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府元龟 - 第 267 页/共 736 页

岑文本为中书令征辽之役凡所支度一皆委之粮运甲兵并自料配不去手文簿盈前计深虑远神用顿竭言辞举措颇异平常太宗见而忧之谓左右曰: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同返俄遇暴疾须臾而卒。 侯君集为吏部尚书参议朝政君集综衡流定考课出为将领入豫︳谟有当时之誉。 杜淹为御史大夫判吏部尚书参议朝政当涂用事法令明肃为人所称。 郭正一为平章事。又在中书明习旧事凡有制敕多出其手当时号为称职。 姚崇为中书令宋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崇及进忠良退不肖赏罚必中朝纲克举。又选补平允委用廉吏权门请无所复行时议以为复贞观永徽之政也。景云 二年出崇为申州刺史为楚州刺史韦安石为侍中自是之後安石与李日知用事官僚繁冗纲纪不振时议思姚宋焉先宗初即位务修德政军国庶务多访於崇同时宰相卢怀慎源乾曜等但唯诺而已崇独当重任明於吏道断割不滞。 张嘉贞为中书令断决敏速善於敷奏。 崔甫大历末为相谋猷启沃多所弘益天下以为可复贞观开元之太平也。杨炎建中初为相出内库钱帛付之有司以制国用行两税法救时之弊颇有嘉声。 赵憬贞元中与贾卢迈二人为相迈各有假故憬独对延英敷陈政体言求贤审官等数事德宗嘉纳其言自是特蒙恩顾。 陆贽贞元中为相精於吏事参酌裁断不失锱铢政不便於时者多所条奏德宗虽不能皆可而心颇重之。 裴作相请旌别淑慝杜塞蹊径齐整法度考课吏理帝皆垂意听纳。 李吉甫元和中自淮南节度使再入相请减省职员并诸色出身胥吏等及量定外官俸料时以为当。 李石开成初与郑覃同平章事三月中因奏事於紫宸殿时方乏雨文宗曰:麦苗得未损否石曰:春泽之时亦未至损自赦书颁行远近皆已来贺未见有依节文处置事上闻者臣即进条目伏望省览比者下令不曾及时今条奏赦书中十一件事最切臣欲提举令其必行郑覃曰:朝廷法久不行殊宜忄厉石曰:度支每年有十人合有得官臣悉令各守公事留其旧人就加守奖十年间免一百人入任。 後唐任圜拜平章事判三司简拔贤俊杜绝亻幸门百官俸入久为孔谦减折以廷臣为国家之羽仪故优假班行禁其虚伪欲致恭於儒道期月之内库府充赡朝廷修葺军民咸足忧国如家。 晋桑维翰为侍中两朝秉政出上将扬光远景延广俱为州守。又尝一制除节将五十馀人各领军职无不屈而服之。 汉苏逢吉自河东节度判官拜平章事从高祖至汴朝廷百司庶务逢吉以为己任参决处置并出胸臆虽有当否而事无留滞。 王章隐帝初平章事居无何蒲雍岐三镇叛是时契丹犯阙之後国家新造物力未充与周太祖史弘肇杨等尽心王室知无不为。 ○宰辅部 兼领 夫兼领之职出於人主之意初无定制,或以司徒领著作,或以仆射领太子太傅或领使或遥领或兼知或兼判云: 石苞为司徒奏州郡农桑未有赏罚之制宜遣掾属循行皆当均其土宜举其殿最然後黜陟武帝诏苞督察州郡播殖。若宜有所循行者增置掾属十人听取主管更练事业者。 张华为司空领著作。 荀ダ为侍中太尉武帝诏曰:ダ温恭忠允志行纯备博古洽闻耆艾不怠其以公兼太子太傅侍中太尉如故。 荀组为司空领尚书左仆射义兼司隶。 贾充为太尉行太子太保。 魏舒为司徒署兖州中正。 刘为开府仪同三司领冀州都督。 石鉴为司空领太子太傅。 南齐王俭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 寻迁左仆射领太子詹事永明二年领丹阳尹三年领国子祭酒。又领太子少傅七年改领中书兼参选事。 唐长孙无忌为司徒太宗贞观十七年四月立皇太子加无忌太子太师兼捡扌交侍中。 房乔为司空贞观十七年四月立皇太子加乔太子太傅同中书门下三品。 崔中宗景龙中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与吏部侍郎郑同知选事。 张说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玄宗开元十年四月己亥敕曰:朔方之地雍州之域密迩关辅是称河塞顷者胡孽为寇扰其居人王师有征戎事斯大戍役之弊边既勤虽妖鬼清而政理未洽不有经制曷云:昭苏。且和众为武者所以诘奸慝总军命将者所以训甲兵匪夫大贤孰允兹任兵部尚书中书门下三品燕国公张说天与明秀自然才杰光备九德弘宣七政爰掌邦政实为国祯谋而必忠言期无隐寅亮之美用熙帝载谈笑之馀更陈戎备所谓善行樽俎事立封疆宜以上台之尊遥统中军之任可持节兼知朔方军节度大使馀如故。 李林甫为中书令开元二十五年秋兼河西陇右两道节度使遥制政焉天宝十载加右相朔方节度等使诏曰:经邦论道允属於贤才保大定功聿求於长策不有兼领孰张纲维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仆射兼右相崇玄馆大学士集贤院学士太清太微宫使国史上柱国晋国公林甫器惟国桢材乃人范文标楷式学究精微沃启之诚罄嘉猷於造膝清贞之节尽公忠於匪躬自登於三事式是百辟具瞻惟允茂绩居多任总庙堂既赞雍熙之化智高帷幄更资决胜之谋宜因公辅之重兼受元戎之寄可兼安北副大都督持节朔方节度关内度支营田盐池押诸蕃部落副大使知节度事六城水运节度管内军郡采访置等使馀并如故时河西节度安思顺权知朔方事帝重其任故特委宰臣俾遥领之。 杨国忠代李林甫为右相兼吏部尚书集贤殿太学士太清宫太微宫使判度支剑南节度山南西道采访两京出纳租庸钱使并如故。 牛仙客为侍中持节朔方节度等副大使开元二十六年兼持节河东节度副大使。 萧初为河西节度使边境获安後迁中书令集贤殿学士知院事兼修国史加金紫光禄大夫常带河西节度遥领之。 陈希烈为左相天宝十二载十二月诏曰:国之载籍政之本源故藏於蓬山缄以芸阁所以垂一代之成三五以还皆率兹道也。故每加求购冀补逸遗四部名目悉索而来七略条流兼该颇尽岂直羽陵之蠹简汲冢之残编如闻顷者以来不存勾当或诠次失序或钩校涉疏或擅取借人或潜将入已因循斯久散失遂多思革前弊允资盛德宜令左相兼武部尚书陈希烈充监秘书令省图书爰假丹青之馀以振铅黄之美则金华侍讲足继宠於班伯石渠司籍方嗣徽於刘向至公之选可不务乎!。 张镐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肃宗至德中方兴军戎帝注意将帅以镐有文武才乃命兼河南道节度使持节都统河南淮南等处诸军事。 第五琦乾元二年以户部侍郎平章事判度支领河南等道支度都勾当转运租庸盐铁铸钱司农太府出纳山南东西江淮南馆驿等使。 刘晏代宗宝应二年以吏部尚书平章事领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 杜为捡扌交司空平章事德宗贞元二十一年三月进位捡扌交司徒充度支盐铁等使依前平章事武元衡为门下侍郎平章事宪宗元和三年八月诏兼判户部侍郎事。 王播穆宗长庆元年七月以刑部尚书领盐铁转运等使十月兼中书侍郎平章事领使如故文宗太和元年五月自淮南入觐六月拜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领使如故。 裴度敬宗宝历二年八月以司空平章事判度支。 孔纬为门下侍郎吏部尚书平章事。 僖宗光启三年领诸道盐铁转运使至昭宗龙纪元年自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加守司空太清宫使弘文馆大学士延资库使领诸道盐铁转运等使。 杜让能为右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昭宗龙纪六年加左仆射判度支大顺二年加延资库使诸道盐铁转运等使。 张为中书侍郎户部尚书平章事龙纪元年判户部事。 刘崇望为中书侍郎吏部尚书平章事大顺二年进位门下侍郎判度支事。 崔昭纬为兵部侍郎平章事大顺二年兼判户部事。又加右仆射充诸道盐铁转运等使。 郑延昌为户部尚书大顺二年以中书侍郎平章事判度支事。 韦昭度特进行左仆射景福二年为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弘文馆大学士太清宫延资库使。 徐孝。若为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监修国史乾宁二年制敕授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太清宫使奉太庙等使弘文馆大学士延资库使充诸道盐铁转运等使。 王抟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加户部尚书门下侍郎修国史判度支正议大夫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崔裔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加礼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判户部事。 陆为户部侍郎平章事乾宁三年加中书侍郎兼判户部事。 裴枢为吏部侍郎光化三年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判户部天元年加右仆射诸道盐铁转运等使。 独孤损为户部尚书门下侍郎平章事天元年兼判度支。 柳璨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天六年兼判户部事梁薛贻矩太祖开运三年九月为门下侍郎平章事判建昌宫。 于兢乾化二年五月以门下侍郎平章判建昌宫事後唐郭崇韬庄宗同光元年十月以侍中枢密使兼领成德军节度镇冀深赵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真定尹。 崔协明宗天成三年正月己未中书门下奏国子祭酒阙伏以祭酒之资历朝所贵爰从近代不重此官经天纬地莫如文戡定祸乱莫如武武不可不讲文不可不修况属圣朝方勤庶政须弘雅道以振时风望令宰臣兼判国子祭酒事如蒙允许乞内赐处分奉敕令崔协兼判。 张延朗末帝清泰二年自雄武军节度使授吏部尚书兼中书侍郎平章事判三司。 晋刘句初仕後唐为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平章事清泰初兼判三司。 周范质为司徒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王溥为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平章事显德六年六月以质溥并参知枢密院事。 ○宰辅部 奉使 夫承君命以使四方其选亦重矣。至或事系安危时有缓急虽复公辅之贵股肱攸属亦必奉辞于役宣达王命至於省问风俗宣布德泽绥怀亡叛抚慰灾巡劳屯戍协和戎虏皆政之大者率以倚成春秋《传》曰:天子之宰通於四海是之谓也。 後汉马日为太傅献帝西都使日抚慰天下以太仆赵岐为副日行至洛阳表别遣岐宣扬国命所到郡县百姓皆喜曰:今日乃复见使者车骑。 蜀费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後主延熙八年十二月至汉中行围守九年六月还成都。 隋裴矩为黄门侍郎参预朝政令往张掖引致西蕃至者十馀国大业三年炀帝有事於北岳咸来助祭帝将巡河右复令矩往敦煌矩遣使说高昌王伯雅及伊吾吐屯设等以厚利导使入朝。 唐裴寂为右仆射高祖武德元年诏巡京城以西诣彼门阎见其耆老观省风俗廉察吏民乏绝之徒量加赈给如有冤滞并为伸理高年疾病就致束帛三年五月遣寂犒旋师於蒲州。 李靖为尚书左仆射太宗贞观八年为畿内道大使伺察风俗。 刘仁轨为右相高宗乾封三年为熊津道安抚大使来常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仪凤元年十二月诏常为河南道大使申理冤屈赈贷乏绝。 薛元超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仪凤元年十二月诏元超为河北道大使分道巡抚。 娄师德为夏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长寿二年则天谓师德曰:王师外镇必藉边境营田卿须不惮劬劳更充使捡扌交乃以为河源积石怀远等军及河兰鄯廓等州捡扌交营田大使神功元年拜纳言。又充陇右诸军大使仍捡扌交河西营田事。 狄仁杰为捡扌交纳言兼御史大夫圣历元年十月奉命安抚河北诸州遭贼之处。 陆象先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明皇开元八年出为剑南道按察使。 韦见素为左相天宝末玄宗在蜀遣见素与宰臣房崔涣使灵武送册书传位於太子。 崔涣为门下侍郎平章事肃宗至德元年十二月奉诏宣慰江南仍补署官吏兼知选举。 裴遵庆为黄门侍郎平章事广德初仆固怀恩阻兵汾上指中官为词代宗以遵庆忠纯特遣往汾州宣慰。 萧复建中末为吏部尚书平章事时卢杞对德宗前奏议阿谒顺旨复正色曰:卢杞之词不正帝愕然大惊退谓左右曰:萧复颇轻朕遂令往江淮山南道宣抚安慰兴元二年正月改门下侍郎依前平章事充宣抚。 袁滋宪宗元和初为中书侍郎平章事会韦皋殁刘辟拥兵自擅命滋持节安抚。 裴度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元和十二年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刑部侍郎马总副之。 周冯道初仕晋高祖为首相天福二年虏遣使加徽号於高祖高祖亦献徽号於虏始命兵部尚书王权衔其命权辞以老病晋祖谓道曰:此行非卿不可道无难色高祖。又曰:卿官崇德重不可深入沙漠道曰:陛下受北朝恩臣受陛下恩何不可之有将达西楼虏长欲自出迎道虏之群僚曰:天子无迎宰相之礼因止焉其名动殊俗也。如此。 王峻为枢密使广顺三年正月辛未太祖御便殿顾谓侍臣曰:去岁霖潦为灾河是决坏今大兴工役分命使臣此时计画务从经久一劳永逸以息吾民宜得才往彼规画峻对曰:兴作事大臣欲自往区分太祖曰:此土工之事不劳大臣峻坚请即途从之及辞赐袭衣金带采绢二千疋楚军指挥使何徽史晖各领龙扌建虎扌建两指挥兵士从行颁赐袍帛有差壬申峻进发百官班送於金义门外群官祖帐甚盛。 李为司空平章事显德元年三月壬午治河堤回见先是河水自扬刘北至忄专州界一百二十里连岁溃东岸而为氵瓜者十有二焉复汇为大泽イ漫数百里。又东北坏石堤而出注齐棣淄青至於海ㄛ坏民庐舍占民良田殆不可胜计流民但收野稗捕鱼而食朝廷连年命使视之无敢议其功者世宗嗟东民之病故命辅相亲督其事凡役徒六万三十日罢。 ●卷三百三十 ○宰辅部 退让 刘向有言曰:舜命九官济济相让和之至也。《传》曰:群后德让是知让之为德也。至矣。矧廊庙之上辅弼之职佐佑天子燮理阴阳外抚四夷内安百姓其为任也。重矣。而有副兹具瞻允膺登用乃能励贞退之节崇谦挹之风或推功以相先或举德以自代发於诚悫盖非矫饰固足以激奔竞之风惩贪冒之党与夫鹈在梁而濡翼负。且乘而致寇兴积薪之叹思五鼎之食者不可同年而语也。 舜既即帝位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奋起庸功载事也。访群臣有能起发其功广尧之事者言舜曰:以别尧)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亮信惠顺也。求其人使居百揆之官信立其功顺其事者谁乎!)佥曰:伯禹作司空(四岳同辞而对禹代鲧为崇伯入为天子司空治洪水有成功言可用之)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然其所举称禹前功以命之懋勉也。惟居是百揆勉行之)禹拜稽首让於稷契暨皋陶(居稷官者弃也。契皋陶二臣名稽首首至地也。)帝曰:俞汝往哉!(然其所推之贤不许其让敕使往宅百揆)帝曰:畴。若予工佥曰:垂哉!(问谁能顺我百工事者朝臣举垂垂臣名)帝曰:俞咨垂汝共工(共谓供其职事)垂拜稽首让于殳┥暨伯与(殳┥伯与三臣名)帝曰:俞往哉!汝谐(汝能谐和此官)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上谓山下谓泽。若顺谓施其政教取之有时用之有节言伯益能之)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虞掌山泽之官)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帝曰:俞往哉!汝谐(朱虎熊罴四臣名垂益所让四人皆在元恺之中)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三礼天地人之礼伯夷臣名姜姓)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秩序宗尊也。主郊庙之官)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夙早也。言早夜敬思其义兴礼施政教使正直而清明)伯拜稽首让于几龙(几龙二臣名)帝曰:俞往钦哉!(然其贤不许让)。 汉陈平为右丞相事惠帝及吕太后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诛诸吕立文帝文帝立举以为相(举犹皆也。文帝以平勃俱旧臣有功皆欲以为相)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平欲让勃位乃谢病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帝时勃功不如臣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相让勃,於是乃以太尉勃为右丞相位第(臣钦。若等曰:秦汉以前尚右)徙为左丞相位第二。 周勃为右丞相居十馀月人或说勃曰:君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厌之则祸及身矣。(厂谓当之也。言既有大功。又受厚赏而居尊位以久当之不去则祸及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帝许之。 公孙弘武帝时为丞相後淮南衡山王谋反治党与方急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侯居宰相位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繇臣子之道(繇从也。)今诸侯有叛逆之计此大臣奉职不称也。(称副也。)恐病死无以塞责乃上《书》曰:臣闻天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交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所以行之也。故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此三者知所以自治然後知所以治人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陛下躬孝悌监三王建周道兼文武招徕四方之士任贤序位量能授官将以励百姓劝贤才也。今臣愚驽无汗马之劳(言未尝从军旅)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过犹误也。)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弘行能不足以称(不副其任也。)加有负薪之疾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乞骸骨避贤者路帝报曰:君不幸罹霜露之疾何恙不已(罹遭也。恙忧也。已止也。言何忧於疾不止也。)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彰朕之不德也。今事少间(言行空隙也。)君其存精神止念虑辅助医药以自持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有瘳视事。 石庆为丞相元封四年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名数。若今户籍)公卿议欲请徙流民於边以之(读曰谪)庆惭不任职上《书》曰:臣幸得待罪丞相疲驽无以辅治城郭仓廪空虚民多流亡罪当伏斧上不忍致法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公孙贺武帝时代石庆为丞相初引拜不受印绶顿首涕泣曰:臣本边鄙以鞍马骑射为材官诚不任宰相帝与左右见贺悲哀感动下泣曰:扶起丞相贺不肯起帝乃起去贺不得已拜出左右问其故贺曰:主上贤明臣不足以称恐负重责从是殆矣。 张安世为车骑将军霍光薨後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言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宣帝亦欲用之安世闻旨惧不敢当请间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耳妄闻言之为先事不言情不达(事未施行而遽言之。故曰:先事也。)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後唯天子财哀以全老臣之命(财与裁同)帝笑曰:君言大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言君尚不可谁更可也。)安世深辞弗能得後数日竟拜为大司马领尚书事其子延寿为光禄勋领宿卫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宣帝以为北地太守岁馀帝闵安世年老复徵延寿为左曹太仆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悯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於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言意所不及者即以问君也。)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感恨也。)薄朕忘故(薄犹嫌也。君意嫌朕遗忘故旧而求去也。)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 匡衡元帝时为丞相中书令石显用事自前相韦玄成及衡皆畏显不敢失其意成帝初即位衡乃与御史大夫甄谭共奏显追条其旧恶并其党与,於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专权势作威福为海内患害不以时白奏行罚而阿谀曲从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既奏显等不自陈不忠之罪而反扬著先帝任用倾覆之徒罪至不道有诏无劾衡惭惧上疏谢罪因称病乞骸骨上丞相安乐侯印绶帝报书不许因赐上尊酒养牛衡起视事默默不自安每有水旱风雨不时连乞骸骨让位帝辄以诏书慰抚不许。 张禹为给事中领尚书事时成帝舅平阳侯王凤为大将军辅政专权禹与凤并领尚书内不自安上书乞骸骨欲避凤帝报曰:朕以幼年执政万几惧失其中君以道德为师故委国政君何疑而数乞骸骨忽忘雅素欲避流言(雅素故也。谓师傅故旧之恩)朕无闻焉(不闻有毁短之言)君其固心致思总秉诸事推以孳孳无违朕意加赐黄金百斤养牛上尊酒大官致飨侍医视疾使者临问(侍医侍太子之医)禹惶恐复起视事河平四年为丞相封安昌侯为相六年鸿嘉元年以老病乞骸骨帝加优再三乃听许赐安车驷马黄金百斤罢就第以列候朝朔望位特进见礼如丞相置从事史五人益封四百户。 朱博哀帝时为丞相封阳乡侯食邑二千户博上书让曰:故事封丞相不满千户而臣独过制诚惭惧愿还千户许焉。 孔光哀帝时以丞相封博山侯後益封凡食邑万一千户病甚上书让还七千户及还所赐第一。 平当哀帝时为御史大夫至丞相以冬月赐爵关内侯明年春帝使使者召欲封当(冬月非封侯时故。且先赐爵关内侯)当病笃不应召室家,或谓当不可强起受侯印为子孙耶当曰:吾居大位已负素餐责矣。起受侯印还卧家死有馀罪今不起者所以为子孙也。遂上书乞骸骨帝报曰:朕选於众以君为相视事日寡辅政未久阴阳不调冬无大雪旱气为灾朕之不德何必君罪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归关内侯爵邑使尚书令谭赐君养牛一上尊酒十石君其勉致医药以自持後月馀卒。 後汉李通光武时为大司空性谦恭尝欲避权势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令以公位归第养病通复固辞积二岁乃听上大司空印绶以特进奉朝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