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文献汇编 - 第 274 页/共 368 页
二、密密教守斋望来世富贵
三、密密教的来历
四、密密教的规矩
第五十六节 论斋肉不斋蛋,又不禁水族等物
一、斋以清心寡欲为要
二、戒禽兽肉以克私欲
三、水族因助血气有限而可食
四、斋日不大宴嘉殽即可
第五十七节 论何故圣教不许娶妾
一、一夫一妇是天主定命
二、不可因孝道而娶妾
三、天主掌管生子之权
四、孟子之言正解
五、无后非不孝
六、圣贤伯夷叔齐皆无后
七、妻妾满屋未必得子
八、娶妾之害不可胜言
九、娶妾是好色淫行
第五十八节 论为何教内多女守贞不嫁
一、人类不会因守贞而终绝
二、不婚不娶以成贞德
三、贞德乃大德之徵
四、天主乐人有贞德
第五十九节 论为何传道之人离家不事父母
一、传道人离家不事父母释疑
二、传道人传道之规
三、离家传道胜于在家不孝
第六十节 论传教士不婚的好处
一、惟道是忧
二、全道失家
三、绝己正婚之乐以劝人
四、绝女色以祀上帝
五、传道士无绝嗣之忧
第六十一节 论不可言奉教为难
一、天主教不难信
二、天主教之诫不难守
第六十二节 论外教人虽行善功难得天堂真福
一、不忠不孝不可得赏
二、不敬天主难得天堂
第六十三节 论奉教不可迟缓
一、弃邪归正不可迟缓
二、永生大事不可迟缓
三、生命危急不可迟缓
四、生死无常不可迟缓
圣教理证小引(一)
一、《圣教理证》的写作动机和目的
圣教之道,正大光明,有根有源,愈驳愈明,越究越深,令人笃信实行。然尝见多有教友,书理浅薄,不能回答外教之驳问,卒至辞穷理遁,致玷圣教之英名,惹外教人之耻笑,实属可悲。吾今不避谫陋,博采诸书中最浅近之词,辑成一编,名《圣教理证》,以为对答外教素常之问,以服其心,解其疑,免其毁谤,而或引其奉教也。
二、《圣教理证》写作的原则及方法
义理是判断是非的原则
又当知辨驳之法。比如有客来驳圣教道理,先当曰:“尊台既要辨驳,必以义理为天秤。理是则是,理非则非,不可蛮言,强词夺理。讲理者,君子;行蛮者,小人。吾等宁为君子,不为小人。”
先问后答,有的放矢
又当待先问而後答,否则不中其意。比如他特来问敬祖宗之礼,若你先辟风水之妄,则不合其意,以致顷刻而去,不能闻圣教真理。若彼不先开口,当向彼曰:“我等圣教之道,本真实无妄。然不辨则不明,不明则不信,不信则不行矣。今尊台既来,必定心怀有疑,不妨真言问驳,吾必将谨陈愚衷以解之。”
三、《圣教理证》写作的意义
俗语云:“真光出土,去普世之暗;正道入耳,解心中之惑。”
万民得今世安生
光至暗灭,能识正道,能别好歹,能知取舍,能兴百工;万民赖此,以得今世安生。
神灵获后世永福
疑解心定,则可诚意,则可修身,则可齐治,则可立功;神灵赖此,以获後世永福。幸甚,幸甚!
救世壹千八百五十二年
鉴牧任斯德范订校梓
圣教理证小引(二)
一、《圣教理证》的写作动机
道必正,而後可传;言必顺,而後足信。圣教之道,正大光明,有根有源;愈拨愈明,弥究弥深,令人笃信实行。胡以有不信者,而反加增恶乎?是皆教友中,多有书理不明,不能回答外教之拨问,卒至词穷理晦,反昧正道之实义,致取外教之谤毁。
二、《圣教理证》的作者及写作目的
鉴牧任斯德范,深悉其弊,是以抚衷自问曰:“圣教之道,虽真实无妄。然不辨则不明,不明则不信,不信则不行。兹欲外教明之、信之、行之者,非由谈道者之言顺理直、辨拨得宜,乌能令彼疑破心服、弃邪归正?”尔时,任鉴牧救世心切,杀费苦衷,博采诸书浅近之词,辑成一编。俾谈道者,得以助其对答辨论;且俾听者,醒悟迷津,不敢强词夺理,自然心悦诚服,回心向善,返本追源。
三、《圣教理证》的再版及修订
此书刊刻历年已久,其意甚善。但原本言“上帝”二字,尚未剖晰详明。且各段词语,字笔恒多错误。是以词不达意,而意反掩於词下矣。余受黔鉴牧後,乃取而释之。词繁者删之,以归於约语;俗者饰之,以归於文句。冗赘者削之,字错误者,更之。遂於癸亥季夏重订校梓。凡我同人,披阅熟记,自能获益靡穷,立功无限矣。
救世壹千八百六十三年
鉴牧胡类斯所重订较梓
第一节 论“天主”二字之解
客曰:“你等奉教人,恭敬天主。吾不知‘天主’二字何解?特来请教。”
一、天主的永能神性
曰:“‘天主’二字,非天、非地、非理、非道、非气、非性、非人、非物、非鬼神,乃造天地、神人、万物之大主,万民之公父,万国之共主。无始、无终、全能、全知、全善,至尊无对也。
二、天主存在的证明
“天地万物之有主,犹国之有君、家之有长、身之有首、子之有父、木之有根、水之有源。国无君,则不能治;家无长,家不能齐;身无首,则不能活;木无根,则不能长;水无源,则不能流。所以无天主,则不能有天地万物矣。明人君子,视其末,而知其本;察其固然,而知其所以然。一见天地万物,则知有天地万物之主宰,而又何疑乎?”
第二节 论天主全能、全知、全善
客曰:“何以谓天主全能、全知、全善?”
一、天主全能
曰:“一、天主从无而造天地万物,不用材料,不劳心力,不费时刻。命有即有,命成即成,命生即生,命死即死。故谓之全能。
二、天主全知
“二、天主不独能造天地、万物,且又识万物之性形,而安排之,使各得其所,而保存之。又天下万民之善恶,各人心中之隐念,无不洞烛而赏罚之。故谓之全知。
三、天主全善
“三、天主为万善之宗,万美之源,无丝毫之欠缺。天地万物之美好,皆由天主而来。故谓之全善。”
第三节 论天主为何生人有恶
客曰:“天主既是全善,何以生人有恶?”
一、 天主赋人善性
曰:“天主赋人灵性,原本皆善。如孟子曰:‘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二、天主赐人自主之权
“但又赐人有自主之权,习善则善,习恶则恶。故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若人无自主之权,焉能修德立功乎?必与禽兽无异也。
三、人自己作恶
“故人作恶,皆由自己之主张,岂天主生人为恶乎?譬之父母养子,皆望子孙贤,若其中有不肖者,而忤逆不孝,岂父母之意乎?”
第四节 论为何天主生猛兽害人
客曰:“天主全善,生万物以养生,为何生猛兽、蛇虫以害人?”
一、猛兽与人有善也有益
曰:“猛兽、蛇虫虽为人有害,然亦为人有益,但我等浅见薄识,不知其用。岂不见虎骨、熊胆,皆可为药;蜈蚣、蝎子,皆能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