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文献汇编 - 第 279 页/共 368 页

“梓潼姓陈,名子春,乃宋朝一壮元。于元朝仁宗三年,封为文昌帝君,表其才学最高。 二、梓潼迷信的由来 “不忆後来读书之人,忘贪功名,称他为神,能主科名,立祠奉祀,望其保佑,能入学中举。 三、梓潼迷信之妄 梓潼之前无人掌科名 “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查其根,不究其本。何不想宋朝以前,未有子春,亦有考取功名,不知是谁人掌管科名? 举才选德与梓潼无干 “再者,考试官只查人文章高低,并不问人敬梓潼不敬。又比方,你不读书不精学文,独敬文昌,可能入学中举么?既无学文者,不能得功名。能得功名者,必定有才学之人,与梓潼何干乎?总而言之,自古以来,只闻朝廷举才选德,未闻拣敬文昌之人矣。” 第四十三节 论真武 一、真武其人之死 “真武,乃湖广湘阳县人,姓刘名仪,乳名长生。自幼隐于武当山太和庵。一日早辰出外,时天大雾,难分险阻,失足踏空,坠于深崖,散发破腹而死。 二、真武迷信由来 “其门弟诳言:“师传升天”。诱骗愚民。愚民易惑难晓,一传十,十传百。至後明朝永乐,封为镇天真武大将军,望其保佑万代天下。 三、以崇祯之死证真武之妄 “然崇祯乃永乐之後,遭李闯之难,缢死煤山,真武不知救护。可见敬之无益也。总之,凡不认天地万物真主之人,容易受人哄惑,终身难悟,良可惜也!” 第四十四节 论天妃或天后 一、天妃其人其事 “天妃,乃福建兴化府蒲田县林氏之女。家道贫寒,父兄渔业。女年十七八,在家纺织。一日风暴大作,女梦寐颠狂时,母在旁喊醒。女曰:“我梦在海中救我兄弟,口衔兄,手持弟。因你喊我,开口答应,故失兄而亡。” 二、天妃迷信的由来 “于是邻里讹传此女得道,有救风暴水灾之能。迨至宋朝之时,封为灵应夫人。又明朝永乐,封号天妃。故福建出门贸易之人,或建会馆,或修庙宇,皆供天妃之像,望其保佑水道平安。 三、生死不在天后 “然年年覆舟失命者不知几何,为何天妃不救?只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未闻在敬天后也。” 第四十五节 论城隍 一、城隍非人名 “‘城隍’二字,解说城外之濠沟也,俗云护城河。又有水曰沟,无水曰隍,非人名也。 二、城隍迷信的由来 “晋朝司马炎,见官府事君不忠,治民不仁,遂将汉高祖之忠臣灌婴之像画于牌上,立于赞德厅,使百官见之而法其行为。不忆後人讹传,称他为守臣之神,改为城隍。为此,各府州县皆建有城隍庙。官府每月初一、十五,进香拜之,望其保佑国泰民安。 三、迷信城隍可笑可悯 “噫!何不想他在世,不能免死;既死,焉能保人?我中国人,实系如醉如梦,不明生死,不究本末,良可悯也!只要一人传说,众人随之,又可笑也!” 第四十六节 论萧公 一、萧公其人其事 “萧公乃宋朝临江府洋州人,号伯轩。後称为萧公、老官。驾船小心,往来江湖未遭危险。生意顺,遂家渐富厚。终身无子,抚外甥袁姓为嗣,年至十二岁而亡。 二、萧公迷信由来 “後家族与袁氏争夺家业,中人议断,两不能得,将屋改为萧公祠,将产业改为萧公祭祀之费。这样安排,不过是为免两家之事。不意後人妄称萧公为神道,能救风浪之险。故今江河行船贸易者,皆敬萧公。 三、萧公迷信辟妄 “何不思:日日敬萧公者多,年年覆船,失命者不可胜数。又何不思:宋朝以前,未有萧公,当时驾船之人,不知求何神保护?如是无稽之谈,不必多言。” 第四十七节 论晏公 一、晏公其人其事 “晏公,亦是江西临江府人,名戊子,乃宋朝一进士。奉差出海往来,未遭危险,因此有功,封为侯爵。至仁宗时,削职为民,在途染疾而终。 二、晏公迷信由来 “後人思其在世为人忠厚,又走海无险,妄称为神,能保水道之难。故多有无知之舟户,一概妄祀。 三、晏公迷信辟妄 “何不想,今世行船之人,凡遇险滩急流,皆请本地识水之人把柁引头,并不靠晏公之神能。今敬晏公者,何不悟也?” 第四十八节 论关羽 一、关羽其人其事 “关羽,本姓施,名寿昌,山西蒲州解梁人也。後改姓关,名羽,字云长。乃後汉昭烈皇帝结义之弟兄,只可称为後汉之忠臣,不可称为护国之神。盖孔明当日托彼保护荆州,彼乃骄大自满,以致失地丧命。 二、拜关羽无益 “生不能安定後汉之天下,又不能保全自己,死后焉能保他人耶? 三、关羽不会受人之祀 “且看当日曹操待伊何等厚恩:赐爵封侯,黄金美女,三日大宴,五日小宴,彼尚不贪不受。今日祀关羽者,不过三牲、香纸、蜡烛而已。此些微等物,岂能移其心志而享受乎?奈人不悟,自甘欺迷。岂不哀哉? 四、祀关羽可哀可叹 “何不观三皇、五帝之世,只祀上天惟一真主。今世之人,尽皆背弃上天真主而祀奉关羽,同流合污,不别清浊。实可哀也。” 第四十九节 论许真君 一、许逊其人 “真君姓许,名逊,号敬之,系江西南昌府人,离城三十余里,地名生米。後汉三国时之人,为人忠厚,授旌阳县令,治民仁爱。本习老君之教,施药炼丹。死後葬于许家庄。 二、许逊的迷信传说 许逊禁锁孽龙 “後遇江西大遭水灾,冲倒民房。有好事者,乘机糊言,妄谓孽龙作害,若非许逊神力擒着孽龙,江西尽变为湖矣。盖许逊之家门前,原有一深潭,注水不乾,旁有一根铁色树。好事者妄言此树、此潭为禁锁孽龙而设。又妄言孽龙原是一秀才在江边洗澡,拾一宝珠,衔在口中,误吞下喉,立时浑身生鳞甲,变成孽龙。 许逊与孽龙打赌 “又说孽龙同许逊赌赛曰:吾今夜不到鸡鸣,要开一百条河道。”果然开至九十九条,许逊假作鸡鸣,为此孽龙未开足一百条河道。 许逊全家白日飞升 “又说许逊一家大小,男妇老幼,鸡犬猫鼠并房屋,一齐白日升天。惜哉!传此诳诞者,实是魔鬼之徒,坑害多人。然信此无根之言者,真是无知之小人,自误自欺。 三、以《纲鉴》证许逊传说之虚妄 “况历代《纲鉴》国家大小事迹,俱著载清楚。然许逊全家白日升天之事,孽龙一夜开九十九河道,俱非小事,为何不载于鉴史,使後人真心实信呢? 四、许真君祭祀由来 “嗟乎!愚人之所以被惑者,皆因宋朝徽宗好习老君道教,凡敬奉者,多加封号,致误後人。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又赐一匾额曰:‘主隆万寿’。故今称其庙曰:‘万寿宫’。江西贸易之人,各处建立会馆,供奉许逊,称其为江西福神。又每年八月,男女成群,俱来生米朝谒许逊之像,望其保佑平安。 五、以徽宗丧国证祀真君之妄 “何不想宋朝徽宗,封道教多人为神,然彼丧国遭乱之时,竟无一神来救。即此而论,许逊既不能救其恩人,何能拯救他人乎?今日祀许逊者,何不自误也。” 第五十节 论财神 一、考证封财神之妄 “据《封神传》,财神乃姜子牙所封。财神姓赵,名玄坛,字公明,秦时之人。考查《纲鉴》子牙乃姜太公,为文王军师,并无封神之事。又秦朝在子牙之後,相离八百余年,何得谓子牙所封?可知《封神传》乃好事者所作,假借子牙之名,贻哄後人。 二、祀财神是贪财迷心 “又财神不止一个,有祀和合者,有祀进宝郎君,有祀招财童子者,亦有恭敬牙祭仙官、聚宝财神者。总因贪财迷心,不审真假;谄媚鬼神,希图厚利。 三、祀财神无益 “何不想,各店各铺皆祀财神,即应均蒙福荫,而其中何竟有得利折本之不一者?即此可知:人之富贵在天,实非财神之所司矣。固执之辈,必以财神为祀者,奚益哉?” 第五十一节 论社稷 一、后稷其人其事 “今人祀社稷,岂不知社稷之来历哉?社稷乃黄帝之孙,文王十代之祖,名契。生有才干,善种五谷。在尧舜之时,为农师之官,教民稼穑,故名曰:‘后稷’。万民因此得衣食之资,无饥寒之患。论其教民稼穑,本有恩惠于後人。 二、后稷无权掌管祸福 “然不过生时之功劳已耳,至若天时之水旱,年岁之丰凶,世人之祸福,岂社稷所能掌管乎? 三、当祀天主而非后稷 “夫能掌管者,天之主宰也。何世之欲求福避祸者,竟不祀天之主宰,而反祀先代已死之后稷,不诚谬乎?况孔子曰:‘郊社之礼,所以祀上帝’。未曰:祀后稷。今祀后稷者,皆反孔子之言也。” 第五十二节 论阎王 一、天主造地狱以罚恶 “天主造天堂以赏善人之功,造地狱以罚恶人之罪。罪有大小,罚有轻重,总在天主掌管,世人不能夺其权柄。 二、佛道讲阎王掌管地狱 “今佛氏、老氏所讲的地狱有十八重,阎王有十位,姓曹、麻、于、薛、昌、萧、包、寇、韩等,每位管一重;另有八重,又不知是谁人掌管。如是妄言,只哄得愚人,岂能欺得君子。 三、阎王不能管世人生死 “伊等既有姓氏,必生在天地之後。在世有善有恶,死後皆受天主之赏罚。若在天堂,也不能下来管地狱;若在地狱,他等自身皆是受罚之人,焉能管世上人之生死? 四、地狱阎王包公的来历 “比如姓包者,乃宋仁宗时,曾做河南开封府官,为官正直,不畏尊荣,能罚奸雄、正王法,当用铁石心肠。犯法者,虽是皇亲国戚,不容宽恕,必照律而辨。如此,当时众人称为铁面包公、阎罗包老。故包公死後,好事者称他为地狱阎王。 五、包公不能掌管生死 “何不思宋朝之先,无有包公,是谁掌管地狱之权?又说阎王掌管世人之生死。然包公之生死,请问是谁掌管乎?况孔子只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未说在阎王。今信阎王者,请熟思之。” 第五十三节 论神仙 一、有生有死一定之理 客曰:“世传有长生不老之神仙,不知真否?” 曰:“自古皆有死。有生即有死,斯一定之理也。惟有贪生怕死之徒,妄求长生不老之神方,妄信老氏道家之人,习邪术,坐工运气,修药炼丹之法,然亦终不免死。 二、以秦皇汉武证长生之妄 “细查鉴史,秦始皇、汉武帝,千方百计求长生不老之术,全无效验。 三、八仙非长生不老之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