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考 - 第 105 页/共 381 页

佚   姓谱鈆字和叔婺源人合肥令珙之子为安仁令方岳序曰吾州以经名家者多矣书为最以书名家者加多矣滕为最书自程大昌王大监皆有所论著天下所谓程泰之禹贡圗志王晦叔尚书小传者也至溪斋先生与其弟合肥令君同登晦翁之门学者谓之新安两滕和叔渐涵于二父之渊源披剥于百家之林薮葢自与予别三十有五年矣一日访予崖底出其所著书曰尚书大意者十二万言敎予曰子亦知夫凡书之有大意乎犹之木焉本而非节目也犹之水焉原而非派别也若书之大意则一中而已允执厥中书所以始咸中有庆书所以终以此一字读此一书迎刃解矣予受而读之既请曰以中为书之大意吾未之前闻也子于何有所闻曰予闻之先君子先君子闻之紫阳翁紫阳翁闻之濓洛诸老而予发其秘者也宝祐乙卯重阳日   真氏【德秀】书説精义   三卷   未见   赵希弁曰右西山先生真文忠德秀之説也   魏氏【了翁】尚书要义   宋志二十卷【序説一卷】   存   陈氏【大猷】东斋书传防通   十一卷   佚   尚书集传或问   二卷   存   大猷自序曰大猷既集书传复因同志问难记其去取曲折以为或问其有诸家駮难已尽及所説不载于集传而亦不可遗者并附见之以偹遗忘然率意极言无复涵蓄辨论前辈有犯僭妄因自讼于篇首云   张云章曰大猷东阳人登绍兴二年进士由从仕郎歴六部架阁宋史无传艺文志亦不载此书然颇盛行于宋季今集传不可得见而或问犹存考其所作之防亦犹紫阳四书集注之外别为或问一书也又同时有都昌陈大猷号东斋饶双峯弟子著书传防通仕为黄州军州判官乃陈澔之父与东阳陈氏实为两人学者勿混而一之   按叶文庄菉竹堂书目有陈大猷尚书集传一十四册西亭王孙万卷堂目亦有之其书虽失或尚存人间未知其为东阳陈氏之书与抑都昌陈氏之书与攷鄱阳董氏书纂注列引用姓氏于陈氏书集传特注明东斋字正未可定为东阳陈氏之书而非都昌陈氏所撰也   张氏【孝直】尚书口义   佚   刘氏【钦】书经衍义   佚   闽书钦字子时建安人从蔡沈学以荫补官转朝奉大夫陞殿中侍御史仝知枢密谏院事归隠武夷自号氷壶防人终朝请大夫卒諡忠简   董氏【梦程】尚书训释   佚   江西通志董梦程字万里号介轩得朱子之学于黄勉斋登开禧进士官朝议大夫知钦州   王氏【宗道】书説   六卷   佚   柴氏【元祐】尚书解   佚   洪氏【咨防】尚书注   佚   舒氏【津】尚书解   佚   两浙名贤录舒津字通叟奉化人景定三年进士官太学博士知平江   章氏【元崇】尚书演义   佚   王氏【万】书説   佚   刘氏【甄】青霞尚书集解   宋志二十卷   佚   孙氏【泌】尚书解   宋志五十二卷   佚   潘氏【衡】书説   未见   康氏【圣任】尚书解   未见   张氏【震】尚书小传   未见   董鼎曰震字真父   姜氏【如晦】尚书小传   未见   董鼎曰如晦字弥明号月谿   史氏【仲午】书説   未见   董鼎曰仲午字正父   史氏【渐】书説   未见   董鼎曰渐字鸿渐   刘氏【】横舟尚书讲业   佚   董鼎曰字子有   杨氏【明复】尚书畅防   佚   谢铎曰尚书畅防杨明复着今亡   康氏【伯成】书传   宋志一卷   佚   杨氏【炎正】书辨   一卷   佚   徐氏【寀】尚书申义   五十八卷   佚   熊氏【子真】山斋书解   十三卷   佚   呉氏【时可】樵坡书説   六卷   佚   姚氏【三锡】书钞   佚   按三锡余干人刘克庄后村集有读书钞诗   程氏【穆】尚书约义   佚   徽州府志休宁人著书约义仓使王伯大序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