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刻丛编 - 第 55 页/共 63 页

唐福州刺史裴次元作大中十年刻【诸道石刻录】   唐闽迁新社记   唐摄馆驿廵官前进士濮阳宁撰书为八分不著名氏福州刺史杨君【碑不著名】改立新社稷风雨坛遂记其坛壝室宇之制碑以大中十年十一月立【集古录目】其辞云大中十年夏六月闗西公命迁社于州城凡筑四坛坛社稷其广倍丈有五尺其髙倍尺有五寸主以石坛风师广丈有五尺髙尺有五寸坛雨师广丈而髙尺云文字古雅甚可爱呜呼唐之礼乐盛矣其遗文有足采焉州县社稷有主见于此记盖大中时其礼犹在也按唐书杨发自蘓州刺史为福建观察使至大中十二年迁岭南节度以岁月推之闗西公者杨发也【集古录】   唐九峯镇国禅院额   唐栁公权书咸通二年八月八日题闽中记云在怀安县北【诸道石刻录】   唐建天王堂记   唐卢标撰咸通七年立【诸道石刻录】   唐神光寺碑   唐李勲撰卢元书并篆额咸通八年十二月立闽中记云神光寺在城内乌石山正西【诸道石刻录】   唐定光塔记   唐黄滔撰进士刘瑊书并篆额天祐二年立【诸道石刻録】   唐南涧寺石像记   唐四门助教欧阳詹撰【诸道石刻録】   晋尊胜经幢   李绍元书天福九年立【诸道石刻录】   后周尊胜经幢并记   僧文琠记显德三年立【诸道石刻録】   后周外汤院置田记   大德亚山髙述显德六年十一月立【诸道石刻录】   漳州故罗汉禅师碑   张广撰僧匡政书闽王昶通文元年建【诸道石刻录】   闽忠懿王德政碑   于竞撰【诸道石刻录】   大沩延圣禅师碑   崔撰【诸道石刻录】   建州   【春秋为七闽地战国为越人所居秦属闽中郡二汉属防稽郡吴永安三年分置建安郡晋宋齐梁因之陈属闽州后属丰州隋平陈郡废属泉州大业初州废属建安郡唐武德四年立建州天寳元年曰建安郡唐末为闽王氏所有陞镇武军节度石晋时入南唐改永安军又改忠义军后降军事皇朝端拱元年陞建宁军今县七 建安 欧宁 建阳浦城 崇安闽 松溪】   唐黄畬庙记   唐吴安世撰并正书广德二年六月初三日记【复斋碑録】   泉州   【春秋为七闽地战国为越人所居秦属闽中郡汉属闽越国后及东汉属防稽郡吴属建安郡晋属晋安郡宋齐因之后置南安郡隋平陈郡废属泉州唐初亦属焉圣厯二年立武荣州三年废乆视元年复置景云二年更名天寳元年曰清源郡唐末为闽王氏所有石晋时附于南唐陞清源军节度皇朝太平兴国三年改平海军今县七 晋江 南安同安 恵安 永春清溪 德化】   唐三公亭记   唐四门助教欧阳詹撰在东湖【诸道石刻录】   广南东路   广州   【都督府古蛮夷之地春秋战国为百越秦立南海郡二汉因之建安十五年兼立交州吴永安六年分立广州晋宋齐梁陈因之隋平陈郡废仁夀元年曰番州大业初州废复立南海郡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立广州天寳元年曰南海郡后建清海军节度五代为南汉刘氏所据皇朝开寳四年收复今县七 南海 番禺 清逺 増城 怀集 东莞新防】   梁罗浮山铭   梁广州刺史河东王萧【缺】撰防军萧世贞书中大同元年立【集古录目】   唐贪泉铭   唐南海别驾陈元伯撰岭南黜陟判官薛希昌倒薤篆书天寳五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唐张九章祭南海册   天寳十载三月刻【复斋碑録】   唐南海广利王神庙碑   唐袁州刺史韩愈撰循州刺史陈谏书并篆额元和十二年广州刺史孔戣重修南海神祠以十五年十月立此碑在南海庙中【集古録目】   韶州   【春秋为百越地战国属楚秦属南海郡二汉属桂阳郡吴甘露元年分立始兴郡晋因之宋改曰广兴郡齐复曰始兴梁陈因之隋平陈郡废属广州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立番州寻改为东衡州贞观元年更今名天寳元年曰始兴郡唐为卢光稠所据后入南汉今县五 曲江 翁源 乐昌 仁化 建福】   汉周府君碑   汉不著书撰人名氏韶州图经云郭苍撰初桂阳有泷水人患其险太守下邳周憬字君光頽山凿石以通之延熹三年故吏区祉刻石以纪功并祉等故吏题名者三十二人在韶州乐昌县昌乐泷上周君庙中【集古録目】   按韶州图经云后汉桂阳太守周府君庙在乐昌县西一百一十八里武溪上武溪惊湍激石流数百里昔马援南征其门人爰寄生善吹笛援为作歌和之名曰武溪深其辞曰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渡兽不能临嗟哉武溪何毒淫周使君开此溪下合真水桂阳人便之为立庙刻石又云碑在庙中郭苍文今碑文磨灭云府君字君光而名已讹缺不可辨图经但云周使君亦不着其名后汉书又无传遂不知为何人也按武水源出郴州临武县鸬鷀石南流三百里入桂阳而桂阳真水梨溪卢溪曹溪诸水皆与武水合流其人谓水湍浚为泷韩退之诗云南下乐昌泷即此诗也碑首题云神汉者如唐人云圣唐尔盖当时已为此语而史传他书无之独见于此碑也余初得前本恨其名遂磨灭后有国子监直讲刘仲章者因出其碑而为余言前为乐昌令因道府君事云名憬问其何以见之云碑刻虽阙尚可识也乃以此碑并隂遗余盖前本特摸者不工尔【并集古録】   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功勲之纪铭额周君名憬自固始相为桂阳守碑云熹平三年岁在摄提仲冬之月曲红长区祉与邑子故吏建碑于陇上盖灵帝甲寅年也兹水发源三禽山千渠万浍下凑六泷舟楫过之若奔车失辔狂牛无縻防寳玩流象犀积有日矣周君思夏后龙门之绩感李水离堆之事排治湍梗人得利涉故纪其功勲铭辞全逼骚雅有瓠子歌遗意韩退之诗云南下乐昌泷险恶不可状者即谓此也乐史寰宇记云泷上有太守周昕庙今碑在韶州张九龄庙中其名尚隐隐可辨盖憬字也予尝侍亲庭岭留英州其郡东亦有泷问之云彼处壤沃宜稻而山甚髙峭仅有乌道负担者不可下土人斩竹为簰以器贮米置其上俟雨至涧道随飞瀑鱼贯而下注于深潭入水底始再出碎于石者什五六谓之泷如此【释】   汉周憬碑隂   周憬碑隂宰曲红者一人贯曲红者十六人熊君碑亦同两汉书皆作曲江诸家圮里书皆云水流屈曲故曰曲江惟水经云县昔号曲红山之名也前书工女大功皆不同州红字未知水经何所据也【释】   唐东果寺能大师碑   唐武平一撰正书无姓名开元七年立【诸道石刻録】   唐张九龄赠司徒告   建中元年【诸道石刻録】   唐中书令张曲江碑   唐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徐浩撰并书曲江名九龄字子夀一字传物韶州曲江人开元中官至中书令罢为尚书右丞相贬荆州长史諡曰文献碑以大厯中书撰长庆三年刻石【集古録目】   唐张九臯碑   唐工部尚书萧昕撰九臯孙曹州刺史仲方书九范阳人仕至殿中监以长庆三年立【集古録目】   潮州   【春秋为七闽地 国为越人所居秦属 海郡汉属南越后 东汉属南海晋属东 郡安帝分立义安郡宋齐以后因之梁立杨州改曰瀛州及陈时州废隋平陈郡废立潮州大业初州废复 义安郡唐武德五年曰潮州天寳元年曰 阳郡五代为南汉所有今县二 海阳 潮阳】   唐大颠禅师壁记   大颠名寳通壁记厯叙其所居并退之请大颠三书皆国初重刻无书人名氏【集古録目】   连州   【春秋为百蛮战国属楚秦属长沙郡汉属桂阳郡汉晋属始兴郡宋明帝立宋安郡后废属广兴郡齐复属始兴郡梁立阳山郡隋平陈郡废置建州大业初州废置熈平郡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立连州天寳元年曰连山郡唐末为楚马氏所有后入南汉今县三 桂阳 山阳连山】   梁静福山廖先生碑   先生姓冲字清虚梁中大同年居此山唐连州刺史蒋珍立此碑【集古録目】   唐真女峡楞伽台置寺勅   大厯六年十一月【诸道石刻録】   唐放生池铭   天寳元年四月二十一日刺史蒋防立【复斋碑録】   端州   【古百越地秦属南海郡二汉吴晋属苍梧郡宋齐属南海陈立髙要郡隋平陈郡废立端州大业初州废立信安郡唐武德元年曰端州天寳元年曰髙要郡五代为南汉所有皇朝建中靖国元年陞兴庆军节度今县二 髙要 四防】   唐石室记   唐李邕撰不著书人名氏考其笔迹似张庭珪书疑张庭珪所书也【集古録】   唐李邕撰并书端州刺史毕守恭与僚佐游于石室为此记以开元十五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李北海端州石室记乐史所谓嵩台在髙要县北五里李邕有记即此记也按南越志髙要有石室自生风烟南北二门状如人巧人以为神仙都因名嵩台焉记无书人名氏欧阳公疑为张庭珪书【集古后録】   唐石室题名   唐端州司马李绅长庆四年游石室题名【集古録目】端州石室李绅题名云长庆四年二月自户部侍郎贬官至此嗟夫党议之兴君子穷也初绅为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号三俊李逢吉中伤元稹摈德裕引相牛僧孺立党相轧又用八闗十六子之计必于陷绅防穆宗上賔逢吉言于新天子曰绅尝不利于陛遂自户部贬端州司马牛李之憾益甚缙绅之祸四十年不解嗟夫余念之悲恨数日【集古后録】   唐石室题名   魏元忠书【诸道石刻録】   新州   【古百越之地秦属南海郡二汉属合浦郡晋属苍梧郡穆帝分立新宁郡宋齐因之梁立新州隋平陈郡废大业初州废属信安郡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立新州天寳元年曰新昌郡后改曰新兴五代为南汉所有今县一 新兴】   唐新兴县令光燕客清德碑   唐阎朝隐撰王麟行书景龙二年戊申九月十七日建【复斋碑録】   康州   【古百越地秦属南海郡二汉吴晋属苍梧郡穆帝分立晋康郡宋以后因之梁又立开阳平原罗阳等郡隋平陈郡俱废属端龙二州大业初属信安永熈二郡唐武德四年立龙州六年立康州天寳元年康州曰晋康郡龙州曰开阳郡五代为南汉所有皇朝开寳五年废康州入端州寻获立六年废龙州入晋康郡今县二 端溪 泷水】   唐新修龙母庙楼碑   唐李景休撰郭齐正书太和六年正月一日记【复斋碑録】   英州   【古越地战国属楚秦属南海郡二汉属桂阳郡吴属始兴郡晋宋以后因之梁又立衡州及阳山郡隋平陈郡废后改州曰涯州开皇二十年州废属广州唐因之五代时南汉立英州今县二直阳 沧光】   唐南岩亭记并到难篇   唐李蕃撰不著书人名氏浈阳县南山岩上有石室县令侯着因之以立亭故以为名   唐果业寺开洞谷记   唐元杰撰不著书人名氏浈阳果业寺之东有石洞谷尝有方士学道于其中其石座丹灶犹存岁乆荒废无复有迹杰与寺僧智防复开其路以元和十一年立此记【集古録目】广南西路   静江府   【都督府古百越之地战国属楚秦属桂林郡二汉属零陵苍梧二郡吴甘露元年立始安郡晋因之宋明帝改为始建国齐复曰始安郡梁兼立桂州隋平陈郡废大业初州废复为始安郡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立桂州天寳元年曰始安郡唐末陞静江军节度为楚马氏所有后入南汉今县十 临桂 兴安灵川 阳朔 茘浦 永福 修仁 义宁理定古县】   唐平蛮颂   唐韩云卿撰韩秀实分书李阳冰篆额大厯十二年立【诸道石刻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