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 239 页/共 273 页

△《静惕堂诗集》四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曹溶撰。溶有《崇祯五十宰相传》,已著录。溶记诵淹博,诗文亦富,然其集初无定本,篇帙多寡不一,有作三十卷者,有作正集八卷,续集三卷者,皆不知何人所编。此本为雍正乙巳刊行,凡古今体诗几四千首,乃其外孙朱丕戭所裒辑,溶生平吟咏,盖具在於是矣。 △《粤游草》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曹溶撰。是集,乃其顺治丙申、丁酉,官广东时所作。凡古体三十首,近体二百八十一首,已编入《静惕堂集》中,此乃其初出别行之本。 △《橘洲诗集》六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范士楫撰。士楫字箕生,定兴人。前明崇祯丁丑进士,入国朝,官至吏部郎中。是集,皆其顺治乙酉以后之作,其诗尚染明季伪体。卷首《自序》一篇,故为奥涩,亦当时习气也。 △《犀崖文集》二十五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易学实撰。学实字去浮,雩都人,前明崇祯己卯举人。是集,学实所自编,其文一往有骏气,而微伤於剽。 △《云湖堂集》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易学实撰。是编乃其诗集,第一卷曰《湖山诗》,二卷曰《北征诗》,三卷曰《南归诗》,四卷曰《寓情诗》,五卷曰《赠怀诗》,六卷曰《离忧诗》,皆入国朝以后作也。 △《且园近集》四卷、《且园近诗》五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国朝王岱撰。岱字山长,湘潭人。前明崇祯己卯举人,入国朝,官随州学正;康熙己未,尝荐举博学鸿词。其杂文题曰《近集》,盖以别於《近诗》,然集非文之专名,古例具存,分隶殊未允也。《近诗》之末,有《楚书侄编校且园集竣》一首,则两编皆岱所自定。其名“且园”者,《近集》中有《且园记》,称康熙丙午七月,就随州任,黉宫有隙地,宅而园之曰“且园”,故以名其集云。 △《了葊文集》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岱撰。是集九卷,皆杂文;第八卷则全录募疏,殊失删汰,其文雅俗相参,而好为诟詈之词,犹明末门户之馀习。 △《内省斋文集》三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汤来贺撰。来贺字佐平,改字念平,号惕菴,南丰人。前明崇祯庚辰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佥事;明亡归里,主白鹿书院讲席以终。其文多以砥砺薄俗,警劝愚蒙,故词多质朴,务求尽意而后止。江右之俗,无不尊其乡先生。而来贺论王彦章为忠於贼,不可为死节,独深斥欧阳修《新五代史》之非。则为明季降闯诸人而发,所谓有为而言之者也。 △《古处堂集》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高尔俨撰。尔俨字岱舆,静海人。前明崇祯庚辰进士,授编修;入国朝,官至大学士,谥文端。是集,大抵应酬之作,亦尚沿明季之馀习。 △《沚亭文集》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孙廷铨撰。廷铨有《南征纪略》,已著录。是集为其门人慕天颜所编。 国初景运光明,人才蔚起,廷铨文笔虽未能与一时作者抗衡,而平正通达,究无纤仄噍杀之音,盖时会之盛为之也。 △《薪斋集》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吕阳撰。阳字全五,无锡人。前明崇祯庚辰进士,入国朝,官至浙江布政司参议。是集凡诗一卷,文六卷,歌行、赋、诗馀,又为一卷。 △《读史亭诗集》十六卷、《文集》二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彭而述撰。而述字禹峰,邓州人。前明崇祯庚辰进士,授阳曲县知县;入国朝,官至贵州巡抚,终於云南布政使。而述久历边陲,所为诗文,皆雄奇峭拔,不受前人羁勒,而不免才多之患。朱彝尊《序》,谓其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不尽无,斯评当矣。 △《道山堂前集》四卷、《后集》七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陈轼撰。轼字静机,侯官人。前明崇祯庚辰进士,入国朝,官至广西苍梧道。是编前集文一卷,诗三卷,诗馀附之。后集文二卷,诗三卷,诗馀二卷。 轼诗文皆清婉和雅,特未深厚,七言古体,亦多未谐音节,盖非其所长。 △《山围堂集》二十三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郑宗圭撰。宗圭字圭甫,号瞻亭,前明崇祯壬午举人;入国朝,官乌程县知县。是集,前十卷皆史论,自“春秋”迄於元代,名曰《读史卮言》。十一卷至十七卷皆诗,十八卷至二十卷为序记,二十一卷、二十二卷为《续读史卮言》,乃专论明代君臣,二十三卷为杂著,亦史论之馀也。宗圭留心史学,其褒讥颇平允,无《读史管见》诸书,好为诋诃吹索之弊;至论明事,仍载建文出亡诸语,则野史传疑,尚未经订定故耳。 △《石云居士集》十五卷、《诗》七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陈名夏撰。名夏字百史,溧阳人。前明崇祯癸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国朝,官至大学士,缘事伏诛。此集卷首有名夏顺治三年《自序》,而集中《贺成青毡冢宰序》,称顺治九年,则集成之后,又有所增续矣。集中祭其师项煜文,历称煜之智与煜之忠,又云吾师不死於雠,而死於贼,殊乖公论。厥后归命国朝,弃瑕录用,复以怙权罹法。御制《人臣警心录》即为名夏所作,至今为鉴。其立身盖不足称,特以当时著作,商榷典制,足资考核,故遗集流布,尚在人间。今亦姑存其目,而并辨其颠倒是非之失,俾来者无惑焉。 △《栖云阁诗》十六卷、《拾遗》三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高珩撰。珩字葱佩,号念东,晚号“紫霞道人”。前明崇祯癸未进士;入国朝,官至刑部侍郎。王士祯《居易录》,称其生平撰著,不减万篇。是集,为赵执信所编;又《拾遗》三卷,则宋弼所辑。其诗多率意而成,故往往近元、白《长庆集》体。 △《栖云阁诗略》(无卷数,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国朝高珩撰。此集犹抄写之本,以各体编次,不分卷数,题曰男之骃、之驹同校阅,盖未刻全集以前,其家录存之稿也。 △《诚正斋集》八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上官鉝撰。鉝字三立,号松石,翼城人。前明崇祯癸未进士,入国朝,官至副都御史,终於太常寺卿。是集,自一卷至五卷之前半为杂文,五卷后半至六卷皆诗,七卷以后又皆文,且第六卷诗集未完,又杂以对联,其编次殊为无法。其诗文惟意所如,不可绳以格律。 △《青箱堂文集》三十三卷、《诗集》三十三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王崇简撰。崇简有《冬夜笺记》,已著录。崇简练习掌故,为礼官,尝议移祀北岳於浑源州,今其疏具在集中。然其文类皆平近流易,徐乾学《序》,谓其卮词谰语,无非仁义道德,殆不免於微词。诗集以编年为次,始於天启丙寅,迄於国朝康熙戊午,盖莱阳宋琬所删定也。 △《东村集》十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呈祥撰。呈祥字其旋,一字吉津,号木斋,霑化人。前明崇祯癸未进士,改庶吉士;入国朝,官至詹事府少詹事。是编,诗文各五卷,诗分十集,曰《邸中稿》,《使程自删》、《木斋诗稿》、《游中山草》、《唐城草》、《秋寻草》、《南游诗》、《纪行诗》、《秋游诗》、《东村诗》,集前各有小序,查慎行《序》,称其与李攀龙、王士祯,前后鼎足,今观所作,慎行非定评也。 △《蕉林诗集》(无卷数,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梁清标撰。清标字玉立,清苑人。前明崇祯癸未进士,改庶吉士;入国朝,官至保和殿大学士。所著诗稿,各以古近体为分,不列卷次,其诗作於明季者,多感概讽刺之言,及入本朝以后,则沨沨乎舂容之音矣。 △《东谷集》三十四卷、《归庸集》四卷、《桑榆集》三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白允谦撰。允谦有《学言》,已著录。此集为其子方鸿等所编刊,自顺治十八年辛丑,作於致仕以前者,曰《东谷集》,共“诗”正、续二十二卷,“文”正、续十二卷;自康熙元年壬寅至丁未作於致仕之后者,曰《归庸集》,共诗文四卷。自戊申至壬子,晚年所作者,曰《桑榆集》,共诗文三卷。允谦刻意讲学,故所作直抒胸臆,不以文字求工也。 △《陈士业全集》十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陈宏绪撰。宏绪有《江城名迹录》,已著录。是编凡分六种,曰《石庄初集》六卷,《寒崖近稿》二卷,《敦宿堂留稿》二卷,《鸿桷集》二卷,《鸿桷续集》二卷,《恒山存稿》二卷。《石庄集》断自甲申以前,馀集多甲申以后之作。 △《九山游草》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确撰。确有《平寇志》,已著录。是编皆其纪游之作。九山者,雅山、苦竹山、汤山、观山、龙湫山、晕顶山、高冠山、益山、独山也。皆在当湖海滨,确随所游历,各纪以诗,汇为此编。 △《梅花百咏》一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国朝李确撰。是编,乃确甲申以后遁迹龙湫山中,一月间咏梅花七律百首。 《自序》谓:“寄一枝於山中,有同枯树,感三生於石上,恍睹残魂。”大抵以愁苦之词寄意,然咏梅本为尘劫,衍至百首,尤难为工。宋张洽、元冯子振,皆有是作,而皆不免利钝互见,则亦不必好为苟难矣。 △《二槐草存》(无卷数,两淮盐政采进本) 国朝王翃撰。翃字介人,嘉兴人。王晫《今世说》尝记其还妾一事,称为厚德;又称其少失学,《论》、《孟》不卒读,识字而已,弱冠偶览《琵琶记》,欣然会意,曰此无难,吾亦能之,即据案,唔唔学填词,竟合调。自后学不稍懈,工词曲,又进攻诗。然贫日甚,抱膝苦吟,落落不问家人产云云。则亦姚士粦之流矣,天、崇之间,诗归盛行,人沿竟陵流派,翃毅然独尚唐音,尝以“前路夕阳外,行人春草中”句,为陈子龙所赏。殁后无子,遗稿多佚,是本乃朱彝尊所选定者也。 △《直木堂诗集》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释本昼撰。本昼字天岳,号寒泉子,居绍兴平阳寺。此集乃其晚年所著,凡诗四百馀首,其诗不作禅语,绝无僧家蔬筍气。故李邺嗣《序》曰:“非有人作序,几不知为曲录座上人也。”馀姚黄宗羲,称其五律上入王、孟之室,次不落犬复以下,则似稍过矣。 △《南耕草堂诗稿》(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曹亮武撰。亮武字渭公,号南耕,宜兴人。其填词有名於时,诗不多见。 此集乃其读书庐山时所作,凡一百八首,题曰第二集;后又附以《甲子岁诗》十八首,题曰第三集;盖残阙不完之稿也。集中有谢文德翼作《诗序诗》,而集首只有蒋超、陈维崧“二序”,德翼《序》,当在第一集内,今佚之也。 △《南雷文定》十一卷、《文约》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宗羲撰。宗羲有《周易象数论》,已著录。其所作古文,旧有《南雷文案》、《吾悔》、《撰杖》、《吾山》等集,晚年手自删削,名曰《文定》,后更刊存四卷,故名曰《文约》云。 △《紫峰集》十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杜越撰。越字君异,号紫峰,容城人。前明诸生,康熙己未,荐举博学鸿词,以老疾,未及赴试而罢。是集,乃其门人杨湛等所编,凡诗四卷,诗馀附焉,杂文共十卷。越受业於定兴鹿善继,平生惟以砥砺行谊,讲明道学为事,故乡里推为耆宿,而文章则非所长。湛等所编,既多录应酬代笔之作,又不甚谙体例,其杂录中有《龙王庙募缘》一篇,乃七言古诗,而编於文中,其所作祠联、壁联、书斋联,一一备载,尤为冗杂。《玉山雅集》载联额,别自有义,非此之谓也。 △《白茅堂集》四十六卷(湖北巡抚采进本) 国朝顾景星撰。景星有《黄公说字》,已著录。景星著述甚富。初有《童子集》三卷,《愿学集》八卷,《书目》十卷,皆崇祯壬午以前作,明末毁於寇。 《顾氏列传》十五卷,《阮嗣宗咏怀诗注》二卷,《李长吉诗注》四卷,《读史集论》九卷,《贉池录》一百十八卷,《南渡集》、《来耕集》共七十三卷,皆崇祯癸未以后作;康熙丙午毁於火,仅《南渡》、《来耕》二集,存十之三四,乙酉、丙戌之间,又有《登楼集》、《避地泖淀集》亦皆散佚。是集,为其子畅所辑,而其子昌编次音释之。凡赋骚一卷,乐府一卷,诗二十二卷,文二十卷。 景星记诵淹博,才气尤纵横不羁,诗文雄赡,亦一时之霸才;而细大不捐,榛楛勿翦,其后人收拾遗稿,又不甚别裁,傅毅之不能自休,陆机之才多为患,殆俱有焉。 △《溉堂前集》九卷、《续集》六卷、《后集》六卷、《诗馀》二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孙枝蔚撰。枝蔚字豹人,三原人。康熙己未,举博学宏词,以老病不能入试,授中书舍人,罢归。枝蔚於甲申闯贼乱时,曾结里中少年杀贼,失足堕土坎中,幸不死。后至广陵学贾,三置千金,既而僦居董相祠,扃户读书,刻意为歌诗。此集题曰《溉堂》,即所僦居处也。前集十卷,各以体分,续集六卷,则起康熙丙午止戊午;后集六卷,起己未还山以后迄丙寅。皆编年为次。诗馀则以“小令”、“中调”为一卷。“长调”为一卷,枝蔚在当时名甚重,然诗本秦声,多激壮之词。大抵如昔人评苏轼词,如“铜将军、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也。 △《五公山人集》十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王馀祐撰。馀祐本姓宓,先世为王氏,后因不复改,字申之,一字介祺,直隶新城人。明末避乱易州五公山,因号“五公山人”。后流寓献县,子孙遂为献县人。馀祐在前明为诸生,受知於桐城左光斗,故喜谈气节。其学则出自容城孙奇逢、定兴杜越,以砥砺品行,讲求经济为主,故立身孤介刻苦,有古独行之风;然恒以谈兵说剑为事,又精於技击,喜通任侠,不甚循儒者绳墨。其诗文亦皆不入格,考证尤疏。如谓西洋呼“月”为“老瓦”,杜诗“莫笑田家老瓦盆”,即月盆也;如月琴、月台之类取其形似,按欧逻巴人,至明万历间利玛窦,始入中国,杜甫何自识其译语?又谓古诗“为乐当及时,焉能待来滋。”“滋”为草名,又名“繁缕”易於滋长,即藤也。按古诗本作“来兹”,字本《吕氏春秋》,“今兹”、“来兹”,犹“今年”、“明年”,高诱注甚明。馀祐殆见误本古诗,“兹”字加水,因生曲说。又题《鸂水亭印薮》,称本《说文正讹》、《玉篇》诸书,周伯琦《六书正讹》,论虽偏僻,犹是篆体,顾野王、孙强之《玉篇》则全是隶书,何与摹印之事,亦太不详检矣。 △《二曲集》二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容撰。容有《四书反身录》,已著录。集为门人王心敬所编,每卷分标篇目,曰《悔过自新说》,曰《学髓》,曰《两庠汇语》,曰《靖江语要》,曰《锡山语要》,曰《传心录》,曰《体用全学》,曰《读书次第》,曰《东行述》、曰《南行述》,曰《东林书院会语》,曰《匡时要务》,曰《关中书院会约》,曰《盩厔答问》,曰《富平答问》,曰《观感录》,皆其讲学教授之语,或出自著,或门弟子所辑,凡十六种,本各自为书,故卷前间录原“序”。其第十六至二十二卷,则容所著杂文也。二十三卷以下,曰《襄城记异》,乃容父可从,明末从汪乔年击流寇战殁,容建祠襄城,有闻鬼语之事,各作诗文记之,而刘宗泗裒辑成帙者。曰《义林记》,则记容招魂葬父事,亦宗泗所辑。曰《李氏家乘》、曰《贤母祠记》,则皆为可从及容母彭氏所作传记、诗文,而《富平惠靇嗣汇》次之,刊集时并以编入。盖用宋人附录之例,然卷帙繁重,而无关容之著作,殊为疣赘。 △《聪山集》十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申涵光撰。涵光字孚孟,亦作符孟,又曰孟和,复自号曰凫盟,取与“符孟”字音近也。永年人,明太仆寺丞佳允之子,顺治中恩贡生。是编,首列年谱、传志一卷,次文三卷,诗八卷,附《荆园小语》一卷,《荆园进语》一卷,皆所作语录也。 △《蒿菴集》三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 国朝张尔岐撰。尔岐有《周易说略》,已著录。是集尔岐所自定,凡杂文七十篇,大抵才锋骏利,纵横曼衍,多似苏轼,而持论不免驳杂。盖尔岐之专门名家,究在郑氏学也。 △《云龛遗稿》一卷(编修郑际唐家藏本) 国朝梁春晖撰。春晖字时皇,号淑三,福建长乐人。考《淳熙三山志》,云龛山即龙龛山,在长乐县南千溪潭上,有归云洞、望海亭、香炉峰诸胜。春晖晚年卜居其地,以吟咏自娱,故以名集。此本乃雍正癸卯其孙澄漪所录,末有澄漪《跋》,称初名《云龛吟稿》,尝谋鋟版而力未逮。藏弆既久,不幸为虫鼠所戕,剥蚀断烂,至不可读,细加检录,得其首尾完具者,仅十之一二,裒为一卷,颜曰《云龛遗稿》云。 △《茂绿轩集》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顾梦游撰。梦游字与治,江宁人。前明诸生,曹学佺刻《十二代诗选》,尝录其诗,题曰《偶存稿》。至顺治庚子,梦游既卒,施闰章又广为收辑,合学佺所刻,得五百四十二篇,删其什二,定为此本。梦游与葛一龙、邢昉诸人相倡和,诗格皆近中晚。闰章《序》,称昉诗学胜才,梦游诗才胜学,亦二人之定评也。 △《苎菴二集》十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国朝吴懋谦撰。懋谦字六益,松江人。早从陈子龙、李雯诸人游,故力追七子之派,称诗多以汉、魏、盛唐为宗,然时有蹶张之失。 △《水田居士文集》五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贺贻孙撰。贻孙有《诗触》,已著录。是集有文无诗,所作皆跌宕自喜,其《与艾千子书》云:“文章贵有妙悟,而能悟者,必於古人文集之外,别有自得。”是虽针砭东乡之言,而贻孙所以自命者,亦大略可见。特一气挥写,过於雄快,亦不免於太尽之患也。 △《闇修斋稿》一卷(湖北巡抚采进本) 国朝萧企昭撰。企昭有《性理谱》,已著录。是集凡文三十二篇,前有其兄广昭《序》,述企昭始末甚详。企昭为学之梗概,则见於《与熊赐履书》中,盖无所师承,而笃志自立之士也。然企昭虽尊法朱子,排斥王氏,而心平气和,无明人喧閧之习。故与赐履书中,有某平昔讲学,不欲立门户,肆口耳之语。其《东林要录序》曰:“当其始也,出於士大夫意见之相岐,声名之相夺,而其后也,与国家之大命随之。”其《同时尚论录书》后曰:“当日东林、魏珰之门户,牢结而不可破,一胜一败,正不敌邪,遂至杀戮忠良,剥削元气,感召灾祲,酝酿盗贼,虽食小人之肉,而寝其皮,宁足以纾其恨哉。然而小人不足责也,彼所称为君子者,持意见,快恩雠,以和衷易处之事,为谇语相加之行,激而生端,祸贻於国,又安得尽归罪於小人乎?”均可谓平心之论,至其文章,则不及汪琬诸人之深厚。观所著《性理谱》中《论读书》之《序》,称始於小学、“四书”、“五经”;而《性理大全》、《二程遗书》、《朱子文集》、《语类》、《鲁斋遗书》、《薛氏读书录》、《胡氏居业录》、《高子遗书》次之;《西山大学衍义》又次之;《通鉴纲目》、《十七史详节》、《吾学编》又次之,韩文、欧文、陶诗、杜诗,文章正宗,及宋金华《归震川文集》又次之。则其学问根柢可见矣。 △《藕湾全集》二十九卷(湖北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仁熙撰。仁熙有《雪堂墨品》,已著录。其诗凡初集十卷,二集十卷,馀九卷则文集也。初集作於前明,身经离乱,多悲苦之音,大旨宗尚北地、太仓、历下诸人,未脱摹仿之迹。其论诗,谓时弊虽深,慎勿相救,公安救历下,至於佻;竟陵救公安,陷於孱。其《与王昊庐论文书》,谓归太仆之文秀善而衷於宋氏之理,秀善则易柔,衷於宋氏则理信而诎於气。又谓琅琊、历下,与毗陵、归安,两家角立,毗陵、归安之流,几欲驾琅琊、历下而上之。然徒以其秀善婉媚,沓迤千里,白苇平畴者,又安能服琅琊诸君子,制作诸大篇哉?观其持论,可知其生平宗旨矣。 △《芝在堂集》十五卷(湖北巡抚采进本) 国朝刘醇骥撰。醇骥有《古本大学解》,已著录。是集凡诗六卷,杂文九卷。 其《自序》云:“奉嘉、隆间二三名人集,要去其袭迹,以近古为是,不能作宋、元下廉纤支折语。”又作《锺惺、谭元春传》,谓学王、李未至,袭风格,备铿锵,犹俟诸三馀,俭儒苦古帙浩繁,便援公安、竟陵,而以其窍鸣也。观其所论,可知其所宗法矣。 △《织斋集钞》八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焕章撰。焕章字象先,号织斋,山东乐安人。前明诸生,后弃举子业,专肆力於诗文古词,所著有《龙湾集》、《无学堂集》、《老树村集》,凡百馀万言,后合诸集而刊削之,定为此本。其文跌宕排奡,气机颇壮,而汪洋纵放,未免一泻无馀。至於明季忠烈诸臣,多为立传,其表微阐幽,亦可谓留意史学,然所载不能一一审核。如周遇吉妻《周夫人传》,载李自成攻宁武,遇吉数大败之,追战陷重围,马蹶,公拔佩刀自杀,夫人贯重铠陷阵,连斩贼骁将,及闻遇吉死,亦自杀云云。案《明史》遇吉巷战被执,为贼丛射而死,实非自杀。其妻刘氏素勇健,率妇女数十人据山巅公廨,登屋而射贼,贼不敢逼,纵火焚之,阖家尽死。亦与焕章所载陷阵及自杀事不合;且佚其姓,但称周夫人,盖草莽传闻之词,随笔纪录,未足据为定论也。 △《谢程山集》十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谢文洊撰。文洊有《学庸切己录》,已著录。是集,初只《日录》三卷,《讲易义》三卷,《书》三卷,乃其门人甘京、黄采所编,乾隆乙丑文洊元孙鸣谦又收合杂文遗稿,与新城涂登、陈道编为此本。甘京《序》称,其早习举子业,为诸生,年二十,学禅有所得,三十后始宗儒,越四十,始一以程、朱为宗,年六十七而卒。将卒,自作《墓志》曰:《大学》、《中庸》、《切己录》凡八九易稿始定,窃欲折衷先儒,期足以启发来学,自订所体验者《日录》三卷,易堂诸友节行文章为海内所重,某不自量,亦欲学其诗文,才短终不能就,而己学亦遂旁泄云云。盖文洊生平以讲学为主,文章则其馀事耳。 △《燕峰文钞》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费密撰。密字此度,成都人。遭张献忠之乱,弃家为道士,流寓吴江以终。王士祯诗所谓:“成都跛道士,万里下峨岷”者是也。士祯盛称其诗,而其文不甚著,今观是集,不涉王、李之摹拟,亦不涉袁、锺之纤仄,奇矫自喜,颇有可观。然往往好持异论,如《春秋论》,谓《春秋》为“三桓”而作,则举一废百。《明堂配上帝论》,兼斥郑康成、王肃之说,而以上帝为上世之帝,则经典从无此称。《鲁用天子礼乐辨》,兼斥程子及杨慎所引《吕览》之说,而谓周公有王者之功,宜用王者之礼乐,成王之赐,未足为非,鲁人用之於群庙,乃为僣上。不知惟名与器不可假人,有王者之功,宜用王者之礼乐,然则有王者之功,亦可用王者之名号乎?是率天下而乱也。 △《虎溪渔叟集》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