪也。帝乃解。
隋赵贤通初仕後周武帝为御正上大夫与宗伯斛律徵素不协徵出为齐州刺史坐事下狱自知罪重遂逾狱而走帝大怒购之急贤通上密奏曰:徵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徵虽愚陋久历清显奔波敌国无益圣朝今者炎旱为灾可因兹大赦帝从之徵赖而获免贤通卒不言功陆彦师初仕北齐为中书黄门侍郎以不阿宦者谗出为中山太守。
柳雄亮高祖时为给事黄门侍郎尚书省凡有奏事雄亮多所驳正深为公卿所惮。
宇文弼为尚书左丞当官正色为百僚所惮。
梁毗为散骑常侍进位开府见杨素贵宠擅权百僚震忄因上封事极言之时素任寄隆重多所折挫当时朝士无不惧伏莫有敢与相是非辞气不挠者独毗与柳及尚书左丞李纲而已後高祖不复专委於素盖由察毗之言也。
郎茂为民部侍郎时尚书右仆射苏威立条章每岁责民间五品不逊或答者乃云:管内无五品之家不相应领类多如此。又为馀粮簿拟有无相赡茂以为繁纡不急皆奏罢之。
柳为屯田侍郎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判曰:仆射之子更不易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ト。又施事竟不行闻而叹服。
卢楚为左司郎当朝正色甚为公卿所惮及炀帝幸江都东都官僚多不奉职楚每存纠举无所回避。
唐苏向则天朝为右司郎中时御史王弘义附来俊臣构陷无罪朝廷疾之尝受诏於虢州采木役使不节丁夫多死向按奏其事弘义竟以坐黜向寻授给事中李至远天后时李昭德荐为天官侍郎不诣昭德谢恩昭德怒奏黜为璧州刺史。
王求礼为左拾遗则天朝孙万荣寇陷河北数州河内王懿宗拥兵不敢进比贼散懿宗奏请族诛沧瀛等州百姓为诖误者求礼廷折之曰:此百姓等素无良吏教习城池。又不完固为贼驱逼苟徇图全岂素有背叛之心哉!而懿宗拥强兵十馀万闻贼将至辄退走保城池罪当诛戮今乃移祸於草泽诖误之人以求自免岂是为臣之道请先斩懿宗以谢河北百姓群官咸谔然谓之切当遂令魏州刺史狄仁杰充使安抚。
宋为凤阁舍人当官正色则天甚重之长安中张易之诬构魏元忠有不顺之言引凤阁舍人张说令证之说将入於御前对覆惶惑迫惧谓曰:名义至重神道难欺必不可党邪鬼正以求苟免。若缘犯颜流贬芬芳多矣。说感其言及入遂保明元忠竟得免死神龙元年迁吏部侍郎中宗嘉正直仍令谏议大夫内供奉仗下复言朝廷得失寻拜黄门侍郎时武三思恃宠执权尝请於正色谓之曰:当今复子明辟王宜以侯就第何得尚干朝政独不见产禄之事乎!。
岑羲神龙元年为中书舍人时武三思用事侍中敬晖欲上表请削诸武之为王者募为疏者众畏三思皆辞不敢为之羲便操笔辞甚切直由是忤三思意转秘书少监。
韩思复睿宗朝为给事中活严善思於雷霆之下拒武三思於谄附之中玄宗皇帝御笔题碑云:有唐忠孝韩长公之墓。
杨为户部侍郎时御史中丞宇文融请检察天下逃户公卿不敢有异辞唯独建议以为括实不利居人徵籍外田税使百姓困弊所得不补所失无几出外职。
相里造代宗朝为户部郎中永泰元年正月壬子章敬皇太后忌辰百僚於兴唐寺行香内侍鱼朝恩置斋馔於寺外之商贩车坊延宰相及台省官就食朝恩恣口谈时政公卿惕息造与殿中侍御史李ぅ以正言折之ぅ辞直而强突颇忤朝恩遂罢会。
敬括为御史大夫持重推诚於下未尝以私害公士颇称焉。
班宏为刑部侍郎兼京官考使时右仆射崔宁书兵部侍郎刘乃上下考宏正议曰:今夷荒靖难专在节制尺籍伍符不挟省司夫上多虚美之名下开趋竞之路上行阿容下必朋党因削去之乃知而谢之曰:乃虽不敏敢掠一美以邀二罪乎!。
郄高卿历拾遗谏议大夫中书舍人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鱼朝恩署牙将李琮为两街功德使琮暴横於银台门毁辱京兆尹崔昭高卿立诣元载抗论以为国耻请速论奏载不从。
卢景亮德宗朝拜右拾遗补阙居谏列与补阙穆质皆以直称。
韦贯之宪宗初为礼部员外郎新罗人全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阴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亻幸为请者非一人贯之持愈坚既而上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辞理恳到竟罢去之改吏部员外郎。
奚陟为中书舍人中书省故事姑息胥徒以常在宰相左右也。陟皆以公道遇之後为刑部侍郎时裴延龄恶京兆尹李充有能政专意陷害之诬奏充深结陆贽数厚赂遗金帛充既贬官。又奏充比者妄破用京兆府钱至多请令比部勾覆以比部郎中崔元翰陷充怨恶贽也。诏许之元翰曲附延龄刻治府史府史到者虽无过犯皆笞决以立威时论喧然陟乃躬自阅视府案具得其实奏言扌处度支奏京兆府贞元九年两税及已前诸色羡馀钱共六十八万馀贯李充并妄破用今所勾勘一千二百贯已来是诸县供馆驿加破及在诸色人户腹内合收其斛{豆斗}共三十二万石惟三百馀石诸色输纳所由欠折其馀并是准敕及度支符牒应用已尽陟之宽平守法多如此类元翰既不遂其志因此愤恚而卒。
颜真卿为尚书右丞代宗车驾自陕将还真卿请皇帝先谒五陵九庙而後还宫宰相元载谓真卿曰:公所见虽美其如不合事宜何真卿怒而前曰:用舍在相公耳言者何罪然朝廷事岂堪相公再破除耶载深衔之。
杨於陵为中书舍人时李实为京兆尹恃承恩宠於陵与给事中许孟容俱不附叶遂为实媒孽孟容改太常少卿於陵改秘书少监。
赵宗儒为司勋员外领考功事定内外百吏考绩黜陟公当无所畏避迁考功郎中。
郑氵为考功员外郎刺史有驱迫人吏上言政绩请刊石纪事者氵采得其情条责廉使巧迹遂露人服其敏识。
裴佶为尚书左丞时兵部尚书李巽兼盐铁使将以使局置於本行经构已半会佶拜命坚执以为不可遂令撤之巽恃恩而强时重佶之有守。
董晋为尚书左丞时右丞元为度支使韩所奏贬雷州司户其责既重举朝以为非罪名有窃议者董晋谓宰臣刘滋齐映曰:元右丞忽有贬责未知罪名用刑一滥谁不危惧假有权臣骋志相公何不奏请三司详断之去年关辅用兵时方蝗旱总国计夙夜忧勤以赡给师旅不增一赋军国皆济斯可谓国之劳臣也。今此播逐恐失人心人心一失则有闻鸡鸣起舞者矣。窃为相公痛惜之滋映但引过而已给事中袁高。又抗疏申理之坐以朋党寝而不报许孟容为礼部员外郎有公主之子请补弘文崇文馆诸生孟容举令式不许主诉於德宗命中使问状孟容执奏竟得请迁本曹郎中。
杨绾为吏部侍郎典选公平时元载秉政公卿多附之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尝私谒载以绾雅望素高外示尊重心实疏之。
孟简为仓部员外郎属顺宗登极王叔文窃政骤为户部侍郎简为其属中立正色挺然不附叔文心忌之而不敢退黜言於宰相韦执谊换刑部员外郎韩皋为尚书左丞时王叔文专政皋自以前辈旧人累更重任颇以简倨自处嫉叔文之党谓人曰:吾不能事新贵人皋从弟毕幸於叔文以告之故出皋为鄂岳观察使。
王源中为左补阙时典禁军者不循法度至有台府人吏皆为追擒源中上疏曰:夫台宪者纪纲之地府县者责成之所设有罪犯宜归司存安有北军势重於南衙辇下权倾於仗内乞还法司庶守职分宪宗可其请改侍御史。
韦处厚穆宗时为中书舍人时张平叔以便佞诙谐他门而进自京兆少尹不数月为户部侍郎判度支平叔欲以征利中帝意以希大任以榷盐旧法为弊年深欲官自籴盐可富国强兵疏利害十八条时宰不能夺因下其议处厚,於是奏议发十难以诘之帝然後深知害人乃止平叔繇是始有疏斥之渐。
韦弘景为尚书左丞弘景素以鲠亮称会吏部员外杨虞卿以公事为下吏所讪狱未能辨诏下弘景与宪司就尚书省详谳虞卿多朋游时多乡附者弘景素所不悦时已请告在第及准诏就召以公服来谒弘景谓之曰:有敕推公虞卿失容自退。
崔咸为散骑常侍秘书监咸登朝历台阁独行守正时望甚重敬宗幸东都人心不安裴度以勋旧自兴元随表入觐既至权臣不便度复居中书京兆尹刘栖楚辈十馀人驾肩拒之宾客持两端者日拥其门一日度留客命酒栖楚求度之欢曲躬附耳而语咸举爵罚度曰:丞相不当许所属官占嗫耳语度笑而饮之栖楚不自安趋出坐者壮之。
令狐楚为左仆射太和末李训伏诛大臣从坐者八九人京师大扰文宗夜召楚及郑覃入决事翌日以覃为宰相危疑之际楚多守正故为中尉仇士良所忌遂以本官充诸道盐铁转运等使。
後唐萧顷初在唐为吏部员外郎先是张由中书出为右仆射後为梁太祖判官高邵使祖阴求一子出身官省寺皆称无例指挥甚急吏徒惶惧顷。又判云:仆射未集郎官未赴省上指挥使曹公事俱非南宫旧仪闻之惭悚致谢顷繇是名振梁祖亦加奖之。
韦寂仕梁为吏部郎中复判南曹吏畏其明人赏其正。
刘替历御史中丞刑部侍郎替性雍和与物无忤居官畏慎人。若以私干之虽权豪不能移其操。
崔为尚书左丞素与崔彦融善彦融尝为万年令{山尧}谒於县彦融未出见案上有书题皆赂遗中贵人{山尧}知其由径始恶其为人及除司勋郎中{山尧}为左丞通刺不见{山尧}谓曰:郎中行止鄙杂故未敢见宰相知之改楚州刺史卒於任。
赵凤为员外郎充翰林学士会明宗置端明殿学士凤与冯道俱任其职时任圜为宰相恃明宗旧恩行事无边幅为巧宦者所倾以至罢相归磁州朱守殷以汴州叛明宗亲征未及郑州巧宦者谓安重诲曰:此失权者三四人在外地如朝夕未能破贼被此辈阴结狡徒为患非细乃指任圜在氵釜阳即日驰驿赐圜自尽既而凤知之哭谓重诲曰:任圜义士肯造逆谋以雠君父乎!公如此滥刑何以安国重诲笑而不责。
晋裴为工部尚书舍相国寺宰臣桑维翰谒之不迎不送或问之答曰:见维翰於中书则庶寮也。维翰见於私馆则门生也。何送迎之有时人重其耿介。
卢詹历兵部侍郎左丞工部尚书詹刚直议论不避权贵执政者常恶之。
●卷四百六十
○台省部 正直
夫一言以蔽在於无邪明神介福本乎!好直故臣之事君非可以载伪也。已繇汉氏而下居台省者皆为天子从官或处喉舌之地专典乎!出纳或侍帷幄之内拾遗於左右而能励骨鲠之操蕴贞谅之志临大节而有守膺切问而无谄扌处经持正犯颜竭虑罔避权亻幸以效诚悫斯盖服膺善道中立不倚之徒欤至有斥远於外抗心罔移感慨而死遗风可挹信乎!耿介方直之士皆人君之所欲得而臣也。
汉冯唐祖父赵人也。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为郎中署长事文帝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言年老矣。何乃自为郎也。)具以实言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於钜鹿下吾每饮食意未尝不在钜鹿也。(每食念监所说李齐在钜鹿时也。)父老知之乎!唐对曰:齐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帝曰:何也。(尚犹正也。)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帅将(人父祖父也。)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李齐知其为人也。帝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良善也。说读曰悦闻颇牧之善帝意大说)乃拊髀曰:(髀音陛)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恐惧之言)陛下虽有廉颇李牧不能用也。帝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众辱我独亡间处乎!(何不间隙之处而言)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东方朔武帝时为太中大夫虽诙笑(诙嘲戏也。诙笑谓讠朝谑发言可笑也。诙音恢)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帝常用之。
陈咸年十八以父万年任为郎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书数十上迁为左曹。
王章字仲卿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
孔光为光禄勋领尚书诸吏给事中凡典枢机十馀年守法度修故事帝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旨苟合(希旨希望天子之旨意)。
平当以明经为博士成帝时公卿荐当论议通明给事中每有灾异当辄傅经术言得失(傅读曰附)。
王闳为中常侍哀帝置酒麒麟殿董贤父子亲属宴饮闳兄弟侍中中常侍皆在侧帝有酒所(言酒在体中)从容视贤笑(从音千容切)曰:吾欲法尧禅舜何如闳进曰:天下乃高皇帝天下非陛下之有也。陛下承宗庙当传子孙於亡穷统业至重天子无戏言帝默然不说左右皆恐,於是遣闳出後不得复侍宴。
龚胜为光禄大夫诸吏给事中胜言董贤乱制度繇是逆上指(繇与由同)。
後汉冯勤为郎中给事尚书司徒侯霸荐前梁令阎杨杨素有讥议光武常嫌之既见霸奏疑其有奸大怒赐霸玺《书》曰:崇山幽都何可偶黄钺一下无处所欲以身试法邪将杀身以成仁邪使勤奉策至司徒府勤还陈霸本意申释事理帝意稍解。
戴凭为侍中数进见问得失光武谓凭曰:侍中当规补国政勿有隐情凭对曰:陛下严帝曰:朕何用严凭曰:伏见前太尉西曹掾蒋遵清亮忠孝学通古今陛下纳肤受之遂致禁锢以是为严帝怒曰:汝南子欲复党乎!凭出系廷尉有诏敕出後复引见凭谢曰:臣无蹇谔之节而有狂瞽之言不能以尸伏谏偷生苟活诚惭圣朝帝即敕尚书解遵禁锢拜凭虎贲中郎将以侍中兼领之。
锺离意为尚书仆射显宗性褊察朝廷争为严察以避诛唯意犹取谏争数封还诏书臣下过失辄救解之会诏赐降胡子缣尚书案事误以十为百帝见司农上簿大怒召郎将笞之意因入叩头曰: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乃解衣就格帝意解使复冠而贳郎。
朱晖为尚书仆射元和中尚书张林上言均输晖奏言不可施行後陈事者复述前议章帝以为然晖言非所宜行帝得晖重议因发怒切责诸尚书晖等皆自系狱三日诏敕出之曰:国家乐闻议黄无愆诏书过耳何故自系晖因称病笃不肯复署议尚书令以下惶怖谓晖曰:今临得谴让奈何称病其祸不细晖曰:行年八十蒙恩得在机密当以死报。若心知不可而顺旨雷同负臣子之义今耳目无所闻见伏待死命遂闭口不复言诸尚书不知所为乃劾奏晖帝意解寝其事。
申屠刚为尚书令謇謇多直言无所屈挠。
宋均明帝时徵拜尚书令每有议多合帝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收郎缚格之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心小黄门在傍入具以闻帝善其不挠即令贳郎。
郅寿章帝时为尚书仆射是时大将军窦宪以外戚之宠威倾天下宪尝使门生赍书诣寿有所请寿即送诏狱前後上书陈宪骄恣引王莽以诫国家。
陈禅为谏议大夫西南拈国王献乐及幻人能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永宁二年元会作之於庭安帝与群臣共观大奇之禅独离席举手曰:帝王之庭不宜设远边之技尚书陈忠请禅下狱有诏勿收之。
傅翻为谏议大夫性谅直数陈谠言虞承为谏议大夫雅性忠謇在朝堂犯颜谏诤终不曲挠。
李法和帝时迁侍中光禄大夫岁馀上疏以为朝政苛碎违永平建初故事宦官权重椒房宠盛。又讥史官记事不实後世有识寻功计德必不明信坐失旨下有司免为庶人在家八年徵拜议郎谏议大夫正言极辞无改於旧。
周举为尚书阳嘉三年大旱顺帝下策问举因奏见举及尚书令成翊世仆射黄琼问以得失举等并对以为宜慎官人去斥贪污离远佞邪修文帝之俭尊孝明之教则时雨必应帝曰:百官贪污佞邪者为谁乎!举独对音擅曰:臣从下州超备机密不足以别群臣然公卿大臣数有直言者忠贞也。阿谀苟容者佞邪也。司徒视事六年未闻有忠言异谋愚心在此其後以事免司徒刘崎迁举司隶校尉。
宋登顺帝时为侍中数上封事抑退权臣由是出为颍川太守。
陈龟为尚书梁冀暴虐日甚龟上疏言其罪状请诛之桓帝不省自知必为冀所害不食七日而死。
爰延为侍中桓帝游上林苑从容问延曰:朕何如主也。对曰:陛下为汉中主帝曰:何以言之对曰:尚书令陈蕃任事则治中常侍黄门豫政则乱是以知陛下可与为善可与为非帝曰:昔朱廷折栏槛今侍中面称朕违敬闻阙矣。
刘淑迁侍中桓帝朝上疏以为宜罢宦官辞甚切直帝虽不能用亦不罪焉。
刘儒迁侍中桓帝时数有灾异下策博求直言儒上封事十条极言得失辞甚忠切帝不能纳出为任城相。
桓彬桓帝时为议郎入侍讲禁中以直道忤左右出为许令。
刘陶灵帝时为侍中以数切谏为权臣所惮徙为京兆尹。
杨奇为侍中灵帝常从容问奇曰:朕何如桓帝对曰:陛下之於桓帝亦犹虞舜比德唐尧帝不悦曰:卿强项真杨震子孙。
傅燮字南容为议郎会西羌反边章韩遂作乱陇右徵发天下役赋无己司徒崔烈以为宜弃凉州诏会公卿百官烈坚执先议燮厉声曰:斩司徒天下乃安尚书郎杨赞奏燮廷辱大臣帝以问燮对曰:昔冒顿至逆也。樊哙为上将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愤激思奋未失人臣之节顾计当从与不耳季布犹曰:哙可斩也。今凉州天下要冲国家藩卫高祖初兴使郦商别定陇右世宗拓境列置四郡议者以为断匈奴右臂今牧御失和使一州叛逆海内为之骚动陛下卧不安寝烈为宰相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若使左衽之虏得居此地(《说文》曰:衽衣衿也。)士劲甲坚因以为乱此天下之至虑社稷之深忧也。若烈不知之是极蔽也。知而故言是不忠也。帝从燮议顷之赵忠为车骑将军诏忠论讨黄巾之功执金吾甄举等谓忠曰:傅南容前在东军有功不侯故天下失望今将军亲当重任宜进贤理屈以副众心忠纳其言遣北城门扌交许延致殷勤延谓燮曰:南容少答我常侍万户侯不足得也。燮正色拒之曰:遇与不遇命也。有功不论时也。傅燮岂求私赏哉!忠愈怀恨然惮其名不敢害。
何休灵帝时群公表休道术深明宜侍帷幄亻幸臣不悦之乃拜议郎屡陈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