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考 - 第 350 页/共 381 页

杨氏【方】呉越春秋削繁   隋志五卷   佚   皇甫氏【遵】呉越春秋传   隋志十卷   佚   崇文总目初赵为呉越春秋十卷其后有杨方者以所撰为繁又刊削之为五卷遵乃合二家之书考定而注之   乐氏【资】春秋后传   隋志三十一卷【唐志三十卷】   佚   隋志晋著作郎乐资撰   刘知几曰晋著作郎乐资采二史撰为春秋后传其书始于周贞王续前传鲁哀以后至王赧入秦又以秦文王继周终于二世合作三十卷   按初学记引春秋后传文云秦穆公将兄三人囚于内宫又云张孟谈谓赵襄子曰臣闻董安于之在晋阳公宫之垣皆荻蒿又云赧王三十八年秦始作浮桥于河又水经注引后传文云使者郑容入柏谷关至平舒置见华山有素车白马问郑容安之答曰之咸阳过鄗池曰吾华山君使愿托书致鄗池君子之咸阳过鄗池见大梓下有文石取以扣梓当有应者以书与之勿妄发致之得所欲郑容行至鄗池见一梓下果有文石取以欵梓应曰诺郑容如睡觉而见宫阙若王者之居焉谒者出受书入有顷闻语声言祖龙死   刘氏【允济】鲁后春秋   唐志二十卷   佚   唐书刘允济中宗时迁著作佐郎采鲁哀公后十二世接战国为鲁后春秋献之允济尝曰史官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惧此权顾轻哉而班生受金陈寿求米仆乃视之如浮云尔   裴氏【光庭】等续春秋经传   佚   唐书开元中裴光庭拜侍中兼文馆学士又引寿安丞李融拾遗张琪著作司马利宾直文馆撰续春秋经传【约周公旧规依仲尼新例】自战国迄隋【上自周敬王下至有隋】请天子修经光庭作传书久不就   册府元开元二十年三月丁夘奏上   李氏【槩】战国春秋   隋志二十卷   佚   陆氏【贾】楚汉春秋   汉志九篇【隋志九卷】   佚   后汉书汉兴定天下太中大夫陆贾记录时功作楚汉春秋九篇   刘知几曰吕陆二氏各着一书惟次篇章不系时月此乃子书杂记而皆曰春秋   司马贞曰记项氏与汉髙初起及惠文闲事   洪迈曰陆贾书当时事而所言多与史不合   按楚汉春秋顔师古汉书注李善文选注皆引之则唐时尚存又太平御览亦引之则宋初犹未亡也   何氏【英】汉德春秋   十五卷   佚   蜀中著作纪汉何英着英郫人何武弟也与成都杨申俱通经纬   孔氏【衍】汉春秋   唐志十卷   佚   后汉春秋   唐志六卷   佚   汉魏春秋   隋志九卷   佚   胡氏【旦】汉春秋   通志一百卷   佚   汉春秋问答   通志一卷   佚   国史志胡旦汉春秋百卷问答一卷因四百年行事立褒贬以拟春秋淳化五年旦自言愿给借馆吏缮写帝曰褒贬出于胸臆岂得容易流传祥符三年谢泌又为言敕襄州给纸写天圣中献之仁宗称叹迁旦秘书监   郑樵曰问答者旦与门人郄羽问答   宋实录祥符三年十二月襄州言通判司封外郎胡旦撰汉春秋百卷诏给札录进   玉海天圣元年九月十六日中书门下言胡旦先撰汉春秋一百卷久未进入诏令本州递进二年二月癸亥州以旦书上进上称叹之以秘书监致仕命一子为京官初旦上所撰汉春秋一百卷上因问旦著书本末宰臣王钦若曰旦太宗朝进士第一人词学精博尝谓三代之后惟汉得正统因四百年行事立褒贬着此书以拟春秋上称叹故冇是命初旦斵大砚方五六尺既而埋之且刻曰胡旦修汉春秋砚云   梁氏【固】汉春秋   佚   山东通志梁固郓城人字仲坚灏之子尝着汉春秋初以灏荫赐进士出身祥符初擢甲第累官著作郎直史馆   袁氏【】献帝春秋   隋志十卷   佚   司马氏【彪】九州春秋   隋志十卷   佚   晋书彪字绍统髙阳王睦之长子也泰始中为秘书郎转丞作九州春秋以为先王立史官以书时事载善恶以为沮劝撮教世之要也是以春秋不修则仲尼理之关雎既乱则师挚修之前哲岂好烦哉盖不得已故也汉氏中兴讫于建安忠臣义士亦以昭著而时无良史记述烦襍谯周虽已删除然犹未尽安顺以下亡缺者多彪乃讨论众书掇其所闻起于世祖终于孝献编年二百录世十二通综上下旁贯庶事为纪志传凡八十篇   刘知几曰汉氏失驭英雄角力司马彪录其行事为九州春秋州为一篇合为九卷寻其体统亦近代之国语也   中兴书目纪汉末州郡之乱司冀兖青徐荆扬凉幽各一篇彪高阳王睦之长子专精学术泰始中为秘书丞   陈振孙曰晋司马彪绍统撰记汉末州郡之乱凡盗贼僭叛皆记之   刘氏【峻】九州春秋钞   一卷   佚   右见胡元瑞经传防通   凌氏【准】汉后春秋   佚   栁宗元曰凌君宗一着汉后春秋二十余万言浙江通志凌准富阳人官翰林学士   王氏【希圣】续汉春秋   佚   戴表元曰始余考论古今统系于周汉絶续之交三国南北朝五代离合之际未尝不反覆疑之也乃至于今承学之士皆能黜魏远呉尊蜀而进之则以子朱子通鉴纲目之作有以补司马公之未及焉然自朱説大明学者遂谓司马本书为不能出此而訾之者何不谅其创之之难也盖司马公之于系魏也既言之曰吾书起威烈讫后周记事不得不属纪年纪年不得不承旧史故乃传述为文而使观者自详焉非立褒贬之法拨乱反正如春秋然也朱子之纲目进于是矣又不过曰通鉴也目录也举要也补遗也详简之不中也记识之不强也縁本书为之义例焉非断断然自行一书曰我行春秋之事也余读其书而感之昔者夫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其于春秋固鲁史防书而自孟氏以来皆谓夫子作春秋盖当时夫子老矣虽作春秋可以无辞也通鉴之事于鲁史纲目之心俭于春秋而二公敬古尊贤谨重忠恕蔼乎有君子之道矣然而详焉者以使择严焉者以使守生乎百世之下闻乎二公之説其为幸也不既多乎王君希圣与余年相伯仲才敏十倍于余示教所作续汉春秋若干言不特发陈寿之膏肓助凿齿之墨守严辞正气真司马公之忠臣而视朱子又所谓于汤有光者也病困勦瘵之中讽诵并日为之作兴顾辱不鄙见需序引歉缩再三莫知所发独其钝质有于通鉴纲目之书惓惓不能遽释者题梗槩于卷后而归之虽然余于希圣有朋友之义资多闻以蓄德俟余力以学文方愿相以勉焉   孙氏【盛】魏氏春秋   隋志二十卷   佚   刘知几曰魏京兆鱼豢私撰魏畧事止明帝其后孙盛撰魏氏春秋王隐撰蜀记张勃撰呉录异闻闲出又曰孙盛魏晋二阳秋每书年首必云某年春帝   正月夫年既编帝纪而月又列帝名以此而拟春秋所谓貌同而心异也   孙氏【寿】魏阳秋异同   唐志八卷   佚   郑氏【如几】魏春秋   佚   按西呉郑如几撰魏春秋大旨谓商系夏周系商秦系周汉系秦魏系汉晋系魏绵绵系而不絶者谓之统若以魏篡取不使系汉则统其絶矣春秋列国之君虽篡弑而取者皆得承其统圣人不没其实所以着其罪也司马迁作史记畧准春秋至秦项吕氏亦皆列之本纪非予之也法应然也必欲以蜀系汉不知蜀亡系之魏耶系之晋耶莫适攸从矣同时张无垢作书难之如几报书千言书载陈霆两山墨谈董斯张呉兴艺文补   员氏【半千】三国春秋   唐志二十卷   佚   崔氏【良佐】三国春秋   唐志卷亡   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