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信录 - 第 56 页/共 77 页

●知非集   ○顾颉刚案语   案:四年前得《二馀集》,已诧为意外之获,孰料去年洪煨莲先生又从燕京大学图书馆破书堆中检得是集,为东壁之稿本,且容有一部分为东壁所手书者,其可矜宝为何如!展卷之初,几不信为实事,亦几疑东壁先生於冥冥之中呵护百年而特以授我辈者。世间之事乃有巧遇如此者乎?是知人苦不求耳,否则精诚所至,鬼神来告,固非异事也。   东壁《自订全集目》,列《知非集》三卷於《文集正编》中,固志在刊行者。其後陈履和刻《无闻集》而未及此,或绌於赀,或困於病,皆未可知;而定本三卷则即以陈君之没而散失。此本为未定之稿,观其有原编,有续入,有再续可知。且《雾树》诗为东壁所欣欣自喜者,乃不见於此,亦可证也。   吾侪於《考信录》,见其理知之锐;於此集,见其情感之强。如《负薪行》、《秋夜独坐》、《寄酬韩州》诸篇,牢骚抑郁,殆不可堪。至《心绪》一篇,其声更哀厉欲绝;末云:“若非黄卷能宽解,此日多应到夜台”,则彼之受生活压迫,不至自杀者几希,其坎坷之实事虽不可知,然观《水调歌头》云:“一日风尘失足,几处交游下石,惟恐死灰燃。袖手看成败,相较尚为贤。”於世途险之情言之深切如此,知固饱受人侮矣。   东壁伉俪能诗,故多倡和之作。《雾树》诗之相和,《序》中已道之。《白燕》两诗,题同韵同,成孺人录入《绣馀吟》,则是州结後作,不知谁倡与谁和也。孺人《九日赠良人》云:“今朝且醉菊花丛。”而此集《将至馆舍得句》亦有“犹堪下酒菊丛花”之语,是亦互酬之作也。此集《水调歌头》云:“多少不平事,抚剑冲冠。”又云,“时势一朝变,霜翮起秋天。”而孺人《赠君子》诗云:“一朝飞腾遂厥志,平尽人间不平事。”则用其言以慰之也。此集《答细君寄衣》诗云:“明年准拟攀乔木,款语妆台莫怆神,”然竟不第,孺人赠之诗云:“岂必上林无树借,知君性本爱山峦。”则反其言以慰之也。当其任县令於闽,夫妇年六十矣,东壁以事离邑,孺人为诗以寄之云:“老去更添恩爱重。”又云:“暂时小别还成忆。”其敦笃犹如此。嗟乎,彼之所以穷厄颠连而不死者,岂仅得黄卷之宽解耶!   集中如《牛女行》之辟神仙故事,《只当行》之辟浑沌思想,《金缕曲》之辟荒渺古迹皆与《考信录》诸文异曲同工,可作《考信录》之补充材料者也。   ──一九三二年二月十七日,顾颉刚记。   ○《弱弄集》旧序   士人有真性情而後有真学问;有真学问而後有真文章。诗与文胥此道,而求之近今则尤难。   自《三百》亡而《离骚》歇,七言滥觞於《柏梁》,五古权舆於苏、李,要皆慷慨悲歌,各言其志,非不欢而笑,不痛而哭,徒为风容色泽已也。   唐以帖括取士,而李、杜擅场千古;然其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壮浪恣肆摆脱拘束者,往往见於乐府歌行长篇大作之内。说者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岂区区在近体绳尺中哉!   昌黎韩子、东坡髯公,学博力厚,识超气雄,为能高挹群言,俯瞰一切,远绍衣钵,不坠宗风。究其所以骀宕排,光怪陆离者,必有真气以行乎其间。   後世士不嗜古,往往以一生精力沉埋於四橛八股之中;即间有安章妥韵,自号风雅者,率攻近体学邯郸之步而效西施之颦,所谓不欢而笑,不痛而哭,徒为风月露之辞章而已,恶睹所谓真性情,真学问,万丈光焰者耶?   东壁先生,天雄名士也。妙龄驰誉,二陆齐名。余私心窃慕之,而恨未即觏。丙戌春仲,乃识荆州於都下,见其伯仲翩翩,真是神仙中人,盖自是弥殷饥渴矣。岁戊子,余与东壁俱馆於武,相得甚欢,时或杯酒相往来,索其所为古文者,首出《封建论》二,《治漳策》一:纟丽々数千言,如海如潮,具征实济,深服其为古文圣手。最後出诗稿一册,五七言,长短句?古体居多。余读之,如望衡山之,如观沧海之水,缈冥变幻,不可名状。既乃喟然曰:“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吾乃知东壁之不薄今而爱古者有故矣!”   以东壁之才情豪迈,岂六韵八韵所能拘;天马行空,知不可以羁勺絷也。以东壁之识议卓越,岂平平仄仄之所能缚;神龙变化,知不可以尺泽困也。其体高龙门之桐,其气雄黄河之水也;其神洁玉壶之冰,其色古太庙之鼎也;其声宏黄钟之音,其笔健太阿之锋也。故其为诗也:浑浩流转,疏落磅礴,沉郁痛快,蕴藉风流,无体不备,无美不具;虽不曰“得屈、宋作衙官”,已乎登李、杜、韩、苏之堂而咀其矣。而要东壁自陶写其性情,发抒其学问,非斤斤焉蕲合於古而留摩古之迹也。以视夫不欢而笑,不痛而哭者之学步效颦也,岂特《雅》、《郑》之分,抑有人鬼之辨矣。   来春大魁天下,射策金门与翔步玉堂,以所为文者施之政事,以所为诗者播之讴歌,的称国朝一大著作才;振衰起靡,於是乎在矣。   虽然,文章有神,光焰难掩,亟当公之同人,不宜久秘箧中。不尔,或恐为神龙攫去!   ──乾隆三十三年,岁次戊子,秋仲朔六日,黄池弟纪闻歌顿首拜撰。   ○自序   诗自唐虞至今,凡几变矣;要其升降之故,大略有三:   《雅》、《颂》以纪盛德,告成功;而《风》以观政治风俗之得失,故可以经世,可以感人,诗之用也。周衰,楚人始纵其荒唐悠谬之词;汉兴,扬、马、班、张竞陈繁丽;建安以降,益沉溺於风月露之中;於是诗为浮靡绮丽之词,无适於用,而诗一变。然其言虽无物,犹各自成其为言也。   自沈约始调四声;陈、隋之际,竞尚徘偶;永徽、神龙以後,稳顺声势,谓之律诗遂驱意以就词;於是诗为矫揉造作之物,不畅其情,而诗又一变。其中虽有豪杰之士间出於时,然希古常不胜其从众,其专为古而不为律者,自三唐已不数人;至欲求适於用如《风》、《雅》者,则每名人集中仅十之一二耳。甚矣,风俗移人,虽贤者有所不免也!   然自宋、元以前,虽有高下巧拙之殊,要皆自写其意,自琢其词。自明前後七子出,始揣摩唐人之音响以为诗;钟、谭、钱、吴、王、朱之伦相继而起,其体迭相改易,论亦迭相訾毁,要其大旨皆不出於剿窃,依仿以求工於语言;於是诗为假设伪造之言,无涉於我,而诗又一变,而诗几於亡矣。   余幼奉先人之教,即以达意为诗,不求佳於声音笑貌之间;顾时方尚律,犹未知肆志於古,间一为之,亦不得其蹊径。年二十五,始致力於古诗。馆武安时,尝自选其古唐体诗若干首,题曰《弱弄集》,内黄纪东川为序之。三十以後,渐知究心经学,兼以人事纷赜,疾病循生,不能沉思苦索,颇悔少年所为;然於无聊赖中辄复借诗遣之。馆北皋时,复自订其四十以前诗,题曰《乐饥集》。由是辍吟数年。其後间为时势所激,景物所触,见猎心喜,不能自坚,然仅仅矣。   每自念生平德不进,学不成,徒劳心於区区无用之诗,一何可鄙,而余年已五十,乃合其前後所为诗赋,重删而再录之,凡为赋三首,为诗二百首,题之曰《知非集》。综计少时所作,存者不及十三。时馆於西山之乞伏村也。   嗟夫!世之谈诗者众矣,其高者争於体格之升降,其下者争於面貌之仿佛;贵唐,贵宋,贵初盛,贵中晚,贵建安、正始,贵元嘉、永明,其言不可车载而斗量,然皆非余所知。余独爱顾宁人之言,谓诗当求有用於世,为最得风雅之指归。   昔尝有以文寿人者,受者以之糊壁。作者见之,诉於其乡先达。先达笑曰:“君之文不以糊壁,竟复何用?”呜乎!信斯言也,自汉以来,其诗之不必作,不必存者,盖不可悉数,而况於余乎!以故屡欲焚其稿。顾又自念生平之所阅历,忧乐之情,离合之变,居游之所,往往见之於诗,时一览观,如逢故物,因复踌躇,不忍遽弃。乃於暇日又删其三十首,而区别为三等。择其言情感事,义近於讽谕者,二十有八首,首列之,曰《近古编》。其次抒怀,赠答,游览之作,无足为重轻者,三十有八首,曰《遣兴编》。又其次则声病徘偶之言,大雅所不屑道;其中虽亦间有取义,然以其体既卑,不足复为区别,统列之於一等,凡九十有二首,曰《谐俗编》。而又附以咏物等诗十二首,曰《谐俗附编》。   嗟夫!余之诗既不足为诗,而又无子,异日谁爱惜之者,必将供人之糊壁耳。然以无用之诗,以之糊壁固当。此乃吾曩者误用其心之非,而不得以咎夫弃掷之者也!   ──乾隆癸丑仲冬,魏人崔述自序。   ●知非集赋   【惜赋】   原夫虑多偶失,事罕万全;探隋珠以弹雀,吝一篑於山巅。天与不取,前功尽捐,侮之无及,比比而然。於是仆本多情,怛焉惋惜,拍案欷,掩卷不怿!若深痛乎予怀,神不宁者累夕。   有如乐生提旅,深入齐都,弹丸两邑,指日成诛;谗人交构,惧罪逃逋,降城尽叛,遂失海隅。至若张良发愤,欲雪韩耻,东游沧海,阴求力士,博浪潜踪,狙击天子;误中副车,大索不止。若乃武侯出师,祁山乘胜,三郡来归,关中响应;任违律之参军,失街亭之要径,陇西之地尽亡,偏安之势遂定。又如鄂王北征,朱仙大捷,太子宵奔,幽、燕震慑,义士争迎,临河欲涉;忽奉诏以班师,降金牌之重叠。此皆义关宗社,事系生民,大功垂就,一跌不振;哀九京之不作,能勿痛惜夫古人!   若夫贤为人望,善乃国纪,或应运会而後生,或培百年而後起;况夫贾谊学期王佐,士元才非百里,道济乃万里长城,宾王亦一时才子,张元三辅之奇材,邓弼关中之壮士,均宜宝此善人,勿令失所者矣。而乃鸟空赋;骥足难舒;人主生其疑贰;宰相吝其吹嘘;石上题诗,反逃身於异国;市中舞剑,终槁死於蓬庐。数奇不遇,可胜惜欤!   别有宠姬易带;爱妾换马;老侯氏於宫中;弃昭君於塞下;鸦远打凤,恨大中之粗豪;粪解开花,怜国香之艳冶。此其人皆丽质芳姿,窈窕淡雅,遇人不淑,负兹娇姹;怅佳人兮难再得,堕泪珠兮如洒。所以令千古蛾眉短气者也。   至於池荷并蒂,清姿如雪;夜半萍开,一枝忽折。大宛竹杖,天下所稀;削而圆之,以漆为衣,使绝世之奇种,竟埋没其芳菲。更有兰香馥郁,桂影婆娑;凄凉空谷,寂寞山阿;草木有知,伤如之何?而况醅覆左思之词赋;火焚李贺之诗歌。又何怪乎幽人逸士,凭吊山阿,怅世界之缺陷,不禁涕泗而滂沱。   吁嗟乎!天意久渺茫,人事多错误;岂成功之取忌,亦全美之招妒。恶草能长茂;好花不久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叹已往之不可追兮,又何贵乎悲歌慷慨而惜之也哉!   【怀旧赋】   倚棂槛以凝睇兮,感秋华之摇落。悲日月之易兮,嗟余生其焉?身蓬转而萍飘兮,情纡轸而不乐。慨勋名之未立兮,徒追叹於曩昨。   忆余之方总角兮,渺人事之未知;进弦诵於庭帏兮,退嬉於阶墀。岂幼稚之易怜兮,曾膝下之未暂离。兄弟合业而同方兮,情愉悦而奚疑?嗟衡漳之肆虐兮,故里忽湮为泽国。家室颓而无复存兮,依昏姻而苟食。霜雪纷以交集兮,涉塞流而未息。慨流离之备尝兮,泪纵横而沾臆。   遂衣食於奔走兮,桑与梓而屡违。初犹翱翔於州郡兮,渐留滞而罕归。揽征辔而西来兮,登山而欷。故乡远而难见兮,魂依依而欲飞。   梦少年之往事兮,睹乔木其犹未朽。入西园以游目兮,偕幼弟而握手。步逍遥於三径兮,攀依依之杨柳。若姊妹其皆幼兮,婴儿戏而相友。亲左顾而颜霁兮,进霞觞之春酒。忽目眩而心悸兮,恍惊起而何有。   窗黯黯而未明兮,鼠剥啄而群走。风细细而无声兮,月沉沉而当酉。悟此身之犹客兮,怅归期之未定。心惆怅而不宁兮,身辗转而如病。迨薄曙而不寐兮,思绵绵而靡竟。恨韶华之不再兮,聊优游以待命。   乱曰:陟屺岵兮东望,思旧游兮神伤。何日兮微禄,买薄田兮归故乡,葺茅屋兮艺稻梁,偕昆弟兮奉兕觞,承色笑兮无央?   【玫瑰露赋】   原夫玫瑰之为物也:其色则深红浅紫,花艳美;其态则娇媚柔和,宛转婆娑;而其臭也<香奇><香尼><香力><香孛>,侵人入骨,尤能丽清虚而常存,随风而汩没。此其所以异於众香之销歇者也。   尔乃攀条折荣,弃蕊取英;金盘贮之,玉杵捣成。又恐杂於浊者失其清,滞於形者遗其精;欲袭花气之香;无如朝露之零。盖惟质清故不染其艳丽,而惟性虚乃克受其芳馨。尔乃贮之清壶,取其冽也;置之书案,资其洁也;淡泊无尘,水澄澈也;<香奄><香覃>纟奄绕香萦结也;<香今>々骤至,遇风而初泄也;<旁香><香孛>渐甚,往来而不绝也。斯诚胜於木兰之所坠,与五明之所撷矣。   盖在露也,不为如饴之甘,而为有饣必之香;而在玫瑰也,不为拂地之红,而为著水之素。是香固附露而长生,而露亦缘香而愈著;虽各异其本来,实变化而合於度。岂若兴歌软障,徒致赏於名花;濯立金茎,惟营情於仙露。   若夫居闲无事,密室<香分>ξ,清香徐来,郁郁纷纷,馥如兰佩,<香曷>若檀焚;染指而三日不灭,启盖而一室皆闻;注之砚则馨香满纸,点之茶则齿颊生芬;能不心旷而神怡,气清而意欣也哉!   且夫露降乎天,於五行也属水;玫瑰产乎地,於五才也属木;固聚天地之精华,而合水木之芳馥。故其为气也若隐若见,而其入人也不疾而速。   然非有荀令之香,则玫瑰且羞其臭;苟无叔宝之清,则露亦厌其浊。吾赏其臭之如兰,吾爱其人之如玉!   ●知非集五言诗   【感遇】   髫年爱《诗书》,发愤观四库。读史耻记诵;穷经薄章句。弱冠游四方,慨然识时务。虽未登霄,经纶及时具。岂为夸浮名,兼济本吾素。一朝功业成,高寻赤松去。   南山有元豹,七日无所食。岂不尝饥饿,泽身可华国。文成出深林,万物皆避匿。人生富与贵,忽如空中色。所患少不学,老大兴叹息。挑灯绝韦编,此意竟谁识?   鲲鹏生北溟,一飞可万里。如何待培风,双翼不能起?岂不困泥沙,雁鸿非我拟。欲奋垂天,六月暂相。蜩鸠虽同笑,何足病君子!   黄莺出幽谷,悲鸣求其俦。乔木岂无鸟,振翮自远游。人情久淡薄,谁可结绸缪?一饭且望报,况复同车裘。雷陈既已矣,归来息交游。   秦王求赵璧,厥价十五城。相如上大夫,乃以生死争。宁知在楚时,再献未知名。空山怀至宝,雨泪落纵横。岁寒识松柏,区区何足荣。   右军书之圣,而拂村妪意。大瓠置市井,不如斗筲器。哀哉英雄人,用武苦无地!太宗书御碑,金钱易一字。从来异代宝,多为世所弃。   洪钟所以贵,不叩则不鸣。不叩而自鸣,叩之将无声。夜光无因至,按剑或相轻。奈何炫己长,以取当世名!尚口易招妒,多言乃摇精。不如守吾素,逍遥待连城。   桃李下成蹊,富贵人所欲。何为冥寂士,入山自抱犊。所宝良不同,岂必皆荣禄。曾皙嗜羊枣;公都美粱肉。谁为知味人,千古难相服。人生贵意,安知世所逐!   田畴应州辟,间道行万里。归来致君命,义不戴仇耻。岂尝食其禄,所感在知己。五月被羊裘,见疑延陵子。悠悠何足论,贤者尚如此!安得齐鲍叔,甘心为一死?   琵琶发艳曲,满座皆欢醉。琴瑟扬清操,听者倦欲寐。淫声易悦人,雅音久断坠。律吕有真传,安能取世媚!留待知音人。临弦共一试。   【都中送舍弟南归】   与汝同北来,送汝独南去。可怜滹沱水,不得同时渡。双影自此分,孤舟泊何处?临歧草草别,此情对谁诉?   汝归侍亲侧,吾留依帝城。遥知後夜月,不似此时情。向晚宿野店,征队萧萧鸣。惟有思乡梦,与汝同南行。   相亲复何人?同胞惟予汝。忍见灯前影,南北忽分处。欲泣已无泪;欲立竟何语。不知此时肠,断作几万缕!   【清化镇晚眺书事寄朱松田】   随山西南行,未暮憩客馆。乘暇眺晓色,丛篁互疆畎。   大行翠屏列;淇水玉带展。绿柳夹清渠;春城倚翠。   拥泉溉陇亩,下田变沃衍。雪浪激飞轮;石如雷转。   河曲野径迷,云起暮山断。细雨催人归,然忘近远。   惜君未同游,寄此代书柬。   【磁涧】   际晓发洛阳,亭午出磁涧。水流砂石间,青山夹两岸。   突兀摩霓,一径自中断。诘曲随山行,十步不相见。   入谷天忽小;上坂山复乱。迤逦循水涯,倏忽登天半。   山合疑无路,将近势复变。忽闻重霄中,人声若相唤。   仰见穴处民,午烟起炊爨。群羊如蚤虱,蠕蠕略可辨。   极目欢幽情,登临遂忘倦。更欲凌绝顶,乘风扪河汉。   【州步月】   秋晚碧天净,日暮步高阔。川原旷远目,层吐皎月。   烟消寒潭清,千里镜中澈。水气浮苍雾;山光烂白雪。   下望平沙处,草树疏行列。旅雁空中鸣,素影淡欲灭。   西风吹夜凉,冷冷浸心骨。高谈忘久立,微霜忽已结。   佳期未能还,惆怅不可说。觅径赴归路,苍茫月亦没。   【雪後登州城】   北风敲海冰,万里纷积玉。晓色破馀寒,高城一登瞩。   群峰乱远近;两仪混清浊。川原平若水,依微辨寒木。   石梁拖虬龙;苍崖衣绡。雪岸响冰澌;野水暗通谷。   一樽对寒,清冷荡远目。落笔成短韵,苍茫失五岳。   【拟古】   仗剑出交河,北风寒堕指。白日草中没;黄沙天际起。   丈夫生有为,岂得顾妻子!节旄麾三军;便宜制万里。   感君不相疑,甘心为君死!   【读杜诗】   自从仰大华,天下无奇山。自从俯黄河,九州无洪川。山川无虑万,眼大不足观。大哉少陵诗,上下三千年:建安何足道;王孟宁比肩。韩欧难为後;屈宋难为前。自从有诗来,无公之诗篇。《图畴》垂万古;河汉悬中天。我少未知学,读公诗最先。初不识其妙,但谓言当然。厥後览诸家,琐细不足宣。昵昵儿女语;啾啾虫鸟喧。披之不终卷,兀兀取欲眠。乃知大历後,其诗尽可删。惜後无真赏,徒耳盛名传。掇拾昆仑石,球琳反弃捐。低昂效笑;分裂窃语言。譬如持寻丈,妄量天地宽。黄钟与《郑卫》,所辨宁一弦?悠悠千载来,知音何其难!   【晚春自都门抵易州,秦苞文邀同仰瞻行殿】   乍别嚣尘地,息肩山水州。主人重夙好,胜境相偕游。杨花密雪布;槐影疏流。嵯峨仰行殿,清秀谢雕锼。大行列作屏;易水环为沟。泉声引风雨,石势盘螭虬。奇峰断忽起;密径寻转幽。阴洞雾细,凄凄如深秋。小憩朱栏外,清茗尽数瓯。拟作《上林赋》,愧非相如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